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中的人物传记在人物研究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5-05-21 03:42

在对一个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时.笔记类图书中的人物传记是研究者需要考虑运用的史料之一。相比正史、地方志、文集、诗话、词话等资料,笔记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其优点在于存在大量第一手材料,其内容接近真实人物,其缺点则在于资料分布零散,具有片面性,资料的记录不够严谨,存在真实性问题。

第 2 5卷第 2期 21年 02 3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 u n l o h i n a l Unv ri o r a f Z ei g W ni iest a y

Vo . . 125 No2 M ac 2 2 rh 01

笔记中的人物传记在人物研究中的运用 蒋迪 (南大学,重庆西 40 1) 0 7 5

摘要:在对一个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时 .记类图书中的人物传记是研究者需要考虑运用的史料之一。相笔

比正史、方志、地文集、话、话等资料,记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优点在于存在大量第一手材料,内容接诗词笔其其近真实人物,缺点则在于资料分布零散,有片面性,料的记录不够严谨,在真实性问题。其具资存 关键词:鲜明人物:零散片面: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12 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7—2 5 2 1 0 6 1 2 0( 0 2) 2—0 4 0 8—0 3

“史人物是形象的历史。历史的镜子” l,要充分地了解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历是 l2想 1)【以研究那个时代的人物作为切入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要真正深入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究者必须借鉴各种资料,研不论是正史、方志、集,是诗话、文还词话,些史料中有关的人物传记都是值得考虑的对象。这在诸多史料里, 笔记中的人物传记在人物的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以及缺点所在。

1提供鲜明立体的历史人物 笔记著作的内容非常繁杂,不论是天文地理,是政治经济,或者是平生所见所闻等,还又都是作者所记录的对象。因此,这一类图书中保存了非常丰富的人物传记史料。而笔记对这些人物各个方面的记录, 则更加接近于生活中真人,平面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明立体。以研究苏轼为例。使 苏轼,字子瞻,州眉山人……嘉祜二年,眉试礼部……五年,福昌主簿……治平二年,判登闻鼓院调入 ……

熙宁二年。朝……徙知密州……徙知湖州。还上表以谢……二年,侍读……三年 .知礼部贡攀兼权

四年,以论事,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外,积为请拜龙图阁学士、杭州……六年,知召为吏部尚书, 这一则材料引自《史

》基本上可以代表官方正史眼中的苏轼形象。以看到,宋,可正史中对苏轼的记载

未至……微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建中靖国元年,于常州,六十六。[ )徒卒年 2 1 侧重于政治方面的内容。内容基本选取苏轼生平在政治上的较大事件,其严谨有余但活泼不足。这样的官方记载只是让苏轼的人物形象仅存于表面,法使之鲜明起来。无 相比官方正史,笔记中苏轼形象则更贴近生活。为生动活泼,满立体感。在清人王士祯的《祖较充如香笔记》,一则关于苏轼的故事,文如下:中有其

王勉夫《闻》东坡一日与欧阳公论《纪我五代史》公日:修于此窃有善善恶恶之志。”曰:韩通无,“坡“ 传,乌得为善善恶恶!”默然。千秋公议,公当时坡公固已发之,谓诤子。_”)是 3】 (

这只是一则小故事,记载苏轼的几句话。但是,其中却能得到有关的苏轼一些信息。如欧阳修编仅从《五代史》自认为善恶分明。而作为好友的苏轼却直接反驳欧阳修的观点,为其没有记录韩通,,认因此并 没有做到善恶分明。这体现出苏轼对待朋友时真诚不虚假,以及暗含了其心中所存的一些评价人的标准。

收稿日期:2 2—0—1 01 2 8

作者简介:迪 (9 8 )女,庆人,蒋 18一,重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究方向:国古代文学。研中

48

网址:笔记中的人物传记在人物研究中的运用 http://c.mxgxt.com/news/view/1328698

相关内容

人物传记研究综述
Gale资源中心:人物传记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数据库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中国在线引得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BDB)
《怎样写人物传记》:述经验之谈 献人物妙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物传记的阅读指导
聚焦人物传记创作 《怎样写人物传记》出版
中国古代地方人物传记汇编
人物传记在线收听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