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从万人空巷到流量困境,综艺IP如何走出中年危机?

发布时间:2025-05-25 00:00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2014年,《奔跑吧兄弟》横空出世,开创了中国户外竞技综艺的先河。

第一季平均收视率2.93%,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00亿,邓超、Angelababy、李晨等嘉宾成为"国民兄妹";"撕名牌""指压板"等游戏横扫大街小巷,甚至衍生出线下主题乐园、手游等产业链;节目中"兄弟团"的化学反应,传递出的热血、团结精神,成为 80、90后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那时候的《跑男》,是家庭聚会的背景音,是办公室周一闲聊的话题中心,更是中国综艺工业化成熟的标志

一、流量时代的抉择:从"兄弟团"到"嘉宾轮换制"

转折出现在2017年,邓超、王祖蓝等核心成员因档期退出,节目开启"嘉宾轮换"模式:鹿晗、朱亚文、蔡徐坤等顶流相继加入,微博热搜话题量翻倍,但收视率却从第四季的3.8%跌至第七季的2.1%;观众吐槽:"以前是看一群朋友玩,现在是看明星凹人设。"

十年间重复 "追击战""卧底局""团队对抗"等老套路,甚至被网友制作"游戏梗重复集锦";老成员的"团魂"被流量明星的"个人秀"取代,比如某期节目中,新人全程低头看提词器,被质疑"综艺感为零"。

广告植入从"自然露出"变成"强行口播",一期节目中出现超20个品牌标识,网友调侃:"这是广告里插播综艺吧?"

二、收视率创新低:当观众审美升级,老IP为何跟不上?

2023年,《跑男》第十季平均收视率跌破1%

,创下开播以来新低。

背后是三重市场变化:

1. 观众需求的代际更迭

Z 世代更偏好垂直领域综艺:《这就是街舞》《乐队的夏天》等聚焦兴趣圈层,用专业度吸引观众;对"真实感"的追求:《种地吧》《哈哈哈哈哈》等"去剧本化"综艺崛起,对比《跑男》的"流程化游戏",更显鲜活。

2. 短视频的降维打击

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综艺cut"分流观众,用户更倾向于碎片化观看笑点,而非完整追综;数据显示,《跑男》2023 年短视频播放量同比下降40%,而同期《乘风 2023》凭借"姐姐 reaction"片段在抖音斩获超50亿播放。

3. 竞品的精准卡位

户外竞技赛道被《极限挑战》《全员加速中》等分食,后者通过"无脚本逃生"模式,豆瓣评分达8.2分;情感社交综艺(如《心动的信号》)、职场观察综艺(如《令人心动的offer》)等新物种,抢占年轻观众心智。

三、破局之路:综艺 IP 如何穿越周期?

1. 做减法:回归核心竞争力

参考《向往的生活》,用"熟人社交"重建情感纽带,而非频繁更换流量;砍掉低口碑环节,开发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新玩法,比如结合密室逃脱、剧本杀等线下娱乐趋势。

2. 做深度:从娱乐到价值共鸣

增加社会议题植入:如环保、职场平等、传统文化传承等,例如某期"非遗特辑"豆瓣评分达 .5分,高于平均水平;让明星展现"不完美一面",比如李晨坦言"体力下降",反而引发中年观众共情。

3. 做融合:打通线上线下生态

开发互动式观看模式:比如观众投票决定游戏走向,或通过APP参与"云撕名牌";联动线下活动,如举办 "跑男嘉年华",结合演唱会、市集、游戏体验,打造沉浸式 IP 体验。

《跑男》的困境,本质是所有长生命周期 IP 都会面临的"中年危机"—— 当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依赖流量明星的粗放式运营难以为继。

但正如《康熙来了》停播前仍能创下收视高峰,综艺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人"与"情":是嘉宾之间火花四溅的化学反应,是观众能代入自我的真实情感,是每期节目结束后仍能引发思考的余韵。

下一个十年,希望我们能看到的不是《跑男 N.0》,而是一个懂得"断舍离"、敢于拥抱变化的新 IP—— 毕竟,观众怀念的从来不是某一档节目,而是那些陪我们度过周末夜晚的快乐时光。

网址:《奔跑吧》:从万人空巷到流量困境,综艺IP如何走出中年危机? http://c.mxgxt.com/news/view/1398597

相关内容

孟子义加盟《奔跑吧13》:流量明星如何为老牌综艺续命?
综艺IP 何以“跑”出宁波文旅新赛道?
《跑男》十年:从巅峰到沉浮,何去何从?
安慕希X奔跑吧,用国民IP综艺,玩起私域游戏革命
明星驱动IP 华谊兄弟继续《奔跑吧》
《奔跑吧13》红毯花絮:明星交锋+科技助力,如何突破内卷瓶颈?
从综艺录制到顶流打卡:武汉为何成为娱乐圈的流量密码
《奔跑吧》电影节特辑播出,台铃电动车品牌势能持续走高
《奔跑吧13》官宣阵容:老将坚守新人入局 能否重燃国民综艺之光
如何通过有效方法挽救婚姻中的困境与危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