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梦露逝世 62 周年:不要只谈情色剥削,也是美国史和电影史

发布时间:2024-12-11 01:33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本期播客将围绕由安德鲁·多米尼克导演的《金发梦露》展开。本片上线后引起了诸多非议,在极致的影像表现力下,更多观众将矛头指向了片中过重的男性凝视。而电影所改编的同名原作小说是由女性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创作,并且十分认同多米尼克的改编。究竟该如何拍一部人物传记片?又该如何改编?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玛丽莲·梦露在美国史、电影史、文化史中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单从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出发很难全面地看待这位流行巨星。她的演绎生涯横跨了好莱坞两个重要时代,见证了好莱坞片场制的衰落。她不拘一格的性格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成为了一个大时代的文化革新的标签。

 ✦ 

本期嘉宾

本 期 嘉 宾

 王炎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中美间跨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教授文化媒介、电影、西方古典等课程。

图片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图片

 ✦ 

时间轴

本期总时长:90:59

关于传记电影

02:38 对于《金发梦露》的第一观感: 

一个浅薄但极具性感和感召力的女演员,到今天仍能被大家记住,成为大众文化的偶像,梦露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05:39《金发梦露》的男性凝视差评与当下评价体系的变化:

很可能是因为其他不快找到的现成语言,只用凝视很难概括电影,每个时代拍的电影都在回应这个时代。

13:40 精神分析是否妨碍了人物传记片向更深层次的挖掘?

精神分析可以让一个故事很紧凑的连成一体,这是一种创作技巧。

梦露巨大的一面,三次婚姻,不能用“小女人“形象概括,她的悲剧更不能归结于父亲的缺失

16:35 如何看待人物传记小说电影中的真实与虚构?

假托名人之名创作自己的故事,是拉大旗作虎皮的方式,搭了明星的顺风车。

这部电影反复强调玛丽莲梦露和诺玛简的两分,这一点是非常准确的,演员一定不是本真的人,生活有两个面。私生活、花絮、丑闻等等都是演出的一部分。

19:20 近年来盛行的风格化传记片

作为一个个体导演而言,应该求新求异而不是求同

20:35 怎么拍好传记片,以张爱玲作品改编为例

改编一定是两种媒介的互译。

《色戒》:不取张爱玲的细节,而是取张爱玲的精神实质

关于时代

29:11 梦露跨越了好莱坞的片场时代与后片场时代

诺玛·简时期:片场时代合同制,不能拒绝角色

玛丽莲·梦露时期:取消电影场垄断,法律站在演员一方,变为明星代理制

40:55 从战后到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大众文化、电影工业的巨变

50年代面对电视的竞争出现宽银幕,史诗电影的出现

大卫里恩为代表的大制作电影,依然是英国电影而非美国电影

旧的帝国在苏黎世危机中倒塌,美国作为新的世界帝国诞生

48:16 李斯特斯伯格的演员工作室对表演的变革及梦露的表演执念

注重剧本、分角色的老派表演向方法派表演的转变

演员不仅仅是忠实于剧本,而是要经验角色

58:27 梦露与肯尼迪的关系,以及肯尼迪如何改变了美国文化

肯尼迪之前:宗教、保守、男性家长制、强调大的家庭

梦露:反对一切绅士的温文儒雅的文化

肯尼迪:另类,外来人,开拓、进取、开放、未来的文化革新

梦露与肯尼迪反传统的一面是相通的,更在乎身体本能

74:42 中国电影工业与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对比

80年代中国引进电影仍然是走向世界,展览性质非商业性质

1993年和电影分账自负盈亏,与电视的竞争从来没有出现过

79:31 电视让电影史形成

电视大量反复的电影放映,让观众认识到真正的经典,导演众神谱开始出现

85:53 漫威的明星合同与黄金好莱坞时代的演员合同比较

明星制是雇主与雇员的雇佣关系,而漫威只是和自由职业者签的长期合同

 ✦ 

文字稿(节选)

