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星和路人,多是错字大王、病句大王?

发布时间:2024-12-18 17:37

香港明星和路人,多是错字大王、病句大王?

香港明星和路人,多是错字大王、病句大王?

@陈法拉:看晚(完)大结局。能和这班同事、演员一起经历这样的作品,另(令)我毕生难忘。

香港明星和路人,多是错字大王、病句大王?

@薛凯琪:今天中(终)于可以不工作!有点自己的时间;不想全(传)染给别人。

  什么叫做语文好?会吟诗对句还是出口成章?香港人同你摆摆手:大部分的字不会写错就是高手,要是所有的句子没语病都通顺更加犀利,若是还可以用四个字的成语,那简直不得了,齐齐称你为才子才女才对……这就是香港人的语文水准。

  大跌眼镜的不只报纸前的你,有的香港人自己都想不明白: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上个世纪接纳如此多的文人墨客,不乏金庸、倪匡文学大家,报纸杂志文学独树一帜的香港怎么就一步步走到“会用四字成语”就是才子的地步?

  原因分析起来有很多,但无论是教育失败还是传媒不负责任,最后的根源恐怕都是在香港“汉语歧视”之中。香江第一才子陶杰说,大部分香港人其实根本不在乎汉语语文,学好英文就可以了,还管什么汉语好不好。说到底,汉语如果被视为“次等语言”,怎么有学好的可能?但讲香港人语文水准下降,也是为了警示内地,对语文之内涵与美感不够珍视,这哪里是香港的“专利”呢?

  错字连篇

  娱乐界天王天后,也是错别字界天王天后?

  @薛凯琪:今天中(终)于可以不工作!有点自己的时间;不想全(传)染给别人。

  @周丽淇niki:明天见吧,我会唱《最后倒数》,大家准备好味(未);这块镜子上印上我的名字,将会开拍新剧的我,出外境(景)很管用呢!

  @陈法拉:看晚(应为完)大结局。能和这班同事、演员一起经历这样的作品,另(令)我毕生难忘。

  随便打开几个香港明星的微博,如果发现不了一个错字,那几乎就会成为新闻。港媒曾经专门做了给明星微博挑错的报道,请香江第一才子陶杰作为文字判官,帮艺人改错字,陶杰发现不少明星经常写错字。拥有100多万粉丝的陈法拉,“贵为”普林斯顿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连她的微博都少不了一堆错别字,更别说普通的香港大众。天王天后的微博,随便发条“嗨”都有几十万至几百万关注,稍微有错,分分钟误人子弟———但正是这些娱乐圈天王天后们,同时也兼任错别字界天王天后。

  而香港媒体,在制造错别字、发行错别字这方面,也是产量惊人。香港某广告公司管理人员陈时在内地时,每月的8号和25号都是她的“节日”,会第一个跑去报刊亭买下最新一期《m ilk》,后来到香港念书,8号和25号成了陈时的“哀悼日”,因为原本更期待的《m ilk》香港版每一页最多可达二三十个错字,让她对这本杂志的爱彻底“死”了。

  陈时用红色的签字笔在一本《m ilk》上将错字一一圈出,过去她可都是用塑料纸封好保护杂志。尽管在内容上《m ilk》和内地版并无太大差距,甚至有些推荐更加潮流时尚,但是这一个个的错别字让陈时看着不自在。“就像中学有个我暗恋的男生给我写情书‘我站在人生的分盆(岔)路口,看到你敢(感)到很幸运’,他在我心目中立即就成了傻瓜、‘没文化’的代名词。”她叹口气,“同理我实在没法跟着一群每一页都会写几个错别字的人去追时尚,这让我觉得自己也愚不可及。”

  “今天你做什么了?”

  “hea在家里咯。”

  “hea”?六年前刚来香港的刘清雅满头雾水,之后才发现就是内地“宅”的意思,这个湖南妹子对粤语兴趣颇浓,好学地四处问人“hea”到底如何写,“结果六年了,我发现问过的香港人没有一个知道,恐怕这个字根本没有汉字。”好嘛,写错字是一回事,香港人还勇于接手古代伟人仓颉的工作,甚至是“超越”,自己造个完全没有笔画不中不英的字出来。

