揭秘《中国好歌曲》幕后音乐团队 (豆瓣)
关注音乐版权的同学在看《中国好歌曲》或其他音乐类节目时会留意到,每一首歌演唱前,屏幕上都会基本提示“作词”、“作曲”、“编曲”“音乐总监”分别是谁,很多“好歌曲”或“好声音”学员在登台时常会说的一句话便是:“感谢乐队老师、编曲老师”,很多观众可能觉得台上的人就是礼貌地那么一说,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并没有真正能够了解到幕后音乐团队具体对音乐作品的贡献。
《中国好歌曲》是一档主打原创歌曲的节目,舞台上唱作人所唱的作品,大都词曲都是本人的创作,但也有例外,比如霍尊《卷珠帘》的大部分词都是朋友帮忙写的,以及莫西子诗《要死也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歌词本身是俞心焦的一首诗。但因为创作者接受的专业音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编曲方面的能力并不一定都能达到专业水准。而且“好歌曲”节目最初阶段的赛制规定,每支原创歌曲呈现的时长必须控制在2分半到3分钟以内,而且仅限用5件乐器编排(学员自己的乐器不算在内),这样的规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送过来的原创作品都需要在音乐结构和编曲环节进行调整。这一过程,都是音乐团队所属的编曲和学员一同在幕后完成的。
备注:编曲和作曲的区别:作曲是创作旋律的部份,一首歌曲初始的状态就是歌词和旋律,但是之后如果没有编曲的介入和加工就等于是清唱,如果作为正式呈现则缺乏表现力;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因为专攻不同,作曲和编曲往往是两个人,因为很多作曲者只有对旋律的把握和灵感,只完成歌曲的创作部分。而编曲着重于怎样体现围绕这个旋律相关的曲风、节奏、音色,和声乃至乐器演奏配器的部分。当然,也有非常简单的吉他或钢琴弹唱的案例,比如周三的《一个歌手的情书》(本人编曲),莫西子诗《要死也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本人编曲),但是简单的乐器伴奏并不代表没在编曲演奏上下功夫,恰恰有时候从繁入简,返璞归真也是一种很好的音乐形式。
对了,顺便说一下,“好声音”的金志文就是一名编曲哦,“好歌曲”里像马上又(《她》)、王思远(《她》)、乌拉多恩(《鸟人》)等则是既能“写”又能“编”的音乐人。
一、
《中国好歌曲》的音乐团队,由音乐总监安栋领衔,包括乐队、编曲团队、声乐指导三组约20人。安栋是国内著名音乐人、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不仅担任过无数唱片的编曲和制作人,也有着丰富的电视音乐节目的制作经验。
编曲指导彭飞为内地著名音乐人、小提琴演奏家(经常在“好歌曲”舞台上客串小提琴手)、作曲编曲家,曾为林宥嘉、胡彦斌、李泉等歌手担任编曲和制作人。
乐队长、第一吉他手是从事音乐工作近30年的倪方来,曾任滚石三十年演唱会的乐队总监。倪老师参与录制过的演唱会有上千张,合作过演唱会的艺人包括王菲、李宗盛、周华健、莫文蔚、SHE等。
声乐指导则为毕业于美国波士顿伯克利爵士音乐学院的吕忠训,及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的彭海桐。
音乐团队中,唯一能在台前看到的,便是乐队。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原创音乐的多样化,“好歌曲”节目乐队在组建时选用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音乐背景的乐手。乐队成员包括乐队长倪方来、键盘手Kubi(荷兰)、洪信杰、汪轼晔,鼓手Chris Trzcinski(美国)、褚伟明,打击乐手Leonardo Susi(巴西),贝斯手张梦斌,第二吉他手邱小炜等。他们均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合作过许多国内一线明星。乐队成员会适时作一些轮换,但是无论台上站几名乐手,每支歌曲始终坚持只能有五个人演奏的原则。
二、
一首原创歌曲作品,从最初的小样到舞台呈现出来的样子,中间还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纠结的编曲过程。记者为此专访音乐总监安栋为读者揭秘。
记者:从拿到学员demo到最终成型,一般经过哪几个步骤?
安栋:一般是四个步骤:重新定义结构、确定歌曲风格、具体开始编曲编工作,排练和乐时二度创作再度加工,当然也有上台前还在修改编曲的案例。我和编曲指导全程参与几乎所有排练的每一个过程。
记者: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内容?
安栋:创作者投过来的小样大多数时长都是4到5分钟,也有六七点分钟长的。而“好歌曲”在第一阶段作品呈现时,把时间设定在每首两分半到三分钟之内,所以我们要帮助原创作者对曲式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基本上相当于音乐编辑的角色,而且注重尽量保留原曲的精髓。
曲式结构确定之后,再和作者一起商量这首作品的风格走向,想象它能做成什么样子,并且发挥出创作者演唱方面的音乐特质。
大方向确定后,便将作品转交给编曲,进行具体乐器或和声的技术性编排。
编曲完成之后会有一个音频小样,如果大致的方向是对的,就会进入下一步乐队排练,还会根据排练状况对编曲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通常修改的最多的是演奏的细节,包括段落的转换,情绪的处理,和声的修正等等。声乐指导也会在这一环节对创作者的演唱技巧给予适度的指导。
记者:一般几个人编一首歌?
