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测控技术分析之一:Globalstar卫星轨道现状和控制历程

发布时间:2024-12-15 20:59
Globalstar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提供了全球无缝话音、信息和IoT服务,虽然该系统服役超过了20年,但在低轨移动卫星系统中,仍然一枝独秀,过去5年公司收入连续以7%速率增长,IoT业务年增长率更是超过14%。Globalstar初始设计工作卫星数量48颗、分布在8个轨道面。但从2013年2月6日最后一次发射到现在,只有35个卫星处于工作状态,没有公开资料能看出它现在的运行情况和服务能力。我们对它的轨道现状和覆盖能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真实数据分析了它的星座保持策略和实际控制效果。结果表明Globalstar系统现有的35个工作卫星基本均匀对地覆盖,尽管离设计的48颗有差距,但仍然可以为高纬度地面用户提供仰角大于10°、平均通话时间大于14m的全球无缝覆盖。一、基本情况

Globalstar从1998年02月14日一箭4星发射以来,共发射16次,将两代共84颗Globalstar卫星送入轨道,一代卫星和二代卫星的外形如图1所示,卫星采用弯管式转发器设计,馈线链路使用C频段、用户链路使用L和S频段。截止2021年4月25日,有34个卫星处于工作状态、1个处于半工作状态,具体情况如下:

(1)一代卫星

1998年02月14~2007年10月20日,共发射12次、60颗一代卫星,每颗星重450公斤,设计寿命7.5年;

(2)二代卫星

2010年10月19日~2013年2月6日最后一次发射,共发射4次、24颗二代卫星,卫星重700公斤,设计寿命15年。

图片

      (a)一代              (b) 二代

图1 Globalstar卫星外形

二、轨道现状

截止2021年4月,这35个卫星分布在8个轨道面,图2是它们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图3(a)是星下点分布图,可以看出35颗卫星分布比较均匀,图 3(b)是它们天线对地覆盖情况,可以看出除了南北极外,基本覆盖全球。

图片

图2 2021年4月35颗卫星空间分布

图片

(a) 实时星下        (b) 天线覆盖

图3  2021年4月25日35颗卫星分布

三、覆盖能力

地面用户可见卫星的仰角越高,通信质量越好,但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卫星。Globalstar最初设计是48颗星,目前只有35颗星能够正常工作,因此相对最初设计指标,覆盖能力会下降。下表是在地理位置纬度0°和40°的用户在不同仰角条件下,我们对Globalstar的35颗卫星的可视率和每次通话的平均时间计算结果。由表可以看出,在现有35颗卫星的条件下,在低纬度地区无法满足仰角10°条件下的100%覆盖,只有在高纬度地区能保证有良好的仰角条件。

图片

四、初期星座建立

以2011年7月13日Globalstar发射的6颗星为代表进行星座建立分析,图 4(a)标出了这6这颗星将进入的5个轨道面,图4(b)是星座控制完成后这6颗卫星实际在的轨道面情况,与图 4(a)一致。

图片

(a) 目标轨道      (b) 实际轨道

图4 目标轨道面和实际轨道面

(1)轨道控制策略

卫星在925km高度与1413km高度相比,每天升交点赤经变化0.76°,Globalstar就是利用这个差值,先利用火箭将6颗卫星送入925km高度,让它们升交点赤经以每天0.76°的速率漂移,当这些卫星快进入一个需要的轨道面时,抬高其中的一个卫星轨道到1413km高度,该卫星将留在该轨道面,其它的卫星继续漂移,直到所有卫星都进入各自的目标轨道面。

(2)实际控制情况

图 5是6颗星从入轨开始直到星座形成期间轨道高度变化情况,细节如下:

1)第1颗星2011年7月21日开始控制,到7月27日,经过5次控制,轨道高度由925km抬高到1413km。

2)第2颗星2011年9月17日开始控制,到9月22日,经过5次控制,轨道高度由925km抬高到1413km。

3)第3颗星2011年9月17日开始控制,到9月21日,经过2次控制,轨道高度由925km抬高到1140km,持续到2012年1月5日,经过4次控制,1月19日轨道高度由1140km抬高到1413km。

4)第4颗星2011年11月17日开始控制,到11月20日,经过5次控制,轨道高度由925km抬高到1413km。

5)第5颗星2012年1月8日开始控制,到1月19日,经过5次控制,轨道高度由925km抬高到1413km。

6)第6颗星2012年7月29日开始控制,到8月1日,经过6次控制,轨道高度由925km(中间抬高到984km)抬高到1413km。

由图5的轨道高度和升交点赤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控制完成后,6颗星轨道高度相同,2颗星在一个轨道面上,其它4颗星在不同的轨道面。图片图5  6颗星高度和升交点赤经变化

图6画出了从6颗卫星入轨在一个轨道面,到170天形成目标轨道面,并一起保持的实际轨道面的变化过程。

图片

(a) 刚入轨     (b) 入轨14天

图片

(c) 入轨70天   (d) 入轨130天

图片

(e) 入轨170天  (f)入轨380天

图6 实际轨道面变化

五、运行期间轨道控制

Globalstar二代星座建立后,只进行过一次轨道高度的控制调整,即在2017年2~3月对在轨卫星进行了一次轨道调整,将所有卫星的轨道高度抬高或降低了几km,以调整卫星间相位差,下面是编号37739卫星的控制情况:

图 7画出了编号37739卫星轨道高度变化过程,其中图 7(a)是8年的时间跨度,高度基本没变化,这期间只在2017年的3月进行了一次轨道控制。图 7(b)画出了这次轨道高度变化的细节,由图可以看出,2017年3月20日,卫星的轨道高度由1413.62km降低770m至1412.85km,由此造成卫星每天向前漂移0.674°,到26日抬高轨道到1413.62km,总共持续共6天,相位调整了6×0.674≈4°。

图片

图7 编号37739卫星高度变化

六、小结(1)Globalstar现有工作状态卫星35个,尽管离设计的48颗相比有差距,但仍然可以为高纬度地面用户提供仰角大于10°、平均通话时间大于14min的全球无缝覆盖;(2)为使一箭多星发射的多个卫星进入不同的轨道面,Globalstar星座形成的策略是利用轨道高度差造成的每天升交点经度差,通过时间积累,当卫星进入目标轨道面时,提升其中一颗卫星的轨道高度到目标轨道,其它卫星继续漂移,直到所有卫星都进入目标轨道面;(3)当星座形成后,不再进行轨道面的调整,只有当相位相差较大时,再统一对各个卫星的轨道高度进行微调。

网址:低轨卫星测控技术分析之一:Globalstar卫星轨道现状和控制历程 http://c.mxgxt.com/news/view/200803

相关内容

Starlink星座第一期第一阶段轨道部署情况分析
卫星星历
[转载]卫星的 两行星历 及转化为轨道六根数的MATLAB程序
今天,该刷屏的不是明星离婚,而是这位逐星而去的科学巨匠……
Starlink 星座应用现状及分析
班级篮球明星的成长轨迹与现状分析:从校园赛场到社会竞技的蜕变
星历
李济生:化作夜空最亮的“星”
关于Starlink星座轨道资源竞争的观察
卫星通信+血压监测,据称Apple Watch将迎重磅升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