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遭围攻,背后是香港地产模式大转向,内地这次还跟不跟?
这个“明日大屿”填海计划将发展1700公顷人工岛,可望容纳26万至40多万住屋单位,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可以解决香港1/8人口的居住问题。
“随着亚洲金融风暴及其后的经济下滑,在 1990 年代后期及 2000 年代初,香港的经济及物业市场低迷,因此政府在 2003 年至 2004 年间引入一系列措施以稳定物业市场,导致土地供应及房屋发展有所缩减……”
寥寥数语间,香港楼市二十年历史,匆匆而过。
此后的十几年里,香港房价仅仅经历了两次比较小的回调,一次在2008年,一次在2015年。每一次的回调,时间不超过一年,下跌幅度不超过15%。十五年来,房价涨幅超过4.4倍。
(香港中原指数:2003年至今,香港房价扶摇直上)
摆脱低谷,走入繁华后的香港楼市,自然是对一切威胁现状的动作保持敌意。
02
香港楼市的重大转折,就从这时开始。
富人和中产阶级,成了香港楼市里最大的获益者。
从2000年开始,为了快速复苏楼市,减少土地供给,拉高房价,香港土地平整和填海的速度越来越慢,过去十年来几乎停滞不前。
1995年香港每年开发的土地面积为2.55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后,这个数据变成了0.26平方公里。整整十倍的差距!!!
(2017年1月香港发展局公布土地供应情况)
随后的香港房价,也应验了《土地开发规划报告》中,香港政府二十年前定下的目标。
相比于深圳和新加坡,香港的填海速度,实在是配不上香港庞大的住房需求。过去十年,深圳填海5200公顷,新加坡填海超过2000公顷,而香港,只有180公顷。
目前,香港仅开发了24%的土地,还有大片土地尚未开发。光是东大屿都会及新界北就有大约17平方公里(1700公顷)的土地等待开发。不过按政府的规划,这些土地至少要到2030年后才能动。
而全香港七百多万人的起居生活,就集中在现在这四分之一不到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27000人,远远高于新加坡和首尔。
几乎停滞的土地开发,与全球最贵的房价,造就了当下进退两难的香港。
不管是公开发声的刘德华,还是提出“明日大屿”的特首林郑月娥,他们现在的处境,像极了二十年前的那一场对抗。
刘德华为填海造岛,为下一代的生活发声的时候,他配音的视频,正是由香港前特首董建华所建立的“团结香港基金”制作。
董建华,这个众多香港人不愿提及,又不可能忘记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
董建华在1997年-2005年期间连任两届香港特首,于第二届任期期间辞职。著名的“八万五”计划,就是由董建华在1997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即每年兴建85000个公屋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以解决香港贫困居民的住房问题。
从有历史数据记录的1980年开始,到1997年为止,香港楼市经历了由跌到升两个周期,并在1997年达到历史高位。1997年前的那波大牛市,给了香港房价13年的上涨空间,累计涨幅约为8.5倍。
楼价的长牛市,让香港人明白,房子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它还是投资品。
在1997年的高峰期,香港人平均把月薪的74%用作供楼。首付5%,便可买楼。
当年的“八万五”公屋计划,正是为了打压在楼市中疯狂的香港。
也许这就是董建华和香港,注定要经历的一场劫难。
第一批公屋刚刚开始建造,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香港。股市汇市楼市出现恐慌性抛售,楼价迅速下跌。
两股势力的共同冲击下,1998年香港房地产下跌28.2%,随后一路下跌直至2003年,一共跌去七成。一时间,曾经高价买楼的居民中,出现了大量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甚至有32位居民,为此自杀。
据香港金管局的资料显示,香港负资产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为2003年6月,当时共有约105,697宗负资产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当时,也是香港楼市跌入谷底的时候。
银行突增巨额坏账,炒楼者资金链断裂,加杠杆上车的中产阶级遭遇断供,处在楼市链条上的所有人,都被房价裹挟着,坠入谷底。
满眼绝望。
一时间,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成了众矢之的。有时事评论员甚至嘲讽“马克思发明了无产阶级,董建华则制造了负资产阶级。”
现在的刘德华和林郑月娥,像极了当年的董建华。虽是不一样的方式,却让同一批人感到恐慌:大家不敢再经历一次1998年。
因为这一次,他们比二十年前,爬得更高。摔下来,就是粉身碎骨。
03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活下来。哪怕如困兽一般。
歇斯底里地喊着让刘德华“滚出香港”的人群,一定体会不到香港的下一代,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场舆论风波里,没有人注意到,那些从未发出声音的一群人。
比如今年爆红网络的香港“最美搬运工”。她说,“我不可以倒下,以为我倒下没人可以撑着我!”。
比如,二十多万人居住在逼仄的劏房中。
