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驱李锦辉先生的音乐活动开始,以反封建明月剧社为线索,从《三只蝴蝶》、《麻雀与孩子》等儿童音乐剧入手以及舞蹈表演《可怜的秋香》、《寒意歌》等,进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情歌,即脍炙人口的歌曲《细雨》、《姐姐我爱你》、《桃花江》、 “专线快车”等。
本期以明月剧社音乐团解散、大部分歌手进入电影界而告终。
第二阶段发展:
早期:1937年-1949年(上海时期)
本期,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她在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来的歌女》和《四季之歌》传遍大江南北。
她创造了影响整个华语乐坛的一代演唱风格。
这次乐坛的整体情况是没有歌舞团体表演。
通过录制唱片和广播来专门演唱的歌手屈指可数。 他们大多以拍电影为主,以电影和电影插曲中歌曲演唱的形式出现。
本期,民国成立后,各大代表歌手大多移居香港发展。
后期:1950-1969(香港时期)
本期要从包括姚敏、姚莉兄妹在内的多位大牌歌手移居香港发展的事实说起。
起初,这两个群体主要是电影和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手比例越来越大。
电影中不再由演员亲自演唱插曲,而是请专业歌手伴奏的情况越来越多,但仍没有明显有影响力的歌舞团体。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逐渐衰落,而粤语歌曲重新兴起,并在乐坛占据主导地位。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年(台湾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台湾流行音乐逐渐发展。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日渐式微的香港乐坛地位。
其标志是谢雷的《Manly》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在流行乐坛的领先地位。
此前,台湾乐坛演唱的歌曲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 上海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 以及受日本影响的歌曲。
后来他在上海时代流行歌曲和现代都市流行歌曲之间逐渐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时代歌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逐渐衰落,并被新的都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校园民谣运动。
学生们首先发起了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传播到香港和内地的音乐界。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音乐才得到融合、融合和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后(重点多元化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 罗大佑的《知乎者也》专辑,以及随后苏芮的《错误的骑行》专辑,改变了台湾乐坛的风格,为新都市流行歌曲奠定了基础。 基础。
本期歌曲的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更深受欧美的影响。 以台湾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
因为这一时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被运用到音乐制作中,商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些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流行歌曲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
加之内地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流行音乐也得到了发展。
这样,其市场就更加广阔,形成了多元化的聚焦格局。
这一时期,观众群体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流行音乐几乎成了年轻人的专属领域,大多数老年听众都无法接受。
这与上海时期的流行音乐完全不同,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严肃音乐没有严格的界限,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商业化的中国流行音乐与留声机同时出现,留声机首先由法国人带到上海***路。
百代是最早开创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唱片公司之一。
20世纪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之歌。
他们被视为华语流行音乐的雏形。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上海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
李锦晖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是这一音乐流派的创始人。
他创作于1920年代的作品《细雨》被认为是最早的华语流行音乐。
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涌现出大量真正的中国流行音乐作品,也成长了许多音乐家。
借助唱片、电影、歌舞、广播等媒体,在当时的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新歌演唱热潮。
有专家认为,那个时代的上海老歌表现出了一种现代性。
民国时期原创的“七大歌王”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亚洲社会的地位。
这些歌手在演唱中结合了中国传统小曲、日本流行音乐和其他歌唱技巧。 他们的演唱风格不同于以往任何华语音乐。
此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电影业正在蓬勃发展,招募歌手担任电影演员或演唱电影歌曲。
由于她成功的歌唱和电影演艺事业,周旋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明星。
这一代人见证了女歌手从“歌姬”到舆论“明星”的崛起。
他们甜美的歌声也通过各大城市的广播电台传到了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唱片在唱片公司的包装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娱乐商品。
这个时代因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上海而中断,但最终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扩展信息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从创始人李锦辉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根据歌曲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重点的转移,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的发展重点发生了转变。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加上华语流行音乐发展之前的校歌,总共有六个部分。
在流行音乐出现之前,学校里只有学生唱的校歌。
它首先在学生中传唱,后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可以说,先有流行歌曲,再有流行歌曲。
词曲作者的主要代表有李叔同(弘一法师)、赵元任、沈心功等。
网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http://c.mxgxt.com/news/view/1317486
相关内容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音乐选秀节目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
揭秘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多个“第一”
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10页)
中国音乐行业的新发展
流行音乐网,流行音乐文化与发展的趋势
我国流行音乐产业环境及其发展途径分析
【演唱会发展史】国内48年历史,谁影响了现在的中国音乐?
流淌的歌声,1980—2000华语流行音乐史(十)—内陆流行音乐崛起
中国流行音乐30年的美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