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宝珠 晚舟
《陈情令》余热还未全然散去,偶像艺人肖战的另一部作品就又紧锣密鼓地登场。
由他担当主演的院线IP电影《诛仙I》宣布定档9月13日,除他之外,另一位偶像艺人——火箭少女101的孟美岐则在电影中饰演女主角之一碧瑶。截至发稿前,这部定于中秋档的电影在猫眼电影上已有超过30万人想看。
另一边,同在偶像团队X玖少年团的郭子凡,在凭着《小欢喜》“季杨杨”崭露头角之后,也在持续输送新作品——他的网剧《极限17:滑魂》于今晚在芒果TV正式开播。
纵使流量失灵已成共识,但偶像艺人跨界影视圈的步伐仍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改编自韩剧《浪漫满屋》的《仲夏满天心》在7月开机,选择了火箭少女的热度C位杨超越作为女主角。而曾经将陈乔恩阮经天推向偶像剧巅峰的《命中注定我爱你》也迎来一波改编,火箭少女101的傅菁在其中饰演女二号安娜。
而《上海堡垒》惨淡的票房成绩除了再一次心照不宣地印证“流量失灵”的共识外,也向市场抛出了新的议题:内容市场的紧缩已经有目共睹,影视市场还能消化多少偶像演员?
偶像的影视作品到底如何?
偶像的影视跨界由来已久,“唱跳养成,演戏出圈”,几乎是大部分偶像艺人逃不开的最终归宿。偶像元年后,偶像的身影也越发多地出现在网剧、电影中。只是相较于初代偶像“名导+大IP”的雄厚影视资源,新偶像的影视资源则逊色几分,多以小体量网剧试水为主。
因此,骨朵特别梳理了几大偶像团队艺人参演的影视作品一览。观察发现,偶像艺人的作品数量虽说庞大,但从表现来看,新偶像的影视圈试水成绩总体而言着实不算出彩。前期多以偶像作品为主,成绩参差不齐。除开个别比较亮眼的剧集外,大多都在豆瓣6分以下徘徊。
事实上,偶像演员的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配角参演为主,这类作品的成绩与偶像艺人本身关联度不高。因此,也少有人注意到偶像艺人在这类作品里的表现发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影视市场回归内容本身后,在以剧带人的趋势下,X玖少年团的郭子凡凭着爆款《小欢喜》中的表现,热度实现跃升。
另一类则是主演作品,除开《新白娘子传奇》《陈情令》《追球》《陪你到世界之巅》这些热度成绩亮眼的作品外,偶像演员的主演作品多为圈层作品,青春、爱情、奇幻为关键词,体量上也偏小巧。
粉丝向与偶像化是其显著特质。汇聚了偶像演员李汶翰、SNH48李艺彤的《追球》按粉丝心理打造,圈层化特质明显,在一众偶像作品中表现尚佳,曾在骨朵热度排行榜上拿下6月榜单的TOP3。
偶像与青春题材的集中让其在风格呈现上也更为轻松,《超星星乐园》《想看你微笑》《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与《哦!我的皇帝陛下》系列都是节奏轻快的轻喜剧风格。题材上面,偶像演员的作品是贴合演员本身特质,以其古装剧与青春剧占据大头。
大IP作品也不在少数,主演参演皆有:《斗破苍穹》《庆余年》《九州·天空城》《轩辕剑之汉之云》是作为配角的参演作品,《陈情令》《陪你到世界之巅》《灵域》《斗罗大陆》等则是主演作品。
同时,偶像艺人的待播剧目存量也不在少数,据骨朵统计有30部。而这些作品中,又多是古装、偶像类。在当下变幻莫测的外部市场环境下,也显出几分不确定性来。自影视寒冬让市场由先前的热火朝天回归内容理性后,内容市场踩在建国、建党几个特殊时间节点上,态度愈发加谨慎,古装、偶像剧一度面临着紧缩。
另一方面,审美疲劳也让观众的选择更倾向于现实主义作品。虽说相比于启用新人,偶像身份带来的名气,让影视圈更倾向于他们。但在内容为王的黄金定律下,偶像与新人的差距也在不断被拉平。《上海堡垒》的失利已让初代流量举步维艰,回归内容本身的影视市场,对于“偶像作品”的消化能力正在降低。偶像演员,面临的空间正在缩小。
不得不如此的偶像
即便如此,偶像演员们还是选择前赴后继地投入影视行业的怀抱,在日渐紧缩的环境下寻求突围,力求完成从偶像到演员的转型。究其原因,或许在于当前市场的不成熟和偶像极力想延长的事业线。
一直以来,大众认知中的演员和偶像是存在壁垒的,演员凭影视作品立足,偶像以贩卖形象为生,看起来是各司其职,那为什么广大偶像们会纷纷选择进入竞争激烈的影视圈和演员们争抢本就不多的演出机会?
