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壮志凌云》将两位未来的超级明星汤姆·克鲁斯和方·基默推到了观众的视野中,双方都因这部经典影片获得了极大的曝光和知名度。然而,方·基默的演艺之路却在此之后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反复交替的高光与低谷,让这个曾经备受瞩目的演员的名字逐渐被时间淡化。
方·基默(又译瓦尔·基尔默),1985年时年仅25岁,跟23岁的汤姆·克鲁斯一起在《壮志凌云》中同框。影片讲述了一对飞行员的故事,二人既是对手,亦有着一份深刻的羁绊。对此,不少影迷们都感慨万千:当年的两位小生,之后便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上一路前行。克鲁斯凭借这部影片一跃成为明星,开启了辉煌的职业生涯;而方·基默,也曾在几部商业大片中如石破天惊般闪耀,却逐渐被遗忘,直到最近他因文明病去世的消息传出,方·基默的名字仍旧未能引起太多的共鸣。
探讨这位演员的生平,首先要了解他的背景。方·基默于1959年出生于加州的一个富裕家庭,作为家里的老二,方·基默从小便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父亲是房地产开发商,母亲则在航空设备的分销业工作。小时候,一台摄像机便成为了他最喜爱的玩具,而与兄弟共同拍摄的记忆也成了他快乐的童年印记。
但方·基默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八岁那年,父母因父亲外遇而离婚,家庭的破裂给他带来了深重的阴影。少年时期,他仍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申请入读茱莉亚音乐学院,最终也如愿以偿。可悲的是,兄弟却因癫痫意外溺水去世,让他更加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在演艺事业初期,虽有过成功的舞台剧演出,但真正让他崭露头角的,还是在好莱坞的电影拍摄中。
迈入好莱坞,方·基默凭借俊朗的外形和过人的演技无疑是有优势的。但即便在1985年参演了《壮志凌云》,他依旧对参与这部商业片有些犹豫——对此,他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追求的并非是票房成功的商业片,而是更具深度和艺术价值的角色。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方·基默接拍了一些作品,然而对自己的选择显得愈发迷茫。在追求奥斯卡和艺术的期盼下,他错失了许多商业机遇。
1994年,方·基默更在《永远的蝙蝠侠》中获得了男主角的角色。尽管这部电影为他打开了更多的大门,然而剧本的缺乏深度以及他对这部电影个人的看法,却让他在事业发展中显得一度尴尬。虽然影片在当年取得了不小的票房,但方·基默却始终觉得自己并未真正获得人民的认可,甚至在内心深处,他觉得自己之前努力追求的艺术道路就此被抛弃。
随着演艺生涯的发展,方·基默在多个身份中挣扎。导演舒马赫曾对方·基默评价为“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人”。这种性格特征让方·基默在社交中显得格格不入,导致在职业发展中开始趋于低迷。与此同时,他的婚姻生活也受到了影响,最终以离婚告终。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的那样,“名声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夫妻间的感情依赖。”随之而来的,便是他的票房号召力逐渐下滑,从一开始的高片酬逐渐缩减到只剩下100万美元一部,而这无疑也是他演艺生涯的低谷期。
2000年代后期,方·基默经历过喉癌的折磨,恢复之后的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探索。经历过名利的消逝和身心的磨难,方·基默决定回归自己真正热爱的项目,倾向于那些能够让自己放松的表演。他开始尝试一些小品级项目,包括以马克·吐温为形象的脱口秀表演,最终形成了他乐在其中的创作风格。
他似乎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平衡与真实,甚至开始酝酿自己的自传。“我是哈克贝里”,这不仅是方·基默对自身艺术人生的诠释,也是一种对自我救赎的追寻。即使大银幕的辉煌不复存在,方·基默依旧保留着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为了能够重返《壮志凌云》的续集中,他也主动向制片人和克鲁斯表达自己对角色的期待,这点可谓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自我放下。
方·基默最后一次出镜的时候,是与汤姆·克鲁斯再聚首的时刻。他在岁月的洗礼中,带着过往的成就与挫败感,同时也带着一份超然世外的宁静感,面对曾经的对手。人生不再是简单的竞争,而是变成了一场真诚的回归。正如克鲁斯对他所说的那般:“你是适合这个角色的。”
潮起潮落,光阴似箭,方·基默的演艺旅程虽充满了起伏,但他始终留在世人的心中。也许这条路上,没有绝对的输赢,只有化作一种动力,让他在不断变化的时光中探索自己和艺术的结合。方·基默走过了如此多的风景,尽管人们记忆中的那个飞行员已不再,但他努力过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次执着的追求,终成就了生命的厚度与深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