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后台”…戈夫曼教你如何打造人设~

发布时间:2025-05-21 03:53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作为新传学子,我们不仅要掌握新传经典理论,更要紧跟时代,了解经典理论的发展与变化,这也是近年来,各大高校的高频命题点。每周一,田心都会带大家进行「经典新学」,在回顾新传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经典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帮助大家巩固基础、不断提升!

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对拟剧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且试图用它来解释人们之间互动的一些基本过程和原理。

戈夫曼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作一种表演。生活中的每个人,总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观众的注视下进行角色呈现。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往往想要给予某种印象或尽量避免与给予的印象相抵触。对于他们而言,正在扮演的角色是其最重要的角色,他们声称具有或被赋予的品性是他们最为本质和特有的品性。也就是说,当演出结束,演员回到后台才显现出真实的面目,恢复本来的自我。后台就是观众止步、闲人莫入的地方。用于分隔舞台(前台)和后台的屏幕把通过表演展现出来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隔离开来,也把演员与观众分隔开来,从而造就出一个表演中的世界,使观众暂时忘记现实的存在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表演的世界中去,跟着演员所呈现出来的那个角色去体验另一种生活。

01 新媒体环境下的“拟剧理论”

(此部分内容可在理解后背诵框架)

拟剧理论核心构成包括表演框架、区域与区域行为、剧班、前台与后台、印象管理艺术及表演6个方面。

在当今复杂的网络社会中,“拟剧理论”诸元素在网络社会中的界限难以定夺,完美的表演框架难以界定,个体活动区域的“前台”与“后台”的界限早已模糊,网络社会中场景的迅速转移早已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原始位置”与“现实位置”的界限分割,后台区域已成为前台表演的“新演示”,前台表演已成为后台区域的“真场景”。

(一)“拟剧表演”元素在网络社会中界限模糊

若将其理论延伸至当今网络社会中,不可否认的是拟剧理论在网络社会中仍具适用性,但究其元素在复杂多变的网络中已受社会活动的条条框框限制,因网络社会每时每刻转换着不同的场景模式,模糊了其元素在原有的社会场景的分界线,台前与幕后间清楚的区分界限模糊,相应地造成其表演者身份认证的模糊。

1.完美的表演框架界限模糊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日常表演时受表演框架的限制,这种表演框架即是在社会规范系统中形成的主观经验结构,被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并认同的行为准则。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社会,网络的“匿名性”可使参与者的真实身份全部或部分隐藏起来。社会化参与度的高涨,使受众对于在网络中所挑起的话题有着不同的“声音”,人们在个人价值观判断方面产生诸多分歧,对事件的判断有多种认定准则,致使话题发出的表演者根据这些“声音”,不断循环往复地改变着自己的表演框架,力图呈现完美的角色扮演形象。大众心目中的表演框架各有千秋,所谓最为正确的表演框架的界限难以定论。

2.区域的“泛边缘化”

戈夫曼认为,区域是“受某种程度的知觉障碍限制的地方。区域随其所受限制的程度与产生知觉障碍的沟通媒介的不同而不同。”其着重强调沟通媒介对区域的影响。而在网络社会中,表演者用来沟通的媒介平台更是十分多样化,人们运用多样的媒介平台所提供的内容服务无时无刻地不在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扮演,前后台相互跳跃,出现了区域的“泛边缘化”现象。在网络社会中,对于表演者在各自原先设定的场景布局中所处的区域界线,并非处于完全模糊不清的“边缘化”境地,而是处于一种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泛边缘化”境地。表演者在区域中的角色扮演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具有偶然性,强调表演者的自我控制能力,通俗地说即表演者的随性所为。表演者随着自己的心情可能突然想打破区域的界限从前台跳跃到后台进行随性表演。二是具有无规律性。表演者从前台跳跃到后台可能会随时发生、随时结束,亦或很长时间中规中矩的角色扮演不再转变,期间无规律所寻。

3.表演者身份认定界限模糊

印象管理在网络社会中,主要是指表演者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来完善其所要塑造的角色形象。但事实上,人们对表演者在网上所努力呈现的形象与其真实形象之间已分不清虚实,大众对表演者身份的认定界限已模糊。以微博平台为例,表演者运用印象管理艺术在自己的微博中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努力刻画自己所要呈现的形象,大众在看了其微博中所呈现的内容也会自然而然地朝着其所引导的方向上去联想,但是一旦网络中暴露出与其所树立形象不相符的另一形象时,人们对其所树立的原先的印象管理也会相应崩塌。大众或许前一秒通过网络世界认识到表演者所要呈现的完美角色扮演,后一秒也通过网络世界认识到表演者另一负面形象扮演,多种形象相互交织,让大众对表演者的真实身份认定界限倍感模糊。

(二)界限模糊的成因

1.社会场景的差异及快速转移

完美的表演框架难以定夺与表演者所处的社会场景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演者所处的社会场景的差异性;二是网络社会中场景的迅速转移。

大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场景的差异性导致其对问题的观点产生分歧。赖特·米尔斯曾表述道不同的社会场景组合在一起后致使原本恰当的行为模式不再恰当。尤以“当一个特定的私人场景与其他社会场景融为一体,变得公开时,行为方式必须随之调整、变化。场景的组合改变了角色的行为模式并且改变了社会现实的构成。”大众站在不同的场景面对同一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认知理解。

