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影产业发展调查②|迈过三道“坎” 影业大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15 20:30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鲁军 于雪 魏沛娜

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2018年起,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每年均超过10%,稳定增长。

在深圳,电影产业作为后起之秀,其产业带动力、文化影响力不容小觑。这几年,凭借高新技术和厚重资本的支撑,深圳电影企业的数量成倍增长,初现百花齐放局面。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是欣欣向荣的市场图景与成倍增加的企业数量,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匮乏和优质内容稀缺。在深圳创业发展的影视企业遇到的问题基本趋同:创意型人才不足、头部企业规模不足、深圳观念输出不足。有媒体曾经感慨:“不差钱的深圳影视市场,差什么?”

采访中,不少业界专家表示,深圳若能抓住机遇及早谋篇布局,电影产业未来发展潜力无可限量,亦可借此增强文化产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真正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作用。

人才:技术型人才聚集,创意型人才稀缺

深圳发展电影产业最急需的是什么?

几乎所有采访对象都异口同声地说:人才。

据深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深圳全市有文化相关从业人员102.94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13.3%。但在这百万从业者当中,电影专业人才仍是最稀缺的。

“深圳电影产业最稀缺的就是人才。”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聂华军,是中国最早一批特效制作人,见证了中国电影视效从零到1的过程。他在采访中谈起这些年的创业经历时,屡屡表现出求才若渴的急切。他认为,虽然深圳已经是外界眼中全国后期特效技术型人才聚集的城市,但人才依旧是当下深圳电影产业最亟须补齐的“短板”。

聂华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在特效行业深耕15年。他说:“在以视效和音效创作工程为主的电影后期工业链上,国际上最普遍的人才培养方式仍然是以‘师徒制’为主的项目实训模式,受过专业数字创意教育的应用型人才相对匮乏。而国内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以培训机构和部分院校为主,这样会造成与一线项目公司脱节的弊端。”

相对于技术型人才,创意型人才更为稀缺。深圳宏禧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杨莹说:“具备全国项目操作经验的人才实在难得,我们都是招聘其他专业的学生,再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杨莹告诉记者,北京、上海创意型人才聚集,从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到舞美、灯光、音乐、剪辑等专业人才,加上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影视院校对人才源源不断地培养与输送,这些都构成了电影产业的“源头活水”。

深圳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仲鸣把来深圳的电影拍摄团队比喻为“候鸟迁徙”。他说:“人多,活就多。活多了,人就在。”如今深圳电影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人才储备都不足,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除了高薪、落户,还应该给他们提供“非深圳不可”的归属感。

头部企业:规模不足,发展缺乏独立性

尽管活力十足,但从公司体量以及所参与影视项目的市场影响力来看,深圳电影企业的整体规模仍然偏小,难以与头部企业集聚的城市相提并论。

2018年,在一份行业媒体根据经营业绩、行业影响力和产业链布局成熟程度等综合指标为依据排名的“中国头部电影企业TOP100”名单上,广东省仅有5家上榜。其中3家在深圳: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深圳中汇影视、深圳大盛国际。而北京有39家:中影集团、光线传媒、博纳影业等,上海有12家:上影集团、唐人影视、柠檬影业等。这些支柱型的头部电影企业发挥了集聚效应,能带动众多影视项目启动。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发展缺乏独立性,深圳尚未形成集群性的头部企业。深圳电影企业中,发展势头较好且能接触到头部影视作品的,几乎都与北京、上海的头部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出品《少年的你》《嫌疑人X的献身》的深圳中汇影视,背后资本可以见到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的身影;曾参与制作《画皮》《全民目击》的深圳市金鼠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背后则出现了北京二十一世纪威克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

深圳知名编剧孙海帆表示,头部企业缺乏导致行业缺乏“领头羊”和示范标杆,难以按照电影产业链的要求去整合,从创意、剧本创作到影片制作、宣发等各个环节,一家公司都很难独立完成。许多打着“深圳制造”标记的电影除了出品公司在深圳注册,其他生产环节基本上都借助“外援”完成。

“没有头部企业抓取项目核心内容在手里,是很难把编剧、导演、摄影、灯光、服装、道具等行业的人才全部聚合在一起的。”深圳东部影视产业园区董事长邓坚告诉记者。

观念输出:“出镜率”偏低 “深味儿”不够

深圳电影产业虽然起步晚、产业链尚不成熟,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在电影中将“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这样的深圳精神传向全国——1994年,《南中国1994》表现了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新旧观念产生的矛盾甚至激烈对撞的社会现实,引发全国讨论。1997年,《花季·雨季》不仅展现了深圳的都市人文资源和城市的高速发展,更让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通过少男少女的视角呈现,积极向上、敢拼敢闯的人生态度激励了一代人。

近年出现在电影中的“深圳”则成为“移民、打拼、繁荣、时尚”等的代名词,在《最强囍事》《影子爱人》《特殊任务》等电影中,人们可以捕捉到深圳发展中心、地王大厦、华侨城的城堡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的“身影”。

“深圳在国产电影中的‘出镜率’远不及北京、上海,虽然不少影片提供了饶有兴味的深圳形象,比如高楼大厦流光溢彩,俊男靓女精致优雅,但是用高度‘都市化’的景观来表现深圳的方式,可以说是最不‘深圳化’的。”广东省电影局电影评审委员郝朝帅表示:“深圳的城市标志是‘拓荒牛’,深圳的精神是改革创新、艰苦创业、敢想敢为,是‘杀出一条血路’的慷慨决绝。电影人对当下的深圳似乎多少有些刻板化想象,容易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表达模式。”

在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你好,李焕英》中,男主角最终南下创业的情节安排,对深圳的描述仍停留在30年前。“深圳是电影大票仓,处处都有既充满个人体温、又与大时代共振的故事,完全可以打造成网红和‘影红’城市。”郝朝帅认为:“从文化输出的角度来看,深圳利用电影树立自身形象、凝聚城市精神的需求更强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崔文华告诉记者:如何从“小城故事”升级为“大国叙事”,如何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从输出科技产品到输出文化产品?正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无疑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应该从国家战略等更高层面排兵布阵,通过更灵活有效的扶持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引导企业和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审读:孙世建

网址:深圳电影产业发展调查②|迈过三道“坎” 影业大发展 http://c.mxgxt.com/news/view/1213351

相关内容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趋势: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第六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行业大咖把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关键环节
影博会来电|“影动广州 绽放世界”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构筑全产业链电影发展格局
深圳福田赛道明星正式启航 ,为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深圳福田时尚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展望时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VOGUE Business于深圳举办时尚行业峰会
明星消费机制建构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漫威电影宇宙”对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
影游联动成泛娱乐产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助力产业发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