电车:首先还是从《金发梦露》这部电影说起,这是一个大尺度电影,分级是NC-17,从去年开始导演多米尼克就一直和网飞因尺度问题有摩擦,网飞希望能做删减,当然最终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还是NC-17的版本。影片上线后,大家的评价还是挺差的。当然比较好的是如梦似幻的影像风格,女主安娜的演技也得到了认可,但更多的声音还是在于男性凝视的批评,影片几乎不谈梦露作为女性斗争的一面。想听听王炎老师的第一观感。

王炎:我觉得并不是特别精彩,当然一些身体内的镜头,有一定探索性的意味,但总的来说,我可能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梦露去世60年后,像这样一个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影星,到今天长久地能够被大家记忆,仍然会有那么多人有兴趣去看她的传记影片,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至于梦露,她在美国大众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比较浅薄但又是极具性感和感召力的女演员,到今天能被大家记住,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个偶像,这个偶像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时过境迁,大家被历史被时间完全淹没,我觉得这是最正常的现象,但梦露显然不是。这部电影的轰动,大家骂也罢爱也罢,都非常强烈地表达出人们对这样一个影星、这样一个偶像的缅怀和记忆。

电车:现在女性电影人越来越多站出来,Me too运动之后,感觉大众对于电影评价其实是有一定转变的。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价很明显,很多观众看完之后觉得男性凝视过重,直接就一分就打了上去。你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评价体系下,是否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

王炎:我觉得首先电影是很复杂的艺术。仅从内容角度去看电影,可能一般观众都会有这样的反应。但实际上一部电影内容所占的比例没那么大,只是大家无意识地会忽略掉电影的风格以及视听语言、如何讲述故事,包括剪辑、声效、灯光等等方面,电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团队艺术。对于男性凝视这样的话题,很可能是大家其他不快找到的现成语言,你知道这个语言是最现成的,这是最流行的理论话语。

任何一个时代拍的电影都会回应所处的年代。《金发梦露》拍在21世纪的第22年,特别是Me Too运动之后,观众对于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包括职场的权利关系更加关切,这部电影回应的是这些东西。如果说这部片子拍在她死后的一两年,肯定不是这样一个结构也不是这样的一种叙事,更不会是这样的意识形态,它回应着今天的意识形态。可能让大家不是很愉悦的地方是,梦露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牺牲者。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样一个超级明星,她非常有力量,无论是作为演员玛丽莲·梦露,还是作为诺玛·简·贝克这个实际的人,两个人都是非常有力量极具竞争力的,在职场中有超强的能量。在片场与同事、与导演、与整个电影工业的博弈的过程中,她也是超级强的女人。当然,这个强不是说非要用男性的方式理解,每个人生存都有自己的方式。她具有悲剧性,警察的报告中说她是服用过度安眠药自杀,这是她的悲剧性。但这是一个经典的五六十年代的故事,从布衣到王子,从最底层到最顶层,从一个孤儿院中的孤儿到总统的情妇,这一切肯定不是常人能做的。更不用说60年后,人们还会为她大费口舌。

对于历史不要太过度的道德化,世界的逻辑不是道德的逻辑,是另外一套逻辑。梦露不仅仅是梦露,她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是美国情感的一部分,是美国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是美国个性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把梦露看成一个被蹂躏的娇弱小女子,就把它看得太小了,这样的人早就被忘却了,梦露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如果我们在64年,电影厂鼓励小报把她写成悲惨故事或她阳刚的故事等等在坊间流传,这非常有卖点,而且对明星有好处,到今天仍然是这样,这是商业运作的逻辑。但我们今天谈梦露,显然没有商业逻辑,这是一个死了60年的明星,你没法再拿这个明星去炒作,她没有炒作价值,所以我们谈的其实是一个美国怀旧和美国往事。

