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寂静人生》:在孤独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赎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寂静人生》于2013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由乌贝托·帕索里尼执导,是70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导演奖获奖作品。该片是一部冷门却内含张力的佳作,虽然关注的人较少,但看过的人都会忘不了影片里阴沉寂静的气氛,忘不了孤独、执着的主人公,它像一部徐徐展开的画卷,在轻描淡写间将人性的善恶、生命的厚重逐一呈现在大家眼前。
该影片说的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服务者约翰,他的工作是为社区孤独死去的人寻找亲人,并邀请他们参加葬礼,虽然经过无数次拒绝仍然坚守岗位,然而他的上司认为这是件没有意义且耗费钱财的事情,便决定解雇他,他听此消息,决定为最后一个案子的死者比利找到所有的亲友,经过努力他最终达成目的的故事。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紧张剧情,没有扣人心弦的华丽场面,有的只是柔缓静谧的场景,整个基调灰暗冷清,带着似近似远的疏离感,将主人公约翰的孤独从屏幕传递至观众心里,但若说只有孤独却是不够,里面还有约翰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以及对一条条逝去生命的救赎与温暖。
心理学上曾将孤独分为三个层面:1、形单影只、离群索居;2、情感和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3、身份认同的危机
下面将从孤独的三个层面分析约翰孤独背后对逝去生命表达的内涵,及其如何通过对生命的救赎完成自我救赎的历程,文章最后会分析此影片带来的启示。
一、生活上的孤独:形单影只,只为让曾经鲜活的生命得以安息
约翰在社区工作了22年,没有亲人朋友,每天都穿着沉闷的西装,吃着罐头和面包,定时从街角走过,晚上整理去世者的资料,他永远如机器般重复严谨,即使是摆在桌上的物品,都要放置整齐不出偏差,他的神情终年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
约翰的任何动作都是缓慢无声的,每天有条不紊的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在一片死寂中孤独的活着,生命没有亮色亦没有波动,他是如此疏离,远离人群远离喧嚣,独自一人静悄悄的活着。
他的家里简洁而单调,没有色彩浓重的装饰,亦没有多余的摆件,仿佛只是供人落脚的宾馆,清冷而寂静。他如一缕游魂毫无生气的在家中生活,所有外界的声音都与他无关,在这静谧的环境里将他离群索居的孤独无限放大。
他的工作亦是没有生命鲜活的色彩,他为孤独离世的人寻找亲人,并邀请亲人朋友参加葬礼,无奈的是很多血脉传承及深切友谊都换不来亲友的出席,这些离世者在世时无法得到亲友的关心温暖,离世后也只能化作一缕幽魂在这天地间游荡寻觅。
约翰为了令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得以安息,他执着坚定的成为守护者,成为摆渡人,为这些渴望归家的灵魂超度,即使没有亲友出席,他也会为一条条孤独逝去的生命送去最后的温暖,他将离世者生前热爱之物串成追悼词,与牧师一起为他们送行,为他们曾经活在这人情冷漠的世间留下证明。
虽然约翰的工作枯燥寂寥,甚至带着点恐惧,但他总是缓慢而坚定的为每个去世者寻找亲人,并劝其参加葬礼,使孤魂得以安息,他作为纽带连接着生与死两个世界,在边缘孤独行走,寻寻觅觅。
二、情感上的孤独:情感的缺失令他坚守对生命的承诺
尽管约翰矜矜业业工作,但在他上司看来,这为死人找亲友的活毫无意义且浪费钱财,当上司说他总是选择昂贵的土葬而非火葬时,他立马答道:因为他们有宗教信仰。后来上司再次与他聊天表达了对约翰工作的看法,认为葬礼是给活人看的,而不是死人,亲友不出席,这虚无的葬礼没有任何意义。
很显然,约翰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每个离世之人都曾热烈过、鲜活过,他们有信仰、有爱恨、有深情与倦怠,约翰通过他们留下的遗物感受其生活的点滴,情绪的变化,会按照生前他们的信仰与喜好为其送去最后的人间温暖。
