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走进国宝的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观《国家宝藏》第一季第1期有感

发布时间:2025-05-28 20:26

张颖

<h3>  文物是文化的瑰宝,《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真实、全面、立体地中华民族的文化,赞咏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感叹这承载民族过往而又影响当下未来的血脉精魂。九博齐聚,文博解冻,国宝荟萃,与人共歌。同学们,准备好迎接文物的盛宴了吗?</h3><h3> </h3> <h3>  一幅画,承载了多少人辛辛苦苦的付出;一幅画,需要多少道复杂的工序;一幅画,需要多大的胸怀才能一骑绝尘、千古留名?《国家宝藏》给予了我最真实的答案。</h3><h3> 皇亲自传其画艺,令他半年之内必须描绘出大宋的锦绣江山。他微微一笑,半年之后,当他交上这长达十一点九六米绝世神作之时,皇上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幅画气势磅礴、恢弘连贯,把大宋的绿水青山都囊括其中、自成一体,不禁令人赞叹其重峦叠嶂、竟用青绿作画、与众不同!皇上瞠目结舌地望向这仅仅只有十八岁的少年,他竟如此广阔的胸襟,恢弘的气概!这位天才少年,叫做王希孟,这幅画,叫做《千里江山图卷》。</h3><h3> “好色之徒”冯海涛用了整整六十七天来绘画了这幅画的十分之一。他前前后后把这幅画画了五遍才及这《千里江山图卷》的十分之一。他不漏一丝一毫,踏踏实实地画好每一步,这需要多大的付出!仇庆年为了寻找如此珍惜的宝石,他不惜自己拎着锄头去山中寻找,为了凝练出上等的颜料,他每天需要搅拌八小时,而且需要整整搅拌二十天!这需要多大毅力与坚持!</h3><h3> 《国家宝藏》告诉了我一幅绝世之作需要许多工作者的汗水与努力,需要许多资源与坚持!这并不仅仅是是画手的杰作,这也是众多工作者奋斗的结晶!《千里江山图卷》不愧在北京奥运会上展出,他是中华民族山水画的典范,是上下五千年历史永远长青的文化瑰宝!《国家宝藏》真的让国宝活了起来!</h3><h3> 七年一班 许储遴<br></h3> <h3>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了璀璨的文明。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对于这些国宝我们大多数都是一知半解的。而《国家宝藏》这一节目将国宝生动有趣的讲了出来,为我们打开了国宝的大门。</h3><h3> 七年一班 石博元</h3> <h3> 今天我看了一个大型节目,《国家宝藏》。看完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中华历史贯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绵延千年亘古今。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也早已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在这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代代的文化传承者,一个个的宝藏缔造者,一辈辈的文化守护者,让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也许我们无法去守护那些文物,但我们可以去宣传它们。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积极的去宣传我们的国家宝藏,让我们文化瑰宝永远传承下去!</h3><h3> 七年一班 李沐轩</h3> <h3>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不难看出,《国家宝藏》试图通过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静”,带来生动、流动和撼动。</h3><h3> 《国家宝藏》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九大博物馆每家推荐三件国宝,节目展示后交由公众甄选,最终每家选出一件;第二阶段,以《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一场盛大特展,展品即为甄选出的9件国宝。</h3><h3> “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开场的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h3><h3>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银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极大丰富的文化宝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今盛行的诗词歌赋和阅读赏析终究没有跳出“文学样态”,或许这正是《国家宝藏》立意的高远和深邃之处。</h3><h3> 看完了第一期《国家宝藏》不禁泪目,李晨饰演的宋徽宗,生动形象和他守护的宝藏《千里江山图》桥段。在这个桥段中,众演员重新演绎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由来。,宋徽宗器重虽然有18岁却才华横溢的少年画家王希孟,并向他亲授绘画技巧。之后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当舞台呈现出山势绵亘、水天一银的画卷时,我甚至激劢得热泪盈眶起来。不同二印象中的水墨画,王希孟大胆地将石青、石绿挥洒在画卷之中,显得如此大气磅礴,灿烂而夺目又色而不俗。