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舆论与娱乐新闻的直接良知之争
某娱乐明星偷逃税被罚款8.8亿,这代表着几年来人们对娱乐化的社会病态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娱乐圈内部乱象及在资本的运作下对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侵蚀,对社会结构的破坏,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思想意识、价值观的正常发展的干扰、误导,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了巨大的社会危机。
对这一危机,越来越多的人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自然需要有人来反抗、治理。然而,真正采取行动的只有一个人,他得到了众多人的拥护,被称为勇士,更进一步,人们因为他还看到了娱乐圈与资本利益板结化为害社会之深的事实。无形中,众多粉丝成了助推者、为寇者、受害者。
他们为什么成为了助推者、为恶者?这也是有识之士们所担忧的。如罚款事件平息不久,某明星在个人微博上发布婚讯后,引起了全国大范围内微博用户的点赞、评论、转发,导致微博门户瘫痪,还带热了一个网络新词“官宣”。这种情况如前几次明星发布过生日、宣布婚恋的微博带来的后果一样。
在该明星发布的婚讯的同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但几乎没有人关注,也鲜有主流媒体做专题报道。以前,有媒体设有“历史上的今天”小栏目,向公众推送主要历史事件,但,关注度比不上娱乐明星即时发布的婚恋新闻。按照主流报道规律,重要历史事件倾向于“周年”报道。按照年轻微博用户的阅读规律,年轻的、知名度高的明星的婚恋状况是更能引起阅读兴趣和好奇的对象。主流媒体不会在不是周年记的当天专题报道,虽然,紧随其后,某权威媒体平台做了一个简短的关于原子弹爆炸的推送,这给人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成为很一个很尴尬的“议程设置”。年轻的微博用户对娱乐明星婚恋新闻的转发并不意味着有那么多人对历史的遗忘,恰恰相反,他们的关注仍是出于无聊、好奇的消费心理的消费行为。忙碌的人群,或者到了一定年龄后的人群对这些娱乐新闻并不太感兴趣。那么,以一条娱乐新闻的极高关注度来判断人们的价值取向,甚至评判人们的娱乐化心态及由此产生的诸如病态人格、对于主流价值观的不认同,甚至没有了正确的立场、是非观念,显然,把这个问题看得有点过于复杂了,把简单的现象形而上学化了。
为什么会有另一部分人对此感到担忧,要制造主流舆论来引导、强压、分流年轻的微博用户们的关注度?根源在于这些年里,寄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尘嚣甚上,确实误导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的傀域伎俩在于歪曲、编造历史事件,误读、侮辱、诋毁历史英雄人物,进而解构经历史积淀的被人们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观。从历史意义、重大贡献的角度让人遗忘历史。遗忘意味着背叛,没有良知。所以,主流舆论,完全有理由、有责任让公众铭记历史、热爱祖国和民族。这是任何一个公民最起码的良知。
良知的形成是有层次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所以,绝大多数人的良知形成或者摧毁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一个人的良知体现是要经过发生的事件刺激直接体现。
从层次性上讲,直接体现的良知可以称“直接良知”。在网络空间短时间内爆发的众多事件里,公众的良知一而再的被刺激、感化、检验,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网络空间,现时的事件相比历史事件对人的刺激更直接,轻松的事件比严肃的事件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评论、消费。但这并不说明公众对某一时段发生的严肃事件并不关注,不心存敬畏。用关注度、关注侧重点来衡量公众是否有良知是极不科学的判断,以此来评判国民性更是主流舆论不理性的做法。公众对娱乐新闻的跟风转发,只是直接的消费心理作祟,不能作为批判人没有良知的唯一依据,一旦发生挑战道德底线的事件,公众的良知会被唤醒出来。所以,主流舆论与娱乐新闻的“直接良知”之争有点矫枉过正。因为,“直接良知”是良知即时、当下的体现,而良知的形成稳定需要长期的主流舆论引导。主流舆论所应当做的是守好舆论主阵地,彰显出主流舆论的教化功能,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以塑造公众的精神品格。
网址:主流舆论与娱乐新闻的直接良知之争 http://c.mxgxt.com/news/view/1222951
相关内容
张雪峰与新闻学教授关于新闻学专业之争的网络舆论反思大舆论场视域下网络新闻评论如何引导舆论
娱乐圈绯闻揭秘:明星恋情背后的利益与舆论
赵丽颖遭遇采访乌龙事件:一场角色共鸣与假新闻的舆论反转
娱乐圈绯闻揭秘:明星恋情背后的舆论风波
舆情之眼:娱乐圈艺人舆情监测的策略与实践
李娜恩:从绯闻到争议,走在舆论的刀刃上
林更新之争:王思聪背后的复杂关系与舆论漩涡
公关手段与舆论的关系之处理舆情的机制有哪些?
舆情理性:主流媒体适当减少娱乐栏目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