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粉丝为偶像“打投”雇人将牛奶瓶盖一一拆开,并将牛奶倒入沟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经媒体报道后,“倒奶视频”迅速刷屏,引发网友热议。
舆情萌发:网友爆料,饭圈话题再引关注
4月28日19点,一段“打投”牛奶被倒入下水道相关视频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传播。事情的起因,是因为爱奇艺一档自制综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中,粉丝想要给自己的偶像投票,除了在播出平台上进行每日的限定次数投票外,还可以通过购买赞助商的牛奶,扫描瓶盖上的二维码兑换额外的助力值,买的奶越多,助力次数就越多。粉丝群体为争取投票权,就会通过购买大量的奶,因奶的保质期短又难以转手,就雇人帮助倒掉。此时,参与传播的舆论领袖纷纷对浪费食物的行为进行批评,建立了前期民间舆论场的舆论导向,但该舆论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舆情发展:颁布法律,“倒奶事件”成违法典型案例
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倒奶视频”引发大量关于饭圈“非理性应援”行为的讨论在舆论场发酵。 舆情爆发:主流媒体跟进报道,评论提升舆论导向力
5月4日,新华社发文怒批牛奶被倒掉,严厉指出这种行为起到的负面效应,吸睛的背后是否会误导年轻人,同时呼吁“别把青年人带沟里!”,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同时,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 5月5日,@爱奇艺青春有你回应被责令停录《青春有你》第三季:暂停该节目录制,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积极承担媒体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力求更加严格细致地把握节目制作的每个环节,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5月6日晚,@爱奇艺发文就“倒奶视频”致歉,同时在文中,爱奇艺表达了对《青春有你3》的整改措施,其中包括:1、原定5月8日的成团之夜停止录制和直播,节目组继续慎重研究并调整节目规则。2、从即刻起,关闭《青春有你3》所有助力通道。3、对于已经购买商家“活动装产品”但未使用的用户,平台和商家共同协商,确保妥善解决,相关细则将在《青春有你3》的官方微博公布。 舆情消退:节目停录,商家制定退货方案
5月7日,《青春有你3》赞助商蒙牛真果粒就倒奶事件致歉:完全支持并积极配合爱奇艺及节目组的整改措施,确保妥善处理。22时,蒙牛真果粒发布声明称,经《青春有你3》节目组与真果粒品牌共同协商,对未饮用的活动产品或未使用的助粒值制定了退货方案。
5月9日14时,@爱奇艺青春有你发文称,节目组决定终止节目录制,取消决赛,对于平台、商家都对此事做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舆情逐渐消退,进入长尾期。
粉丝经济闭环遭舆论批评
新媒体时代催生出的粉丝经济成为数字经济领域新的增长极,但粉丝经济在依托文旅行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呈现一些数据造假、非理性应援、饭圈“内卷”的现象。“倒奶”事件中,粉丝雇佣人倒奶的行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粉丝应对是当前选秀节目资本的高度运作之下的无奈之举。饮品商家与选秀节目合作目的无非是通过节目提高品牌的影响力的同时售卖产品。饮品商家与平台合作,将偶像出道、“打投”助力与粉丝投票形成封闭圈,对粉丝进行“割韭菜”。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催生出饭圈“PUA”、饭圈“内卷”等现象,即,“别的哥哥有的,我家哥哥不可以没有”,这种心态促使不少偶像的粉丝购买大量的含有二维码的牛奶进行“囤票”,甚至出现了“奶票”供不应求的现象。网友纷纷针对平台与商家无底线的营销进行吐槽,认为此事的发展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牛奶版买椟还珠令人反感,青春不该这样“有你”》指出,网络综艺引发畸形打投,选秀链上的资方、制作方、平台、偶像、粉丝团等都有责任,但平台和制作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治理抓住主要矛盾,方能切断选秀链的畸变传递,让各个环节都奔跑在正轨上。
新华社发表评论认为,制作方、平台等相关方不应被眼下的利益遮蔽长远发展的视野,要多花些心思在节目内容的创新创意上;偶像不依靠粉丝打榜,而靠自身才艺就能出道;优质商品不会以捆绑销售、制造浪费达到销量目标。
舆论担忧“倒奶”追星弱化社会责任意识
部分网友认为,“倒奶”不仅仅是一种浪费行为,更是一种错误的金钱观、价值观、消费观与道德观。这种畸形的粉丝应援长期存在势必会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来恶劣影响,平台与商家也失去了作为社会主体必须存在的社会责任意识。@央视新闻发表评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反食品浪费不仅是全民共识,更有刚性的法律约束。这种荒诞的追星方式,不仅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更是顶风作案,是对自身社会责任和法律的漠视,是对青少年三观的严重误导。对严重浪费食品的行为应该果断亮剑,依法严惩;对诱导粉丝浪费食品、误导青少年三观的商家和平台,也要竖起规则和监管的大旗,督促他们做倡导文明新风尚,培育健康价值观的先行者,不能为了产品的销量、为了节目的热度和流量,而罔顾法律和自身的社会责任。
饭圈乱象亟待整治
饭圈是随着偶像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为偶像买周边(衍生产品)、租广告位做宣传、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存在的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随着近些年饭圈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乱象频发,让普通网民也“谈偶像色变”,加之平台“流量至上”的价值导向与资本的推波助澜,饭圈成为怪圈。《光明日报》发表时评指出:随着饭圈规模的扩大以及架构在粉丝情感之上经营行为的增多,很多问题必须得到引导和规范。促进饭圈亚文化的良性发展,娱乐公司和相关平台都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在规则的制定、宣传和监管上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对于粉丝来说,也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
舆情观察
“倒奶事件”已经随着平台反思,商家道歉落下帷幕,但是留下的社会影响却是深远的。饭圈乱象应该整治,平台与商家也应该好好反思。
对于粉丝群体来说,应该保持理智追星,少一些盲从,加强自身道德自律。平台应该正确引导粉丝追星“量力而行”,不引导、变相催动粉丝群体之间攀比增加平台流量,对各类营销活动进行自我筛选与管制,承担作为平台的社会责任。商家在于平台合作进行营销时,应该把握尺度与力度,正确引导粉丝消费。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对粉丝经济发展秩序进行规范,对恶意竞争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惩罚,引导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