图片

《金发梦露》剧照

电车:电影改编自一个畅销小说家的作品,那本书离现在已经有一定年头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表达或许是有卖点的,但多米尼克现在把他搬出来,再原封不动地去做改编,显然与那个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差别。原作作者是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她看了三四遍这部电影,很喜欢,并表示多米尼克的想法和她几乎是一样的,她很赞同这个改编。多米尼克和奥茨眼中的梦露在这个时代是否已经脱节了?奥茨说她把小说作为一种媒介,只是为了看到更真实的梦露,但大家讨论下来却恰恰相反。她所在乎的真实或许与大家在乎的真实不一样。接下来想聊聊关于改编的话题。电影把梦露的悲剧归结于童年丧父的阴影,她一直在寻找“父亲”,包括最后的死亡也是因为她一直寄托希望的信其实只是好友的恶搞,她失去了与父亲最后的联系,最后选择自杀。很多改编都依赖于童年创伤、俄狄浦斯之类的精神分析,以此作为改编基础是不是有点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王炎:搞创作无论是小说创作、电影创作、包括电影脚本,其实有一条比方说“恋父”这样一个情节的话,确实可以让一部作品自始之终很紧凑地把一个故事连成一体,这是一个创作技巧。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里有一章是专门讲改编的,改编重要的是不能光注意情节或者说内容的忠实问题,而是注重媒介的变化,改编一定是两种媒介的互译,从一个媒介转向另一个媒介。如果你对媒介的本质没有把握,转译过程中仍然保持原媒介的状态,那么这样的改编基本是失败定了。一部小说要把它如实地以文字的方式去改编成电影的话,往往是失败之作。我可能要举一个例子,就是对于张爱玲的改变。张爱玲改编不成功的例子非常多,我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是关锦鹏,另一个是李安。关锦鹏显然是很崇拜张爱玲,也很喜欢张爱玲的作品,所以他改编《红玫瑰,白玫瑰》,觉得原文太美了,好像电影没法表现,所以他居然把原文通过字幕打在了银幕上,他舍不得文字的美,不想丢掉,我觉得真是太拙劣了。你别忘了你是在创作,张爱玲只是启发了你制作一部电影,而你在电影中打字幕,那不变成ppt了吗?

另外一个例子,我觉得《色,戒》太精彩了。原作就一万多字,很短的一篇小说。虽然很好,但很简练,它给了电影人充分的创作空间。其他的小说尤其是长篇中长篇,反倒是压缩了拍电影的空间,因为交代东西很多,电影两个小时的体量,常常故此失彼,你只能忠实,都忙不迭休了。一个电影的脚本只是大纲性的东西,往往很粗,只是一部电影的开始,需要你在那之上做戏,在分镜头上去做,其实你可以根据拍摄和当时的设想去做出很多东西。《色,戒》就是这样。李安完全创造了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又在精神实质上和张爱玲非常贴切。他在忠实阐释张爱玲,但他不拘泥于张爱玲给出的细节和行动,我觉得这才是电影人应该做的工作。李安厉害之处在于他知道电影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是给出所有的主观镜头、眼光所及、特写、人物在某一时刻的内心表达,不能通过独白,只能通过表情的细微变化。因为特写和舞台特别不一样,他给了一种可能性,及其细微的表达都能表达出来。

图片《金发梦露》剧照

电车:梦露因为英年早逝,拍的电影并不多,但当时好莱坞的大导演几乎都合作过,包括约翰·休斯顿、比利·怀德、霍华德·霍克斯等等。玛丽莲·梦露时代的好莱坞究竟是咋样的运作机制和生态?

