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论道

发布时间:2025-05-23 18:14

【流媒体网】摘要:横屏短剧与竖屏短剧不是一个物种;短剧的核心价值不是票房,而是IP。

  2025年5月22日-5月23日,流媒体网主办的「中原论道暨第29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河南开封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新局新视  智合聚变”为主题,围绕产业的破局路径展开积极探讨。5月23日上午的主论坛上,北京一起拍电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创始人 张志远发表了题为《长短视频的战场在短剧》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是张志远,“一起拍电影”的创始人,曾经担任过乐华影业CEO。如今我主要涉足传统影视和短剧两个行业,平时会把对传统影视和短剧的一些观点分享在我的视频号“视频战争”上,欢迎关注。

  为什么叫“视频战争”?因为我坚信,长短视频必有一战,而战场就在中视频,也就是短剧。

  长短视频必有一战,而战场就在短剧

  其实早在10年前,今天的格局就已经奠定了,就像诸葛亮27岁在南阳农村就能预测出三分天下的格局一样。长视频的本质在于内容和版权,而短视频的本质在于工具和社交。这也是为什么它们想要进攻对方领域时难度呈指数级上升。我们熟知的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成内容)、OGC(职业生成内容),无论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当两者试图跨界时,总会遇到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而最近两年,我们已经明确,这座桥梁就是中视频,尤其是中视频里的短剧。

  在中国,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5-20分钟。爱优腾芒(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的综艺和剧集单集时长多在20分钟以上,而我们目前主流的短剧时长一般在1-3分钟。由于中国短视频的生产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么长的时长,这也导致了目前短剧在时长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什么传统影视行业做不好短视频,尤其是短剧?

  在座的各位都是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或者传统电视台、传统影视行业的同仁,我的观点其实非常简单。短剧并不属于传统影视剧,短剧的本质是短视频,而短视频的本质是社交,而不是内容。因此,传统影视人、长视频从业人员如果用制作传统内容的思维去制作短视频,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短剧与传统影视剧并不是同一个物种。就好像鲸鱼和鱼都在水里,但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本质上和鱼类是不同的物种。

  我常常举一个例子:如果把传统影视比作解渴的水或者饮料,那么短剧就像让人上瘾的酒和咖啡。你去酒吧不是为了解渴,喝酒、喝咖啡也不是为了解渴。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喝水健康、有营养,而喝酒或咖啡有害身体。因为喝水和喝酒、喝咖啡,用户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只用一句话或者4个字来概括短剧跟长剧究竟有什么不同?它不是什么长短之分,也不是横屏竖屏,或者大屏小屏,而是“情绪价值”。短剧不是更短的长剧,他是短视频的短,而不是影视剧的剧,短在前面,剧在后面,影视剧不能提供的情绪价值,短剧能够提供。

  长短视频领域一直竞争激烈,抖音、快手与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歇。我一直强调,做短剧要有终局思维。优爱腾在长剧市场已经“厮杀”了十几年,每年在版权大战上都要烧掉几百亿资金。但实际上,优爱腾竞争的终局并非是谁能在长剧市场中脱颖而出,而是谁能率先在短剧领域取得胜利,以及谁能率先将短剧纳入到大会员体系之中。

  反观抖音和快手,它们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它们无需进行版权采购;另一方面,其流量和市值已经是优爱腾的10倍以上。

  在互联网领域,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产品型公司价值10亿美金,也就是专注于做产品的公司市值大概在这个量级;像优爱腾这样的平台型公司,市值能达到100亿美金;而生态型公司,价值高达1000亿美金。什么是生态型公司呢?像抖音、快手,以及BAT,都属于生态型公司。生态型公司的特点是,企业自身能够在这个生态体系中赚钱,同时还能为自己贡献流量。而像优爱腾这样的平台型公司,其模式是将内容放置在平台上,由平台负责分发,从而实现盈利并收回成本,我们电视台也属于平台型公司的范畴。

  优爱腾竞争了十几年。在长剧领域,它们可能谁都难以彻底打败对方。这是因为竞争态势瞬息万变,今天爱奇艺可能凭借一部像《狂飙》这样的爆款剧领先一两年,之后腾讯视频又可能推出一部爆款剧,或者优酷近期凭借《藏海传》等作品暂时占据一定优势。

  不过,内容公司若想在竞争中最终胜出,或许不能只着眼于长剧市场这个“场地”,而是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考量。未来,短剧市场与长剧市场可能会有所不同。可以预见,未来在短剧领域,优爱腾等公司或许也会像在长剧市场一样,陷入一场每家可能投入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的版权大战。

  我们正在探讨做短剧的底层逻辑与“终局思维”。既然做的是短剧,那就一定要具备终局思维,这样才能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有终局思维,慎重选择短剧的形式

