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物种”又回来了!南通共记录生物物种3983种

发布时间:2025-05-16 06:42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30字,阅读需4分钟

1.南通市共记录生物物种3983种,较2019年增加了475种,其中短嘴金丝燕为江苏省新记录鸟类。

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南通构建了水陆空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包括2座生物多样性观测站、10处固定观测样地等。

3.除此之外,南通还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建设生态岛试验区,为生物栖息、繁衍和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通道。

4.今年6月上旬,南通将开展第二届生态文化月系列活动,聚焦大美南黄海主题,讲好海洋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现代快报讯(记者 花宇)5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南通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为生物栖息、繁衍和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通道。截至目前,南通市共记录生物物种3983种。全市物种数量较2019年增加了475种,其中,短嘴金丝燕为江苏省新记录鸟类。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近年来,南通出台《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通市人民检察院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沿江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多措并举守护南通生物多样性之美。

图片

“我们以‘沿海生态带’‘沿江生态带’为主线,筛选出1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建成‘一横一纵+’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还持续增加高精尖观测设备技术投入,逐渐构建水陆空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杨斌介绍说,南通利用高空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低空核查,定期对重要生态空间开展系统监测。在陆地上,建立2座生物多样性观测站,野外布设10处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样地、4处远程传输红外相机监测点、48处普通红外相机监测点,10处鸟类智能监测站点、2处鸟类鸣声智能监测点。在水下,开发应用长江江豚和伪虎鲸智能监测系统,滨江片区布设2艘长江江豚声呐智能监测船、海门东灶港布设1艘伪虎鲸声呐智能监测船,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设立环境DNA监测点50处。

此外,南通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不断探索“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对受污染、受损害、受破坏、受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积极适度的人工干预,有机串联零散分布的生态区域,为生物栖息、繁衍和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通道。同时,还利用南通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一批岸线修复工程,打造高品质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

图片

图片

经过观测,截至目前,南通市共记录生物物种3983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1313种、陆生脊椎动物349种、陆生昆虫1182种、水生生物113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保护物种共计94种,列入IUCN珍稀濒危物种共计87种。全市物种数量较2019年增加了475种,其中短嘴金丝燕为江苏省新记录鸟类。此外,“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连续5年现身南通沿海;长江江豚、伪虎鲸、勺嘴鹬等珍稀濒危物种频繁现身,种群数量不断扩大;销声匿迹多年的猪獾、萤火虫、豹猫,在江海大地上恢复了踪迹。“这些‘明星物种’一次次的到访,无一不标志着南通市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杨斌表示。

图片

图片

为加快培育弘扬南通生态文化,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美丽南通建设,今年,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南通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制定《南通市第二届生态文化月系列活动方案》,计划于6月上旬开展南通市生态文化月主场活动。其中,主场活动将聚焦大美南黄海主题,通过诗朗诵、故事讲述、歌舞、童谣等多种形式,讲好海洋生态文化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网址:“明星物种”又回来了!南通共记录生物物种3983种 http://c.mxgxt.com/news/view/1222767

相关内容

探秘南岭的明星物种——黄腹角雉
某种物质
面对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该如何应对?
明星宅家“云录制”,会是综艺新物种吗?
生活中这7种明星食物你被种草了吗?
明星植物与动物种类的认识活动计划.doc
物种介绍:小熊猫
你好!新物种
我国第二种无足目两栖动物在云南发现
我国发现蜥蜴新物种招龙棱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