王炎:她的创作从二战之后到1959-1960之间,短暂的十几年时间,恰恰跨过了好莱坞的两个时代,片场时代/明星制和后片场时代。她入职后正好经历了好莱坞发生剧烈变化的一个时代,也就是从三四十年代的黄金时代到五六十年代的巨大的震荡。梦露正好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经历。咱们先从黄金年代开始,为什么被称作黄金年代?有着多重含义。1927年开始,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电影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从一个表现的艺术慢慢开始变成一个再现的艺术,因为有声。有声之后,表演及电影本身,包括所讲述的东西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通过字幕、通过肢体更接近舞台艺术。在膜片时代卓别林是最经典的。

1927年之后的电影,演员都意识到表演要发生一个革命性变化,不能再靠舞台类型的表演,要低调模仿日常、模仿真实的生活,因为故事已经开始变成了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这样的故事。黄金时代仍然是黑白的时代,剪辑和全套的电影制作都开始慢慢适应有声时代。有声时代,开始讲所谓的写实故事,可以像真实的生活一样表达自己,也可以有心理活动,一切跟小说变得完全一样了。这个时候很多演员就被淘汰了,很优秀的默片演员,他的艺术生涯活不到有声时代,这是悲剧性的。淘汰了大量的演员和和导演。卓别林自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他早期的《摩登时代》、《寻子遇仙记》到后来的《舞台春秋》、《凡尔杜先生》,早期和晚期的卓别林判若两人,他能在巨大挑战下存活,真是奇迹。

到了黄金时代之后,电影本体论开始发生变化,电影艺术变成了主流艺术,原来仍然是和舞台艺术差不多的,和舞台并列的,后来变成了主流艺术。从统计数字看,1946年每周去看电影的美国人达到9000万人次,当时美国不到两亿人口,每周一半的美国人会去看电影。在娱乐消费上,电影占到每一美元的80美分,也就是80%的娱乐占比。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成熟了,同时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八大电影公司出现,好莱坞成了美国的一个巨大的产业。所以在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国的描述是一个生活在车子和电影院的国家。全世界来说,这两个都是极其特殊的:福特汽车,加上好莱坞。美国到了五六十年代成为世界帝国,这两项工业真的可能在美元经济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电影到这时候进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到了1957年,票房的收入或者说每周去电影院的人次减了一半,9000万变成了4000多万。到了60年代中又减了一半,才有1700万。这就是为什么黄金时代大家一般都把它认为是30年代和40年代,因为到50年代就不行了。

50年代不行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电视的出现。50年代中期,美国以家庭为单位的统计中,每户家庭的电视占有量已经达到80%。到电影院看电影已经变得不必须。我认为不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少了,而是去电影院的人在减少。看电影的人更多了,但是电影工业面临一个重新自我定义。再来说片场和明星制,这是黄金时代的最大特征。片场制是一个纵向的控制,从电影的生产发行到放映三大环节由一家电影公司垄断,独立电影院极少。当时使用的是搭配制,放映什么片子由电影厂说了算。

图片《舞台春秋》剧照

电影员工到60年代之前是明星制或者说是合同制。你作为导演、摄影师、录音师或者演员,工资是拿全额工资,签了合同后你就不能再给别的电影厂拍片了,你属于电影厂,和足球队俱乐部一样,可以和其他厂换,但你不能自己选。另外一点,他派给你的电影,你不能说这角色我根本不适合,导演搞错了,我不是拍这个类型的。这样不行,违反劳动合同。梦露入职时,正好是在这个时代。

成为明星之后,机会多了,自由度也大,如果被派的角色不想演,就会和片场有矛盾。好多明星因为角色问题,都和电影厂发生过法律纠纷,纠纷的案子一个接一个。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电影厂的合同制就越来执行不下去了,告的人特别多。另外一个原因,美国40年代末取消了电影厂对于发行和放映的垄断,法律开始肢解电影厂和发行放映,慢慢地法院越来越强,倾向于站在演员和艺术家一面,电影厂经常败诉。到了五六十年代,这个制度就支撑不住了,后来变成了明星代理制。经纪人和明星签合同,作为一个代理,再和各个电影厂去谈。

