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悲喜自渡》:每个孤独的成年人,都从中获得了救赎
美国小说家理查德·耶茨曾说:“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许多落寞的时刻。
或许是告别了亲人,踏上了离家的列车;
或许是身处于热闹的人群之中,自己却无法融入;
又或是生病受伤,无人可诉,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扛过去……
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有喜悦、苦楚,也有困顿、迷茫和无助。
漫漫旅途,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季羡林在其散文集《悲喜自渡》中写道: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除了自己,他人爱莫能助。”
看过了书中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没有谁的生活不孤独,自渡就是最好的救赎。
1
在聚散离别中,学会接纳
《路过》中有一句话:“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留人。”
在这风流云散的人世间,遇见是偶然,分别却是必然。
有些人,无论你如何念念不忘,都不会再有归期。
这是每个人推不掉、躲不开的人生际遇,在书中我们能看到,季羡林也不例外。
季羡林出生在山东一个极其贫穷的村子里,自小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6岁的时候,他被送到城中叔父家寄养。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他只能在一个个深夜里,躲在被窝里偷偷想念母亲。
为了早日与母亲相聚,他在心里立志,一定要出人头地。
终于,寒窗苦读十二年,季羡林考上了清华大学。
他盘算着,自己以后找个好生计,就能把母亲接来,让她过上好日子。
然而未等毕业,就传来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此后,他每每回忆起母亲,悔恨就会钻上心头,让他悲恸不已,泪眼模糊。
后来,季羡林从山东到北京,从国内到国外,一路上辗转多地,遇见了数不清的人。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相识、相交、相别后,他逐渐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缘聚缘散,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既不会逆转,也不可挽回。
7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能运用一个世故老人的智慧与定力,安然接纳这一切。
不论对方是情谊深厚的爱徒,还是一见如故的忘年交,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他都能面带微笑,静静地目送他们远去。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
然而《红楼梦》中却说:“千里搭棚,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天长地久,只是一种美好的希冀;聚散无常,才是生活的真相。
在人生这趟列车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向。
不论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还是萍水相逢的朋友,都只能与你相伴一程。
因此,当一段关系走向尽头,不要伤春悲秋,也不必耿耿于怀。
相聚之时,好好珍惜,为彼此提供一点小小的关怀与温暖,就是对彼此最大的珍重。
2
在命运起伏中,看清人心
《桃花扇》中写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个人身居高位的时候,自然是众星捧月,备受关注。
但只有经历过命运的跌宕起伏,你才能真正看懂人情冷暖。
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归来后,被聘任为北大教授,同事和学生都对他万分尊重。
然而等他跌至人生低谷,境遇却是天差地别。
特殊时期,他被人陷害,其身份也从原来人人敬仰的大学者,变成了不可接触的“危险人物”。
从前的好友,对他避之不及;
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也把他视作穷凶极恶之徒。
在被批斗的过程中,他被围观人群打得鼻青脸肿,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即使后来他被释放,回到了北大燕园中,也无人敢上前跟他说上一句话。
有一次,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赶路,差点跌倒时,有个女同事大胆上前帮他扶了一把。
他就感动得热泪盈眶,心里想着:“这个人,我毕生难忘。”
一次举手之劳,就让他铭记终生,可见当时处境之悲凉。
这事发生后没多久,他得到了平反,还升官成为北大副校长。