所谓的“劏房”,一般是把原本属于一个居住单位的房子,分割成两个或以上的独立房间。每个小房间的面积从三四平米到一二十平米不等,每个月租金却高达三千到四千港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4sPevt4wQ )
视频下面,有人这样留言:
“我站在房间內,往前是我的床,往右是餐桌,左边就看得到马桶,一步之内塞满我的生活需求,我想去住公屋,只是这条从炼狱劏房前往的路径,或许只有上帝才知道,还需要多久时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4sPevt4wQ )
然而,从这条炼狱劏房通往公屋的道路,至少还需要五年。据香港房屋委员为今年6月份的统计,目前公屋申请者平均等候时间为5.3年。
很多出生在劏房中的孩子,整个童年,都将居住在这小小的四平米的“笼子”里。
买不起私人住宅,住不了公屋,住在这炼狱般的劏房中,政府的公屋制度,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这份希望,却来得太慢,太难。
但过去十几年的楼市繁华,早已成了香港的支柱,舍不得放下,也不敢放下。金融服务业,成为仅次于贸易的支柱产业。香港的四大主要行业,全都依附于外部环境。曾经热钱争相涌入的香港,如今却略有退缩的趋势。
此时,谁还敢动楼市这根救命稻草?
(来源:HKTDC)
(来源:HKTDC)
这,还是那个充满朝气的香港吗?
04
刘德华和特首林郑月娥都说过同样的话,即使填海造地会遭到大批的反对,但为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它应该坚持下去。
二十年一轮回,也许,这是香港新一轮的自我救赎。
香港正努力抛弃过去的住房政策,而这个制度内地曾学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从压缩住宅用地面积、土地财政、预售制,到炒楼花、以建筑面积计价……
直到如今高房价下,掏光六个钱包的年轻人,和那些不得不离开北上广深的热血青年……
中金公司的一位经济学家梁红教授,曾经在长安论坛上提及中国内地的房地产。两组数据中,内地楼市与香港模式的相似之处,一眼可见。
中国的土地供应控制非常严格,为了国民的生计,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必须要牢牢守住的。因此其他类型的用地会牢牢把控。
但过去十几年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提供了大量便宜的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压缩了住宅用地的面积。与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相比,中国内地的城镇住宅用地供给明显不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长安论坛上的演讲)
住宅供地的不足,也就造成了住宅用地价格偏高。
陷入困境的土地供给制度,也是中国高房价的原因之一。2015年,中国内地商品房销售额为8.7万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占37%,其他税收占25%,加起来一共是62%。房价里最贵的成本,就是地价和税费。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长安论坛上的演讲)
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的香港,一个被房价绑架的影子。
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转型的动作,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也在抬头看天。租售同权、增加公租房供应、商讨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整治地产乱象、大力减税……(有关取消商品预售制的分析,感兴趣的可戳《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中国彻底抛弃香港模式,今后再无地产大佬》)
如果我们把刘德华旁白中的“香港”换成“中国”,同样适用。
“香港曾经走的很快,但近年外面世界也都越走越快,当全世界都向前走的时候,我们香港又在做什么?”
“你觉得香港还有没有希望?
有的人说,没有。
但我觉得,有。”
——刘德华
10月25日,我们将会在线上和大家进一步分享马耳他移民咨询,了解这个最高性价比移民国家。低至8万欧即可移民欧洲教育医疗强国,全球唯一英联邦“四位一体”国,全球避税圣地!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
网址:刘德华遭围攻,背后是香港地产模式大转向,内地这次还跟不跟? http://c.mxgxt.com/news/view/284194
相关内容
在香港电影里“打拼”的内地配角演员,其中四位跟李连杰合作过为什么内地跟香港粉丝看待明星的区别不一样?原因竟是这样的
为什么香港演员断层了?跟内地有关吗?
他是香港大佬,向华强70大寿请不来,刘德华演唱会却频频现身
刘德华的明星粉丝们:从来都是光明正大地喜欢,不背人儿
《延禧攻略》超越《还珠格格》,成为香港收视率最高的内地剧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故事|中国人,刘德华
解读香港娱乐圈最大悬案 刘德华恋情昭告天下
香港豪门的模范夫妻,除了霍启刚郭晶晶,还有向华强跟陈岚两人
香港黑道向华强与成龙刘德华的幕后恩怨【通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