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为何没落?只因邵逸夫太过“精明”
说到华语电影,香港电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说到香港电影的历史,又不得不提邵氏电影。曾经邵氏电影是华语电影的一块金字招牌,“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的广告词,成了一代影迷最熟悉的标志。但是拥有如此辉煌成就的邵氏电影,却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淡出了影迷的视野,而随之,由邵氏老板出资的“逸夫楼”则拔地而起。
对于华语电影而言,邵逸夫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功勋人物。而除了邵逸夫之外,整个邵氏家族也都投身于电影行业,所以其家族控制的电影公司,取名为“邵氏公司”。其中尤以邵逸夫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邵逸夫是邵氏电影的当家人。作为一名典型的电影商人,邵逸夫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也正因为邵逸夫的努力,造就了香港电影辉煌半个世纪的成就。但是就是这样一间实力雄厚,创作无数经典的电影公司,却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淡出了影迷的视野。其核心的原因,在于其当家人邵逸夫太过于精明的生意头脑。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邵逸夫领导的邵氏电影公司逐渐占据了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邵氏电影公司先后推出了李翰祥、胡金铨、张彻、楚原等四大杰出的导演,而他们的作品又集中了历史、武侠、市井喜剧等多种类型。对上邵氏电影公司承袭了老上海影坛的某些风格,继续做新的尝试,对外,邵氏电影也引进了许多欧美、日本电影的先进技术,对未来,邵氏电影经过摸索,推出了武侠、功夫等新的电影类型。并且开创了华语电影的新局面。
在上世纪60年代,邵氏电影引领了华语商业类型片的发展潮流,也正因为邵氏电影的努力,香港开始被誉为东方的好莱坞。但是也正因为邵氏电影一家独大,所以在一段时间里,邵逸夫和各个层级电影人的矛盾开始凸显。首先邵逸夫和其旗下几大导演的关系比较紧张,其中尤以李翰祥和胡金铨表现的最为激烈。所以后来这两大导演也是先后离开了邵氏公司,虽然后来李翰祥有过回归,但是再回来之后,李翰祥的状态也有了很大的调整。
除此之外,邵逸夫对于新的电影人才也较为排斥,这其中尤以李小龙和许冠文。这两位电影新星,当时在和邵逸夫谈判时,均遭到了邵逸夫的拒绝。当然邵逸夫的拒绝也不是没有道理,作为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板,邵逸夫更在乎的是整个集团能够平稳有序的运作,而李小龙和许冠文提出的条件,显然打破了邵氏电影公司的平衡。由此才有了后来邵氏的对头嘉禾公司的崛起。
说到嘉禾电影公司,其实和邵氏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嘉禾的老板本身就是邵氏电影公司的经理邹文怀,因为当时理念不和,且薪水待遇达不到理想要求,邹文怀便离开邵氏单干。而离开邵氏之后,深喑电影之道的邹文怀明白,电影产业如果没有创新的电子,以他的实力很难和邵逸夫的邵氏集团进行硬碰硬的竞争。所以邹文怀便拉来了李小龙和许冠文,在这个过程中,邹文怀表现的慷慨大方,他愿意和李小龙、许冠文等人分享电影的利润。
由此便引发了上世纪70年代邵氏电影公司的颓势,在整个70年代,基本是嘉禾的表演。首先是李小龙的横空出世,这位闯荡过好莱坞的功夫大师,一出手几乎改写华语功夫电影的发展方向。在李小龙之前,所谓的功夫电影只是武侠类型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经过李小龙的改造,功夫片开始凸显出以打斗写实为主。功夫开始成为电影的主要描述对象。正因为李小龙的出现,华语电影中开始出现了功夫类型片。而且这种类型电影,日后成为了邵氏电影的短板。
邵氏电影当时以张彻和楚原为代表,其中张彻和楚原也创作功夫武侠电影,但是风格上却有很大的差别。单单就功夫场面而言,如果说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追求搏击的写实性,那么张彻和楚原则更加接近于传统戏曲中的写意手法。而电影观众一定是诉求更加真实的动作场面,以形成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但是像李小龙这样的杰出人物,很难短时间里找到替代人选,所以当邵逸夫拒绝李小龙的条件时,本身也拒绝了一个时代。在电影行业中,明星向来是不可被忽视的重要资源,所以电影公司一定要懂得如何保持其和电影明星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这个方面邵逸夫却比较抠门,在邵逸夫看来,演员更像是他的员工,所以邵逸夫会为演员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但是却不愿意分给他们更多的利益。所以我们看邵逸夫的旗下的很多演员,都在成名之后和邵逸夫发生了关于劳动关系的矛盾。
上面我们提到的许冠文也是如此,本来许冠文是李翰祥的徒弟,由于他掌握到了市井电影的窍门,所以许冠文后来开始转型做导演。但是邵逸夫却不同意许冠文关于电影收益的分成方案,后来许冠文也转投了嘉禾电影,并且开创了一个喜剧时代。当年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两大电影巨星都和邵氏电影公司擦肩而过,造成了后来邵氏集团的窘境,但是却继续延续了香港电影的辉煌。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未必是坏事,至少在良性的竞争关系之下,大家可以一起把行业发展的更好。后来邵逸夫又认为电影事业越来越被动,所以他干脆放弃了电影,并转投电视行业发展。不得不说邵逸夫的商业眼光非常的独到,他后来创立的香港无线,后来发展得非常迅猛,这次邵逸夫虽然失去了电影的战地,但是他却占领了电视行业的前沿。
邵逸夫终究是一位电影商人,作为商人他自然以牟利为主,所以邵逸夫对于一个事情的考量,他一定考虑的是如何能够争取更多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也不能说邵逸夫拒绝李小龙、许冠文等人是一个错误。也许这就是商业规律的必然,虽然最后嘉禾电影成功了,李小龙成功了,许冠文成功了,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改变或者否认邵逸夫的成功。
邵逸夫在一个精致的利己商人和慈善家之间,他做了完美的统一,他将自己的社会使命一分为二。逸夫楼代表了邵逸夫的慈善,而除此之外,他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商人,又必须坚持盈利的商业原则。这就是慈善而精明的邵逸夫,他成就了电影,电影也成就了他。
网址:邵氏电影为何没落?只因邵逸夫太过“精明” http://c.mxgxt.com/news/view/255237
相关内容
邵逸夫与他的邵氏王国:笑傲江湖数十载香港电影13——邵逸夫全球攻略
邵逸夫:华人电影史的百年传奇
邵逸夫的影视王国 因钱“错失”李小龙
邵逸夫电影事业中所经历的8段创业故事
谁来接棒邵氏产业:邵逸夫与子女关系欠佳
邵氏电影公司
「家族传承」邵氏家族信托解密:六叔邵逸夫如何让家业长青
TVB女掌门,与90岁邵逸夫成婚,守邵氏王朝撑起娱乐圈半边天
邵逸夫培养过哪些电影明星?或者说哪些电影明星可和“邵氏”有过交集?求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