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高潮与低谷,偶像产业还有没有未来?
经历了高潮与低谷,偶像行业的未来仍是未知的?
在2023 SNH48 GROUP的年度青春盛典结束后,TOP16的汇报工作进入了紧张而高效的输出阶段,其中EP的各种预告都在密集播放,而“星光组”NO.1的全国巡回演出也已经开始了全面的预热工作。
在运营效率方面,塞纳河始终保持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步伐。
不久之前,SNH48 GROUP的年度青春盛典竟然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十年。隔壁的TFBOYS也已经走过了它的第十个年份。十年,一个轮回,一个轮回......十年来,在这个夏天,偶像产业似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两个十年的故事,使得这个夏天关于偶像的重要性和偶像产业的价值被反复地叙述。
当我浏览那些关于时间的流逝和主角的成长的帖子时,我的思绪中突然浮现出这些年经常出现的小偶像们的面孔。她们或如少女般可爱,或如少女般萌黑,或像少女一般甜美,但都是青春的精灵,都是少年的模样。我不禁感叹,在过去的十年里,无论是成年的青少年还是小偶像,她们都从被忽视的状态,逐渐走到了成为焦点的舞台中心。十年的光阴,有什么是可以值得我们铭记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见证了多少年少追逐梦想的荣耀、挑战和突破?
将焦点集中在整个偶像娱乐行业上,随着选秀活动的暂停,目前国内的偶像产业乃至整个文娱产业在表现方式、商业逻辑和运营模式上都正在经历逐渐的变革。偶像产业的新生态和新格局究竟如何形成?国内的偶像产业是否能够形成新的秩序和格局,仍然是偶像产业下一个阶段的关注焦点。尽管丝芭在国内的养成系女团赛道上几乎独占了十年,但其在内娱偶像产业的剧场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GNZ48在本年度的成功突破,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偶像行业,还存在机遇吗?
周杰伦连续演唱了4场,并在五月天连续进行了5天。《封神》的质子团在屏幕上频繁出现,众多的显眼包充斥着各种综艺节目,无论是演出、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整个娱乐行业都呈现出复苏的迹象,这种繁荣的氛围让人仿佛回到了三年前。
依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性演出(不包括娱乐场所的演出)共计19.33万场,相较于去年有了400.86%的同比增长,同时还举办了506场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从整体看,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其中小型演出活动的活跃程度较高。此外,剧场和新空间的发展势头强劲,今年的第二季度,国内的小剧场和新空间的演出场次高达5.77万场,环比增幅为89.51%。
从在线内容来看,云合的统计数据揭示,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新国产季播综艺节目(不包括衍生和晚会)总数为119部,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部。其中《奇葩说》等节目的热播更是引发了观众对综艺节目热度和质量的热议,同时也成为了今年各大卫视收视冠军。在2023年的上半年,共有209部国产电视剧亮相,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34部。到了2023年上半年,剧集的流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正片的实际播放总量达到了1500亿部。从视频行业整体来看,今年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发展迅猛。更别提电影了,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2023年夏季电影的总票房从6月1日到8月31日达到了206.19亿元,这也是中国电影历史上同一时期的最高记录。
这张截图是基于云合数据提供的
然而,偶像行业似乎遭遇了发展的障碍。
近年来,偶像产业的崛起与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密不可分,这两个节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偶像元年”的开始。在这之前,偶像行业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井喷式发展。在这段时间里,超过10个偶像团体应运而生,而在它们的黄金时代,相关的数据机构预测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亿元。
尽管某些“偶像”在短时间内的销售额超过了亿,但更多的“偶像”在恋爱、与粉丝的私人关系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尽管他们的努力只有一种方式,但失败的原因却有多种途径,这使得国内的偶像产业逐渐被标签为“负面。“粉丝经济”的神话似乎正在破灭。随着风险的持续增长和监管的加强,直至大楼发生坍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选秀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2021年4月,所有的选秀综艺节目都宣布暂停。选秀赛道头部偶像经纪公司乐华娱乐紧急进行了缩编工作”。根据财务报告,2022年乐华娱乐的训练生项目在全球收到了超过14000份的申请,但该公司只与11位潜在的训练生签署了合同。
