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禹兮、罗云熙、张新成都参与音乐盛典,演员跨界能否确保票房?

发布时间:2025-05-21 07:46

搜狐娱乐独家报道(庄自修文)

最近,网络红人孙恩盛和何秋亊受邀参加音乐节的事儿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支持孙恩盛和何秋亊的网友觉得,这俩人之前还发布过原创单曲,粉丝基础很厚,有望为主办方带来不错的票房。反对意见则认为,这些网红的唱功参差不齐,舞台经验也不多,来参加音乐节像是“蹭热度”和“跨界捞金”。

恰好,这段时间也有很多演员宣布要参加音乐节,像丁禹兮、罗云熙、张晚意、任嘉伦、赵露思、张新成等都在其中。

这让很多乐迷开始操心,大家觉得在流量的推动下,音乐节慢慢变成了“粉丝见面会”。

音乐节的“味道”变了。

音乐节如今更像是明星的混搭演唱会。资深乐迷齐柒对此变化感触颇深。

齐柒回忆起2019年的音乐节,那时候可真热闹,主要是乐队在场,偶尔有一两个大牌歌手压阵,气氛火爆,观众都沉醉其中。可这几年,音乐节的阵容变得让人唏嘘,非乐队的歌手、网红和流量明星越来越多,单人的演出也愈加频繁。

“之前音乐节上,大家都是为音乐的共鸣而聚,现如今感觉更像是为了追星而参加某个明星的拼盘演出。”齐柒感慨道。

随着网红和流量明星的火热,粉丝们为了能近距离见到偶像,开始了“卷前排”和“夜排”的潮流。有的粉丝甚至凌晨三四点就开始排队,只为争抢前排的位置。为了支持偶像,他们不仅挂大旗,还举灯牌,原本轻松愉快的音乐节气氛变得紧张刺激。

齐柒还提到,粉丝们为了藏灯牌,竟然出现了联合保安偷偷运送的情况,甚至和安保闹到报警,现场一片混乱。

乐迷们心里真是没辙啊,随着那些大牌音乐人、网络红人和流量明星的加入,音乐节的票价也是涨得飞起。齐柒提到,2019年大部分音乐节的票价还不过两三百块,现在普遍都涨了一倍以上,有的已经突破千元。这下,很多普通乐迷可是愁得不行。

乐迷麻袋和野门也对如今音乐节的情况表达了不满。

麻袋吐槽:“现在建个舞台,有人唱唱就叫音乐节了。”

麻袋说自己的朋友圈里,差不多有两年没去过音乐节了,主要是太忙了,再就是觉得现在的音乐节有点乱,阵容啥的也差不多,没啥新意。

“除了短视频里的网红,最近凭综艺节目走红的乐队也成了‘网红’,他们的粉丝越来越多,票价蹭蹭上涨,演出频率也在增加,而一些小众乐队的演出机会却越来越少。”

麻袋无奈地说:“我感觉音乐人的‘贫富差距’真是越来越大,那些小众乐队,或者是还没被发掘的乐队,似乎都难以现身,乐迷们的审美也开始疲劳了。”

野门提到,现在的音乐节在服务和管理上确实问题不少,比如路线设计得不太合理、服务跟不上、措施也不够完善等。更有一些知名的音乐节品牌在举办时,出现了人流超多、管理一片混乱、音响效果差的状况,观众甚至喊着“退票”,场面一度搞得很乱。

“如今的音乐节,感觉是随便谁都能来捞一把,哪个主办方都想着办个音乐节来赚点快钱。”麻袋感慨道。

野门表示,过于追求流量的风潮可能会削弱音乐节真正的意义——那种围绕音乐产生共鸣的群体体验。从商业角度看,虽然大牌歌手和网红、流量明星能拉动更多观众,但无可避免会造成核心乐迷的流失、传播方向的偏离以及群体的分化等一系列问题。

野门问道:“等流量降下去,乐迷还能齐心归来吗?”

