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音乐剧最伟大的词作家。与其他音乐剧作曲家的竞争已结束,如今我们讨论桑德海姆的作品,就像讨论莎士比亚、狄更斯或者毕加索那样。”
这是百老汇和好莱坞大红人林-曼努埃尔·米兰达(粉丝昵称林聚聚),在《纽约时报》为桑德海姆撰写的评价。
一年前,百老汇的传奇人物桑德海姆离开世间。他的作品,却从未离开公众视线。
《欢乐岁月》复排卡司阵容
从去年《西区故事》被斯皮尔伯格重新翻拍电影上映,到《理发师陶德》《拜访森林》等音乐剧复排,乔纳森·格罗夫、林赛·门德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明星卡司出演《欢乐岁月》,到各路纪念音乐会、纪念专辑、纪念活动……
桑德海姆,为何多次成为“票房毒药”,仍然被视为音乐剧“永远的神”?
斯蒂芬·桑德海姆生于1930年,父亲是纽约著名的服装制造商,母亲是设计师。他苦涩的童年,似乎为后来的作品留下永远的烙印。
搬家、转学后,桑德海姆结识了同学詹姆斯·汉默斯坦和他的父亲——著名音乐剧作家汉默斯坦二世,后来成为了桑德海姆的导师和精神之父。桑德海姆也受其影响,走上创作之路,高中就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部音乐剧:《乔治作品》(By George)。
同学们推崇至极,汉默斯坦二世看完之后,却提出了许多批评,让他明白:创作并非依靠灵光一现,而应该为了服务于实验,精心地磨练技术。桑德海姆后来说过,自己从不做饭,但他狂热地阅读美食专栏,将色香味的平衡与烹饪的时间魔法,与歌曲创作的技术进行比较。
1957年,桑德海姆与伦纳德·伯恩斯坦合作《西区故事》,在百老汇一举成名。红极一时的风光,都没有让他满意。因为合作中,也会被伯恩斯坦要求的“诗意”束缚。对桑德海姆来说,伯恩斯坦对爱情的浪漫想象太温润了;而他偏好更简单、更犀利,甚至更暗黑的风格,就像后来《理发师陶德》中的那样尖刻。
有人说,桑德海姆的作品中,经常能感受到存在主义“局外人”一般的视角,即便在抒情时,也不忘了保持理性、冷酷。内向和孤独,一向是桑德海姆的个人标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这种置身局外的感觉——成为他人既想亲吻又想杀死的人——在我人生很早的阶段就出现了。”
父母离婚后,母亲对他施加的精神虐待,让桑德海姆一生对亲密关系保持怀疑和警惕,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神经质的边缘人物。
没有人像他那样刻画爱情——不是作为奖励,也不是作为美好幸福的结局,而是一种转瞬即逝、令人渴慕,却又难以理解,甚至有毒有害的东西。桑德海姆作品中贯穿着一种超然又强烈的思念,一种懂得爱的人不可信的孤独。
《富丽秀》剧照
但对于能品尝其中真味的人们来说,一旦与桑德海姆建立联系,永远都难以忘怀。
“桑德海姆总是能找到一个非常具体的戏剧时刻,它很特殊,又具有普遍性。这种感觉不可名状,直到桑德海姆将它揭示出来。” 林聚聚形容自己每次听到歌曲《Being alive》(人生在世,来自音乐剧《伙伴》)时,都会忍不住哭出来。
无论对创作者个人还是音乐剧发展来说,《伙伴》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因此,在桑德海姆逝世一周年之际,关于这部作品的纪录片《Keeping Company with Sondheim》(与桑德海姆为伴)也重新在线上播映。
性别转换版《伙伴》剧照
很多人将《伙伴》看作桑德海姆的自传,最奇怪的是,创作《伙伴》时桑德海姆自己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和任何人同居过,却能对婚姻和爱情有如此之深的洞见。
他向朋友玛丽·罗杰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之女)请教,当时玛丽正要步入她的第二段婚姻。桑德海姆掏出一张黄色便签纸,请她告诉自己,所有关于婚姻的故事、孤独感和其他矛盾的情绪。两个小时后,《伙伴》的几乎所有主要歌曲都成型了。
玛丽·罗杰斯与桑德海姆
“《伙伴》就像一只独角兽,形式上的创新太独特了!” 林聚聚说。
它不是一部常规意义上的音乐剧:剧情由很多碎片组成,没有常规的叙事,没有开头或结尾,甚至没有一首表达主角期望、诉求的“我想要”歌(“I want” number),也没有伴舞。
桑德海姆用这部剧开“概念音乐剧”的先河——一种介于讽刺剧和叙事剧之中的实验。
一个习惯了单身的中年男子,在35岁生日时,突然开始审视他已婚的朋友们和他自己经历的情感关系,重新评价自己的人生——这就是全部剧情。
《伙伴》剧照
所有舞台上发生的故事都是回忆的片段,并未真实发生,桑德海姆就撷取这匆匆闪过脑海的想法,无限扩展,构建了整部音乐剧。
角色们的欲望和投射都很深刻,但那些强烈的渴望,并不直接宣之于口,很多内容只能在潜台词中体会,不让问题完全解决,也不给观众完全的满足。
在《伙伴》之后的每一部作品,桑德海姆似乎都在探测他可能挑战的极限。他使用不协和音来表示角色的内心骚动,旋律具有创作经典歌曲所必需的优雅,也不失棱角。有时,歌曲和歌词诉说同样的感受,有时二者的表达又截然相反,让观众不知所措。他将思考带入了美国音乐剧,用如此深刻的方式触动人们的心灵。
林聚聚谈到桑德海姆对他的影响,是在创作的每时每刻,都去寻觅世间的真实。如果找到了,作品就能经得起各种程度的解读,因为那里面包含了最真实的存在,“真实一旦嵌入其中,它就很难被剔除了。”
2021年11月26日,在性别转换版《伙伴》正式首演11天后,桑德海姆在沉睡中安然离世,享年91岁。
即便大师已然离去,他的作品、他的故事、他与当下戏剧的对话,仍在延续。
林聚聚分享过一个他所做的梦:
在一次剧本朗读会结束后,他被嘱托骑摩托车送桑德海姆回家。林聚聚从来没骑过摩托车,也不认识路。他吓坏了,骑着摩托穿梭在大街小巷,不知要去往哪个方向。桑德海姆就在后座,抱着林聚聚,一边笑一边嘟囔着,“我很好,你继续走(I’m fine, keep going)。”
林聚聚在桑德海姆纪念活动
林聚聚流着泪醒来,梦境中一切都模糊了,只有桑德海姆重复的那句话一直在耳边:
“我很好,你继续走。”
本期办事员:宝玉
彩蛋时间
我凭借着舞台上90分钟的高浓度情绪输出实现了西区首秀,2023年春天我还将继续带着这部独角戏演出辗转百老汇。
猜猜看我是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