如此一来,选秀系的偶像从他们的巅峰逐渐走向了低谷。从最初的“疯狂”,到后来的“平淡”,再到如今的“无奈”.选秀偶像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已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在今年的4月份,内娱的最后一个选秀限定团INTO1正式宣告解散。在这个夏天,选秀活动被彻底取消。从这一刻起,选拔偶像的时代正式画上了句号。
随着丝芭十年青春盛典和帝国十周年的热烈氛围,公众突然意识到,在与“选秀系偶像”的现状进行对标的另一端,国内的女团拓荒者丝芭传媒仍在积极探索新阶段偶像产业的未来方向。
当我们提及国内的偶像产业时,丝芭的背后故事是显而易见的:2012年,SHN48的打造消息发布后,国内的养成系女团产业正式开始了它的征程。
回首过去,那一年的一期生真的进展得非常迅速——从7月开始进行成员招募,10月正式出道,并在次年1月首次向公众公布了28名新成员。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人气爆棚,这一路走来,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她前进?仅仅在2013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里,SNH48已经成功地吸引了62名新成员,“星梦剧场”也随之成立,并且开始了全面的巡回演出,其工作效率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与塞纳河相关的故事开始在国内的偶像行业的各种报道中广为传播。这些报道中,不乏与资本相关的话题。在关于资本和偶像产业的各种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养成系偶像模式是如何为丝芭公司带来了高达数亿元的经济收益,以及这些模式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真金白银的反馈。
产业的飞跃与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当我们回顾丝芭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丝芭的这十年也恰好是中国偶像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丝芭传媒在2014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里进行了四轮的融资活动,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一系列的融资活动鼓励丝芭传媒不断壮大其旗下的偶像团体,以实现其持续扩大规模的目标。BEJ48、GNZ48、7SENSES、COLOR GIRLS、电眼少女队、HO2等小分队不断创新,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这一过程中,有一批年轻人加入到偶像团体中来。在每一个分团中,都涌现出了偶像行业的领军人物,如许佳琪、戴萌、赵粤等,他们都是7SENSES的成员,而孙芮也曾是BLUEV的一员。在那段时间里,那些对国内的偶像行业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或多或少都曾听说过这批小偶像的名字。
这个经常被戏称为“打人海战术”的基础盘,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采用“主团+分团”的运作模式,成功构建了一个以“有人、有内容、有粉丝”为特色,仅属于48个系列的偶像产业大盘。回顾过去,这个体系不仅让丝芭在选秀的浪潮中勇往直前,而且在选秀浪潮退去之后,也实现了转型。
现在,内娱偶像行业又一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变革时期。一方面是偶像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对偶像文化市场的挤压。偶像行业的总体下滑和监管风险都是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核心业务在偶像经济中达到顶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单一扩张的瓶颈问题也十分明显。偶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研究。回首往昔,无疑是为了更加精准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的阶段,不仅仅是关于丝芭或其他种类的偶像经纪公司,而是关于偶像经济产业链新的增长方向,这是整个偶像产业迫切需要解答的疑问。
各个分团开始崭露头角,
丝芭模型的实用性一直在不断地得到证实
在庆祝丝芭成立十周年的青春盛典上,SNH48 GROUP五团的十一支团队通过演唱《Dream Is Power》实现了他们首次在舞台上的完美团聚。有一种感觉,仿佛聚成了一团火焰,青春永远不会散去,即使是通过屏幕,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粉丝们的激动和一丝的伤感。
不考虑目前偶像行业的不景气,仅仅在选秀的激烈竞争中,就已经有大量的选手和公司试图在这个产业链中分得一杯羹。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继续保持着吸粉的实力?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不禁产生了好奇心,想知道SNH48(上海)、GNZ48(广州)、BEJ48(北京)、CKG48(重庆)、CGT48(成都)这五个团队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中,保持其吸粉能力的?