安栋:一般来说一个人编一首歌就够了。
记者:一首歌编曲需要多长时间?
安栋:一般来说一天到两天。不同的人速度不同,第一阶段一百多首原创歌曲亮相,我们大概有十名编曲参与工作,有的人编了三首歌,有的人编了七首歌,也有的能够完成二十首。同时还要根据编曲本身的特长来分配任务,有的人擅长摇滚,就要把摇滚的给他编,不能把港台歌给他编,所以这里面有编曲的本身的风格擅长和定向分配问题。
记者:“好歌曲”中具有编曲能力的创作人多么?
安栋:唱作人给过来的小样中,一半左右是弹唱的小样,还有四分之一是比较简单的编曲,大约有四分之一有完整的编曲,但是这些编曲大多数并不是按节目所要求的五件乐器的限制来配置的。
因为编曲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行当,需要有很深的音乐基础和全面的音乐经验,而创作更是个人情感的流露和天分的爆发,一个创作人并不一定一直能够持续到写出相等质量的作品,而一个编曲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工作一直稳定在一个水平线上并且具备不同风格的编配能力。同时具备一流的词曲和编曲制作能力的人还是比较少。
记者:给一首原创作品定编曲风格的过程会不会很纠结?
安栋:还好,一般最多反复讨论三次,因为每一次都是有想法然后当场编出小样来听,感觉不对就改,直到满意为止。
最纠结的案例比如莫西子诗:我们帮他这首歌曲设计了很多次不同的编曲,甚至考虑过使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大阮,还有比较另类的曲风,第三次排练时有突发奇想折腾了一阵印度曲风,后来也设计过用打击乐,吉他,贝司衬托这首歌,但是最终我们试过所有的可能之后,还是选择让他本人用最质朴的方式来诠释,从复杂回归到简单,也能看出我们的用心,是真正对音乐负责,而不是简单地想玩出花样,而起这首歌曲也留下未来的打造的空间。周三的歌曲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验。
记者:这样幕后的创作调整工作请您多介绍一些?
安栋:送过来的demo中,编曲成熟的大约是四分之一左右,但是也可以通过调整变得更好。举一些例子,比如《春来了》这首歌,编曲是南无乐队编好的,但是我们讨论觉得如果有民族乐器的融合会更好,所以特地专门为这首歌编写了一个古筝声部,现场由一个古筝演奏。
铃凯的《一个人》,原版就是一个吉他弹唱,我们在幕后一直在讨论,怎么能给她一个“冲击力”,最终呈现时这首歌曲一开始还是本人演奏,几十秒后突然出现两下粗暴的吉他的咆哮声,然后乐队突然冲进来,特别有戏剧的张力。
涂议嘉的《蒲公英在飞》,小姑娘原本的编曲还是有些简陋的,带她去编曲彭飞老师那里的时候,最初她还是比较怀疑的,但是到后来,就心悦诚服了,一直点赞,说本来以为编曲不能理解她的音乐想法,没想到编曲老师音乐观点还挺”时尚“的,她想的都想到了。
谢帝的《明天不上班》,伴奏可能是他自己找的音频伴奏剪切的,重新编曲之后,将两个不同速度的音乐风格糅合在一起,而且特别有段落的变化和张力,最后结束时刘欢热别喜欢的那个人工延迟“爽翻爽翻爽翻...”也是我们和谢帝讨论后加上的,而且特地不用音响的处理手段,因为这样才有幽默风趣的效果。
苏珮卿的《格格不入》,最初给过来的是比较摇滚的编曲版本,我们后来讨论调整为以竖琴演奏为线索,类似不插电的乐队呈现,更能体现高雅的感觉和小众的精神,最后只用了四个乐器加一个小提琴(编曲彭飞老师演奏),很好地达到了效果,这个曲子拍子是流行乐不常用的七八拍,所以排练合乐费了不少时间。
同样是大年初一播出的沈阳女孩宋媛媛的《I'm yes I'm no》,这首歌曲原来小样是有一定的编曲,但是速度比较慢,后来戴荃(也是第二届好声音的学员)编曲之后,尤其是一开始的主音吉他的那个节奏动机,加上更多的段落的转换的节奏切分和停顿,使得音乐更富有现场感,更加有力量,更high了。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已经播出的原创作品,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么?
安栋: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作品的提升空间或是改编空间肯定是有的,但具体多少要看听众的音乐程度了,对于专业的音乐人来说可以分辨每一个细小的改变和提升,而对于一个普通听众就不一定了。歌曲有时就是这样,它不讲技术,而是看有没有直接打中你的内心。
记者:是否一般市场上发行的成熟作品,也是经过这样词曲创作、编曲制作的流程而诞生的?