从前冷清的家门,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大家又一窝蜂地围了上来。
过去的那些轻蔑和疏远,那些令人不齿的作为,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然而忆起这段经历,季老并无怨怼,他只说:
世态炎凉,古今如此。
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菜根谭》有言:“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见人富贵了就巴结,看人潦倒了就鄙弃,是人性的通病。
听起来很残忍,但这就是人类社会最真实的丛林法则。
所以无论与谁相处,都要保持一颗冷静、清醒的心。
别人对你阿谀奉承时,不必过分得意,沾沾自喜;大家都疏远逃避你时,也不必心怀怨气。
来,是有利可图;去,是独善其身。
归根结底,都是人性使然。
学会降低期待,不高估任何一段关系,你就不会让自己陷入失落孤独的境地。
3
在悲喜交加中,学会自渡
季羡林在书中,记录了他的晚年生活。
在被打成反派后,他的心中遍布哀伤,整个人也变得多愁善感。
遇到一只流浪的幼猫,他便想到母亲的逝去,嗟叹自己悲惨的身世。
见到有人要捣毁一个鸟窝,自己不能前去解救时,他也会伏在桌上暗自啜泣。
每一个平静如水的日子,对他来说,都潜伏着无尽的绝望。
但即使生活如此痛苦,季羡林也没有放弃生的信念。
感到孤独时,他就一个人到园子里散步,观察各种草木和动物,思考生命的意义。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园中花草于冬天凋零,又于春天盛开。
看到万物生长的规律,他渐渐领悟到:
衰败只是暂时的,生生不息才是永恒的使命。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今天你走到了命运的低潮,忍着痛,熬过去,总有一天会重见曙光,迎来新的希望。
明白了这一点后,季羡林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去捕捉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珍贵与美好。
他想,别人对他疏远冷漠,但最亲近的妻子还守候在身边;
旁人急着与自己划清界限,自己养的小猫却赖着他不走;
即使经历如此浩劫,他仍旧挺了过来,还能继续读书写作、从事学术研究……
世态炎凉中,人总能寻到一点暖气,支撑自己走过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
纵观季羡林这一生,尝过贫穷饥饿,经过战火流离,也曾遭人背叛,陷入孤苦无依。
生活一浪接着一浪,他却以凡人的身躯,扛下了所有苦难。
哪有什么天生的强大,所有坚强的背后都是有人在咬牙死撑。
回想人生中最难的经历,他说:
“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困境与挫折,是每个人逃不脱的宿命。
但越是艰难时,越不能轻易退缩。
因为能渡你脱离苦海的,只有那个坚韧不拔的自己。
只要心怀希望,永不放弃,你就能于幽暗的生活之中,为自己凿出一抹光亮。
▽
在书中,季羡林还记录了一个故事。
几个小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时候,曾在自家房前的一片空地下,种下了两棵丝瓜。
土壤并不肥沃,只有一层薄薄的河泥提供养分。
但瓜苗落地生根,悄无声息地生长起来,一路延伸,攀爬到了三楼。
有一天,季羡林抬头一看,发现有一个大丝瓜正悬吊在一根细细的秧上,在空中轻轻摇晃。
他以为,这瓜总会砸下来。
可后来不知怎的,这瓜竟然自己搭到了旁边的窗户上,长得越发粗壮。
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季羡林感到一阵惊奇。
他忽然意识到,生命的力量如此强大。
不论是风狂雨急,还是烈日暴晒,都扼杀不了一颗挣扎求生的心。
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
或许,你也因为一段晦暗的时光,对生活丧失了热情。
但换个角度想想,苦难,恰恰也是人生最好的试炼场。
只要挺过去,那些痛苦和挫折都会化为养分,助你脱胎换骨,完成自我的救赎。
沮丧无助时请你记住:这世界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
咬咬牙,挺过去,熬过这段痛苦的时光,未来的光景,一定不会太差。
点个赞吧 ,与朋友共勉。
作者:洞见MK
网址:季羡林《悲喜自渡》:每个孤独的成年人,都从中获得了救赎 http://c.mxgxt.com/news/view/286924
相关内容
悲悯神女,救赎他人却独独不救自己,陈都灵的哭戏确实有了显著提升《社交网络》:每一个成功的天才背后都有一段孤独史
季羡林的跨国之恋:用一生岁月等待,值得吗?
「虽身为妖,却致力于渡化妖与人,最终亦是自我救赎」
在万千孤独中,看到自己|测一测你内心有多孤独
王宁 | 季羡林之于当今人文学术国际化的意义——纪念季羡林诞辰110周年
季羡林和李长之跨越七十年的友谊
专访/刘俊谦:戏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很孤单的
评论:侯耀文遗产怎么分?季羡林遗产被谁偷了
惟愿你能获得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