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人才”梯队建设,均衡发展还是“掐尖”?
原标题:明星基金经理“人才”梯队建设,均衡发展还是“掐尖”? 来源:工银瑞信基金
基金公司的核心是人才,而投资人追逐着明星基金经理,所以培养优秀的基金经理成了基金公司竞争的焦点。
在这里,我们观察明星基金经理的出发点是,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并不是孤立的,他只是百花园里最亮丽的一朵花,只是同一家基金公司中最显赫的一个代表。
我们更关注的是这枝最亮丽花朵的成长土壤——基金公司的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因为只有好的机制才能培养、留住和吸引人才。
事实上,各家基金公司都在探索合适自身特色和文化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一个老中新三代梯队生机勃勃,能够依靠强大的投研团队联合作战的平台。
这一期我们探讨的是培养明星基金经理背后的人才机制。
明星基金“群星效应”
首先,我们观察明星基金经理的一个出发点是,他不是孤立的,而是从属于他的团队、他的公司,扶持他站在最高点的,是其背后的那一大片肥沃的土壤——人才激励机制。
在这一期,我们主要以银行系的基金头部公司工银瑞信基金为例。
工银瑞信知名度最高的“中生代”明星基金经理袁芳、赵蓓,都是工银瑞信自主培养的。她们又不是孤立的,在她们的周围,还有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
譬如工银瑞信赵蓓,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目前在管基金规模291.58亿元,所管理的工银前沿医疗过去1年、3年、5年均在同类基金中位居第一。
比如“医学博士”谭冬寒,亦是实力优秀的医药明星,2013年加入工银瑞信,目前管理规模135.39亿,代表作工银医药健康,成立以来在Wind同类基金中排名前8/100。
还有新晋五年期持续优胜金牛奖获得者、“均衡战将”杜洋,2010年入职工银瑞信,目前管理规模138.18亿元。作为研究部副总监,杜洋行业覆盖广泛,代表作工银战略转型主题,2015年2月成立以来穿越牛熊,超越基准达227.37%。
被称为另类“成长猎手”的单文,2014年入职工银瑞信,在成长风格基金中风格稳健,目前管理基金规模143.2亿元,代表作工银信息产业混合,Wind同类排名前5/100,获评三年期持续优胜金牛奖。
此外,还有“大制造行业专家”张宇帆,入职工银瑞信已近十五年,目前管理基金规模22.11亿元,“小而美”的卓越代表。管理的工银物流产业过去五年全部取得超额收益,Wind同类排名前13/100。
近年来热门的新能源赛道上,工银瑞信闫思倩可谓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目前管理基金规模144.46亿元,代表作工银新能源汽车过去一年、两年、三年业绩回报在同类基金中均位居前5。
除了上述“中生代”代表外,工银瑞信权益明星团队还有多位资深“老将”坐镇,包括何肖颉、黄安乐、王筱苓、鄢耀、王君正、游凛峰……
上述一大批明星基金经理,他们共用着同样的公司投资理念、有同样的投研体系,有同样的考核激励机制,共用着同样的公司资源禀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工银瑞信基金的整个投研团队由资深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组成,投研人员177人,投资人员平均拥有约13年的从业经验,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围绕着投研团队,工银瑞信基金(含子公司) 约700人员工队伍,其中,73%的员工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如工银瑞信杜洋,作为研究部副总监,行业研究覆盖广泛的明星基金经理,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我觉得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是有清晰边界的。一个人肯定不可能在所有行业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背后整个研究团队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在基金公司内部,基金经理并没有外部的所谓“明星光环”,最理想的情况是,没有了这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同样的机制会制造出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
考核机制之变
又到年底,2021年度基金经理的考核再次提到了日程上。
按照惯例,许多基金经理不得不为了追求自然年的相对业绩而调仓冲刺,都顾不上为第二年或长期业绩而做布局。
不少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周期为一年,以前更离谱的还有半年、季度、周排名等,一般年度业绩排名在同行50%以下,基金经理会收到警示,如果排名在后三分之一,就可能会被淘汰。
同时,基金经理排名往往也与年终奖直接挂钩。短期的考核机制,让基金经理们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基金公司的业绩考核周期主流是1-3年,而且不少基金公司的考核周期已由1年改为3年。
以工银瑞信基金为例,其率先在业界推出人才长期激励计划,覆盖公司各领域核心人员,主要投研人员均纳入计划,长期激励与公司利润同步增长。
工银瑞信基金采取的是市场化的人才激励机制:投资人员薪酬与其管理产品的“投资业绩”和“财务贡献”两个因素挂钩,也就是通过业绩表现的好坏、管理规模大小两个维度决定。
