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猫”事件里,我们都跌入了“情绪陷阱”
4月以来,“胖猫”事件的舆论风波引发无数网友的关注,5月19日,警方公布“胖猫”事件调查结果。
真相并不如一些网友“猜想”的那般,事件里既没有所谓的“捞女敛财诈骗”,也没有“痴心男被PUA到跳江”,更没有“只见面两次花对方51万”,这一系列传闻不过是“脑补”的“恶俗桥段”。“胖猫”和谭某存在真实恋爱关系,经济上互有往来,在“胖猫”身后,谭某全额退还了二人恋爱期间经济往来的差额。
事件的一波三折让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除了被愚弄的愤怒,许多人大概还感受到了惭愧,因为当时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对谭某的讨伐。
类似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在公共的舆论场上,究竟是谁带我们稀里糊涂站错了队,成了舆论“帮凶”?
一
众所周知,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渐得到满足,人们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由此诞生了“情绪价值”“情绪商品”等一系列新名词。但是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越重视情绪价值,似乎情绪就越难“自控”。
以“胖猫”事件为例,从震惊“胖猫”的轻生遭遇,到愤怒谴责“网传女友”,从群情激愤地点外卖送往事发地哀悼,到讨伐外卖“空杯”“空包”“白水”等现象,“胖猫”事件发酵期间,随着各种传闻、各种报道如雪片一般扑面而来,网友的情绪也跟着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悲愤交加。
不止“胖猫”事件,几乎所有的热点争议话题一出现,网民的情绪总是跟着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再反转。
是我们的情绪不够稳定吗,还是有人故意在挑起公众情绪?
“点开率”“5秒完播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个是指网站页面上某一内容被点击的次数与被显示次数之比,用于衡量某一内容对观众的吸引程度;另一个是短视频领域衡量观众对于视频质量和内容的兴趣程度的指标,能显示出视频用户黏性。
在这两个指标的“指挥”下,“标题党”“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纷纷成为“流量密码”。一些无良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用醒目的标题、骇人的文案、模糊的截图、拼凑的视频,甚至伪造的“聊天记录”,制造悬念丛生的情节,再搭配紧张刺激的音乐、震惊的口吻,用于误导受众,煽动受众的情绪。
这其中,尤要提及的是“带节奏”。试图引导公众看法或行动的方式被网友戏称“带节奏”。蹭热度、激化矛盾、贩卖焦虑、营造内卷、制造对立、传递负能量……一些无良自媒体故意将热点事件的争议无限放大到全社会层面,上纲上线地抨击,断章取义地揣测,无休无止地发泄,公众的情绪由此被带动、被误导。
营销学领域有个概念叫“劣势者效应”,即人们往往给予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更多支持。在舆论场上,则有“弱传播”的说法,一些人为了获取舆论支持,利用舆论向他人或者有关部门施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会给自己树立起“弱者”的人设,以受到欺压或不公正待遇的形象出现,博取公众的关注和同情。
而我们处在情绪盈余的时代,获取情绪回应的渠道更加多元,所以受到从众趋同心理的影响也愈发严重。我们越渴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回应,则越有可能被别有用心者煽动,成为替他人摇旗呐喊的助威者,从而站错了队。
这也是评论区、弹幕区往往是“情绪重灾区”的原因。看视频先看评论区、追新剧要开弹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神评论”“神回复”“神吐槽”。与此同时,争议事件的评论区和弹幕区往往也是情绪的重灾区,网暴的言论、恶俗的攻击、极端的表达……一些网民在发表评论或弹幕时不经意间就会被群体性情绪所引导。
二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热点,我们该如何保证自己“站对”?
冷对热点,静待官宣。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急于了解热点,惯于追着更新内容,急于表达观点,但正如有个梗所说,“我知道你很急但是先别急”,等“官宣”,等事实,给真相一个释放的空间,也给自己一些理性思考的时间。
图源|北京新闻广播
三思而后“评”。在网络用语中,“抢沙发”一词由来已久,曾被列入“200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在社交平台上抢发第一条回应帖子。但在后真相时代,有太多内容来源不明、信息有待商榷,在真相证实之前,与其“抢沙发”不如让“沙发”,与其“前排看戏”不如“让子弹飞一会儿”,三思而后“评”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评论客观又“可观”。点评热点事件是网民参与舆论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发表评论既要客观更要“可观”, “神评论”能逗人一笑,恶评论也能伤人于无形,污言秽语、恶语相向不仅有失风度,还可能触犯法律。所以,一个合格的网民首先要秉持吐槽有节操,玩梗有底线,恶搞有下限,尽力维护网络空间清朗。
可以看热闹,但不能“凑热闹”。网络热点事件是流量的集中区,也是自媒体蹭热度的深水区。要知道,蹭来的热度只是昙花一现,创作高质量的内容才是永恒的制胜密码。面对争议性较强的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要恪守边界,耐心关注事件发展动态,客观审视事件,冷静创作内容,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凑热闹”引流量。否则,今天你胡乱“带节奏”,明天就会被流量反噬。“胖猫”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后,多平台处置清理了数百个违规账号和数万条违规内容,多名涉事网民遭到刑事或行政处罚。这就是警示。
网络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以怎样的情绪进入网络,网络就以什么样的情绪回馈我们。面对网络热点事件,保持稳定的情绪、理性的思考,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能力。而理性地观察、温和地回应,也会让我们获得更正向、更善意的情绪反馈。
欢迎转发,点赞,点在看。
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请将公众号加星标置顶,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感谢大家。
网址:“胖猫”事件里,我们都跌入了“情绪陷阱” http://c.mxgxt.com/news/view/1283965
相关内容
真相揭晓!“胖猫”事件反转,到底谁错了?反转!警方公布“胖猫”事件真相,两人正常恋爱,这些内容系谣言
群演中介陷阱!慎入
陷于梦境的年轻人,胖猫梦奇的感情悲剧
借着胖猫事件雾里看花——如何辨别所谓深爱你的人是不是捞女?
“胖猫”事件通报: 尘埃落定后舆情的思考
他们彼此设下甜蜜的陷阱,陷入了对方的魅力之中
金钱、性与死亡:“胖猫事件”的真相与深思
胖猫
网络舆论的六大潜在陷阱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