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音乐教父罗先生

发布时间:2025-05-22 04:14

如果你知道“教父”的确切含义,就会明白“华语音乐教父”这个名头也只有放在罗大佑身上,才算真正的实至名归,因为在中国的流行音乐史上,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创作力,都无人能出其右。
比较有趣的是,自己第一次对罗大佑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他写的任何一首歌,而是一个我自己非常欣赏的朋友,他说最喜欢的歌手是罗大佑。当时因为对他没什么印象,所以觉得挺意外的,心里又忍不住想,“一个民谣歌手,不张扬,不过似乎也没性格,哈哈,安全牌,就像大家小时候写作文,理想都是当个科学家一样。”当然,产生这种肤浅的看法,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对罗大佑认知就只是那个唱《童年》、《光阴的故事》和《恋曲1990》这些民谣歌曲的叔叔而已。所以当后来真的对他有所了解的时候,真是汗颜无比。
那你呢,你有对罗大佑了解多少呢,如果也不是很多,那么就听我讲讲吧,说不定会有惊喜呢。
罗大佑,台湾人,学医出身,后来转行做音乐,资深音乐制作人。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唱他写的歌,至少三首,我说的会唱是指从头到尾,每一句都不会走调。不信的话,说几首看看,他的作品有《童年》、《光阴的故事》、《东方之珠》、《明天会更好》、《追梦人》、《滚滚红尘》、《鹿港小镇》、《你的样子》、《似是故人来》、《青春舞曲》、《恋曲1980》、《恋曲1990》、《酒干倘卖无》、《野百合也有春天》、《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海上花》、《爱的箴言》、《爱人同志》。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大家非常熟悉的,这里面,你会唱几首呢?
对于罗大佑本人,原来的印象里,他应该是个不苟言笑,动辄则开堂授课,让人又敬又怕的人,就像大家在中国最强音的评委席上看到的那样。但是自从看到他在04年上的那期康熙来了(他上过两次康熙貌似),唉,实在是颠覆的够彻底。实际上,因为那期节目,对他的喜欢反而又多了一些。我欣赏那样的人,该认真的时候要够认真,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少了那几分人间烟火气。一个人的心里总要有些贪嗔痴念,懂一点喜怒哀乐,生活才能有滋味,有乐趣。
当然,一个路人对艺人的性格品行作评价,大都没什么意义,谁又真的了解多少呢?所以就不唠闲话了,说说他的歌才是最靠谱的。
许多人说罗大佑是个诗人,谁又能说不是呢?《追梦人》,《滚滚红尘》写得难道不像诗吗?除了他还有谁能写出那么漂亮的词?这两首歌应该都算是大众情人了。《滚滚红尘》是罗大佑为三毛所写的同名电影创作的主题曲,该部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奖无数,这首充满诗情的曲子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传世经典。谁知就在这部电影上映后不久 ,三毛就自杀离世,这也成为罗大佑心中莫大的遗憾。后来罗大佑将歌曲《青春无悔》的歌词中添加了“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生终难解的关怀”四句,并以《追梦人》为名重新发表,用来纪念三毛不停追梦的一生。
他的歌很多都和年份有关,像恋曲系列的歌曲就有《恋曲1980》、《恋曲1990》、《恋曲2000》、《恋曲2010》四首。之前最喜欢的是《恋曲1990》,因为听得多了吧,就像在描述一个天涯游子赤子之心,那样的眷恋缱绻,满目柔情,如同一幅夕阳晚照、倦鸟归巢、浪人西去的取景图。但后来却更加喜欢《恋曲1980》,这首歌开篇第一句歌词,“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实在值得玩味,这个问题,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能给出答案?
梅艳芳有一首歌叫做《似是故人来》,作曲是罗大佑,作词是林夕,它对我来说就是麦兜鱼丸粗面的完美配搭,非其不可。“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词是100分的词,曲也是100分的曲。
林夕是从罗大佑的音乐工厂里走出来的,他自己也曾表示过最初写的词很受罗大佑影响。除了《似是故人来》,个人觉得这一点在《皇后大道东》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这首歌也是罗大佑作曲,林夕填词。曲子尤为上乘,非常有震撼力,节奏感很强,听了不下100遍。
《青春舞曲2000》和《皇后大道东》风格类似,也非常喜欢这首歌,写得是刚刚回归,处于转型期,在迷茫中仍然还有点儿找不着北的香港,一个东西联营的城市。词使人认真思考,曲引人无限想象。一首歌把那个时候香港那种没有归属感,没有方向,却仍然繁荣,仍然骄傲,团结而极具自我保护意识的状态描述的淋漓尽致,实在不易。