工银瑞信基金当年发放绩效奖金的一部分,其余作为长期激励。在业绩考核上更注重长期:基金经理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相结合,业绩考核以“超越基准”为主,兼顾收益与排名。同时长短期考核相结合,更注重长期业绩。比如,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中,当年投资业绩权重占20%,近三年投资业绩权重占80%。
不少基金公司也跟进采取了类似的长期考核机制,且各具特色。根据记者了解,目前监管部门、中基协都在鼓励对基金业绩中长期的考核机制,鼓励对基金经理中长期业绩考核的转向。
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头部基金公司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强大的投研平台,同时在此基础上,又能保持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的特色。
这样才能培育出管理各种类型基金、各有特色、“老一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代能承前启后的基金经理人才梯队。
对人才机制的探索上,各家形成了一定的共性规律和特色。以工银瑞信基金为例,工银瑞信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团队中,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超90%,不少基金经理都是从研究员成长为投研骨干。比如袁芳、赵蓓、杜洋、单文、张宇帆、谭冬寒等,都是工银瑞信基金内部培养出来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注:基金经理年限在3-7年)。
这些受到投资人认可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大多都是从行业研究员到资深研究员、研究主管、基金经理助理、行业基金经理、研究团队负责人,伴随其投资能力圈的不断拓展,才走到出色的全市场型基金经理的位置。
他们都经过一层层比较严苛的“过关式”的考核。这当然也需要清晰的“研究-投资”职业发展路径,人员晋升路径清晰,规则明晰,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稳定的预期。
根据记者了解,工银瑞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包括“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在内的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拓展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
另外,工银瑞信搭建了金字塔式的业务与人才体系:通过业绩归因,识别优秀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同时针对契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行业,前瞻性地发行行业基金;随着优秀行业基金经理的能力不断拓展,再逐步培养为主题基金和全市场基金经理;实现人才能力与业务的匹配。
在中生代的培养上,工银瑞信通过持续推动“投研提升工程”,加强投研互动,提升投研一体化水平。
强化宏观与微观协同、投资与研究协同、固收与权益协同、公司与集团协同,并通过建制度、建机制,提升研究员的市场意识和投资参与度,进一步加强投研一体化建设。
中生代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年限在3-7年),比如袁芳、赵蓓、谭冬寒、杜洋、单文、闫思倩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的崛起,离不开投资理念传承,比如在权益投资中,何肖颉、黄安乐、鄢耀、王君正、王筱苓等一批绩优老将把长期投资核心理念深入到投资全过程。
中生代之后迎来新生代,老一代、中生代的投资策略、投资业绩得以延续和传承。
工银瑞信探索的是通过优化投研架构,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形成了涵盖老中新三代的投研战队。这也是基金行业频繁探讨的从投资平台强大、投资业绩优秀,到基金经理成长的发展道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明星基金经理“人才”梯队建设,均衡发展还是“掐尖”? http://c.mxgxt.com/news/view/265567
相关内容
基金业“中生代”力量崛起丨明星基金经理“人才”梯队建设,均衡发展还是“掐尖”?筛选明星基金经理的核心理念:(1)买主动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2)衡量基金经理的
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出走”背后:公募“去明星化”成趋势 构建团队渐成共识
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 强化投研团队建设 重塑投资本质
证监会: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李华:指尖掐丝展现大美新疆
如何筛选明星主动基金经理?(建议收藏)
“双一流”高校“四个梯队”复旦稳坐第一梯队,同济屈居第二梯队
类比NBA队伍建设,趣谈如何打造一支运维明星团队
2020年基金经理“流转”图谱:明星操盘手跳槽暴露隐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