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和明星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未来人气巨大的网红就是大明星;不是网红就不是真明星。就像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一样,如果明星不拥抱网红经济,就会被颠覆。
Papi 酱、Skm 破音,这些名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网络上,与他们一起壮大的还有 “网红” 这个概念。不过,“网红” 当下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Papi 酱本人对这个词 “嗤之以鼻”,她在豆瓣广播里强调,“好讨厌别人叫我’ 网红’ 啊,我又没开淘宝店!!!”。Papi 酱是不是网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跟她一起在美拍崛起的 Skm 破音对此则更坦然,这位已经拥有 120 万粉丝的主播,在接受采访时说 “前一段时间还老说不是网红,现在大家都说,那是就是,没有什么。”
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中国内地的明星经济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明星网红越来越多无异于一场 “供给侧” 改革,粉丝越来越稀缺,明星网红必须努力去争夺粉丝。在电视台假唱的明星,市场只会越来越小,明星们都必须接受要去做网红的事实,你在网络没人气,你就没有人气。网红和明星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未来人气巨大的网红就是大明星;不是网红就不是真明星。就像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一样,如果明星不拥抱网红经济,就会被颠覆。
网红争夺广告预算更是直接抢了明星饭碗
明星有着让人艳羡的生活,一夜成名,财务自由,极尽奢华,不在话下。但明星的钱来自哪里?大概分为两部分,唱片、演唱会、电影票这类直接让粉丝给钱的商业模式,商业品牌邀请代言这类后向收入模式。从 “我们还欠星爷一张电影票” 可知,过去明星主要收入还是靠后者,即代言。
国外正在兴起的现象是,品牌厂商越来越亲睐找 “网红” 代言了。
WWD 最新报道指出,知名度高的博主们,在刚刚过去的 2015年 收入保持在 100 万到 300 万美元之间,他们成为品牌们的新宠儿。网红与品牌的合作很多样:在 Instagram 上传一张使用了品牌衣服、鞋子、包袋的照片,就有 5000-25000 美元的酬劳——这是半年前价格的五倍;220 万 Instagram 粉丝的 Kristina Bazan,去年10月 和欧莱雅签订了 7 位数的合约,几乎打破行业纪录。
正是看到品牌商对 “网红” 们的兴趣大增,帮助网红更好商业化的机构出现了,例如拥有 Aimee Song、Chriselle Lim、Jamie Beck、Rachel Parcell、Julia Engel 等知名时尚博主的 Digital Brand Architects(DBA),主要就是为品牌提供公共关系和数字战略服务。
上述故事正在中国上演。石榴婆报告等时尚博主,正在帮助越来越多品牌进行营销,据说一个微信广告就值几十万,WeMedia 为代表的自媒体联盟事实上功能与 DBA 并无二致,中国甚至还有帮助品牌在自媒体大 V 中进行自动化广告投放的 “微播易” 平台。随着美拍等网红造星平台的崛起,未来还会有更多商业化的案例和模式出现。
成长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网红明星,正在瓜分品牌商的营销预算。对于传统明星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正在 “网红化” 的传统明星并不会受此影响,反而是好消息:范冰冰发一条使用某品牌太阳镜的微博,抵得上许多数网红一年的收入,商业本质没变,只是换了地方而已。这再一次说明,不会做网红的明星,不是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