  语法不通

  香港盛产病句,句子一长,港人就看不懂

  ●“行人路上不骑车单车。径上不步行/跑步。”这是香港警署的公示。

  ●“她是一个清纯而魅惑、每次都会给人新鲜感的尤物级女子。”这种复杂句式香港人表示看不懂。

  周梓明在香港工作几个年头了,过去总是听香港同事笑话内地的英文标识语法错得离谱。例如内地某景区把“小心地滑”翻译成“slipcarefully(滑倒时要很小心)”,可是前不久他在香港大埔墟骑车时也给香港的“汉语翻译”狠狠戳中笑点。

  “行人路上不骑车单车。径上不步行/跑步”周梓明看到这份公示忍不住想大笑,“想想《无间道》里警官一个个都那么拽那么酷,可是他们就写这样的中文哦。”

  他发现旁边标示的英文D on‘t cycle onthe Pavem ent.D on’t w alkrunonthecycletrack表达得非常清晰,“但是中文简直就是将英文生硬地翻译过来,难道写一句‘行人路上勿骑单车,单车道上勿步行、勿跑步’就有那么难吗?”

  在香港广告公司负责文案工作的广州女孩工作一年多,对文案阐述充满恐惧和愤怒,“因为你的句子一旦包含一个从句,香港执行人就完全看不懂听不懂,还会用英文语法同你分析中文句子!”

  一年前第一次将熬夜四天写好的文案交给执行时,郑诗婷认为自己有很多出彩的句子,暗暗期待应该会获得肯定和赞赏,没想到拥有英国一流大学学历的香港执行人指着文案中的一个句子“她是一个清纯而魅惑、每次都会给人新鲜感的尤物级女子”,很不屑地批评道:这明明就有语法错误,“是”是系动词,“给人新鲜感”又是另一个动词群,它们之间也不是并列关系,怎么能两个动词共同修饰“女子”呢?

  郑诗婷大脑死机了几秒,猛然反应过来:系动词不是英语的语法吗?执行人却淡定地说:“对啊,我就是在用英语的语法给你纠错嘛。”哭笑不得的郑诗婷变身为小学语文老师,执行人最后被她“软硬兼施”的教学暂时说服了,但是却丢下一句:“虽然没有语病,但是香港人看不懂的,改掉!”翩然而去。

  如今,郑诗婷已经是公认的全公司“语文最好”的人,可是这个虚名给她带来的唯一的“福利”就是得不停地和这群香港同事进行“中英语法大辩论”。

  成语不懂

  会用几个成语,你就是才子!

  ●“有不会的字和词都问内地同事。”在《新报》报社就像内地“有事请打110”一样被奉为原则,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毛睿智就是传说中的“内地同事”。

  “R achel(毛睿智的英文名),我要形容一个人很难过很难过用哪个成语?”

  “黯然神伤。”

  “哇,我没听过这个成语,你好厉害。”

  刚开始,毛睿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难免有点飘飘然,“要是再甩出‘槁木死灰’、‘万念俱灰’怕是会有人叫我才女了。”毛睿智调侃的同时,也很疑惑,这些词都是她初中高中,甚至小学时候就学会用的,这帮中文系出身的香港同事到底怎么了,什么时候会用四字成语就变成了不起的事了呢?

  Lily现在是香港一家商场公关部门的宣传策划,最开始她对整个工作兴致勃勃,感到自己脑袋里一堆对文字的创意想要施展出来,但是没想到,工作两年来做的大部分推广文案竟然就是所谓的“食字”,也就是修改成语。

  今年公司正在推广一款毛绒的玩具熊,虽然这个案子不是由lily来做,但是不用想都知道,肯定又是什么成语改编。果然在12月24日市场部打出的广告是“大展熊抱”,因为这个词的广东话发音和“大展宏图”多少有点相似,另一个广告则是“毛时毛刻”,自然就是改编自“无时无刻”。这种生搬硬套、创意缺失的广告文案常让lily感到很羞愧,在街头看到别人在看这则广告,她都会下意识地侧过身去逃跑一般逃离现场。

  “食字改编其实本身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可是‘毛时毛刻’这样的改造有什么内涵吗?简直就是小孩子说梦话似的。”lily对于香港人这种“只要用了成语就很厉害”的态度十分不屑。

  不过lily发现和香港人用成语还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只要成语稍微有那么点故事背景,可能还招致“民愤”。

  中秋节lily为商场的减肥产品写了一则广告,结果立马收到了市场部气势汹汹的反馈:“你用的那个‘嫦娥奔月’是什么意思?我们整个市场部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这个成语,公关部是不是在玩我们?”

