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户外音乐节“井喷” 热闹背后难掩“量高质低”尴尬【2】
音乐节扎堆 屡遭“噪音扰民”投诉
“井喷”、“扎堆”,是不少媒体对当今户外音乐节发展状况的形容。据统计,我国大大小小的户外音乐节,已有上百个。然而,在公园里自娱自乐唱歌跳舞的音乐节,屡屡遭遇“噪音扰民”的投诉成为制约音乐节发展的瓶颈。
公共管理学者丁兆林认为,户外音乐演出的形式和概念来自国外,舶来品的音乐节在中国,得想法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难。
丁兆林:这个西方的音乐形式,肯定跟自己的文化环境是相关的,一个是西方很多地方的一些音乐节是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整个社会对噪音的影响都有一定规定,所以西方音乐节相对比较规范;而且它比较适合他们的民族特点,大多数人在音乐节期间都会来参与。但是对中国来讲,现在对音乐节的理解是照搬的状态,所以相对来讲比较生硬,之所以会出现扰民的情况,跟我们的居民环境、所规定的硬性的噪音法律环境也有关系,我们没有很清晰的界定和测量标准。
同质化严重 运营管理成产业化门槛
户外音乐节遭遇“扰民”投诉,让不少主办者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同质化发展,让许多户外音乐节内容高度重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没有特色和创新,许多户外音乐节早晚会走下坡路。
黄升民:你要想搞一个什么节,不管什么原因,肯定内在产品构成很重要。这些产品构成,比方说音乐,到底是年轻的还是老的,是西洋的还是中国的,肯定有一个本身内容的清晰定位,然后再考虑应该谁听,谁来参加,就是对象很清晰。首先是自己的产品差异性本身,也就是创新的东西,如果音乐节和张北、张西都一样,那就没有什么创新,没有什么差异,这很难做品牌。
尽管户外音乐节越办越多,但运营与管理成为户外音乐节始终难以逾越的门槛。中国的音乐节要发展成为产业,主要靠赞助和票房,但目前的状况还远没有接近产业。清华大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主任李季对此也提出了建议。
李季:很多都是靠企业赞助,包括拉广告来实现,现在还没有实现音乐节的良性收支平衡。因为,一般音乐节要想实现收支平衡,都得需要一定历史,需要一定祭奠,确实我们要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和内涵,比如增加产品线整个上下产业链的关联,来增加音乐节的营收。(记者韩秀)
(来源:中广网)
网址:国内户外音乐节“井喷” 热闹背后难掩“量高质低”尴尬【2】 http://c.mxgxt.com/news/view/1175240
相关内容
明星慈善方式各千秋 尽善背后难掩尴尬处境综艺节目竞争白热化 数量井喷类型撞车
明星尴尬合影:郭敬明被举高高,最后一张笑喷了!
CBA史上最尴尬的MVP?朱松玮难掩失望,张镇麟一细节尽显高情商
“低调”韩雪:名门之后频遭质疑,嫁豪门却难掩事业“滑铁卢”
王一博金鸡奖尴尬瞬间!流量背后空洞无比,明星责任引热议
盘点2023年演出市场:井喷式复苏后,长远发展将回归理性
音乐节 女粉狂喊“ 脱掉”“脱掉”任嘉伦脸红温 机智化解尴尬
韩国综艺节目版权涨价 国内原创综艺节目遇冷
“尴尬”出圈,综艺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