随着战后到60年代,发生的变化是极具戏剧性的。电视的出现,电影场的回应方式是拍大制作,咱们现在看到的大片是从50年代出现的,就是在应对电视的出现。电视的缺点是屏幕小,黄金时代的银幕都是4:3,电视屏幕是按照黄金时代电影的银幕来设计的,也是4:3。这时候各个电影厂就各出齐招,出现了不同制式的银幕,16:9、cinema scope等等,各种各样尺寸的宽银幕出现。宽银幕就是一个纯技术性的物质层面的变化,但后来你会发现你用宽银幕的时候,演黄金时代的内容就不太合适,两个人在一个大宽银幕上谈恋爱没有必要,所以史诗影片开始出现大,战争场面,大的宏伟的远景。

彩色电影到50年代成熟,已经不再是什么三原色,变得很真实。1953年的《十诫》、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都是史诗影片,但色彩变化就很明显。这十年的时间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美丽。这个时候其实技术上也发生了特别大变化,这都给大题材史诗影片创造了条件。为了和电视竞争,有电影院用了3D,50年代3D就在美国出现了,当然,和现在相比带着会更难受。结果是到60年代,所有电影厂差不多都易手了,撑不起。最经典的就是《埃及艳后》,拖垮了20世纪福克斯,然后电影厂都开始卖给房地产之类的非专业公司。过去的电影厂是一个以艺术家、以艺术专业来自诩的工业,后来就变成了资本的工业。到60年代,各种各样的大工业都开始纷纷把电影作为生产的一个部门。电影呢从这时候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战后开始,美国的自我定位也发生了特别大变化。二战之前的世界是英帝国的世界,咱们看大卫·里恩的电影,无论是《印度之行》还是《劳伦斯》,无论是中东还是印度,都是大英帝国的囊中之物。里恩虽然在好莱坞拍片,但他是真正的英国人。到了五六十年代,英国已经很弱了,只有美国能撑起史诗片,所以他只能到好莱坞拍,但他拍的是英国电影,整个历史记忆、身份认同还是高度英国化的。

到了五六十年代,美国因为自己的工业,因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又因为在二战作为一个解放者,美国开始了重新定位自我。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艾森豪威尔非常成功地重新进行了自我定位,旧的帝国英法在危机中仍然是用老一套的殖民主义方式,但美国是支持第三世界独立,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姿态。美国后来很快把势力扩展到中东。英国这个萎缩的帝国又逐渐从各地慢慢撤出。英国变成了一个民族国家,美国变成了一个世界帝国。

再回到梦露,她在1959年拍了《热情如火》,其实那时候她就已经开始不好好拍片了,开始耍明星范,已经对电影厌倦了。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是表演层面的。好莱坞在表演和电影语言上,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传统黄金时代的好莱坞表演,属于老派的电影片场制表演,基本上是片场师傅带徒弟,电影工业从默片到有声继承了非常多的舞台表演传统。强调演员第一极其注重剧本,不能超出剧本规定的表演。另一点是角色划分,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演技。但是《金发梦露》有一个情节,她到座位上听课,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转折点。好多演员开始去,李·斯特斯伯格在纽约的表演工作坊,这是一个全新的表演流派,从苏联引进,也就是咱们熟悉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电影流派,这个流派对美国影响就是从斯特斯伯格开始,他把它变成了一个美国自身本土的流派。有一个质的变化,他们要求演员不仅仅是忠实于剧本,也要经验角色,体验生活。梦露在表演了一段时间后,特别又认识了阿瑟·米勒,开始在片场抱怨旧的老派表演,她会强调演员应该有深度。梦露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演技派演员,而不是一个性感明星。你能看到她对表演的追求,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她把自己当一个严肃的演员去追求自己的生涯。

图片

《热情如火》剧照

电车:电影里大家对于梦露和肯尼迪的关系讨论很激烈,肯尼迪与梦露一样都属于美国文化中特别重要的象征。梦露死的时候,虽然最终被判定为自杀,但也有人猜测和肯尼迪有关。肯尼迪在当时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