  Lily崩溃了,没听说过“嫦娥奔月”?您才是在玩我吧?

  粤语式微

  香港语言大量“内地化”,粤语之美正在消退

  ●“百年一遇好日,新人逾千对”、“土耳其争分夺秒,拯救地震幸存者”、“迎难而上,赢回民心”这些新闻标题熟悉吗?不过在香港那满是粤语字眼的报纸上看到是不是有别样一番心情。香港的报纸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学习使用这些粤语里很少出现的内地词汇,甚至很多翻译也开始按照内地媒体的统一翻译———重点是,港媒常常将粤语和内地生硬的官方词汇杂糅,不伦不类。

  陶杰摊开报纸,看到:“曾荫权领导班子,昨天公布了一揽子措施,声称打造经济新平台,加强基建力度,推动西九文娱工程上马。”顿时完成皱眉、摇头、叹气三部曲,“‘一揽子’、‘打造平台’、‘工程上马’这都是生活中根本不用的宣传化语言,香港媒体这方面倒是很会自学成才。”陶杰调侃道。

  他提到繁体写的“弗吉尼亚”四个字,“原本美国的V irginia在香港翻译为维珍尼亚,维珍的广东话发音更接近V irginia的音调,而且‘维珍’二字带着女性的美好感受,和V irginia本身‘处女地’的词根意思也很贴近,本是信达雅的翻译,现在却要和内地媒体‘统一’才够‘准确’,白白把自己这么好的翻译改成只有纯粹以普通话音译的‘弗吉尼亚’。”

  “现在广东人在捍卫自己的‘粤语文化’和‘本土文化’,香港有些学者也加进一张嘴巴,一起抗议‘普通话大中原语言霸权’岂不可笑?自己的独特东西都不保留,谈什么‘霸权’?”陶杰有点痛心。

  词汇贫乏

  大学生写不出200字像样的小学生作文

  ●“北京我去了万里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很雄伟……我去吃了北京烤鸭,烤鸭很香很好吃……”教师R ainy不敢相信,区区200字的小作文,十八九岁的香港大学生写出的是典型的流水账,无观点、无修辞、无文采,“行文语调就像我那在沈阳七八岁的小侄儿。”

  Rainy曾经在香港的伦敦卓越书院教书一年,平时和这帮十八九岁的学生聊天时,听他们夹英夹汉的话,看他们发的英文短信,一开始还觉得“好tvb啊,好洋气啊”,可是慢慢地她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头,这群快要进大学的学生竟然连内地小学生的作文都写不了。“今天我们写一个城市,随便哪个城市都可以,只要200字哦。”收上来的作文还是让她惊诧,连内地小学生的作文水准都不如。

  “当然这群学生读国际学校,可能中文比其他学校应该略差一点,但是他们的作文显示这真的不是‘略’差的程度。”Rainy很怀疑这样的母语底子真的可以把英文学好?

  而Eva则深深被这个这个城市单调的“修辞”所打击:来香港的第一年,同学带她去喝奶茶,“这奶茶好好味,好滑啊。”第二年,朋友带她去吃早茶,“这虾仁好甜,好滑啊。”第五年,同事和她一起吃甜点,“这个蛋挞好好吃,好滑啊。”这次Eva忍不住爆发了:拜托你们,形容美食除了“滑”用点别的字眼吧?

  “‘连美食节目都是只有那么几个词,如今内地都把’tvb‘体当成笑话,但是香港人真的就是这样讲话,心情不好时,朋友会告诉你: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了。”Eva撇撇嘴,“高中的时候看电视还挺喜欢这套,可当你身处其中,身边的人都用这样一成不变的句式同你讲话太让人难受了,这又不是《机器人总动员》。”

  教学随意

  母语授课或英语授课,香港教育政策玩“凌波微步”

  ●“香港的教育制度从没有停止改变,就像凌波微步一般。”香港编剧、影评人舒琪说,香港的教育三十年来一直摇摆在“英语授课”和“母语授课”当中。

  香港英语授课多年,除了汉语科目,其他的内容均为英语教学,而1997回归后逐渐出现“母语教学”。“可是母语教学让很多家长十分反感,他们感到如果不学英语,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肯定没有好的就业机会,而政府也不坚决,最后妥协为‘可以自己选择教授方式’,这样大多数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和家长,无论质素高低都尽量标榜自己是‘英语授课’。”舒琪说。