正如节目中的点评所说,也有青盎然、意气奋发,刚好18岁的王希孟才能做出如此惊丐之作。看到这里,我不克暗暗赞叹,中华大地多英才,中华文化中的艳术之美是如此的多彩!</h3><h3> 此外,我除了对古人高超的技艳有着崇高的钦佞之情,《千里江山图》的今生,也让我感慨万千。中央美术孥院的老师冯海涛先生,潜心研究4年,闭馆两个月,织二复制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十分之一。</h3><h3> 保护国家宝藏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的使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有义务去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必要去培养对文物保护的和守护,也有必要去唤起国民对文物的保护,对文明的重视。我希望人们不要把《国家宝藏》这一个节目当成是一种形式,看作是一种笑谈;我希望人们可以真正的看到国宝的价值,真正理解文化的价值;我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宝的守护人,成为传统的继承人,成为文化的弘扬人,成为文明的推动人。</h3><h3> 《国家宝藏》是一档很有艺术性和历史性的节目,它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中华的精彩文化,大好山河,历史意义,艺术设计,每一个守护者都真心实意的守护这它们,用行动,更用心,每一个精彩故事,都为我们上演,生动形象,感谢央视能出一档真没有意义的节目,谢谢!!!!</h3><h3> 七年一班 邢司瑶</h3> <h3>  《国家宝藏》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诠释中国宝藏的背景历史,这期节目讲述了《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的故事,它们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技艺。“前世传奇”的表演让历史变得生动,“今生故事”体现古今中国人民的匠人之心。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日日流淌、代代相传至今天,我们应了解它并守护它。</h3><h3> 七年一班 王一诺(小)</h3> <h3>  我观看的这集《国家宝藏》讲述的是淮阴高庄战国墓的事情,这座战国墓出土了18件刻纹青铜器,这些刻纹青铜器的数量几乎超过了同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总和,高庄战国墓出土了一个类似于笼屉里放置东西用的托盘,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发现,这个箅形器出现的神兽或许与山海经有关,而因为并没有找到器具的真正用途和种种原因,考古工作者猜测这很有可能来自于吴国,而应该不会是自国的产物。</h3><h3> 在这些刻纹铜器中,有一件刻纹铜盘显得尤为珍贵,该铜盘敛口,鼓腹,平底,壁上有四铺首衔环,直径68厘米,厚度1毫米,这也让我们惊叹古人居然能造出这样精美的物品,春秋晚期,铁器的使用,为青铜器刻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刻纹器物一般以热加工捶打成形,器壁都很薄。铜盘以娴熟的线刻法刻纹,在内底及腹内壁刻有图案。内底从中心到外侧以陶纹分隔成三区:轮环纹;五条首尾相随的夔龙纹;十条首尾相缠的蛇纹;腹内壁刻山林及神人怪兽等。刻纹以写实的动物植物、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为图案,展现了当时线刻技术已进入艺术创作的成熟阶段。</h3><h3> 七年一班 王心宜</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 漫漫历史长河,悠悠中华文化。5000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华的文化。</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拥有如此多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对这些文物,我却是一知半解。参观博物馆里的那些文物,我往往也只是看个热闹,看个样子,走马观花,但对那些文物却一点也不了解。</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我看过《国家宝藏》第一季之后,我对国家宝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无价之宝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看国家宝藏,我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它让我更直接的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文化。</h3><h3> 七年一班 张梓桐</h3> <h3> 《国家宝藏》是在当今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他让那些仿佛遥不可及的历史忽然唾手可得,他让一支笔,一幅画,一个瓶子,都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故事,他让一段文字变成一个场景,一幅画卷变成万里河山……《国家宝藏》就像一台来去自如的时空穿梭机,带我穿越古今,了解真正的中国。