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季羡林的入室弟子,季羡林为招他进北大,重开了一个专业

发布时间:2024-12-18 11:23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翻篇阅卷,惊叹文之出彩,流连再三的拜读。殊不知,文章本不需人为加工,皆是写作之人因自身技艺高超而成之作。至于为何技艺高超,想来便是足够的文化储备积淀,腹中有料,自是不怕千万磋磨。

钱文忠作为季羡林老先生的入室弟子,便是如此之人。季羡林曾为招他入北大,重开了一个专业。

钱文忠

一、书香门第钱文忠

1966年6月6日,钱文忠在上海呱呱坠地,他作为吴越钱氏家族的第三十五世孙,家族中祖祖辈辈皆有赫赫有名之人。出生在这般的书香门第,注定了钱文忠渴求知识的起点,高出许多人。

许多事情的发生,皆是潜移默化之间,钱文忠的父母都是热爱学习的知识分子,纵然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家中的氛围也是如此融洽。年幼的他,会在父母的引导下,用别样的视觉看到这个世界,汲取知识。

虽在钱文忠年长之后,他自我调侃的说所谓的家学渊源不过是笑谈,他一生的受益,或许便源自父母所受教育良好,自小多读了些诗书。

在钱文忠的回忆中,他的童年有院子中的古老无花果树,郁郁葱葱,他可以夏天在此纳凉。还有一潭古井,清冽的井水总是伴随着各种美好的岁月。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享受闲暇和惬意的时光。

钱文忠

而当特殊时期的动荡过去之后,钱文忠有幸随同父亲前往上海求学,接受了当时中国最好的教育。因为他的父亲从事的是外贸生意,所以还比其余同龄人更早的开始了的对于英语的启蒙。

在钱文忠的学习世界中,没有功利,只有兴趣。其父母并不会特意培养他对任何知识的渴望,相反,他们都十分尊重钱文忠的喜好和选择。而这样的尊重,便奠定了钱文忠今后的人生轨迹。

可以说,钱文忠能够成为季羡林老先生的入室弟子,最初的契机,便是钱家父母对于他这种充分尊重的培养方式。

(右一)钱文忠、(右二)季羡林

二、结缘于季羡林

钱文忠和季羡林老先生的初相识,十足的印证了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时的钱文忠,还仅是华东师大一附中的在读生,反观季羡林,已然是学术界的泰斗级别人物。可年轻气盛的钱文忠,如何会胆怯于这份彼此身份之间的悬殊差距,在他眼中,是求学若渴的心境和迫切。也正是这份赤诚,打动了季羡林老先生。

钱文忠高中时代,曾有幸被一位名叫郝陵生的历史老师教授过,这位老师会在每节课前介绍一些中国学术界的情况。某日,郝老师提及了梵文对于中国学术的重要性,又不经感叹所学之人太少,或许不久的将来,随着季老等老一辈的离去,中国便再无人传承了。

听闻此言,钱文忠对梵文迸发了浓厚的兴趣,故他开始了自我研究。待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他便毅然给季羡林写了一封信件,信中是自己近段时间对于梵文学习的一些感悟。

原本,钱文忠以为这是一封有去无回的信,但谁也未曾预料到,季老回信了。在信中,季老耐心纠正了钱文忠的一些学术错误,并真挚的表达了因琐事太多,回信太慢的歉意。

钱文忠收到回信,彻底坚定了自己要学习梵文和巴利文的决心。而季老,收到钱的信件,内心更多的是,或许是后继有人的安慰吧。

梵文和巴利文是古印度语种,它和其他文字语法相比,是如此的繁琐且复杂。在中国,能够掌握此预言的人屈指可数。

梵文

季老对于这样的境况是无比担忧的,于是他曾在1960年开设过梵文巴利文专业,奈何收效甚微,最终只得不了了之。钱文忠的信件,对于季老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令其坚信现今还有孩子愿意学习这门学问。

为求证钱文忠的决心,季老在当时委托了北大招生办的老师前往其所在高中,对他进行了谈话。如此的郑重其事,可见季老对于此事的重视。最终,为了招钱文忠入北大,季羡林重开梵文巴利文专业,而钱文忠也不负所望,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的梵文巴利文专业,成为了季羡林的入室弟子。

大学期间,梵文巴利文专业总共有八个学生,但坚持到最后,以此为专业的仅钱文忠一人。诚然,这个学科是艰涩且难懂的,毅力不足之人,中途便选择了转专业,坚持到最后的,除却钱文忠,都搬到了德国生活。

钱文忠为了学习梵文巴利文,几乎将自己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于此,他主修印度学,副修选择了伊朗学和藏学。在外行人看热闹的年代,这个冷门到不能更加冷门的专业,他本人生生学出了无限乐趣和惊喜。