  可以自己选择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还有课本教材都由老师和学校自己选择出版商。

  撰写过《中国语文不难学,为什么我老是学不懂》的香港学者许迪锵平时很留心语文教材,他曾经在一个小学课本中看到的是本校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被当成课文来教授低年级,“学了六年中国语文的学生,不知有鲁迅、沈从文,更不要说萧红、杨绛了,老师自行编定的课本,为了迁就学生的程度,且美其名为‘增加亲切感’,实在可怕。”

  陶杰则指出,香港原本有十分雄厚的传统语文基础,但是在1997之后很多文人出走,而当局则紧急培养了一批教师顶替空缺,这些并没有真正弥补语文人才的流失,反而逐渐呈“漏斗”之势减少,直到现在语文人才“无以为继”的局面,怎么能够制定出有质量的教育政策和书本呢?

  汉语歧视

  潜意识中的“汉语歧视”,是港人语文水准不佳的根源?

  ●“如果一个社会认为英语最高级,会英语的就是高等人,那么它的母语又怎么有可能学得好呢?”对于“香港人语文怎么了”的问题,资深文化评论人林沛理如此质问,他认为这种“汉语歧视”是香港独有的,“在台湾和内地都不似香港如此对待汉语,根源上皆是因为香港人处于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林沛理把香港的语文用“尴尬”来形容,最开始英国统治时期,英国人自然不会刻意去培养香港的汉语文化,而英语流利的“就是高等华人”,甚至不仅仅是金钱和工作相关,还是和身份和社会定位的紧紧绑在一起,“终于香港人自以为西化,但却在1997回归后无所适从。”

  林沛理感慨,直到现在“文科无用,汉语无用”,也是在香港公认的观念,教育政策在“英语授课”和“母语授课”间的摇摆就是汉语沦为“次等语言”的结果,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母语授课降低所谓的教学品质。

  在2011年香港针对中小学生语文的系统评估报告中可以看到,香港学生的语文水平普遍倒退,年级愈高,合格率愈低。更奇怪的是,语文科目有超过10%小六学生三年前达标,今年却不合格,现在恐怕未必是香港人的语文滑坡的底线。

  不过,当大部分受访者诟病香港人语文水准下降,文化学者胡野秋却认为,从中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香港的学生作文更“文雅,有古文底子”。

  深港共同举办的中学生作文大赛已经举办超过6年,香港康文署会从全港十几所学校挑选出中学生作文同深圳中学生对比,作为评委的胡野秋非常惊讶原来香港学生可以这么“自然流露”地将文言文、古诗词融汇到作文中去,“我们和香港的老师了解过,也翻看过他们的一些课本,发现古文课文可以占课本的一半,而现在深圳中学的古文量最多只能占课本的三分之一。”

  “如果香港的语文在遭遇滑坡的危机,那么深圳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语文教学呢?”胡野秋说。

  下期预告:香港新年倒数活动有多用心

  在2012年来临之际你会做些什么,要不要参加充满末世情怀的新年倒数活动?相对于深圳的不过不失的例行倒数,香港的各种迎新活动实在太丰富了。具有官方性质的“除夕倒数咏香江”烟花汇演、尖沙咀广东道巨星陪你倒数活动、时代广场的万人大合唱、兰桂坊充满“惊声尖叫”的跨年倒数,总有一款适合你口味……我们在参与倒数活动的同时,不妨学习一下成熟型社会在举办大型群体性活动时的细节和用心。

  采写:南都记者谢宇野 图片:CFP LOGO设计:张达利

网址:香港明星和路人,多是错字大王、病句大王? http://c.mxgxt.com/news/view/297118

相关内容

揭秘香港娱乐圈著名四大癫王
香港影星吴孟达病逝,周星驰、任达华等多位明星悼念
香港四大天王盘点 香港四大天王分别是谁 当年到底有多红
香港艺人改名字的那些人,香港明星改名找谁改的
香港男星龙彪肺癌病逝 曾出演《整人专家》光头王
香港明星艺人改名字的那些事
港娱:王杰如何评价四大天王?
港台四大天王实力排名,香港四大天王完败?刘德华第七张学友第二
王杰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港娱:四大天王,何以位列,香港十大文化符号之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