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文化名家访谈录》——一本向大师们的致敬之作

发布时间:2025-05-21 23:18

“他历经坎坷,走了比唐僧还长的行程。他跋山涉水,访友寻亲,像孙悟空翻了十万个筋斗。”这是印在《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文化名家访谈录》封面上的一句话。

一句话印在封面上,如果不是对这本书的一个高度提纯,至少是对文中主人公一生的凝练和总结。事实上,用这句貌似夸张的语言总结他的一生还远远不够。他纵横三万里,上下五千年,将镜头深入十四亿人口居住的每个角落,尽览中国如诗如画的江山美景、奇峰峻岭,尝遍各地的珍稀佳肴,玩味隽永的历史典故、触摸百年中国传家至宝,堪称是当今中国完整版图的代表巨作。

这里所说的“他”,就是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声名如日中天的台湾艺人凌峰,其实,对于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来说,知道凌峰先生,还是1990年他亮相央视春晚的机缘。作为光耀华人世界的演艺明星,他唱歌、做主持、拍纪录片,为大陆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对于了解他的人来说,他的一生际遇,充满着传奇。

如今,这部横跨海峡两岸,风靡九州的四十集电视剧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这就是由著名诗人何三坡为其整理、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凌风文化名家访谈录》。是回顾,是重温,也是纪念;是精选,是敬仰,更是膜拜。

书很薄,只有不到两百个页码的厚度,读来却很厚重,浸透着浓浓的文化情怀。看看这些被访谈的名字吧:刘海粟、李可染、顾景舟、吴冠中、赵无极、熊秉明、蔡志忠、余光中、陈映真、白先勇……随便说到那一个,无不是如雷贯耳般的大师和名家。

也许有人疑惑,一个演艺明星,怎么能接触到这么多的文化大家?即使以他个人的名气和魅力,也未必能让这些文化宿儒敞开心扉,纵论他们的人生智慧和卓见,无独有偶,书中有一篇《情义为本,文化成果》的序言中这样说:“他的访谈出发点常常是纪录片素材的目的,是广大观众感兴趣,听得懂的,加上他作为歌星、主持人这样一个艺人职业身份,受访者相对比较放松自然。”

这些专访内容都是受访者的人生经历,感悟和心里话,比如他在采访完刘海粟结束时接过先生话头:“要吃苦耐劳,像梅花一样,刘伯伯,谢谢您!”当然我并不是说他将刘海粟先生叫了刘伯伯才这样认为,而是作为艺人,他将自己放的很低,是作为一个晚辈来接触和采访的!

这也许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事实上,一次真正成功的采访,最关键的还是被访谈者的主观意识。纵观本书,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每一篇访谈的后面,都注明了采访时间和地点,比如刘海粟那篇“访谈于1992年”,比如李可染那篇“1988年于北京采访”,再比如对赵无极的采访“1997年于巴黎采访”。说这个的意思是,这些访谈大都集中在上个世纪中晚期,作为一位来自台湾的“名人”,其特殊的身份让受访者更能考虑到他们的访谈传播范围,他们更愿意进行更为真实的表达。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电视剧《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拍摄花絮,毕竟这些访谈的素材都来自于拍摄的需要,比如谈赵无极:“他非常温和,他太太是法国人,当过艺术馆馆长。他在楼上的画室是太太在管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上楼,我是他太太唯一的例外”;他谈熊秉明是谦谦君子:“还带我去巴黎那个著名的画室看人家画人体模特儿,还帮我做翻译,就像个导览”。他还认为吴冠中是他最佩服的人,但是呢,吴冠中太高了,够不着。现代意识非常强。

如果仅仅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当下流行的热门读物,或者仅仅是一本看热闹的书,显然你就低估了它本身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更迭和流逝,这些大都采访于上世界末的文化巨匠,大多都已经星散和陨落,能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和采访和聆听他们的大音希声已经是弥足珍贵了,我更愿意把这部看作是文化抢救行为,而不是倚重名人特殊关系的简单“寒暄”和“拉家常”之作。

在不少人眼里,艺人的文化素养是不够的,一次高质量的访谈,其实是才华,涵养,视野、文化积淀的综合展现,阅读《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会发现,凌峰先生能够与几乎当时所有的出色的知识分子交流访谈,不仅因为他敢于放下虚荣和面子,更在于他勤奋和好学。做《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凌峰已经40多岁,也已经在华人圈是一个知名艺人。但是他在大陆却拜思想家做师傅,比如当时影响很大的《走向未来》丛书的主编金观涛先生就是他的师傅。对于此前缺少系统社会科学基础的凌峰而言,要做思想家的学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要强迫自己去读书,即使似懂非懂,也要日积月累。比如一个人,即使肯定爬不到山顶,但持续不断的努力,也会累积提升自己视野的高度,最终至少可以成为一个攀登者。

采访了那么多人,而自己作为被访者,凌峰先生在接受编者何三坡的访谈时说:我采访他们的时候,跑了这么多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一个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台湾、大陆官方都没有花那么大的本钱去拍,只有我把他们拍了下来,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有巨大的热情,来不及思考它的意义。几十年过去了,我采访的人都在陆续离世,我觉得每一帧、每一幅都极其珍贵,都是无价之宝。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文化名家访谈录》的整理出版既是对这些文化大家的深情致敬,又是对中华文脉的真诚守护,它注定就像一坛浓郁的乡愁,随着时间越久,芳香愈醇。

网址:《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文化名家访谈录》——一本向大师们的致敬之作 http://c.mxgxt.com/news/view/1351721

相关内容

《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文化名家访谈录》——一本向大师们的致敬之作
今日份读书—凌峰文化名家访谈录
书评:凌峰用半生积累的文化名人访谈
“九千里路云和月”两岸文化交流大型融媒活动在北京启动 台湾女艺人王嘉宁发起 凤凰卫视、新华网等共同主办
光头明星凌峰谈家庭和事业:我没养美女助理
《日月其迈:山西文化名人访谈录》【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访谈录范文(61篇)
张凌赫:资本背后的明星之路
她们的创意之路:中国女性设计师访谈录
中国文化名人访谈实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