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一族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可是不小,老师们的班上尤其是初中班级一定都有不少追星族吧!
他们是不是桌子上贴满了偶像的海报?
是不是一下课就叽叽喳喳谈论偶像的新综艺、新消息?
是不是手机内存都贡献给了偶像的歌曲和照片?
哪个明星离婚了,哪个明星又谈恋爱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尤其疯狂追星确实影响了学习,甚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同时,适度的追星,一方面是孩子的青春期天性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激励他们的人生成长,大可不必围追堵截、绝对禁止。
老师只要了解学生的追星心理,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你可以借此激励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4大青春期心理诉求:
学生"追星"的原因竟然是这样的!
追星这件事表面看起来非常疯狂,有娱乐明星的过度包装、网络媒体的炒作等客观因素,但其实背后也隐藏着孩子们的心理诉求,了解这些学生的追星心理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如果追星背后的心理诉求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老师大可放心。但如果背后的心理诉求存在问题,就需要老师对症下药,用适当的方式去及时修正不良的思想。
原因1.“理想自我”的载体
老师:通过“偶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与其说孩子选谁做偶像,不如说是孩子对期待中的“自己”的一个选择。
孩子会选择和自己兴趣一致、符合理想自我期待的人做偶像。
如果学生喜欢被人瞩目,他可能选择在舞台上格外发光的明星为偶像
如果学生希望自己可以勇敢,他可能会选择被包装成硬汉或是女汉子的演员为偶像
如果学生喜欢某种技能,唱歌、跳舞或是魔方,他可能会选择相应领域的大神为偶像
如果学生的理想自我是做一个有趣的人,他可能会选择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谐星为偶像……
这是自我设计需要的的外化表现,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理想自我在不断修正,喜欢的偶像也会有所改变,可能现在的青春期喜欢个性张扬的小鲜肉,过几年就会变成喜欢沉稳、冷静的成熟大叔。
但这种理想自我的幻想一旦过度容易产生超越于现实,它会排斥现实生活内容,使青少年迷恋远离现实的人格形象和生活方式,形成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老师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们理想自我的载体,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和学生的沟通,以及教育方法的选择、调整。
原因2.精神上需要陪伴感和安全感
老师:抓住情感的脉络,给予陪伴与引导
在粉丝的心里,偶像有着特殊的感情。偶像会源源不断给予他们力量在无助、沮丧并且不知道该和谁说起的时候,偶像会是陪伴他们的最好选择,看一看偶像的笑脸、听一听偶像的歌声、读一读偶像成功背后坚持和努力的故事,都可以让他们满血复活,轻快地步伐继续前进。
老师们可以针对这样的学生,了解他们背后的感情需求之后,抓住感情这条线,给予他们关爱与引导。
原因3.青春期是追求虚荣心的高发时期
老师: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的成长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其心理处在成人感与半成熟状之间,正是重视外表、追求虚荣的高发时期。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加上网络对于明星的大肆宣传,通过追星,使用名牌产品,青少年感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感觉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
很多人是“明星效应”的追随者,一方面是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企图达到一种心理暗示:另一方面他们通过使用和明星同样的商品,买明星的海报、周边、甚至花费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金钱或是精力去看偶像演唱会、去机场接机。学生就会感觉自己像明星一样生活,似乎接近自己渴望的生活状态。但过分的追星和虚荣心实际上源于内心不够充实和自信,迫切地需要认同,对于什么是潮流、什么是时尚,其实孩子们心中并不清楚,而是觉得喜欢明星是一件很酷的事。
原因4.青春期的反抗心理
老师:越反对越对抗,“理解万岁”!
青少年有逆反心理,老师越反对,孩子越对抗。很多学生原本只是简单的喜欢,但是家长和老师的疯狂围堵反而会让本就叛逆的孩子更加容易偏激。在生活中得不到的理解,都一点一点加入到对偶像喜欢的狂热中,越陷越深,越发不可收拾。
5个班级实操小方法:
引导孩子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打开方式1:积极沟通,知己知彼
要了解班级追星族的数量,追的星是哪类人,分析他们身上令人喜欢或崇拜的优点。在与这部分学生谈话时,要首先用平等的态度表现出自己对学生追星的理解,从孩子喜欢的偶像的身上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优点开始沟通。
如果学生喜欢郑爽,你要告诉他你喜欢郑爽的真实;如果学生喜欢赵丽颖,你要告诉他你喜欢赵丽颖的努力;如果学生喜欢罗志祥,你要告诉他你喜欢罗志祥的坚持、不服输;如果学生喜欢彭于晏,你要告诉他你喜欢彭于晏的阳光,这样会更加容易走入孩子的心理,可以避免学生的反抗和警觉。
从偶像可以引出理想、未来等话题,看一看学生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鼓励学生朝着心里的方向去努力,不能空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打开方式2:“我的偶像”主题班会
(1)开展“我的偶像”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们讲一讲自己的偶像,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会很愿意参与进来,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偶像有更加全面和实际的了解。在交流中,学生也会反思和发现偶像身上真正有价值的点。同时老师要注意总结引导,肯定大家对美好和理想的追求,表扬那些看到偶像内在优秀性格和不懈努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要像偶像一样努力、谦和、不懈坚持。
(2)开展不同领域明星的主题班会,老师可以大范围提供科技、体育、文学、历史等各行各业的人物资料、故事,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关注到娱乐明星以外其他领域优秀的佼佼者,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明星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坚持。
打开方式3:化喜欢为激励,远胜于完全否定
化喜欢为激励,这个办法就是利用学生对明星的喜欢来助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过学生追捧树枝的实例,效仿明星的优秀品质,远胜过刻板的说教。
(1)利用明星的刻苦、好学、勤奋、坚持并且取得成功的例子来鼓励学生。告诉学生如果你也想成为像他一样成功的人,你就要这样努力,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2)利用明星的影响力,鼓励学生参加明星所号召的公益活动、公益广告等。
(3)利用明星的一些励志话语鼓励学生,偶像的话有的时候真的有用。
(4)可以利用偶像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学习PS、视频剪辑等技能的兴趣。
(5)可以利用偶像的英文歌、外文电视剧来帮助学生学习外语。
打开方式4:班级里开展“造星活动”
可以开展“劳动之星”、“文艺之星”、“数学之星”等等活动,增加这些活动的宣传力度和适当奖励。让学生知道并不只有网络上、电视里穿着华丽、站在舞台中央的人才是明星,在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人也有着与众不同、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没准在同学眼中你也是小明星呢,身边的“明星”摸得着、看的见是更真实、更能带给学生实际改变的。
打开方式5: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网络时代,信息良莠不齐,很多明星和企业为了话题和关注度频繁炒作,一次一次触碰着大众的底线,用此来换取关注度和热度,很多事情真真假假,连成年人都难辨和何况是心智都不够成熟的学生,而一波波炒作最受影响的其实就是粉丝,不明所以容易被利用发布不理智的言语。
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对争执要理性,要告诉孩子事情是在不断发展的,多一点耐心和理智。同时还要用具体案例告诉学生网络暴力的危害,以免学生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或是施暴者。
来源:好老师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投稿请加微中教QQ:3081134404,欢迎来搞。
点击
阅读原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