  短剧最初是从网文投流领域整合衍生出付费投流模式。后来,主打免费的红果平台崛起,免费模式迅速占据了半壁江山。到去年年底,爱奇艺开始觉醒,优酷也着手布局,腾讯也随即跟进。当优爱腾反应过来的时候,可以预见,最终的局面并非是免费与付费模式之间的激烈对抗。在红果这类免费平台一统天下之后,它将与优爱腾展开一场终极对决。而这场对决中,最大的“杀手锏”很可能就是会员模式。我一直认为,像红果这样的平台,其实最适合的模式是成为短剧版的奈飞,也就是采用会员模式来运营。

  所以,当我们涉足短剧领域,无论是做内容还是搭建平台,都需要慎重选择短剧的形式。会员模式的剧和免费模式的剧截然不同,它们并非同一类型。付费模式里所谓的一卡、二卡、三卡,和免费模式也有着本质区别。一旦选错方向,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就好比当年松下电器押宝等离子技术路线,而其他厂商选择了液晶路线,最终等离子路线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松下电器也因此走向没落。同样,在短剧领域,当我们决定做平台或内容,要确定具体类型时,一旦选错,耽误的可能不仅仅是几年时间,而是从一开始就走上错误道路。

  如今短剧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在决定做短剧时,我们面临多种选择:是做内容承制,批量产出作品,还是打造精品短剧。实际上,短剧的核心并非票房,而是IP。从传统影视行业来看,除了头部作品,大部分电影、电视剧其实并不赚钱,明星往往是最赚钱的。

  短剧行业未来也会像长剧行业一样,随着竞争加剧,单纯的内容制作将难以盈利。无论是打造头部爆款项目,还是批量生产,一年产出100部、500部甚至1000部作品,最终可能都是盈亏相抵,这将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就像网络大电影,一开始投资几十万,随后出现一两千万的“造富神话”,但很快成本就飙升到1000万以上,如今大部分网大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好莱坞也是如此,其30%的收入靠票房,70%则依赖衍生产品。好莱坞最大的公司是迪士尼,它本质上是一家IP公司,迪士尼乐园和各种衍生产品才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电影只是它的宣传手段。

  未来,在短剧行业,短剧明星和短剧IP将成为最赚钱的部分。

  举个例子来说,在网大行业,最赚钱的当属“大蛇”这个IP,目前已经推出了4部作品。而在中国电影领域,最赚钱的则是“唐人街探案”系列,该系列马上就要推出第四部了。据说有一年,万达投资拍摄了28部电影,其中大部分都亏损了,但凭借“唐人街探案”这一部作品的盈利,就把整体成本都收回来了。

  颠覆三观的六个短剧认知

  第一,短剧不属于影视剧,它的本质是短视频;

  第二,横屏短剧与竖屏短剧不是一个物种。目前电视台以及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都在想短剧的未来会向横屏发展还是竖屏发展。传统影视行业的人都在想精品化影视应该是横向发展。

  但实际上,目前以爱优腾为主的5-20分钟的横屏短剧,本质上还是长剧的一个延续性创新。而竖屏短剧则是对长剧的破坏性创新。他们两个不是一个物种。

  第三,爆款是重复的,不要盲目搞创新。爆款是重复的什么意思?短期行业为什么一个剧本能拍很多次?是因为符合短视频的本质,目前短视频是鼓励大家模仿跟风。短剧也属于短视频,所以他符合短视频的逻辑。而用做长剧的思维,更加精良,抱着这样的思维在前两年都赔了。

  第四,短剧是情绪价值大于内容逻辑,影视剧是内容逻辑大于情绪价值,短剧讲究爽快,短剧早期的用户是“3保”,即保安、保洁、保姆。他们是社会底层,这个阶层是难以跃升、固化的时候,但是在短剧里,所有的美女都会像一个保安或者说一个隐藏的大佬,向他跪拜,这就满足了这些群体的一个心理,就是爽快。

  第五,短剧的核心价值不是票房,而是IP。

  第六,短剧的影视化,还是影视的短剧化?目前常见的词是短剧影视化,短剧的精品化,,短剧能够进入更主流。其实也是影视的短剧化,传统影视也应该学习短剧爽快直给的优良基因。例如于正的《墨雨云间》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影视的短剧化逻辑,反转、刺激。

  短剧行业十大预测

  第一,短剧会越来越长。之前说短剧是从长剧变短,有没有可能更短。另外两年前我说它会变得更长,但是从之前的一分钟变成两、三分钟,最长可能三、五分钟,如果长到二十分钟以上,它其实就不是短剧的物种了。

