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
第 1 页 第一章 拓荒 的踪迹: 中国电影 第 2 页 第 3 页 第一节 “影戏 ”:中 国初 期 电影 实践和观念的基本特征 熟悉 中国电影史的人都知道 ,电影在 中国,开始 曾被称为 “影戏”,至今在广东等地的方言中仍称电影为影戏 。但作为本 文论述对象的“影戏 ”概念,却不是把它当作 电影 的代名词 ,而是 作为中国初期 电影历史上一个特定的艺术范畴来认识的。 “灯影戏 ”本是 中国的一种 民间艺术形式,早在宋元 以来,就 在 民间广泛流行 。当电影传入 中国时,人们就把这一名称用到 了电影这个新奇 的舶来 品身上,在“影戏 ”的前面还 时常冠 以“西 洋 ”、“电光 ”等词 ,以示 区别 于 中国民间的驴皮影 。从 世纪末 到 世纪 年 代 之 前 ,“影 戏 ”一 直 是 电影 的通 用 名 称 。“电 影 ”一词 ,是进入 世 纪 年代后才开始在报刊上零星 出现 的 。到 世纪 年代 中期,它才逐渐取代“影戏 ”而成为通用 的名词。 “电影 ”代替“影戏 ”的过程 ,在 时间上正是随左翼文化运动 兴起而 出现 电影 的内容和形式显著变革 的时期 。这是否是巧合 呢?当我们进行深入一步的分析时发现 ,它们之间是有着某种 必然 的联系 的。“影戏 ”和“电影 ”这两个名称有着不完全相 同的 含义。 “影戏”反映着一代电影工作者的电影美学观念,也代表 着一种特定的电影艺术现象。 “影戏 ”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电影的事业和艺术的奠基时 第 4 页 期。它起于 世纪初,止于左翼 电影运动兴起,大致相当于中 国的无声 电影时期 (包括 向有声电影过渡的初期)。在这一历史 阶段,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那时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相当落后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 国家 ,而 电影从“五 四”运动后 ,又未能与新兴 的文化运动 相结合,因此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显得粗糙、幼稚 。但那是 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 ,最初 的探索毕竟为 以后 的电影发展 准备 了条件 。 从 年拍第一部短故事片 《难夫难妻》算起,到 世纪 年代 中期,中国电影艺术 已经积累了十余年 的创作经验 。创 作人员在摸索 中逐渐形成 了一套 电影观念和表现手段 。这种 “影戏”观念和它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作为当时电影 创作 的主导倾 向,在前后 年左右 的时间中兴旺一时,并 以 世纪 年代 中后期最为典型。虽然从 世纪 年代后期起, 有别于 “影戏 ”观念的新的电影观念及其创作风格,已经开始萌 发。但在左翼 电影运动兴起前,它并没能动摇 “影戏”所处的统 治地位 。 我们用 “影戏”来概括中国初期电影的实践和观念的基本特 征。那么,它究竟包括什么涵义呢 ? 作为 电影观念, “影戏”反映着当时电影工作者对 电影的基 本看法 。“电影是什么 ”,这历来是 电影实践家、理论家都十分关 心的问题 ,并影响着 电影创作 的面貌 。在 中国初期的电影工作 者看来,电影既不是对 自然的简单摹写;也不是与 内容无关的纯 形式游戏,而认为它是一种戏剧。 “电影初到中国来时,也称为 影戏,大家只说去看影戏,可知其出发点原是从戏剧而来的。” 电影之被称为 “影戏”,正是 由于特别注意其与戏剧艺术的联系 和共 同点的缘故。有人甚至把 电影和戏剧等同起来,说
网址: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 http://c.mxgxt.com/news/view/1237064
相关内容
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彗星的轨迹》喜剧片 电影免费观看
浅析汽车在电影中的发展轨迹.doc
空之轨迹电脑版下载
胡克: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成长的轨迹与批判性消费意识:培养孩子的理性消费观念
杨幂最新动态,璀璨星途的轨迹与影响力影响全场
艺术家的灵魂轨迹:30部传记电影推荐
中国体育明星的成长轨迹
三浦春马的一生;三浦春马八字命理揭秘:命运轨迹与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