王炎:我们在60年之后再看,肯尼迪与梦露在历史上是两个巨大的存在,我觉得这特别的重要。有一部影片叫《鲍比》,一个关于罗伯特的传记片,并不是一个像传统传记片从生到死的线性时间,它只是一种氛围。这部电影讲的更多的是美国社会,人们在咖啡厅聚会,正在朦朦胧胧出现的新文化。联系上上片名,你会觉得这真是叫挂羊头卖狗肉。但其实非常贴切,导演抓住了时代精神,也就是肯尼迪兄弟所带给美国的一个全新的文化和氛围,我觉得梦露也是这样一个角色。这两个角色在非常特殊的时间相遇了。

肯尼迪前任的艾森豪威尔时代,美国文化极其保守。有两大特征,一大特征是家庭宗教文化中的保守变成了主流。艾森豪威尔夫妇带头去教堂,周六在电视上播放。美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信仰属于私事,公共领域是宪法,而不是基督教,但是从艾森豪威尔开始,因为你是个政治人物,不能把你去教堂作为国家的典范,在美国的宪政大文化中,这是不合体的。但是电视台周日总是会报道这对夫妇无论多忙都要去教堂。另外一个特征是美元,你看今天的美元上面印着“We Trust In God”,货币是个公共的东西,它应该没有任何宗教色彩,把美元的各个面值都印上“我们相信上帝”,这都是在梦露的黄金时代产生的,这是宗教。整个文化趋向保守和男性中心,男性家长制度特别强调家庭,而这个“家庭”和三人小家庭不一样,他强调一个大的家庭,所以这都是50年代非常特殊的东西,他面对的是什么,是苏联,他把苏联斥责为无神论的异端国家、野蛮国家,苏联不信任何宗教,只信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所以人没有人性,所有的人都是国家的工具。这是1953年的世界。

冷战进入到非常热的时候,美国国内的文化配合冷战产生一套反神论的话语。同时,美国因为面对极大的威胁,国内一定要团结在政府周围,团结在这个家庭的周围,就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这样一个二战传奇将军,他把军人的那套东西都带入到了美国文化中,两届总统正好是梦露的时代,他演绎生涯最重要的时代。我觉得在这个意义来说,梦露是重要的,因为她代表另外一个东西:性感的,青春的金发美女;只认钱,不认道德。为什么梦露能被记住,因为那个时代有非常特殊的东西,梦露在那个时代真的是一个闪亮的亮点。她完全不在乎,而且他不怕错,有些人就会说“哎呀,这个你不要弄这个,这会让自己会丢脸,会影响你的光环。”她从来不在乎这些东西,她在那个时代是潮流,她反对绅士的温文尔雅的拘谨的那一切。

肯尼迪上任之后最大的改变,首先他就是个另类,因为美国以前的总统基本都是新教,有钱的当然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西方、白人、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主流男性,从华盛顿到林肯到,到杜鲁门,所有这一代代总统,都是一类人的代表,美国精神的代表,具有清教精神。肯尼迪是个另类,他爸爸有点黑历史,禁酒令时期卖酒发的财,发违法的财,爱尔兰人,天主教徒。在50年代,美国对天主教是歧视的。普林斯顿大学到50年代的时候,还不接收天主教的学生,当然今天没有这问题,咱们说每件事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空间之中。肯尼迪大家都会说是用不良的方式用钱贿选上来的,但上来之后,因为他是历史另类,他没有美欧的传统,他是个外来人,他必须用不同的方式。他所代表的文化风格:开拓,进取,科学,未来。这是我们今天认为的美国精神,但是美国并不永远都是这样,我觉得肯尼迪短暂的执政。这几年,他带来了全新的东西。