齐柒说道:“希望把音乐节还给那些真正喜欢乐队的人,粉丝爱自己的偶像,可以去他们的演唱会啊。”

纯粹性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音乐人炜炜从自己的角度,聊聊如今网红和明星“霸占”音乐节的现象。

炜炜觉得,很多主办单位现在搞音乐节找网红和流量明星,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喜欢这些明星,更多的是为了商业利益。炜炜直言,主办方在搞音乐节时,通常想要有自己的定位和主题,办一场真正能让乐迷满意的音乐会。不过,很多音乐节光靠卖票很难回本,还得通过直播授权、品牌赞助等商业合作来补贴。一旦有了品牌和商业合作,合作方更倾向于找流量明星,因为相比于原创音乐人,他们的商业价值明显更高,哪怕是在那些知名的音乐人中也是如此。

其实,这种情况不光是音乐节才有。炜炜坦言,很多其他音乐项目也受到“流量”的影响,合作方往往会直接要求得有点影响力、还得确保不亏本。这样一来,大多数音乐节也就没办法,只能妥协,把“流量”的因素当成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现在,很多音乐节纷纷跟当地的文旅进行合作,这也是网红和流量明星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炜炜提到,非一二线城市的文旅部门都很乐意在这方面投资,希望能吸引品牌音乐节到当地举办。他们的目的不是把地方变成音乐小镇,而是想借此机会来宣传地方特色。从这个角度看,网红和流量明星的参与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收益。

炜炜作为音乐人,感叹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成功举办一场音乐节并维持生存相当不易。他认为音乐节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高低之分,但也确实感觉到,以前的音乐节更偏向于满足乐迷的需求,而现在则更侧重于迎合粉丝的口味。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搞明星拼盘演唱会,而偏偏要占用音乐节的场地呢?

炜炜说,这主要是因为音乐节的观众群体变了。

“2010年以后,音乐节的观众可不止是那些死忠的乐迷了,很多普通人也是来凑热闹的。他们不一定是为了听歌,更享受那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方式,这可跟在演唱会上被限制在座位上两个小时的体验截然不同。”

炜炜表示,“受众越来越广,吸引了更多的主办方加入这个领域,也让音乐节这种形式获得了更多品牌和文旅的关注。人多了,市场大了,音乐节的品牌也越来越多,消费群体不再只限于乐迷,自然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为了迎合各方的需求,现在的音乐节一般都习惯请一两个热门艺人、网红,再加上一些独立音乐人和乐队来凑热闹。

最近,有不少演员陆续宣布要参加音乐节,像丁禹兮会出现在巅峰音乐节,罗云熙则会亮相太湖湾音乐节,张晚意会参加元气森林音乐节,任嘉伦在上海超级芒果音乐节有安排,赵露思既会参与元气森林音乐节,还会出现在葫芦果音乐节,张新成则是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的嘉宾。

“咱不能光是流量明星、网红或者流行歌手,要不然这音乐节就完全失去传统的味道。也不能全是乐队或者独立音乐人,毕竟好的乐队不一定能吸引观众,品牌也不愿意参与,结果卖不出票,没流量也没热度,投资方可就不乐意了。”炜炜说。

不过,炜炜也提到,网红和流量明星在带动线下音乐节的票房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区别。

炜炜认为,那些靠直播内容发展的网红,想要让粉丝为线下演出掏钱可真不容易,因为他们的粉丝已经习惯了免费的线上互动,线下演出的体验常常不如网上聊天来的有感觉。与此相对,偶像型的流量明星就不一样了,粉丝的消费动机更多是因为对偶像的崇拜和情感绑架,他们愿意为了能近距离看到偶像而买票,甚至对演出内容不太在意。

举个例子,某些一线偶像在音乐节上,粉丝们全程都是在喊偶像的名字,而不是跟着唱歌,这种现象真是挺特别的。这跟传统乐迷专注于音乐本身、重视现场互动的表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寻求平衡的旅程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的数据监测和调研,2024年全国的营业性演出(不包括娱乐场所的演出)预计将达到48.84万场,比去年增长了10.85%。票房收入有望达到579.54亿元,增长幅度为15.37%。观众人数将达到17618.16万人次,增长幅度为2.95%。

与演出市场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参与其中的行业从业者个个都在抱怨“难”。

对乐迷而言,现如今在音乐节上体会到的乐趣越来越稀少。

“票价越来越高,现场气氛也不如从前,喜欢的独立音乐人好不容易有个演出机会,居然被安排在最前面开场。每次看到他们在舞台上演出,其他偶像的粉丝却在下面忙着搞氛围,真是让人觉得搞笑。”齐柒说。

齐柒明显感到,现在想要让一个音乐人走红或者一首歌火起来,真的是太难了。在短视频的环境下,大家基本上只听15秒的片段,只要这15秒好听,这首歌就能窜红。于是,很多歌手就只专注于这15秒的“热销”效果,结果整首歌的创作质量反而被忽略了。