</h3><h3> 七年一班 乔昱畅</h3> <h3>  今天,我观看了由著名演员张国立主持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第一件国宝宋朝时期的《千里江山图》,它曾经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展出,当主持人将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震惊不已。它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全长11.91米,作者是一名18岁的少年,名字叫王希孟,他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画出了如此巨作,怎能不让世人为之叹服呢?它不仅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细致入微,还展现了泱泱国家的气势恢弘。<br></h3><h3> 七年一班唐义轩</h3> <h3>  《国家宝藏》从本上面去讲述文物与历史,在用戏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又请了为了文物付出过努力的人的故事,真正意义上将文物搬出教科书来讲。时间与节目主题的限定,节目未能讲述更多有意义的文物。</h3><h3> 明星不过是个引子,而且照目前看来也都是实力派明星,即使是后期还会有易烊千玺与关晓彤这样的新生代流量明星,但不可否认他们的代表意义,有着强大的粉丝团,这些文物的历史意义自然而然能传播的更广。</h3><h3> 我还想对不喜欢《国家宝藏》的人说,请你们再好好想想这类文物纪实节目的影响效果。政治正确是事实,但这样合理又能得到良好效果的方法,也是很不错的。</h3><h3> 七年一班 王靖菲</h3> <h3>  在昨天,我观看了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一期第一个文物是一幅画,他的名字叫做 《千里江山图》。我在看画的时候没有想象到宝石竟然可以画画,我看到了那一幕后认为:古人的智慧是后人不能超越的。第二个文物叫做瓷母在看的时候我惊呆了,明明里面又有需要用低温烧的,又有要用高温烧的,他怎么就烧上去了呢,并且保护了那么多年。第三个文物叫做石鼓,那个东西上记载了文字的进化,并且被保护了上千年,一直到现在。看到了这里,我认为: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读书,不仅要让我们的国家进步,同时也应让古代的东西保留至今!</h3><h3> 七年一班郭长楷</h3> <h3>  今天晚上,我兴致勃勃的坐在电脑前,走进了神秘的国宝殿堂。</h3><h3> 这档节目我看了几期,但是这期介绍的官窑十七色彩釉大瓷瓶真的是堪称顶级国宝了。因为它不仅烧制方法特别,主要是烧制难度特别的高。看着这件国宝对古代的匠人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那位解说此国宝的叔叔对这件藏品爱如珍宝,一定是爱不释手,经常的欣赏,所以才会在解说十七釉彩的过程中,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就像是在介绍自己的恋人一样的美滋滋的感觉。这充分说明了干一行爱一行这句话。这件珍宝出自清代官窑,据解说每一层次的烧制都需要不同的温度,在那个时代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要烧制出每一个层次都不同的纹理图画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这偏偏在中国成功了。 </h3><h3> 这充分说明了当时人民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我们祖国的艺术珍宝不仅仅这些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听所未听闻所未闻的宝藏。</h3><h3> 我特别喜欢这档节目不仅仅因为它的神秘色彩,奇幻瑰丽。最主要的是它本身就像一件最美的艺术珍宝闪闪发光。给每一位欣赏它的同学美的感受,和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崇敬与珍爱。</h3><h3> 七年一班 徐铭泽</h3> <h3>  今天,观看了由著名演员张国立主持的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都说现在的人们大低都太浮躁了,缺少一些闹心和匠心,有志深轩冕且心缠机务,所幸令日日中国的匠人们,如冯海涛先生欲作干里江山图翻卷,耗时几十天,用笔一横一坚地绘制,连人物衣着的皱纹都消晰可见,非缱国画继承人仉庆年先生,花甲之年仍然箧屣上深山幽谷中寻找国画原料低石块再精纲的根据时河一撮一撮地打麽成粉未,不能早也不能晚,最终才让我们得以在今日还到千百年前低园画原料。试如所言,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有多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干年!也让我们大开眼界!</h3><h3> 七年一班 彭冠鸣</h3> <h3>《国家宝藏》这部独具特色的综艺自打播出,便受到关注,它并不像其他充满商业气息的片子,而是沉下心来真正做的一部关于国宝、文明的节目。在严谨讲述历史的同时穿抽幽默轻松的小剧场,用难俗共赏的方式为大家带来极好的观感。</h3><h3> 解读历史,守护文化,在这显得沉重枯燥的话题下,《国家宝藏》却发挥得淋漓尽只,正如导演于蕾所说,“要将那些流淌在血脉中最灿烂、最伟大的文明和情感,讲述给更多的人听。”一件件珍宝瑰丽的光芒是点亮华夏五千年的明灯,历代先祖们创造的辉煌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到了我们的时代, 我们更应珍珍惜它们,传承它们,不能让传统文化丢失,不能让民间工艺消亡。</h3><h3> 在国家面前我们都是微小的;但在面对国宝时,我们又都是重要的。