以本年度在丝芭青春盛典上备受关注的分团GNZ48为例子——广州分团GNZ48的成员郑丹妮、陈珂和曾艾佳,在这十周年的评选中,分别荣获了第五、第六和第七的位置。在今年的年度总决赛里,她们分别获得团体亚军、第三、第四和第八名。这也标志着分团在总决选过程中取得的最佳成绩。
从行业的视角来看,GNZ48在本年度的总选中的表现,不只是丝芭系偶像分团运营的一个成功案例,更是为偶像行业是否能够持续挖掘偶像女团的创新力和消费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仔细观察,GNZ48分团在其成立7周年的夏季,除了在十周年庆典上的出色表现外,还赢得了17个奖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绩呢?所依赖的是何种因素?靠的就是其坚持打造“明星+粉丝”模式,并以此为核心形成的独特品牌影响力。按照这一逻辑,我们试图在GNZ48的成功历程中找到某些可能的路径。
虽然「偶像」在娱乐内容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消费标志,这无疑为运营者和偶像本身设定了更高的标准和期望。
在众多关于丝芭运营的研究报道里,有粉丝使用了非常简练的词语来概括SNH48G过去最知名的三大团队特点:“嘉兴路上的明星、悠唐的集结以及中泰的经营策略。”
前两个特点分别是SNH48涌现出的顶尖偶像和BEJ48拥有的稳定、庞大和高消费能力的粉丝基础。“中泰的运营”是指GNZ48在其运营体系中的卓越表现。这其中包含着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当许多粉丝提及GNZ48的严格运营规定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小偶像的艰辛。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造就了现在的辉煌景象。“男子团队正在塌房,女子团队则在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些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幽默段子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
GNZ48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要做的是维持其活跃性。当你浏览GNZ48的官方外部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等社交平台时,你会首先感受到它的“活力。
这是与活动有关的信息的截图
“GNZ48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即使在疫情爆发时,GNZ48也始终保持着直播、云公演和小综艺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他们通过生日会、官方直拍和各种节日主题见面会等多样化的活动与粉丝进行互动,粉丝对此也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接下来是关于创意的策划。她们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品牌理念,用最真实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实际上,GNZ48自其成立之日起就不断推出各种项目,这些项目为分团运营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许多粉丝甚至对其团队成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在这个夏天,她们将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在粉丝心中,她们总是充满热情和阳光,虽然有时会感到沮丧,但她们从未放弃过希望。在这个夏天,她们又迎来了一次全新演出——由《给未来的人们》和《给未来的世界》这两部作品组成的公演活动。在6周年的演唱会上,那首经过改编的歌曲《给未来的我们》表达了这群女孩对未来的深厚期望。「他们所不知道」的系列公演策划,除了周年演唱会,曾被GNZ48的粉丝视为关键的策略,它成功地扭转了团队公演的票房下滑趋势。
除了始终致力于活动的输出和曝光之外,团队对本土文化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
(预备生以惊喜的方式出现)
5月17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文化产业数据。在第一季度,广州的文化产业实现了1162.63亿元的营业收入,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7.2%,这一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从发展态势看,文化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拉动内需扩大和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GNZ48所处的位置,文化消费的需求非常旺盛,产业的扶持政策也非常积极,GNZ48很好地抓住了机会,充分利用了本地的优势,借势起飞。正是这样,我们才取得了十周年的出色表现。现在,她们已经成功地度过了线下剧场遭遇的困境,并逐渐踏上了“被人知晓”的道路。
显然,把GNZ48置于全球偶像产业的中心位置,仍然只是一颗微弱的星星。对GNZ48而言,如何在未来更广泛地拓展其目标受众群体,依然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星和粉丝共同发力的现象。GNZ48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个事实,今年他们首次有机会参加音乐节,这无疑是他们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更多观众的新尝试。
作为延续生命活力的“新”焦点
从全球视角来看,不论是K-POP、日本偶像还是欧美的娱乐产业,娱乐行业无疑正在经历一场在表现方式、交互方式和商业策略上的深刻变革。从AIGC、虚拟偶像到直播和元宇宙等多种形式,技术都为偶像娱乐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场景扩展。从内容到形式,从平台到渠道,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创新和尝试。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我国的偶像娱乐行业,一个结合“娱乐与科技”的新时代正在逐渐展开。