十八岁那年,钱文忠在季羡林的指导下,发表了《试论马鸣》,用事实和所有人证明了他的语言天赋和学习成果。两年后,他被保送至德国深造,后获博士候选人资格。

在梵文巴利文的造诣之上,钱文忠并未辜负季老为他重开专业的良苦用心,但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他最初走的路,和许多学者都不相同。

梵文

三、一路行走一路收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钱文忠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进行学术研究,他开启了行商之旅。凭借自身出色的能力和才华,他短时间内便积攒了数目巨大的财富。香车豪宅,出入还有专属司机,他的生活如斯惬意。

但季羡林看到自己的入室弟子如此浪费自身才华,想来是心痛难耐的。而钱文忠本人,也有一颗学术之心。故于1996年,他在王元华和季羡林的引荐之下,成为了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师。

学术之路千万条,但总归离不开脚踏实地的一步一脚印。钱文忠前期的无数积累,在后期开始厚积薄发。2007年的夏天,通过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全中国人民认识了这位语言学者。

钱文忠开讲《玄奘西游》,他用风趣幽默的言语,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他所述的许多内容,多源于梵文,作为中国梵文最年轻的学者,其功底可窥是如何之深厚。

钱文忠

斯文谦逊的钱文忠,引经据典,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从前之后无懈可击。不时间,他还会飘出几句梵文,这样的魅力,当如何阻挡。于是,当时的节目收视率,飙到了3.2,超过了于丹、易中天所创记录。

换言之,钱文忠成为了名人,一时之间备受追捧。就连他的老师季老,也曾出言夸赞其讲的不错。随着“教育专家”、“国学大师”的头衔一一倾注在其身上之时,钱文忠却感到了焦虑和愧疚。

在学术一路上,钱文忠一度感觉迷失了自我,背离了初心。他是精通梵文巴利文的教授,但所做之事,愧对昔日老师们的栽培。最终,在一切的喧闹之后,钱文忠重拾自己该走之路,不再迷茫于那些浮云之间。

钱文忠深入西藏,近距离的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文化,体会着藏传文化的魅力,也在旅途中回归自我,寻回一位传统学者该有的状态。

钱文忠或许并非一位典型的学者,他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自我的一套处事标准。他不是固有观念中清苦的学者,热爱搜集名牌,出入的也是高档场所,可谓是一位时尚先生。也因此,他曾经遭受到了许多质疑和议论之声。

但这一切,又和钱文忠本身的能力何干?他是梵文巴利文方面最年轻的学者,其之学术能力,毋庸置疑。而他的心境,亦是远超了许多人。

钱文忠

四、财富和精神

钱文忠曾公开表达过对于“财富观”的看法,他觉得现今之人,对于财富的定义愈发狭隘了。他们总认为财富等价于物质,却忽略了精神的重要性。

昔日优良传统之下的诸多行为美德,都在今时今日被一一放弃。钱即万物,将财富如此的简约化,是否真的合时宜?钱文忠始终认为,财富应当是精神上的富足,信仰上的拥有,身体上的健康以及一生的路程。

成功不是简单的拥有或创造多少财富,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不应该存在于当下。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应得以纠正。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精神却愈发匮乏,这样的出入,问题究竟为何?

钱文忠的问题是尖锐的,但发人深省,也侧面印证了他的本心。秉持内心的富足,保证文化的汲取,为中国学术而奋斗的钱文忠,是如此的光芒万丈。单是他的藏书,便达到了六万多册,他的几个房间内都是书籍。

钱文忠与其书籍

为了学习,钱文忠会没日没夜的阅读、摘抄,他的内心,是希望梵文巴利文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的。作为季羡林的入室弟子,他并未辜负老师昔日的尊尊教诲。而他的成就,也验证了昔日季羡林为他重开一个专业的正确性。

对于学术一事,钱文忠从未有过一丝松懈。心志坚定、意志明确,他所行之路是小道,或许注定没有太多的跟从者,但纵然唯一二人,其心亦不改。所有的传承,都是无数先人的负重前行、孜孜不倦。

网址:钱文忠:季羡林的入室弟子,季羡林为招他进北大,重开了一个专业 http://c.mxgxt.com/news/view/287017

相关内容

神秘女子报料钱文忠指挥季羡林儿子争遗产?
季羡林遗产恐遭争夺 钱文忠不满被指“偷乌龟”
季羡林关门弟子钱文忠称自己是余秋雨的“粉丝”
季羡林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
季羡林先生的道德文章
名人身后是非多 季羡林侯耀文遗产风波扑朔迷离
评论:侯耀文遗产怎么分?季羡林遗产被谁偷了
季羡林之子:想给它们个好归宿
季羡林生平简介及部分著作
季羡林与吴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