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樱桃与鲥鱼:《儒林外史》中的初夏南京风物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杰作,抉发时弊、洞烛人心,往往入木三分,同时也是一幅风俗长卷。
《儒林外史》的故事场景主要是在南京,时时体现南京地方生活特点。第二十九回,“春暮夏初,天气渐暖”,杜慎卿的寓所牡丹盛开,他邀请诸葛天申、萧金铉、季恬逸三人赏花喝酒,“杜慎卿道:‘我今日把这些俗品都捐了,只是江南鲥鱼、樱、笋下酒之物,与先生们挥麈清谈。’……杜慎卿极大的酒量,不甚吃菜;当下举箸让众人吃菜,他只拣了几片笋和几个樱桃下酒。”杜慎卿的三样下酒之物颇为清雅,都是春暮夏初的江南时鲜。春笋最为常见,鲥鱼最为“奇货”;樱桃、鲥鱼都可以说是南京的名产。樱桃下酒是文人雅习,樱桃与笋、樱桃与鲥鱼因为是同时风物,经常组合出现。
一
樱桃又名含桃,是传统的本土水果,栽种历史悠久,先于其他水果上市,古人用来祭祀宗庙,《礼记·月令》记载:“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西京杂记》中也载有樱桃。唐代皇帝宴请新科进士,正值樱桃成熟,赏赐樱桃,是所谓“樱桃宴”;唐诗中樱桃题材作品颇多。樱桃是南方立夏的“三新”之一,“三新”的说法不一,而樱桃常居其一,清代顾禄《清嘉录》卷四:“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麦,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
南京历史上的樱桃颇为有名,宋代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三“物产”即记载了樱桃,樱桃“出府境”;“府”即建康府。明清时期,玄武湖盛产樱桃,《金陵物产风土志》、《上元江宁风土合志》都称道玄武湖樱桃。张通之《白门食谱》中说:“后湖洲多樱桃树,果熟之时,以小篮盛之出售,其味鲜美,游人各购一篮归,举家同食,老少共爱之,往往一篮为不足也……故每果熟之时,不多时已售罄,人即取其鲜焉。”民国年间,盛况延续,文人笔下的记载、回忆很多,如朱自清《南京》、叶灵凤《玄武湖的樱桃》、程千帆《玄武湖忆旧》等,不烦赘举。玄武湖中的“樱洲”即因樱桃而得名。
灵谷寺的樱桃也曾有盛名。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是重要的南京地方文献,卷一“珍物”:“果之美者……灵谷寺所产樱桃独大,色烂若红靺鞨,味甘美,小核。其形如勾鼻桃,园客曰:此乃真樱桃也。”“红靺鞨”即红宝石,相传产于靺鞨国。又如清代初年屈大均《翁山诗外》卷十四《金陵曲送客返金陵》:“花间擎出玉盘迟,正是江南九熟时。灵谷樱桃春不荐,杜鹃啼断御园枝。”《乾隆江南通志》卷八十六“食货志”在介绍江宁府特产时有“樱桃”,下有小注:“江宁灵谷寺者佳。”
樱桃既是南京名产,杜慎卿的酒席中有樱桃一味,可说是“本地风光”。春笋与樱桃大致同时上市,笋是蔬菜中的隽品,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即称为“蔬食中第一品”。樱桃与笋的组合是典型的时令“清供”,唐代即有“樱笋厨”。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樱笋厨”:“唐《辇下岁时记》:‘四月十五日,自堂厨至百司厨,通谓之樱笋厨。’又韩偓《樱桃诗》注云:‘秦中以三月为樱笋时。’陈后山诗云:‘春事无多樱笋来。’又古词云:‘水竹旧院落,樱笋新蔬果。’”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五“方物”有类似记载。“樱笋厨”广泛见于后代各种笔记、类书记载。