必须承认,丝芭的转型时机确实非常巧妙。不久之前,丝芭公司推出了名为“心乐舞河”的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以及与之配套的多种数字工具包和元宇宙SaaS—“塞纳河创”。该公司独家拥有在SNH48 GROUP长达十多年的长期运营经验中积累的,并已通过技术标注的超过500T规模的图文、音频和视频等有用数据,作为初始的投喂数据。
在2022年6月,丝芭传媒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将对其核心业务和企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并宣布其控股公司将更名为美踏控股,这是其最新的策略举措。在去年的官方声明转型后,美踏元宇宙迅速进入市场,并在2023年5月27日开始了它的首次用户数量限制测试。据官方发布的信息,SHN48 GROUP计划在美踏元宇宙进行全体驻扎。考虑到现在“心乐舞河”的推出,很明显,丝芭的转型目标是在线下和线上构建一个属于偶像产业的新时代内容消费社区,实现战略和产业链层面的整合。在粉丝经济背景下,粉丝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本和财富来源。在过去的十年里,偶像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变成了转型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业界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选秀偶像的塌房率持续居高不下,这与从业人员追求短期内快速盈利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个时代,短生命周期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话题。相较之下,丝芭的生命活力主要取决于其长线布局的持久性。
在过去的十年里,丝芭凭借其长期和稳定的运营实力,成功地将其人气偶像输送到了市场。其中包括鞠婧祎、孙芮、许佳琪等人,以及本年度的袁一琦、王奕、宋昕冉,还有正逐渐走向大众的GNZ48等明星。与此同时,在2018年,由丝芭制作并由鞠婧祎主演的电视剧《芸汐传》受到了广泛关注,丝芭影视因此找到了一条跨界最佳的发展路径——即自主制作的电视剧。
随后,48个小偶像,例如许佳琪、宋昕冉、姜杉等,陆续在《漂亮书生》、《雪鹰领主》、《花戎》等多部作品中露面。频繁地输出影视内容,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内容生态系统。最终,策略的精确转变,例如文化的国际化浪潮,都是构成美踏控股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过去的十年里,丝芭从单一的点到面的分团策略,再到科技驱动的内容,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扩展其盈利模式,使得综艺、影视剧、动漫和虚拟偶像逐渐成为其业务领域的核心支柱。
除了内容和技术,偶像产业特别是培养体系,更为关键的是能够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感共振。
你需要追寻你的梦想,并满足公众对偶像积极形象的期望和想象。偶像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粉丝群体的形成和壮大。从横向比较来看,选秀系的塌房事件频繁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偶像个人对这种幻想的不满足和粉丝经济之间存在的冲突。偶像在塑造自身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明星本身所具备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方式,以及对偶像形象的认知程度等。行业内的评论将其描述为偶像产业的“束缚”,但从纵向角度看,这些建议在本质上更像是一种职业上的需求。“偶像工业”是一种对明星本身进行塑造和提升的产业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将明星从幕后拉到前台,从而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女性偶像鞠婧祎为例,她展示了内娱偶像的最佳示范,包括锻炼演技、保持身材、提升舞台表演技巧等,这些都是推动鞠婧祎成为“鞠姐”的必不可少的各个方面。
丝芭传媒的相关负责人在一次媒体访谈中总结了SNH48的独特之处:“可以说,SNH48是国内唯一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和‘面对面的偶像’理念来运营的偶像培养平台。”
在剧场中,我们曾经相遇,目睹了她们为了梦想和舞台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目睹了她们在高楼上的崛起和宴请宾客的场景。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不仅是成长的核心,也是这些年轻偶像们的独特来源。
在十年周的总决赛中,GNZ48的郑丹妮坦诚地表达了那个负面评价:“尽管众人都认为我有漏洞,但我已经连续两年赢得了中泰状元的荣誉。”而陈珂则宣称:“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的王牌。”GNZ48的曾艾佳则笑着回应:“今年的头牌我更胜一筹了。”这无疑触动了人们对梦想的深深渴望。
在全球的偶像文化背景下,众多的企业和偶像均认为,这种共生的关系是支撑偶像与粉丝经济的核心要素。粉丝与偶像之间建立起一种共享性资源,而粉丝则成为一种资本,一种可以自由流动的资产。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粉丝还在,人们就在「塞纳河」中。
#娱乐最前沿#
网址:经历了高潮与低谷,偶像产业还有没有未来? http://c.mxgxt.com/news/view/1393321
相关内容
未来偶像产业发展趋势.docx鹿晗:从顶流偶像到低调新生,他经历了什么?
明星夫妻的高潮与低谷:从幸福婚姻到分手的心路历程
未来偶像产业发展趋势
张朝阳与俞敏洪:高潮与低谷相伴,勇往直前面对人生
选秀低龄化,学历门槛降低,你pick的偶像们经历了什么?
像孟佳与王霏霏之间的友谊必定无比珍稀,共同经历了高峰与低谷…
揭秘罗正最新动态:事业巅峰还是低谷?深度解析明星罗正的现状与未来!
蔡徐坤:曾经历低谷,没想过爆红
肖战的低谷与绝地反击:从流量偶像到实力派演员,悄然完成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