炜炜提到,流量明星和网红的加入,虽然让音乐节受众更多样,改变了过去“只属于乐迷”的风格,但同时也影响了音乐的质量。传统音乐人想在乐迷圈里打出名号还算简单,可一旦想在大众中露脸,就挺难了。而且,短视频平台的算法和流量至上的规则,让很多音乐创作者不得不追求那些短平快的“热歌”,这也让传统的创作内容在深度和艺术性上有所压缩。

炜炜表示,他们也尝试过搭上“流量”这列快车,比如鼓励音乐人通过直播来提升收入,但大多数音乐人最终因为“精神需求的落差”而遭遇失败。

炜炜提到,过去有几十家公司和一百多名选手专注于唱跳领域,但由于唱跳组合的成本比单纯做音乐还要高,需要花费在编舞、舞美和灯光等多个方面,市场回报却远远跟不上这些投入,现在只剩下几家公司在坚持下去。

“我们这四年里推出了五十多首歌,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也发展了一些海外影响力,不过依旧没法上音乐节,原因就是人家流量比我们强。”

炜炜无奈地说道,“以前不少唱跳选手现在要么转行去演戏,要么就酱酱在酒吧里驻唱,真是大家都不容易啊。”

他感叹说:“市场虽然越来越大了,可这个蛋糕好像跟传统音乐人没什么关系。”

炜炜坦言,他其实并不抵触流量,反倒觉得:“情怀很重要,但生活还得继续。我们希望音乐市场能找到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表演既能受欢迎,又能赚钱。”

他还提到:“我一点都不觉得跟我们审美不同的人,参加音乐节就是在抢我们的‘饭碗’。反而我觉得,在主流市场之下,有更多样化的细分市场。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在音乐节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这个市场才算真的健康。”

所以,怎么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了音乐节市场急需破解的问题。

其实,有些音乐节已经在尝试新的做法,比如实行“分舞台策略”,同时设置纯音乐舞台和流量舞台,让粉丝和乐迷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炜炜觉得,改进的方向有两个。一方面,网红和流量明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音乐能力,摆脱“明星”的标签,变成真正的音乐人。以刘宇宁为例:“起初他有流量,但作品不多,后来随着作品增多,他的歌唱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功撕掉了网红的标签。”

另一块,音乐节的市场得往主题化发展,要更细致地划分领域,确保保持其纯粹性,这样每个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精神乐土。

乐迷齐柒也说道,音乐节可以安排一两个流量艺人或网红,没问题,但在嘉宾的选择上得更讲究,更公平。 不能用提前录好的音轨来糊弄观众,也别让整个音乐节都是一个人的演唱,当然也不能因此压缩独立音乐人的表演机会。她特别强调。

乐迷麻袋和野门分享了他们的亲身经历。麻袋提到她参加过的一场音乐节,真的是让人记忆犹新。除了她喜爱的音乐人献上的精彩演出,主办方的周到服务也让她印象深刻:路线安排得很合理,接驳车的接送也很及时,公共厕所设得也很到位,甚至还提前做好了应对下雨的准备。

她说:“不管什么人,只要买了票就是消费者,主办方应该尊重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除了演出的歌手,票价和体验也是我们的关注点。可能多年后我忘了那晚听了什么歌,但让我感觉很贴心的服务,我肯定会记住。”

(文中齐柒、炜炜为化名)

网址:丁禹兮、罗云熙、张新成都参与音乐盛典,演员跨界能否确保票房? http://c.mxgxt.com/news/view/1333833

相关内容

丁禹兮罗云熙张新成都现身音乐节,演员跨界能确保票房吗?
丁禹兮罗云熙张新成都参加音乐节,演员跨界能保障票房吗?
丁禹兮罗云熙张新成参加音乐节,演员跨界能保障票房吗?
丁禹兮罗云熙亮相音乐节!演员跨界,票房有戏吗
丁禹兮罗云熙张新参加音乐节,专不专业不重要,粉丝喜欢就有钱赚
音乐节明星唱功人气比拼,赵露思丁禹兮罗云熙张晚意任嘉伦张新成亮相
流量明星罗云熙、丁禹兮等加入音乐节引发的行业变局
罗云熙周深音乐会超时争议,变成双方粉丝骂战,演员该跨界吗?
丁禹兮
丁禹兮跨界力挺张碧晨新歌,娱乐圈友谊引全网热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