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多个“第一”
从十里洋场的悠扬旋律,到抗战时期的铿锵节奏,再到市民小调的流畅演绎,直至现代音乐节的国际风采,上海这座城市见证了东西方音乐在碰撞与交融中绽放出的崭新生命力。那么,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究竟哪些“第一”值得我们去探寻与回味呢?
诸如,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究竟是何方神圣?是谁首次以通俗唱法演唱歌曲,引领了音乐界的潮流?又有哪位艺人能荣登首个个人演唱会的宝座?
近日,“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三季系列活动在上海市虹口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虹口区委宣传部、中国建投集团建投书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以《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海派老歌》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文化之旅。
活动现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勇,以深情并茂的演讲和经典老歌的演绎,向读者们讲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他特别提到了周璇、白虹等大明星在流行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多个“第一”的传奇故事。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的诞生与传播。这首歌由被誉为“中国近代歌舞之父”的黎锦晖创作并发行于1927年,其女儿黎明晖更是成为首位演唱者。歌曲中的歌词“年轻的郎太阳刚出山,年轻的姐荷花刚展瓣,莫等花残日落山”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王勇教授幽默地调侃道,黎锦晖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经洞悉了未来都市中的“剩男剩女”现象。当时,鲁迅在虹口区写作时,曾形容黎明晖女士唱《毛毛雨》的声音如同“绞死猫”,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首歌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为何鲁迅会形容听《毛毛雨》像“绞死猫的声音”?王勇教授揭示了背后的技术原因。唱片最初由爱迪生发明,旨在记录声音,特别是高频部分。后来,埃米尔·玻里纳改进了留声机,使其能记录音乐。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当时主要关注的是声音的高频部分,对中低频则不太在意。因此,老唱片普遍音调较高。
同时,黎明晖作为首位演唱《毛毛雨》的歌手,其演唱经验主要来自儿童歌曲和戏曲。在露天舞台上为数百甚至上千人演唱时,她并未使用话筒,且戏曲演唱位置通常较高。她将这种经验应用于流行音乐的演唱,已属难能可贵。
谈及通俗唱法的先行者,周璇无疑占据一席之地。她以其独特的气声唱法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首位用通俗唱法演绎歌曲的歌手。在录音棚中,周璇曾面临自己声音轻、乐队声音响的问题。幸运的是,当时的编辑黎锦光先生巧妙地进行了布局,通过调整话筒位置,使周璇的声音得以凸显,而乐队的声音则相对减弱。这种巧妙的布局,使得周璇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
除此之外,王勇还指出,周璇在录音过程中如何巧妙地控制与话筒的距离也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如果距离过近,会导致喘气声和喷气声被录进去,因此她必须具备良好的气息控制和喷口压制技巧,以确保听众无法察觉。
王勇进一步阐释道:“邓丽君曾表示,她最敬佩的中国歌手就是周璇。事实上,我们也认为邓丽君的气息非常出色,而邓丽君又认为周璇的气息更胜一筹。周璇堪称一个标准,她为我们树立了流行歌曲演唱的典范,至今我们仍沿用这个框架来定义流行歌曲的通俗唱法。”
谈及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白虹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崭露头角后,她逐渐成为影剧歌三栖红星,灌录了150余首歌曲,数量仅次于周璇,位列当年的七大歌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白虹还是中国第一位开个人演唱会的歌手,这一举动奠定了她在流行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誉为“歌唱皇后”。
1945年1月12日和13日,白虹于上海兰心大戏院盛大举办了“白虹歌唱大会”,连续两晚献上了《贝特尼》、《圣母颂》、《风流寡妇》、《夜来香》等十几首海内外经典曲目。在此之前,人们通常是在百乐门歌舞厅听歌,并无专门的演唱会供人购票欣赏。而白虹的这次开唱,无疑是一个创举。她不仅需要准备两三个小时的曲目,更需拥有众多忠实粉丝的支持。这场演唱会对她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听众们将有机会坐下来长时间欣赏她的演唱。
王勇进一步阐释了白虹为何能成为首位开唱歌手的原因。在那个年代,歌手之间的辈分也颇为讲究,白虹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她是由黎锦晖从北京招至明月歌舞团的,众多歌手包括周璇都曾受到过她的指点。尽管周璇等人与她年纪相仿,但白虹的资历更老,因此她开完个唱后,周璇才紧随其后。当时上海的报纸也举办过评选最佳歌唱皇后的活动,白虹以最高票数当选,周璇则位列其后。由此可见,白虹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地位无人能敌。
网址:揭秘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多个“第一” http://c.mxgxt.com/news/view/1317481
相关内容
周璇是中国第一个用通俗唱法歌手?揭秘中国流行音乐史多个“第一”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黎锦晖
流淌的歌声,1980—2000华语流行音乐史(十)—内陆流行音乐崛起
深圳第一支流行乐队的故事 无意中撞开中国流行音乐大门
浅谈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广东流行音乐专题展,看广东流行乐坛创造了多少个“第一”
中国流行音乐榜
欧美流行音乐简史
流行音乐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里程碑?
中国流行音乐30年的美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