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有风险明星“入股”需谨慎
文隽乔青山黄晓明金依萌做工作室或者做制作公司的明星,要非常清楚目的是什么?有的是赚钱,有的是帮朋友,有的是提高整体行业水平,如果很清楚你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大家都会取得乐趣和收益。
——CAA中国负责人乔青山
我完全是被制片人的,有时候我们一提起制片人,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其实制片人就是骗人的,总制片人就是总是骗人,总是骗人家钱,然后过来拍电影。
——演员黄晓明(微博)
明星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我非常赞成,因为精英的形象,挑好的剧本,去选最好的前途,但是经营拍电影,是为了做生意拍还是为了理智拍?
——电影人文隽(微博)
对多数导演来说肯定会觉得跟明星合作是非常好的,因为多数的观众还是在看演员,所以为什么明星的片酬比较高,因为大家爱看谁谁谁演的片子。
——导演金依萌
早报记者 李云灵
“不想当制片人的演员不是好演员。”明星当制片成为时下业界潮流。有人谓之为影视圈畸形片酬环境“减负”之举,有人忧虑明星中心制将愈演愈烈——明星制片人,背后究竟是不是一笔好买卖?昨天,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电影新浪潮第二场论坛“新生产力——明星制片”,演员黄晓明、电影人文隽、美国知名经纪公司CAA中国负责人乔青山和《非常完美》的导演金依萌进行了发言。
电影人文隽爽快表态对于明星制片现象持保留态度,“明星如果可以帮助寻找好的剧本和班底,那是值得认可的,但如果职责不分、本末倒置,不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值得商榷。”而投资《匹夫》失败的明星制片人黄晓明则表示,自己在制片人行列还幼儿园没毕业,“但总是需要一些人死在沙滩上,为大家铺路,才能让后来者做得更好,我非常愿意做牺牲者。”
不拿片酬就能拿分红?
近年来,明星出演影片不拿片酬,转而以“入股”方式当起“老板”的案例很多。2009年,电影《非常完美》票房过亿成为赢家,制片人之一就是章子怡(微博)。去年,国内票房高达3.6亿元的《失恋33天》让男主角文章(微博)赚得盆满钵满。开机之前,由于投资不足,文章答应不拿片酬,等影片上映后收取票房分红。当然,当时谁也没想到该片能如此大卖。黄晓明主演的《匹夫》在拍摄过程中曾遭遇投资方撤资,黄晓明不仅以片酬 “入股”,还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首次成为电影制片人。近期,管虎执导,张涵予(微博)、刘烨和黄渤(微博)三位金马影帝主演的《虎烈拉》》(现名《厨子戏子痞子》)也采取这种投资模式,四人均不收分毫,转而以片酬“入股”。
CAA的乔青山表示:“好莱坞有很多明星工作室,比如布拉德·皮特,之前《生命之树》、美版《无间道》都是他的公司参与的。其实很多演员都是创意能力很高的人,他们做制片人能够增加‘创意肌肉’。”
但是明星制片未必都是成功的案例,其中的曲折简直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例如文隽和黄晓明都非常佩服的刘德华。文隽说,“刘德华在1990年代初已经成立天幕,他调侃没有赚钱,全部都是赔钱,他当初成立公司主要的初衷是喜欢的角色……”刘德华的公司因为投资不利后来还卷入很多官司,有几年时间都非常不好过,“但刘德华跌倒了赔了,还是继续。投资《疯狂的石头》,宁浩出来了;投拍《打擂台》,拿了最佳电影金像奖,但是票房估计在内地连200万元都不到,在香港也是不卖座。不过对于刘德华来说,他的满足感肯定不是这部片能够赚多少钱。好人有好报,好戏也有好报,终于到《桃姐》开花结果了,赚很多钱,名利双收。有多少明星能向刘德华学习?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么坚持,有二三十年了。”
请个大腕就能有票房?
在演员片酬疯涨愈来愈被诟病之时,业界一种声音认为,明星当制片人,以片酬“入股”的投资模式可大大降低影片成本和风险,调动演员积极性,不仅让演员生财有道,也为国产电影赢得更多机会。
文隽在现场就直言不讳明星太贵,“现在想请大腕来演电影,得给8位数,7位都不行了。”对此,黄晓明也从演员角度给出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演员的片酬像老百姓到市场买菜一样,不是随便涨个价,就会有人来买,“所以演员不可能自己提价,这个东西还是看市场,不是由我决定的。以前投资几百万,演员拿不了几百万片酬,现在投资动不动上亿,自然而然演员的市场价格上来了。”
至于明星片酬疯涨的原因,文隽则将之总结为近年来电影市场涌入太多热钱,造成明星身价暴涨,“卖皮鞋的,卖房子的都来拍电影了,明星就变得牛哄哄。不可否认的是,内地影视过去十年来都是明星在主导商业片。”
但明星是不是电影票房的绝对保障?人们常说的“票房号召力”是否有据可依?对此,文隽认为也不尽然。他提到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亲家过年》,当时文隽找来内地演员文章主演,那时文章刚拍完《白蛇传说》,在大银幕上还没特别火。后来文章进组拍摄两三天之后请假要去跑《失恋33天》的宣传。10天之后,文章回到组里,已经是有3个亿票房傍身的大明星了。文隽说:“当时出品方跟我讲,我们眼光真准,捡了大便宜了!”结果《亲家过年》票房非常一般,让出品方大跌眼镜。另外,文隽透露李连杰(微博)主演《龙门飞甲》拿了9000万元片酬,最终票房收获5亿元,很多人都认为是李连杰有票房号召力,但李连杰主演的《白蛇传说》却是亏的。文隽认为,电影票房好坏是各方因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一两个明星能决定的,“所以电影是最不可测的东西,它的内容、配额、档期、宣发都十分微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为什么连李嘉诚都不做电影?就是因为他不能保证一定赚钱。”
对于明星转型制片人,泼冷水者认为这会让影视圈的 “明星中心制”越发严重——核心演员可以决定包括对手演员、导演等在内的很多事务,一些明星看重制片人“光环”,借此扩大自己在影视圈的“话语权”,但这些制片行当的“小学生”对于作品的市场实际操作并无良好规划。
文隽认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不缺基金,也不缺明星,缺的是创意,“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130多个亿票房,今年估计有160多个亿,上万块屏幕,我们市场越来越大,我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我希望每个人谨守岗位,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让我们中国电影与时俱进,一起进步。”乔青山表示:“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通过明星制片可以开拓电影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但明星要清楚自己投资电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己还是帮朋友,只有看清方向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身为明星制片人的黄晓明最终还是表达了“坚持”的态度,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需要各种新的动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于我来说,只要有好的剧本好的题材,不要片酬也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