与青梅佐酒一样,樱桃佐酒也具有初夏特点。唐代朝廷常以樱桃为恩赐,前面提到了“樱桃宴”,此外还有同时赐酒之举,《广群芳谱》卷四十二引用《景龙文馆记》:“唐制,召侍臣学士食樱桃,饮酴醿酒,盛以琉璃盘,和以香酪。”宋代以后,樱桃荐酒渐渐成为文人雅事。宋代戴复古《石屏诗集》卷七《初夏》:“等闲过了一年春,雨后风光夏景新。试把樱桃荐杯酒,欲将芍药赠何人。”元代顾瑛《草堂雅集》卷一《寄葛子熙杨季民》,诗前有小序:“去年客京师,与江西葛子熙、杨季民饮于济南张署令家,以樱桃荐酒。……”明代都穆《都公谈纂》记载了另一种情形的“樱桃宴”,卷上:“李凤鸣,字时可。……时可有园,樱桃八株,下各置一案,案面皆玛瑙,玉器称是,每客一美姬侍,共摘樱桃荐酒,名‘樱桃宴’。”
二
杜慎卿的三味果肴中最珍贵的是鲥鱼。春末夏初,鲥鱼从海洋洄游至江湖,具有很强的时令性,明代冯时可《雨航杂录》记载:“鲥鱼首夏以时至而名,本朝甚贵之。”南京位于长江之边,是鲥鱼的洄游产卵区段,南京的鲥鱼也是有名的。《客座赘语》卷一“珍物”记述了鲥鱼的性状:“鱼之美者鲥鱼,四月出时,郭公鸟鸣,捕鱼者以此候之。鱼游江底,最惜其鳞,才挂网即随水而上,甫出水死矣。鳞如银,纤明可爱。”“郭公鸟”即布谷鸟,活跃于夏初。《客座赘语》卷九“鱼品”则首列鲥鱼。明代南京的鲥鱼是充当贡品的,《本草纲目》卷四十四“鲥鱼”:“鲥出江东,今江中皆有,而江东独盛,故应天府以充御贡。每四月,鲚鱼出后即出,云从海中泝上,人甚珍之。”杜慎卿以鲥鱼款客,可谓不薄。《儒林外史》第四十四也出现了鲥鱼,这日是五月初三,庄濯江给杜少卿送来了一担礼物,有“一尾鲥鱼,两只烧鸭,一百个粽子……”;礼单很丰盛,但鲥鱼也只有“一尾”,可见难得。
鲥鱼、樱桃同为初夏风物,常常联类,如明代李濂《嵩渚文集》卷二十五《酬少司空李公时升遗鲥鱼、樱桃,末致戏语》。清代韦谦恒《传经堂诗钞》卷一《鲥鱼》:“鲥鱼恰上樱桃市”,清代童伟业《扬州竹枝词》说法类似:“樱桃市上买鲥鱼。”鲥鱼修长洁白,樱桃圆润红亮,也正好相映成趣,清代葛芝《卧龙山人集》卷三《后渡江歌》:“白白鲥鱼时入馔,烂烂樱桃多且旨。”
鲥鱼与樱桃可以同时进贡,《圣祖五幸江南全录》:“十二日……恭进鲜鲥鱼二尾,大樱桃二簠,满汉文武大臣上朝请安。”有趣的是,正因鲥鱼、樱桃是同一时令的风物,鲥鱼有以“樱桃”命名者。江宁织造曹寅曾充当贡使,向朝廷进贡鲥鱼,《楝亭诗文钞》“诗钞”卷七《鲥鱼》注云:“鲥初至者名头膘,次名樱桃红。予向充贡使,今停罢十年矣。”
《儒林外史》中樱桃、鲥鱼这两道初夏风物,命运均堪咨嗟。本土樱桃在市场上仍能见到,但早就失去了往日荣光,取而代之的是外国樱桃,即“车厘子”。玄武湖的樱桃也已不成气候,玄武湖的樱洲乃至玄武湖公园,遍植的是樱桃的“近亲”樱花,以至于不少人误以为“樱洲”是因樱花而得名。至于鲥鱼,则已濒危,长江中绝少见到。
俞香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校对 陶善工
网址:微史记 | 樱桃与鲥鱼:《儒林外史》中的初夏南京风物 http://c.mxgxt.com/news/view/1212432
相关内容
《儒林外史》首篇评析:王冕为何作为开篇人物?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理想与现实交织出来的完美“人物”
《儒林外史》人物关系图
历史中的王冕和《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拓展)
《儒林外史》中对危素的描写,只言片语中,隐含着大量的历史故事
《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分析
立夏· 春意阑珊处 夏日款款来|岁时物语
儒林外史中周进的人物形象
春意藏,夏初长!5日8时10分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