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30+、40+女演员有接戏困惑,中年男演员们依旧有转型的大难题。年近不惑的他们,常年在观众的眼皮底下用一种角色类型兜兜转转,观众不烦自己也麻了。无论是驻颜有术也好,自我陶醉也罢,观众并不想看到真正的好演员被迫在不适合的角色里打转。这其中,有几位男演员堪称转型届的佼佼者,他们成功转型或转战幕后,既应对了自己的中年危机,也是对观众的审美负了责。
作者| FYC
前不久,沉寂两年后的杜淳登上了《我就是演员》的舞台,因暴瘦16斤,再加上长期坚持健身,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关于这种改变,杜淳称是花了两年的时间,把以前的自己打败了。
“我放缓了两年的脚步,就为了做个全新的自己,现在这个准备我已经做好了,我期待承载和演绎更多突破性的角色。”
突破形象限制,尝试改变戏路
事实上,在快速更新换代的演艺圈,不只是女演员到中年戏路变窄,男演员也不例外。如果一直保持同一种风格,很快就会被后生们超越。
所以突破就显得极为重要,无论是形象上的突破还是戏路甚至是转型,对于演员来说都是一次推倒重来的过程,也是应对中年焦虑手段之一。
像杜淳这样突破形象限制,重新寻求新的戏路的演员很常见。诸如胡歌,十年前凭借潇洒自如的李逍遥家喻户晓,十年后,又凭借深沉内敛的梅长苏华丽转身。
其实自《仙剑》后,胡歌便被冠以“内地第一小生”的称号,就一直辗转于各种古装偶像剧男主之间。
虽然这样的机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但风格类似,戏路受限,对演员而言并非是好事。
那时候胡歌就意识到应该转型,“我害怕爆发之后就像一颗流星,瞬间的能量很大,但不能持久。所以我更希望自己是厚积薄发,可以维持他的光芒。”
车祸是促使胡歌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他通过《伪装者》《琅琊榜》从偶像小生成功转型为实力演员。算得上是在中年焦虑来临之际,成功转型的演员之一。不过从偶像到演员这中间是长久的等待、磨练和推倒重来。
除了突破形象的限制,尝试改变戏路。转型也是不少男演员应对中年焦虑的方式。将工作重心从台前转至幕后,放下演员的身份,以导演、监制或者制片人的身份在演艺圈重新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黄渤、徐峥都是典型的代表。
转战幕后,尝试演而优则导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黄渤和徐峥在演而优则导的同时,依旧是观众喜欢的实力派演员。刚过不惑之年,黄渤就打算休息一年,去应对内心的危机。
“你立在这个高处,这个‘保温瓶’时间太长,你慢慢就不知道外面的温度是什么了,你下意识就有个想破的想法。“
在过去的近三年时间里,黄渤几乎没怎么接戏,专心开始了另一个身份——导演。今年凭借自编自导的《一出好戏》成功挤入导演的行列,算是对焦虑的中年危机的一次有力反击。
徐峥当导演的时候,刚好40岁,不惑之年。徐峥说那一年他明显感受到时间带给他的压力。
2012年自编自导的《泰囧》,以12.67亿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票房过亿的华语电影。之后徐峥在演员、导演、监制之间切换自如,除了演技越来越老练,作为演而优则导的典型代表,他执导的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表现都很出彩。
担任监制并主演的《催眠大师》刷新国产悬疑电影的票房记录,执导并主演的《港囧》拿下16.13的票房,今年和宁浩共同监制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突破30亿,成为今年票房黑马。
从《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里还稍显青涩的表现,到现在成为影视圈重量级人物,徐峥反而在中年之后有了突飞猛进式的进阶。
除了突破往日戏路,凭借作品成功转型,或者成功转战幕后,还有一类男演员应对中年焦虑的方式颇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架势,看起来很佛系。
张嘉译深陷大叔角色不能自拔,纵观张嘉译近两年的作品,从《我的!体育老师》《大叔与少年》到《美好生活》全是大叔的角色,张嘉译可以说是“老少配”的头号担当。
大叔派虽然与偶像派有区别,但归根结底,还是在消耗演员本身的魅力。有人说中年大叔们将角色的魅力单单凝固在恋爱关系里,让演员通过女性偏爱的类型角色,去吸引观众,对演员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消耗。
和张嘉译类似,靳东反而是人到中年后开始了迷之戏路。早在十多年前,他饰演的还是《闯关东》里龟田一郎,《温州一家人》里因为战争失去家庭和爱人,在修道院找到人生归宿的黄志雄。
自从《伪装者》里的明楼火了之后,靳东就一直在精英人设里打转,后来《我的前半生》里的贺函,《恋爱先生》里的程皓,《欢乐颂》里的谭宗明,全是一水的高级知识分子人设,好为人师,擅长说教。
不过相对于大多数演员对中年的焦虑,靳东似乎不以为意,从这两年的戏路来看,他似乎很享受高级知识分子的人设。
一如他对四十不惑的感受,“孔老夫子说的四十不惑,其实早了点,顺序应该延后,改为四十而立,五十而不惑。”
在观众的认知里,演员是个很特别的职业,他们热衷于不老女神、不老男神的童话,甚至希望他们的身份可以突破时间的规律。事实上,演员的黄金期很短,即便灵气如周公子,也在《如懿传》里被观众苛责,一直被称驻颜有术的钟汉良,四十多岁还在偶像剧里打转,在最近的热播剧里看得出再演二三十出头的青涩少年明显力不从心了。
无论是驻颜有术也好,自我陶醉也罢,观众并不想看到真正的好演员被迫在不适合的角色里打转,成功转型或转战幕后不仅演员们应对中年危机的有效方式,也是对观众负责的表现。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