对于梦露来说,梦露和肯尼迪在文化品位和文化情趣上是相通的,反传统的东西和等级的东西,更加看重的是人身体的本能的东西,我觉得肯尼迪和梦露都带有这些特征。他和尼克松的竞争,哈赢也赢在这儿,尼克松在电视还有报纸上发表各种各样的文章,你能感觉到尼克松是一个职业政客、一个有政治思想的政客,他在报纸上发的文章相当有深度、有政治思想体系。而肯尼迪不用这套来赢,他用的是什么呢?是阳光青春和对未来的希望。他在电视屏幕上第一次电视竞言就是和尼克松的竞争。他在电视屏幕上给了美国人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政治家的形象。美国的伟大是因为包容,对变化的敏感和接受,所以能够容忍肯尼迪是这样的人,更不用说后来的奥巴马。肯尼迪短暂的执政确实让他成为真正的美国领袖,他的名字不低于林肯。他带来的新风气深刻的影响了美国人民和美国文化,没有他我觉得我们不能想象1967年到1968年的学生运动,整个美国学运其实很大的一个icon就是肯尼迪。

图片

肯尼迪与梦露

 ✦ 

素材库

梦露主演电影:

《乱点鸳鸯谱》(1961) 约翰·休斯顿

《让我们相爱吧》(1960) 乔治·库克

《热情如火》(1959) 比利·怀德

《游龙戏凤》(1957) 劳伦斯·奥利弗

《七年之痒》(1955) 比利·怀德

《绅士爱美人》(1953) 霍华德·霍克斯

张爱玲改编电影:

《红玫瑰白玫瑰》(1994)关锦鹏

《色,戒》(2007)李安

《倾城之恋》(1984)许鞍华

《第一炉香》(2021)许鞍华

《曼客》(2020)大卫·芬奇

《斯宾塞》(2021)帕布罗·拉雷恩

《我与梦露的一周》(2011)西蒙·柯蒂斯

《阮玲玉》(1991)关锦鹏

《艺术家》(2014)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

《摩登时代》(1936)查理·卓别林

《凡尔杜先生》(1947)查理·卓别林

《舞台春秋》(1952)查理·卓别林

《十诫》(1956)塞西尔·B·戴米尔

《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大卫·里恩

《万王之王》(1961)尼古拉斯·雷

《宾虚》(1959)威廉·惠勒

《法老》(1966)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

《鲍比》(2006)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

 ✦ 

歌单

开头  Nick Cave,Warren Ellis - Bright Horses (Instrumental)

结尾  Nick Cave,Warren Ellis - Nembutal

- FIN -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中国电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奇葩

不行,不行,还是不行

在FIRST颗粒无收,却揭开中国教育的疼

第18届FIRST,最高奖项:空缺

你太年轻,以为她只是搞笑女

港片、港乐、香港,我们在怀念什么?

流媒体十年,成王败寇!一地鸡毛?

只有在中国,影迷们说我像宫崎骏

他死了,没人可以再用三天拍一部电影

豆瓣7.7,已经是今年暑期档评分最高华语片

我是一个女人,怀孕,恋爱,斗争,衰老,用一生拍电影

2024年了,为什么还要拍黑白电影?

网址:玛丽莲·梦露逝世 62 周年:不要只谈情色剥削,也是美国史和电影史 http://c.mxgxt.com/news/view/138481

相关内容

让我成为你的镜子 —解读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
玛丽莲·梦露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美的太不真实…
纪念万玛才旦逝世一周年,遗作小说集和译作集出版
不愧是性感尤物 玛丽莲·梦露,风情万种,天真又性感!
法国影星苏菲·玛索亮相三亚:电影如旅程 可以带人们去不同的地方
百年影响力电影明星100位大排名,史泰龙第92,李小龙第100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开展,国内外顶级电影IP幕后珍藏披露
厉害了,赵丽颖荣膺亚洲电影大奖AFA奖,开创中国艺人历史新篇章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热映
帕蒂·史密斯:从昨日醒来的世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