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相、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在佛法中应用

发布时间:2024-12-18 14:15

体、性、相 、用是万事万物的因果规律,也是万法的因果规律。体是本体的含义,性是本体具有的性能的含义,相是状态的含义,用是作用的含义。

南怀瑾:万物只有三个理则,即体、相、用。比如茶杯,玻璃是“体”,“相”就是它的形状,“用”就是它的功用,即是可以盛液体的东西。

01体、相、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相”将“体”和“用”联系起来,在中国佛教的“体用”论中,“体”和“用”本来是隔别开来的,这正如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中所说的“体用各 别,不相和杂”,是“相”使“体”和“用”两者发生了关系。相是体的妙有,用也是体的妙用。

“体”只有经由“相”才能生其“用”。佛家元音老人就认为作为“体”的佛性,只有显现为一定的“相”才能有佛性之“用”。佛性真空,不是不显现,因为起用必显现故。假如空了没有相,即不是自性了。因为有心必有相,心就是相,相就是心,心相不二故。譬如镜子里一定有影子,没有影子不成为镜子,所以佛性一定能显现色相,没有色相就不能称为佛性,因为没有妙用,佛性就变为死空、顽空了。但佛性不是顽空,它是灵明廓彻,能起一切妙用,能现诸般色相的,所以是“森罗万象心中圆”。

“相不是没有,而是幻显起用的。假如真性不能显示幻相而起用,那是一潭死水,佛性还有什么价值?”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意涵分别是: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心的性能是知善知恶的,心的作用是追善追恶的,心的修行是为善去恶的。心的状态就是我们能感知的人性。

02二、体、相、用在佛法中的应用

我们把佛陀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和「体相用」合而为一。佛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这就是佛陀的真如理体,是「体大」;佛的报身,万德庄严,相好圆满,让人尊敬,这就表示「相大」;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不论阿弥陀佛、药师佛,乃至诸大菩萨、诸大罗汉、诸大圣贤,甚至世间的花草树木,这就是「用大」。

所以,佛陀的法身、报身、应身,就是体大、相大、用大。三身虽有差别,虽有层次上的不同,但是合而为一:一个佛陀,再说到凡夫众生。根据《大乘起信论》说,我们的心,它的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所以称为体大、相大、用大。

例如持名念佛。能念的心是体。所念的佛号是相。所念佛号能与佛相应就是用大。体的性是如如不动的,没有分别,一切平等。无思、无想、无我,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因此念佛时要无所求、无所思、不着文字相、不着言语相才能与佛相应。

甚至,我们从佛陀,再说到凡夫众生。根据《大乘起信论》说,我们的心,它的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所以称为体大、相大、用大。心的体大,大如虚空,所以佛经里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个人如果有容纳宇宙虚空的心量,必定能做大事。

心的「体大」就是生命,如果万物没有生命,就没有作用了。作为生命的本体,是不增不减,是永恒存在,是绝对的、无限的、真常的。心的「相大」就是生死,是生命的阶段性转换,是有生灭、去来的无常变化,是相对的、有限的、非常的。心的「用大」,就是生活。我们活在世间上,生命从生到死,其中的食衣住行、言行举止、身心活动等等,无一不是生命的作用。

一个人的自性就是佛性,是本体,对凡夫来说,觉得有一个佛性在那里永远不灭,心里说不定还美滋滋的,觉得反正我死了佛性也不会死,我下地狱佛性也没关系,我上天堂佛性也没关系,总有一天我会见到它,这实际上是常见外道。

另外一种人呢,认为自性就是空,一想,什么都没有,于是,他可以把执着也扔掉了,也觉得,原来什么都没有,都不要了,空掉了,什么都没有了。他认为什么都没有就是佛性。这落入了断见。身心虽然也空荡一下,但是,是落入了外道的知见、陷阱。落下去以后,你的智慧生长不起来。

正确的了解体、相、用的真实意义,对每一个同修来讲,非常重要,不会落入边见和知见的迷惑之中,更有利于精进修行。

网址:体、相、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在佛法中应用 http://c.mxgxt.com/news/view/291933

相关内容

夫妻之间应该怎样更好的相处
当明星来电:如何用名人效应提升人际关系?
夫妻之间吵架怎么办?可以试着用这几个方法化解
夫妻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
如何用心致敬粉丝:明星的真情表达与关系维系之道
如何维持情侣之间的关系 情侣之间的关系靠什么维持
四种方法告诉你如何处理与职场关系户的关系,为我所用
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法律关系——导游应如何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情侣之间应该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民法典中如何证明存在同居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