其实哪怕到现在,国内的偶像产业都深受韩流影响,不仅是偶像个人的形象表现,有着完整造星流程的韩国经纪公司也在源源不断地为我国输出诸如“归国四子”的偶像艺人。但与韩国不同的是,我国并未形成自己的偶像市场,艺人如果没有影视作品傍身,则很难作为唱跳艺人长期在娱乐行业存活,没有作品也就很容易被观众遗忘。
因此,偶像市场的不完善决定了偶像们必须接拍影视作品以保证自身产出,借助作品的上映来维持自身热度,进而通过作品圈粉固粉,为自身谋得较为持久的发展。
除了偶像市场不够完善,乐坛的低迷也是偶像不得不进军影视行业的原因之一。不论是X玖少年团、火箭少女101还是NINE PERCENT,成员都有演唱影视剧主题曲的经历,比如火箭少女演唱的《卡路里》就是电影《西虹市首富》的插曲,该曲甚至获得了2018全球华语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像带奖。但成员自身发布的单曲往往只能在粉丝内部流传,成为粉圈特供,很难出圈。
近几年,诸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等音乐类综艺层出不穷,屡屡登上微博热搜。但与节目自身热度相对的是,很多歌手借助节目出名后往往因为没有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而迅速归于沉寂,而少数诸如毛不易、李荣浩、邓紫棋等在节目结束后还能维持热度的选手,不但自身唱功了得,还有着强劲的创作能力和明显的个人风格,也就是有用音乐谋生的能力。
在专业歌手用音乐谋生的门槛都如此高的前提下,那些仅仅有着几年练习生的训练经历通过某档选秀综艺出名的偶像们,显然征战乐坛不会是他们谋生的首选。由此看来,进入影视行业拍戏,似乎成为了偶像们事业的最优选。
相比于乐坛,影视行业确实对偶像们更为友好。毕竟相比于刚出校门一张白纸的影视院校毕业生们,选秀出身的偶像们不论是个人形象、从业心态还是行业经验等方面,明显更占优势,更何况偶像们还天然自带热度和粉丝。
但就如上文所说,流量能为偶像们带来拍戏的机会,但不能保证他们拍戏的质量,偶像们出演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体量都与现在市场上的主流剧集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很多作品成为除了粉丝追捧就无人所知的自娱自乐。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偶像们基本没有经过科班训练,演技和台词堪忧。
就目前而言,偶像们还在硬着头皮拍戏,期待有一天遇见合适的作品,为自己的事业开启新的篇章。作为不可持续发展的对象,除了如此,他们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青春、偶像剧:偶像艺人的新曙光?
对于影视市场而言,偶像的存在依然模糊难以定性。非科班出身对于演技的限制有目共睹,偶像自带的名气也是难以舍弃的“蜜糖”。对于剧集来说,偶像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热度口碑双丰收;用不好,又是一个“流量翻船事故”。
旧流量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新偶像演员在跨界影视圈的同时,则微妙的呈现出同之前不一样的态势。《陈情令》《陪你到世界之巅》《追球》《快把我哥带走》在口碑与热度上较之以往,成绩都算得上亮眼。这让一部分偶像开始作为演员得到认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了剧集市场新的启迪。
而接下来杨超越、赖美云的《极限17:羽你同行》在播出当天拿下骨朵热度网剧排行榜TOP4,豆瓣评分高达7.7。新一代偶像演员的流量原罪似乎也正在得到改善。深究原因,无非是题材上的合适。“最大程度的贴合角色”成为偶像艺人的剧集作品成功的根本原因,偶像的转型之路开始出现指向与曙光。
纵观偶像演员较为成功的一批影视作品,从题材上讲,偶像剧和青春剧与偶像演员最为合拍。类型决定了此类剧集对于演技要求不会太高,而偶像的硬件条件也足以撑起一部青春偶像剧所必备的气质。
青春、偶像剧的容错率较高,对于并无多少演技经验的偶像艺人来讲是安全选项,也是容易出彩的领域。IP剧集同样如此,只要做到“最大程度地还原与尊重原著”、角色贴合,必要的情节删改能得到观众认可,偶像艺人自带的名气也会助力剧集出圈。《陈情令》以8.1的豆瓣评分、评分人数超过59万的成绩证明了这点。
事实上,偶像与演员的界限正在模糊。内容为王的准则下,身份不是硬通货,作品才是。而大批的流量入场也让影视市场不断降低对其的标准与期待,《追球》与《极限17:羽你同行》作为粉丝向作品,观众对其态度反而并不算严苛。但这也只限于青春、偶像类作品领域,偶像艺人一旦转向领域,其接受的审视与标准还是会相应提高。
网剧圈层化给了偶像艺人新思路,相较于在各种大剧中参演无足轻重的配角,出演小体量的青春、偶像剧,或许能在作品上取得更多的可能性。只是影视市场瞬息万变,青春、偶像剧扎堆,竞争也在无形中逐步增大。偶像、青春剧的红利也不能吃太久,偶像艺人,想要撕掉“偶像”的标签,依然还需要更多更扎实的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