我们肩负了这份责任,就要有使命感,有责任心。</h3><h3> 这样,所谓国家宝藏,一定会永远有价值地熠熠生辉.永世不哀.</h3><h3> 七年一班刘静宜</h3> <h3>  今日观看《国家宝藏》里的千里江山图,从开始的细细描绘的墨稿,再用绿松石做的绿色渲染底色,最后开始的画青色,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宋江山图。它是由一位18岁的天才少年耗时半年所画,其中用了不少奇珍异宝,画卷中的每一种颜色都是用珍贵的矿石所做,就连渔夫的蓑衣也是用千年贝壳所制。可谓称得上是奇珍异宝了。它不仅是一件国宝,更是大宋江山繁华的写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后代去传承,保护。&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七年一班 胡馨怡</h3> <h3>  悠悠中国文化,漫漫历史长河。《国家宝藏》使文物们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对于这些“自家”的宝物,我却一知半解,知之甚少,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新鲜、样子、走马观花。对于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传承故事却是不求甚解。</h3><h3> 听着“文物”故事,感受古人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文化通过“文物”这个载体传到现在。两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可能是转瞬之间,对于人类寿命来说却足以显示人类的渺小。而一件东西,却能跨越2000年的历史长河,经历战乱,经历朝代的更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是多么神奇…… </h3><h3> 七年一班 苏怡文</h3> <h3>  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聪明,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宝藏,这些国宝犹如颠沛流离,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然风姿绰约,烁烁生辉。在这些国宝的身上,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缘起和漫长岁月的积淀,镌刻着不屈的民主精神与不灭的人文之光。</h3><h3> 我会努力学习历史文化,为我们的珍贵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h3><h3> 七年一班王楚涵</h3> <h3>  《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是向我们介绍国宝们的,每件国宝都是独一无二,做工更是万里挑一。当然有的不只是像《千里江山图》和《各种彩釉大瓶》一样绝世无双,还有像《乍原石鼓》一样富有文化气息的,对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物。</h3><h3> 这个节目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是介绍关于这个宝物的历史信息的前世,第二是介绍这个国宝今天的故事,这是他的今生。每到此时,便会出现与此国宝相关的现在的人,来当此国宝的守护者,这环节通常会讲述出这个国宝的背后故事,让观众们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领略国宝的不平凡的经历,大家被中华文化的古老气息所熏陶,经历所惊叹。</h3><h3>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中华民族也繁衍了五千多年,文化的厚重,自然是不可凭一己之力能承受的,需要“我们”去消化他们,去传承他们。需要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一同完成,完成民族级的使命,这可以说是“产生灵魂”的过程,虽然这灵魂已有大半完成,但俗语说的好:“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最后的文化碎片是最不易的,我们需倾尽全力,为这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献上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这不光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本份……”</h3><h3> 七年一班董释熠</h3> <h3>  《国家宝藏》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播出的文博探索节目。节目融入音乐剧、舞剧、民族器乐剧等更多艺术手法,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真人秀等多种表现形态,整合文博资源,集结九家博物馆的27件文物和27组国宝守护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h3><h3> 我最震撼的是第一期的《千里江山图》桥段,北宋时期,宋徽宗器重虽然只有18岁,却才华横溢的少年画家王希孟,并教他绘画技巧,后来王希孟用半年时间,绘出一副《千里江山图》。这幅画带给我的感觉和不同于印象中的水墨画,而是大胆的将青和绿色添进画卷之中。最后呈现出了磅礴的气势。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可谓惊世之才。