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视角看 A 股估值分化背后的逻辑
◆当前A股与美股的估值分化程度均处于历史高位。
◆当前A股高估值的含义与历史不同。通过测算A股各行业的历史PB估值排名,可以发现 2010 年之前周期上游和金融属于中高估值行业,而消费、科技和医药则演变成为当前的高估值行业,背后的原因是人口红利期的结束,而且从未来基本面比较优势和海外产业变迁的视角,该现象将长期维持,估值差的收敛可等同于金融和周期行业景气度优势何时提升。
◆今年极端的估值分化背后是极端的基本面分化。由于估值本质是未来盈利的预期,基本面分化造就了投资偏好分化,二季度食品饮料与全A的ROE之差继续扩大,偏成长的医药和电子景气度较实体恢复更快,与全 A 的盈利增速差大幅扩张,流动性宽松仅是辅助因素。
◆A 股估值差收敛取决于三方面因素。(1)经济周期复苏改善低估值行业基本面,重点关注 PPI。A股自2013年分化扩张以来,仅在 2016-2017 年出现过一轮估值差明显收敛,与当时经济周期强复苏和 PPI 大幅上行有关,金融与周期基本面高景气推动 A 股估值分化明显收敛。但 12Q4-13Q4 弱复苏时期并未出现估值差明显收敛。历史上美股的分化指数与名义 GDP 明显反向变动,相关系数-0.47。
(2)流动性收紧有助于弱化高估值风格, 但前提是金融与周期的基本面相对景气度提升,否则高低估值收敛不会发 生。(3)特殊产业政策或主题可能导致估值分化背离基本面。2014 年下半年实体经济加速下行,但低估值板块涨幅前列,或与当时的牛市预期、 楼市松绑和“一带一路”等重要主题相关,但最终维持时间并不长。
◆下半年 A 股具备估值差收敛条件但幅度或有限。疫情的外生因素打乱了常态的行业轮动,结合当前工业生产、地产和基建投资快速恢复,且周期行业库存去化状态良好,金融和周期板块都处于景气度改善状态,而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景气度优势预计将收窄,估值差已具备收敛条件。但从海外需求恢复进度和国内房地产的严监管,并结合美股投资者对周期行业 盈利变好给予的估值弹性较弱,国内经济复苏偏弱或将制约收敛空间。
◆国际比较对当前消费、医药和科技的局部高估值有启示。
(1)海外消费龙头进入低/零增长的成熟期后仍有 25-35 倍 PE,背后逻辑是消费龙头具备稳健现金流和高分红,在低增长时代的PB-ROE估值框架下存在稳定的 PE 中枢。对高增长的 A 股消费龙头含义是当前PE可明显高于稳态 PE 中枢,但代价是侵占未来的收益空间;
(2)医疗保健无论在美股 还是日股都是长期收益率最高和最稳健的行业,因其具备必需品和高成 双重属性,美日居民医疗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比重提升最明显。长线资金占比提升和国际比较的学习效应深入人心,可能是当前行业估值中枢较高的原因。
(3)国内半导体估值与美股早期公司不可比,当前国内高估值原因 在于面对确定的需求空间,但早期美股公司仍处于需求空间的创造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从国际视角看 A 股估值分化背后的逻辑 http://c.mxgxt.com/news/view/1190853
相关内容
川普当选美国新总统,川大智胜涨停背后的市场逻辑分析平台经济利好催化新零售价值重估 巨星传奇商业逻辑如何破局?——中国青年网
小菜园(0999.HK)招股进行时,深度剖析餐饮新龙头的价值逻辑
虚假票房背后:明星资本化影视估值泡沫化
影视明星A股造富“奇兵”迭出 警惕估值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章俊:资产重估重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
同样是银行股,港股和A股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细说三点差异
巴菲特是如何估值的 1995年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巴菲特:我还有一个关于估值的问题——更具体地说,是市盈率与利率的关系。 我知道你不想为估值...
明星涨跌潮:揭秘“炒股式追星”的投资逻辑与情感博弈
揭秘“虚假票房”背后:明星资本化 影视估值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