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往事是对历史的“复原”!孙频“北方往事系列”在广州首发
近日,作家孙频“北方往事系列”新书首发式在广州方所书店举办,文学评论家、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申霞艳,散文家塞壬,作家、阅读推广麦小麦,和孙频围绕“在南方,谈起北方往事”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本场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方所书店共同主办,吸引了大量读者共同参与。
“北方往事系列”是作家孙频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第二个系列作品,包括《地下的森林》《截岔往事》《昨日方舟》三部作品,是定居南方的孙频回到北方故土,观察那些被深埋在岁月的褶皱里,被埋在人世间的缝隙里的人物群像,从而创作出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
书写往事是“一种复活”
“为什么叫北方往事,而不是北方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都不是当下最主流的,与流行与时尚无关,而是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孙频介绍,“北方往事系列”三本书写的都是发生在她的故乡山西的故事。这些被她珍藏很多年的故事在岁月中经过发酵,从而具有一种悠远辽阔的气质。
“当下没有经过时间沉淀和发酵,而没有经过沉淀的事物是很难看到真相的,因此我更愿意去写往事,去写它们在时空中,在大地上迁徙途中的复活,那是一种文学化的重生。”孙频说。
孙频经历了从北到南的迁徙,她后来虽然来到南方生活,但总是忍不住要频频回望北方,这个时候,家乡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载体。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故乡才那么重要,才会有“月是故乡明”的不朽诗句。
据了解,这三个故事书写了北方的煤矿、县城、胡同以及各种风土人情。比如,《截岔往事》不仅写到放筏这一运送木材的工种,还写到了山西的各种风俗和风物,还用大篇幅写到了晋菜。《昨日方舟》则写到北方大地上一棵古老的葡萄树,四个小人物在一片即将拆迁的废墟上,和这棵葡萄树一起构筑起了空间中的空间,世界里的世界。
《地下的森林》的写作缘起,则是煤矿和山西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从小就熟悉那些沉默隐忍如煤炭的矿工,他们长期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我一直想着有一天,会把这些矿工写进小说,写他们在黑暗中的艰辛,也写他们手中擎着的那支蜡烛。”
写出人类心灵里的深邃
“一个作家到了某一天,会对故乡产生一种责任,孙频就是这样的作家。”申霞艳介绍,孙频很长一段时间在南方生活,写了很多以海洋为背景的小说,自己原本并不相信孙频会对矿底的生活有很深的了解,但读完小说后还是深受震撼。
“这是一个作家的成长,她用一种长远的潜伏在历史深处的眼光来写当下的小说,写一种被篡改的命运,写出了光明与黑暗,也写出了我们人类心灵里的深邃。”在申霞艳看来,孙频擅写细节,比如矿工们的手指缺了一根小拇指,那是因为矿工们发现了一种发财的办法,就是压断一根指头可以获得一笔赔偿金。这需要作家有非常强的观察力和悲悯心。
塞壬注意到,孙频的小说里夹杂了很多闲笔,那些闲笔之处就是散文的写法,优美而舒展,充满生机。“之所以喜欢《截岔往事》,是因为里面写到了大量的山西文化,很舒展地挖掘出了当地的文化向度,甚至将山西所有的美食都‘一网打尽’。小说能写得这么动人,最重要的是作家对于她成长的地方满怀着热爱。”她说。
麦小麦则更喜欢《昨日方舟》。她认为,这部小说呈现出了一个桃花源的存在,一条被遗忘的老街成了一个巨大的宝库,每个老人背后都有一部庞大的家族史。孙频用拟人化的方式写了一棵古老的葡萄树,这棵葡萄树用强大的生命力,让生活在树底下的人们也拥有了生机。“孙频在小说里给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诺亚方舟,各自找到了对自己的救赎方式。她这个系列其实都是长篇的题材,其中都写到了宏大的东西,只是把这些宏大的东西隐藏在了中篇的篇幅里。”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图片:主办方提供
【作者】 戴雪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网址:书写往事是对历史的“复原”!孙频“北方往事系列”在广州首发 http://c.mxgxt.com/news/view/1426080
相关内容
林依轮广州恋情曝光:与黄琏一段不堪回首往事文史丨太会了!且看司马迁的“追星”往事
琼瑶的北京往事
广西历史故事纪实:黄庭坚的宜州岁月
“台湾人物雕塑第一人”的两岸往事
【往事】“四大名旦”产生的经过和历史背景(1)
十四届全国美展入展艺术家 | 孙莉莉《红门往事》
《南来北往》:听新鲜故事看新鲜人物
《黄庭坚彭水往事》连载之十四——书《砥柱铭》
小米“迟到的直播”:雷军回忆纽北往事,SU7 Ultra将亮相广州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