</h3><h3> 《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文化传递下去吧。</h3><h3> 七年一班周小琪</h3> <h3><h3>  在《国家宝藏》第一期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好色之徒”所模仿画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需要画五次,一层一层地画,不仅耗费时间,而且画料难求。但他是专心致志的,墨稿,绿色,绿色,青色。这在现在已经很困难,更别提几百年前的宋朝。但却到现在一直没有褪色,这也是中国先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更让我们懂得做事情的真谛: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h3></h3><h3> 七年一班刘恩玮</h3> <h3>  中华历史贯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绵延千年亘古今。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也早已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在这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一代代的文化传承者,一个个的宝藏缔造者,一辈辈的文化守护者,让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h3><h3>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宝藏》这一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探讨国宝宝藏,欣赏国家宝藏,保护国家宝藏的行列中来了。而这也就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都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另一个层面。总之,《国家宝藏》这一档节目之所以能够博得大众认可,主要的原因除了他极其关注中华文化,极其重视民族文化,极其热爱传统文化之外,他还以民族文化为骄傲,以民族文化为自豪,以守护璀璨宝藏为己任,以弘扬为担当。 </h3><h3> 七年一张怀予</h3> <h3>  看完了国家宝藏的第一集,我就已经被中华民族的历史所折服了,这个节目,它走向历史的纵深,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凝练于舞台的同一片时空之下,让古老和年轻握手,让庙堂与江湖互动,让古代与现代对话。一句“让国宝活起来”,是《国家宝藏》的初衷,也是它的行动及收获。它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燃”了起来,我希望看完这个节目的人们都会好好的珍惜,和传承我们中国人民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h3><h3> 七年一班于喆</h3> <h3>  《国家宝藏》让我感受历史,体会历史,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从中汲取古人的聪明智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宝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结晶,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任务。我们敬重它们,佩服它们,更多的是要保护他们。仇先生的话告诉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使用没了便不会再来。非物质文化的璀璨,让我看到了老艺术家们的执着和对文化的喜爱和热爱。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节目中祖宗四代为保护文物所做贡献值得去赞扬。 七年一班 李雨竹 </h3> <h3>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值得我们记住,值得我们弘扬。从中它教会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教会我们踏踏实实做人的真理,聆听每一位宝物的心声,以及他的非凡之旅。<br></h3><h3><br></h3>

网址:7.1走进国宝的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观《国家宝藏》第一季第1期有感 http://c.mxgxt.com/news/view/1427126

相关内容

ViVi国宝级帅哥排行榜NOW部门第1名&进入殿堂的获奖感言
《国家宝藏》第四季第二期真的是让...@小娴囡囡的动态
Nutrition Care携手《大使的宝藏家宴第二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走进广东文学馆,感受创作的魅力
“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带你向经典致敬
文化类综艺《国家宝藏》的创新突破及传播模式
Nutrition Care携手《大使的宝藏家宴第二季》,展现中外经济文化交融的缩影
被南京圈粉!除了国宝,《国家宝藏》第九期还有最美时尚秀
国家宝藏1~9期国宝分别是什么?国家宝藏国宝守护诗词一览
动画明星九色鹿担任国宝守护人,辛柏青张钧甯俞灏明加盟《国家宝藏》第三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