《你的样子》是电影《阿郎的故事》的主题曲。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7、8年前了,其实是在一个有点儿小尴尬的场景,因为当时一直想着别的事儿,电影根本没看进去,但对这首歌的印象特别深刻,还有音乐响起时演员绝望的眼神,甚至直到现在每次听到这首歌都觉得似乎随时能掉下眼泪来。
罗大佑的歌感情丰富,画面感很强,无论是什么类型,好像都可以自然而然把它牵进一个故事里,可以想象背景画面,想象主人公的样子,想象落日朝霞,西风古道,大漠扬沙。
其实什么是好的音乐,我觉得除了音色技巧,更重要的是,音乐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媒介,我们用它来沟通、互动,交流感情、观念、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态度。所以能让人产生更多共鸣的音乐才算是好的音乐,那什么才能让人产生共鸣呢?当然是真实了,所以我觉得能够写出这么好音乐的人,至少应该是个真诚、深刻的人,因为只有真诚才能找到真实,只有深刻才能让真实不止浮于表象。
相对于一般的音乐人,罗大佑之所以可以称为教父,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身上除了有着超高的音乐天分之外,更有着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亚细亚孤儿》,还是《皇后大道东》、《青春舞曲2000》,或是《现象72变》、《爱人同志》都透露着他对台湾、香港和大陆的人文关怀。
说罗大佑的话就本能不说到李宗盛,因为很多人拿他们两个比较,李宗盛曾经说过,“罗大佑是时代造就的英雄,敢于揭露社会的一些现象,而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和他相比我感到惶恐,他对于我来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说起来虽是谦逊但仍旧不失中肯,李宗盛是个音乐奇才,一手捧红了林忆莲、辛晓琪、张信哲、光良、梁静茹、五月天、莫文蔚、周华健等一大批当红歌手,丝毫不愧于“百万制作人”这个称呼。李宗盛情商很高,看人看得通透,他给一个人写歌,必然是最适合这个人的。而罗大佑比起李宗盛来,入世的成分就少了些,但他却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上看待这个世界,他的歌无论给谁唱都能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写这些歌的时候并不是站在某一个人,而是站在某个群体的角度上看待我们的生活。
其实罗大佑和李宗盛的音乐内涵是一样的,说到真实、深刻也是伯仲之间。《追梦人》和《滚滚红尘》这些歌写得的确好,但李也自有可以与之比肩的。不同的是,当你听了的《皇后大道东》和《青春舞曲》让人不禁想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香港是什么样的,对于之前那一段复杂、屈辱之间甚至带着一点儿机遇的殖民生活到底又为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听了《亚细亚的孤儿》和《现象72变》之后是不是觉得除了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外,自己对台湾这个“神圣不可分割”的城市真的毫不了解?听了《爱人同志》你有没有对中国那段连自己所爱的人都要称作同志的历史感到啼笑皆非?是的,罗先生的音乐外延不同,他能让你想到音乐这之外的东西,就像桥梁一样,带给你更新的视角和更多的体验,我想这就是“教父”之所以为教父的原因吧。
说了李宗盛,那就再说说纵贯线吧。2009年以罗大佑为首的纵贯线乐队成立,这个被认为是华语殿堂级的乐队全年演出50多场,场场爆满。因为这样的演出对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场可遇不可求的饕餮盛宴。罗大佑唱现场摇滚非常有感染力,个人觉得老人家打鼓的样子非常帅。推荐的歌是《亡命之徒》、《红彩妹妹+青春舞曲》、《皇后大道东》,周华健翻唱李宗盛和罗大佑的几首歌也非常有感觉。其他的也很好,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看你在什么地方被戳中。所以见仁见智,大家自己看吧。
今天就到这里,写得不深,有点儿像流水账,想拍砖的同学手下留情。最后打个广告,下一篇《理性与感性—最爱李宗盛》。

网址:华语音乐教父罗先生 http://c.mxgxt.com/news/view/1354938

相关内容

罗大佑:华语乐坛的“音乐教父”
他才是真正的华语流行音乐教父
华语乐坛称得上是“教父”的4位音乐人,刘欢罗大佑均上榜
华语乐坛“音乐教父”罗大佑:从医生到传奇,用歌声改写时代记忆
华语歌坛称得上“教父”的5位音乐人,你可能只知道罗大佑!
华语乐坛“百家姓”:歌坛罗氏,教父压阵,金花闪光
华语歌坛称得上“教父”的5位音乐人,宝岛台湾就有三位
“华语乐坛三大音乐教父”是谁?捧红了大半个娱乐圈明星
华语流行乐坛教父——李宗盛
你觉得谁能称得上华语歌坛“音乐教父”的称号?为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