约翰独身一人,无儿无女,他将所有的热情和信仰都放在了这份工作上,可惜的是,他如此费尽心力为死者超度却得不到上司的认可,死者亲友的理解感恩,他的努力苦心没有感动他人,反而换来了世人的不解及偏见,无人能懂的惆怅在心里蔓延,却只能沉默无言。
他之所以为每位死者用心寻找其亲友,寻找其曾活过的证明,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些死者的孤独,跟他一样的孤独,他们有的房间放满女儿照片却不能相见,有的以自己猫的名义写信给自己抚慰那颗缺失的心,约翰看到现在的他们,就像看到以后的自己,等死亡降临到他头上时,是否自己也如同他们一样无人问津,无人祭奠。
在完成离职前的最后一个案子,他用尽全力,同时这也成为他新生活的开端,他开始穿亮色的衣服与人交谈,开始学会故意错过列车时间,开始跟流浪汉坐在台阶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活的肆意洒脱些,这些种种转变反衬出他往日的封闭孤独,在别人看来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他那里却变成了需要勇气的新鲜体验。
情感上的缺失令他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比别人更加希望被认可,更加渴望温暖柔情,更加敬畏生命留下的痕迹,更加看重对每条生命的承诺,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意不知疲倦的奔走。酒,甚至开始期望与有意向的女生约会,他的生活开始变得有所不同。
约翰的自我突破表明了他内心深处对多姿多彩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活的肆意洒脱些,这些种种转变反衬出他往日的封闭孤独,在别人看来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他那里却变成了需要勇气的新鲜体验。
情感上的缺失令他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比别人更加希望被认可,更加渴望温暖柔情,更加敬畏生命留下的痕迹,更加看重对每条生命的承诺,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意不知疲倦的奔走。
三、精神上的孤独:在自我认同中对生命展开救赎
当约翰见到死者比利女儿时,对这个善良温暖的女人产生了好感,不自觉上扬的嘴角让我们看到了他波澜不惊的面孔下一颗鲜活的心,他表达了希望女儿凯丽能参加父亲葬礼的请求,但对父亲心怀不满的凯丽拒绝了,约翰劝说无效,失望而归。
约翰从未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无关紧要,相反的他将自己看成是一位聆听者,一位援助者,他聆听死者生前内心的对亲情的召唤,聆听亲友对死者的埋怨,他援助死者与自己和解,回归爱与温暖,他援助亲友与去世之人和解也与自己的执念和解,他将这份职业看的纯洁高尚,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死者生前的期盼,将自己代入其中用情用心摆渡他人也抚慰自己。
当约翰尽全力仍一无所获时,他满怀绝望的整理即将化作他用的办公室,而凯丽的电话响起令他重燃希望,凯丽同意去参加父亲葬礼,约翰激动地告知他为其父亲所做的所有安排,大到墓碑小到音乐,无不透漏着对死者的重视及尊重,凯丽深受感动,在感激之余也生出几分悸动,面对凯丽的约会邀请,约翰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深陷孤独的约翰头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其他色彩,他不仅受到死者家属的认同感恩,还意外收获了爱情,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他的情绪迎来了起伏,他兴冲冲地跑去买了两只约会用的杯子,没想到过度的兴奋幸福令他忽略了身边川流不息的车辆,车子飞驰他被撞身亡。
约翰躺在地上,鲜血从脑部不断渗出,但他的脸上是一贯的平静从容,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约翰去世后,牧师看着他的棺木轻叹摇头,以前离世的人们有约翰这唯一的送行者为他们写悼词、安排葬礼,但现在约翰孤零零的躺在那里无人问津,连悼词也没有便匆匆下棺,当人间繁华落尽,唯留一缕孤魂悲泣。
正当我们为约翰的离世叹息时,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鬼魂一个个聚集在他墓前,默不作声,将埋棺之地团团围住,看不到他们的表情,听不见他们的言语,但电影的张力瞬间被扩大了几倍,总会有人记得他的坚守与努力,即使活人已忘却,死者也会铭记。