网络社会中场景的快速转移导致大众所关注的是过去的自己。在网络社会中,迅速及时是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或许前一秒还是这一个场景,后一秒已因信息的转变而迅速转入另一场景,期间变化是大众所始料未及的。大众认为自己始终是一个统一的“我”,行为方式始终是大体相同的,殊不知自己所关注的却是在过去场景中自己的行为准则,而拿过去场景中的行为准则去适应现在场景中的“我”无疑是一种空间上的错位,“我”所认定的完美的表演框架早已时过境迁,不再适合现在的“我”了。

2.“前台”与“后台”相互位移

区域的“泛边缘化”境地主要是由于网络空间中“前台”与“后台”时常相互位移所致。“前台”在网络社会中指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利用相关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在大众面前呈现出的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舞台形象,而“后台”指没有在网络媒体的聚光灯下中所呈现的最自然的自我状态。现今随着网络信息透明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们对于窥视他人的后台隐私更是充满好奇。真人秀将明星后台生活搬至荧屏,公开地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随之形成一种前台行为。于是,后台区域成为前台表演的另一“新演示”场景。

同时,在网络社会中,面对聚光灯下的前台录影,嘉宾主持人有时也会毫无畏惧地口出“真言”冒犯他人,这种毫无畏惧地公开冒犯他人的行为本不应该在前台出现,但在网络社会中却得到了大众的追捧。于是,本应处于规矩的前台区域却成为后台区域的另一“真场景”。

前台与后台在网络社会中时而相互位移,时而又恢复原本正常状况,导致其区域分界线处于一种“泛边缘化”境地。

3. 网络媒体的“镜面反射”

造成表演者身份认定界限模糊,与大众是通过网络媒体而认识到表演者的形象有着直接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印象管理艺术注重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来完善表演者所要塑造的角色形象。观众在网络媒体上接受到的表演者呈现的形象,不是表演者的“本来面目”,而是通过网络媒体这枚多变的“镜子”反射出的“形象影子”。这种“镜面反射”的“形象影子”,是印象管理在网络社会中所独有的特点。因网络媒体这枚“镜子”的可塑性强,所反射的影子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完全取决于表演者的自我把控,造成大众对表演者的原本印象界定模糊不清,表演者的身份认证已模糊。

02 梅罗维茨对戈夫曼理论的发展

(此部分此部分内容需结合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进行理解学习)

梅罗维茨进一步发展了戈夫曼的理论,将“前后台”概念引入媒体研究中,定义了新闻生产的“前后台”。

梅罗维茨认为媒介是“作为信息系统的场景”,因而电子媒介所创造的“新场景”就使信息传播脱离了物理场景的限制。梅罗维茨进一步把“前后台”区分为“前前台”“中台”和“深后台”:他认为在电子媒介中,“前台”和“后台”不是单纯的二分法,而是坐标轴式的分布,“前台”与“后台”分别代表坐标轴上“正式”和“即兴”两个相反的面向。从“前台”到“后台”的过渡地带被称为“中台”,“中台”的行为模式“包括最初的台上和台下行为模式的元素,但又缺乏两种行为模式的极端行为”,由此划分的“前前台”和“深后台”会相应更加极致地体现出前台与后台各自场景的行为特点。

以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式新闻生产为例,媒体“后台”的开放将原本处于“前台”的新闻文本推向“前前台”,开放后的“后台”(即新闻生产所能实践的透明与开放程度)成为“中台”,仍然隐藏在幕后的要素(即关系到对社会事实认知、判定与选择的核心环节)组成“深后台”。“后台”开放看似向受众展现了新闻生产过程,消解了“神秘感”,但这种开放还有可能造成另一种假象:受众自以为掌握了“后台”的全部信息,却忽视了“深后台”的存在。这样一来,媒体依旧可以在“深后台”施加控制,而以为自己掌握真相的受众会变得更容易相信媒体。换句话说,向受众开放的只是梅洛维茨描述的“中台”,而受众对自身“全知全能”的想象和隐藏的“深后台”会使受众更容易受控制。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你还想听小田心讲解哪个「经典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可以通过「写留言」的方式告诉我们哦~

我们下周一,再见啦

参考文献

[1]网络视频分享中的 “自我呈现 ”——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

[2]网络社会中“消失的界限”——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的思考

[3]隐蔽的“深后台”:开放式新闻生产中的传受关系——以《中国青年》对卓伟的报道为个案

祝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前台”“后台”…戈夫曼教你如何打造人设~ http://c.mxgxt.com/news/view/1328960

相关内容

心理学解读:“人设管理”,如何创建一个好的“人设”?
分清艺人的“前台”与“后台”
揭秘绿色后台:如何打造清新又高效的UI设计?
抖音美妆教学领域人设如何打造?几个建议送给你
造星国际传媒盛大开业 素人打造成明星的综合平台
教你如何打造“网红餐厅”?
舆情知识图谱:舆论倒逼、衍生舆情、戈夫曼拟剧理论名词解释和案例
人物IP打造及人物形象包装有哪些技巧?如何应短视频打造人设?
演员打造人设如何包装(明星正面形象怎么打造)
如何打造直播间核心粉丝团,教你如何牢牢抓住粉丝的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