  第二,短剧的未来还是竖屏的模式,我说的是移动端,不是OTT端。就算是OTT端,我自己也在B站做了一个叫“厨神少年”的短剧账号,每集都有100万播放量,而且多是B站分发在OTT端的。

  第三,免费短剧将成为主流(最终是会员模式)。这是终局思维,所以我们自己做短剧布局的时候,坚定没有跟风比较火的付费小程序的短剧,而是采用免费短剧的模式。

  第四,未来会剩下10家左右的平台垄断,这些平台都是巨头,抖快红、爱优腾、流量电商。

  第五,短剧会出现网大那样的头部演员。比如目前出圈的有柯淳、孙樾等,还有几个CP,网大行业里的头部演员片酬能到200万,接近长剧或电影行业的二线明星了。

  短剧我们知道,一般一部也就几万块钱,但是随着短剧的水涨船高,头部也有两三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制作。短剧一定会出现头部的明星和演员,这些明星演员不是说是要靠片酬,而是很大一部分可能会成为头部的网红。

  假如有一个知名的电商品牌定制短剧,头部演员会到平台的直播间带货、宣传,会变成这么一个闭环的模式,头部演员的盈利模式不是片酬,而是像短视频、网红这样的盈利模式,而不是明星的盈利模式。

  第六,影视公司、大佬、名导、明星会入局,比如现在多地广电都已经入局了。

  第七,主流短剧投资会到200万,头部破千万。以爱优腾等平台的短剧行情为例,制作成本是判断行业破圈与质量提升的关键节点——当制作费达到200万时,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主流短剧制作成本已从早期的 200万- 300万提升至300万-400万。这一成本区间的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当单部短剧制作成本超过200万,明星片酬预算空间得以打开(普通明星片酬约15万- 20万,流量艺人可达20万- 30万),这将吸引更多主流明星入场参演。明星的加入将直接推动短剧制作质感升级,带动行业从“野蛮生长”的草根阶段,向专业化、体系化的主流内容形态转型。这一规律在横屏短剧和网大领域已得到验证——制作成本突破200万关卡后,头部明星与优质资源将加速向该领域聚集。

  第八,所有主流影视类型都会在短剧再拍一遍。

  第九,短剧话语权将从头流公司转向片方手里(内容为王)。两年前的时候投流还占99%绝对的主流。当时大家如果想要融资,就得跟资方说某平台参与发行、联合投资或保底,这个时候才能融资,而不是内容有多少好。短剧行业的本质就是爆款为王,永远追求爆款。短剧和短视频都是追求爆款。

  第十,短剧的下一个风口是电商短剧。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到拼多多、京东、淘宝、美团电商巨头下场的原因,他们看中的不是短剧一年几百亿的票房收入,而是上万亿的电商带货市场。短剧是最近几年唯一的流量入口,它的流量很大,大家看中的是短剧带货能力,巨大的流量。

  电商能够形成一个闭环,比如说,拼多多有多多视频的频道,未来肯定也会去组织他的上万商家植入短剧,不用几百万植入或者上百万赞助、几十万赞助。可能一个小店铺赞助几千、几万,化整为零就可以把这个事儿干了,因为一部短剧投资也就小几十万,甚至我觉得拼多多未来有可能按效果付费,比如点击链接,一个广告植入可能只需要几百、几千块。

  短剧的“四个现代化”:影视化、IP化、电商化、AI化。

  思考一个问题,短剧对长剧的影响非常大。那么,电影是否也应该像短剧一样变得更短呢?我个人认为,电影市场中2,000万以内的中小成本电影,没有必要达到120分钟,90分钟就足够了。这样可以节省四分之一的成本和拍摄周期。只有大制作电影才有资格达到120分钟甚至140分钟。普通的中小制作,时长控制在60~90分钟就足够了,这并不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如今,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成本是很高的,不仅耗费半天的时间,还可能会顺便吃顿饭,女朋友看到商场的衣服可能还会花几百块钱买一件。整个过程成本很高。如果电影时长从120分钟缩短到90分钟,影院的排片翻台率也会大幅提高。

  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演讲内容:【专题】中原论道|嘉宾演讲集萃

责任编辑:凌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网址:中原论道 http://c.mxgxt.com/news/view/1380601

相关内容

综艺节目明星满屏现象应改变-原创评论-评论频道-中工网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思想和中医的关系
王志文:青年过把瘾,中年论天道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开放发展论坛”论道一带一路战略
论男星刘海的重要性,看到他后,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
黑星火了:谈谈论坛中这种现象的原因及本质
中原风·文艺评论
中国流行文化“出海”正当时(国际论道)
评“道德狂欢”论
白鹿、李晨相继道歉!明星的“翻车”言论值得被原谅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