约翰是生与死的桥梁,他在孤独中寻觅游走,在非议中坚守,在救赎他人中与自己和解,他像一面镜子透过生看到人性冰凉,透过死看到人心温暖。
四、启示
约翰是孤独的,也是丰富的,他孤身在世间行走,仍留有心底一份纯良。这部电影虽然节奏缓慢但内涵极深,这给拥有美好人生、无限未来的我们也带来了不少启示。
1、孤独是人生常态,在孤独中学会坚守
骆驼走的慢,但终能都到目的地。——张林权
人活一世,常与孤独作伴,虽然每个人都惧怕孤独,但都无法逃避内心、情感、精神的空洞,影片中的约翰更是形单影只,尽管没有朋友亲人,但他的生命却丰富饱满,对一份他人看来没有价值的工作都如此坚守并乐此不疲。
孤独是人生常态,但心中一旦有热爱期盼,便也少了自顾自怜的忧愁和伤春悲秋的哀戚,它会在看似焦枯的心灵上种出娇艳欲滴的花朵,孤独是磨砺意志的磨刀石,能让人在有偿岁月中学会坚守,在不断打击下学会坚强,孤独无法避免,但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增加人生的广度及深度,可以在孤独的岁月里感受生命的厚重及宽广,纵使人生翻云覆雨,我仍待你眉眼如初,在孤独中坚守,在坚守中成全自我。
2、尊重生命,便是尊重自己
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约翰宁愿孤身一人,静默的活在世间,做着一份无人问津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生命的尊重,生命的悸动与消逝都是他所在意且关心的,他尊重死者的信仰,尊重死者曾活在世间的证明,他是如此认真敬畏的为他们寻觅往日留下的痕迹。
生命各有各的色彩,但每一种色彩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刻的,它是如此珍贵,怎能令人不珍惜挽留,每一条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都曾在某一时刻引起看似细微实则巨大的变化,都曾在某一瞬间为他人带来精神上的抚慰,尊重生命,便是尊重自身价值,它是肯定自我的前提,是探寻自我的基础,更是对生命发展进程的敬畏和惊叹。
3、人要懂得自我救赎
约翰的生活永远是按部就班,没有起伏,尽管如此,他却一直做着一份高尚的工作,他在不断帮助死者创建与亲友的联系中,不由自主将自己带入其中,幻想着自己的葬礼是否也是如此凄凉孤寂,所以他尽全力为他们弥补遗憾,他也在得到亲友回应中完成对自我的安慰及救赎。
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及否定的漩涡中,很难从负面情绪里抽身而出,总是通过不断与朋友亲人交流,通过与外界建立联系而获得心理安慰,虽然有些成效毕竟心结难解,其实真正能拯救自我的唯有自己,只有自己通过不断的净化心灵,对自我发起进攻,展开救赎才能彻底的摆脱阴影,活出自我,人懂自救,方能脱困,方能在黑暗中看见光明。
《寂静人生》这部影片跟片名一样,里面的人和事都是如此静谧沉默,都在孤独中寻寻觅觅,但同时能在简单的人物关系及缓慢的节奏里感受到情感强烈的起伏及影片的巨大张力,约翰穷其一生在摆脱孤独,挽留温情,虽然最终没有驱散孤独,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他为别人送去温暖,也希望这种温暖能照耀自己,他虽然身故,但却给逝者带来慰藉,给生者带来怀念。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探寻生命的奥义及秘密,或许这部电影可以阐述一二,令我们在寂静中感受生命的跃动及渴望。
网址:豆瓣8.9《寂静人生》:在孤独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赎 http://c.mxgxt.com/news/view/1330345
相关内容
《战神》:青春伤痕中的救赎与重生揭秘王亮焦虑症背后:星途璀璨下的孤独与救赎之路
季羡林《悲喜自渡》:每个孤独的成年人,都从中获得了救赎
果静林《黑暗中的救赎》遇中年危机 等待救赎
《无间道:在忠诚与背叛的迷宫中追寻人性的救赎》
豆瓣8.9分,《贝克汉姆》纪录片爆料颇多
《屈楚萧:从“白眼狼”到浴火重生,娱乐圈的恩怨与救赎》
城市夜晚的霓虹灯: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寂寞
走下“神坛”的尊龙,无父无母,一生和孤独做伴
王鼎钧百岁生日 | 写作是生命的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