安栋:是的。但是“好歌曲”第一阶段使用传统五大件的电声乐队编制,更加回归流行音乐的本体状态,而且也兼顾到电视呈现的音乐特征,和唱片精心后期制作完美无瑕疵不同,有时候我们会故意保留和强调一些现场感。
三、
《中国好歌曲》作为一档专业的、高品质的、推广原创的音乐类节目,对幕后配备的音乐团队要求之高可想而见,虽然团队中每个人都经验十足,但是在“好歌曲”节目中,他们仍然面临许多难题。
和常见的音乐节目不同,“好歌曲”最大的挑战是:节目中所有的原创歌曲,乐手们都从来没有听过。除了体力的挑战之外,对于脑力和记忆力的挑战也是所有华语乐手从来没有碰到过的。如果是翻唱,任何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通常从业十年以上的职业乐手大都演奏过数十甚至上百次,因为存在记忆,所以排练任务相对轻松。但是《中国好歌曲》一百多首歌曲全是原创,而且风格多样多元,超过以往的华语歌曲的一般模式,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并在台上呈现好这些歌曲,是对乐手非常大的考验。
其次就是受到“五大件”赛制的限制。不管任何曲子,只用五个乐器演奏,如果有一个伴唱,就剩四样乐器,如果两个伴唱,就只剩三样乐器了(创作者本人不算)。对乐器的限制等于上台前先罢了自己的左手,就好比拍摄节目需要四个机位,现在只有两台摄像机,这对音乐团队来讲是个挑战。音乐总监安栋在接受采访时很激动地告诉记者:“虽然困难多多,但我和乐队长倪方来一直跟每个人强调,一百多首原创作品,每首都是代表一个原创音乐人的心血和努力,所以我们一定要一视同仁,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有一丝怠慢。”
四、
音乐总监安栋点评部分热议歌曲
周三《一个歌手的情书》:这首歌和莫西子诗的歌曲一样,经过反复思考和尝试,最终决定使用最简朴单纯的形式,因为这样的歌曲不需要任何包装修饰,才能真正动人。周三的演唱也是非常态的,而且声乐指导吕忠训并没有在他的唱法上进行干预,既要保留他紧张、质朴、面对摄像机不自信的本真状态,又要保证他的紧张不能影响到音乐和演唱的发挥,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在“好歌曲”这儿碰到几个比较特殊的,唱片工业里比较少见的,比如唱方言的、blues的和民族风的,当出现这样的音乐形态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要改变它,不能改掉它的特色,不能让“技术”喧宾夺主,如果改变它的本质,就失去了意义。
霍尊《卷珠帘》:霍尊拿过很多小样,我们和导演组都不满意,甚至考虑过他是不是可以上节目的问题,因为他的唱法比较有特征,那么必须也要有一首符合他声音特点的歌曲才会做到“人,歌,唱”合一。最后交来的这首歌,让我们眼睛一亮,他本人估计也被逼到了极限了。最早的小样虽然没有太多编曲,但是后面有很多伴唱的烘托。后面的编曲上,因为受乐器数量限制,如何在现有的编制里面做好这首歌的呈现,包括对于后半段的音乐情绪的推动,我们花了很多心思。
谢帝《明天不上班》:前文已经提到过。这首歌使用方言做RAP播出时会有观众受众和理解上的难度,但是这首歌曲的最有趣的地方也是方言的使用,最后我们决定还是放手一试。歌词有比较多的调整。中间一段特别快炫技性的说唱,是谢帝在我们的建议下特别加出来的,这样既好玩也避免了单调,现场效果很好。
胡莎莎“唱念爱”:这首歌好玩在于它把Bossa Nova(巴萨诺瓦:是一种融合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国酷派爵士的一种"新派爵士乐")节奏与和声同中国风格的旋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旋律是偏向五声调性的,和声是非常丰富的爵士的和声,虽然没有使用任何民族乐器,但是一样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很好地呈现出来,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时尚却又不做作。
杨众国《悠哉》:其实他备选的一共是两首作品,现在的这首”悠哉“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导师是”看“不见他的演奏和演唱的,另外使用吉他采样效果器,现场节奏出错的概率非常大,很容易”玩砸“。但是导演还是决定冒险,因为这首歌的表现形式最能够体现他的特点和精神,没想到真的很受欢迎,还引发了热议的话题。
网址:揭秘《中国好歌曲》幕后音乐团队 (豆瓣) http://c.mxgxt.com/news/view/1174165
相关内容
《歌手》大神级幕后团队揭秘 大佬亲自上阵让中国音乐输出世界“我是歌手”豪华幕后团队揭秘,大佬亲自上阵让中国音乐输出世界
王俊凯新歌背后:作曲与制作团队揭秘
“揭秘刀郎音乐传奇:背后团队竟如此神秘,真相令人震惊!
幕后团队揭秘“好声音”杭州演唱会 至少能听300首歌
《豆瓣》上的音乐评论如何写?
《街舞2》豆瓣开分9.7,自称“舞者”的吴建豪凭什么加入明星队长团?
《音乐的秘密》:揭秘音乐圈幕后工作指南
在版权「夹缝」中迎来 5.0 更新,豆瓣 FM 为你准备了一份专属的「音乐地图」
告五人金曲奖年度歌曲奖,背后的音乐制作秘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