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 环球SACD大规模上市(附图)
SACD和DVD-Audio,这两种超越CD规格的音乐载体,经过为时多年的较量,在市场的影响力方面终于分出胜负。SACD由于技术特性更优,加上越来越多的软硬件厂商的支持,差不多已经将DVD-Audio赶尽杀绝,成为后CD时代的主流。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差不多100家以上的音响设备制造厂商加入SACD阵营,使得SACD的播放机价格在短时间内已经下浮到800美元以内,加上目前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几家唱片集团 均同声支持SACD录音格式,导致市面上SACD的音乐品种一下子呈几何级增加,使得先前持观望态度的买家有足够的信心掏钱入货。SACD的这种趋势,很大程度应该归功于SONY和PHLILIPS这两大电子巨头的不懈推广。事实上,他们均是SACD的始作俑者。大家知道,SONY自己拥有强大的唱片机构,软硬兼施自不待言;而PHLILIPS几乎也和全球最大的威望迪·环球唱片集团血脉相连,这样的强强联手,几乎使得全世界最有实力的大牌音乐家的作品都有机会发行SACD。如此强势,是其他软硬件公司不作他想,极力跟进的原因,DVD-Audio不垮也难。
去年开始,环球唱片旗下的几个声望卓著的古典大牌,包括DG、DECCA、PHILIPS,开始大规模推出SACD唱片,系列化地将旗下的经典名盘高音质化。令人可喜的是,“环球"在首批推出的古典SACD中广泛采用了多声道格式,大量立体声时期的珍贵历史录音母带被重新混音成了5.1声道。也就是说,这批SACD中既有96KHz/24Bit的PCM立体声信号,也有96KHz/24Bit的PCM多声道信号;同时,作为单面双层的载体,又支持传统的44.1KHz/16Bit的PCM格式。所以,虽然这批SACD都是些老录音,但如果你拥有多声道SACD系统,马上就可以得到完全脱胎换骨、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如果你暂时尚没有这样的音响系统,那也没有关系,你的CD机也可以读取普通的立体声欣赏。
而且,透过“环球"规模化推出的这批SACD,在价格上已经解除了消费者的抗拒心理,因为它们不比传统CD贵多少,这就使得这种新规格软件越来越撩动唱片收藏者的购买欲。这里就选出环球出品的几张SACD精品,略作介绍。
1、片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编号:DG 471 640-2
卡拉扬/柏林爱乐在1977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德国DG首批推出的SACD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张。卡拉扬一生曾经四度灌录过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分别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乐迷们一直在争论,到底哪个版本是最好的?如果你问卡拉扬,我想他一定会说,“销量最差的那套是最好的”。
事实上,贝多芬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通过节奏的力量显示出来的。古典音乐界无可争议的贝多芬专家富尔特文格勒,就是一个在节奏上极富创造力的伟大艺术家。在其之后的卡拉扬在这方面非常想有所创新。50年代刚刚走红乐坛的他企图向公众和唱片界展示他的创造性、标新立异的能力,于是在EMI留下了单声道版本,这个录音被认为是想从富尔特文格勒的巨大阴影中跳出来,但是似乎不太成功。60年代初,他又迫不及待地就搞了一套托斯卡尼尼式的演绎,这回似乎取得了巨大成功。不过,该录音某种意义上仅仅是补偿了人们对托氏版本的录音效果之不满。到了70代中期,卡拉扬已经成了欧洲乐坛霸主,加上一场大病,使他感到一种曹孟德式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深刻孤独感,有着一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情感诉求,这时他重新走近了富尔特文格勒的内心世界,这一回的演绎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撞击产生的火花,至今被认为是他的贝多芬录音中最好的。到了80年代,卡拉扬仿佛一个老小孩儿,又回到了单声道时期的想法,加上又有新的数码技术问世,他的独创精神,和让世人再次吃惊的愿望又起来了,于是有了标新立异的数码版贝多芬。
所以,从个人内心里,我真的很佩服DG在制作这批SACD时的超卓眼光,他们选择的是1977年的这个版本,而没有趋炎附势,选择在音响迷中口碑似乎更好的62年版和80年代数码版来重新混音。事实上,SACD所呈现的效果,为70年代模拟录音巅峰时期的“卡拉扬之声”带来更为精致的细节和辉煌的音色,多声道营造的音场空间,更是让人体验超级的音响震撼力。
2、片名:莫扎特:安魂曲
编号:DG 471 639-2
DG另一张莫扎特的“安魂曲”,也是卡拉扬1976年和柏林爱乐,以及辛托芙等歌唱家一起录制的。
可能有很多资深乐迷会不屑于选择卡拉扬演绎的莫扎特“安魂曲”,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听过更为优秀的诠释,令一方面,也可能是他们对卡拉扬这位“古典商业大师”的成见多多。在此,我想乘机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些伟大的指挥家(比如富尔特文格勒或索尔蒂),他们有的能创造出完美动人的音响效果;有的能把作品的内涵演绎到令人感到十分神圣的地步,但未必能让那些原本还不太懂音乐的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他们指挥的音乐。可是卡拉扬就有这本事,他会通过力度的强烈对比;会操作各种管弦乐色彩;还有利用录音技术上的高超技巧,把作品里的“重点章句”巧妙地突现出来,令人加深印象。古典音乐的“深入浅出”大致就是被他这样实现了。因此,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广大业余爱好者,差不多都是听着卡拉扬的唱片走上爱乐之路的,而且基本上走了正路没走歪路,这都是卡拉扬的功劳。卡拉扬于是拥有数量最多的专业圈子以外的崇拜者,也就有了一大批女性崇拜者(虽然她们有时听音乐会就像看足球比赛,不是看球而是看人)。
事实上,如果你第一次尝试欣赏莫扎特这样的“安魂曲”,听卡拉扬的演绎,绝对要比一开始就听专家们顶礼膜拜的其他权威版本要容易进入得多。
在卡拉扬指挥的这部莫扎特临终前仍未完成的作品中,一点都没有恐惧和痛苦,而只有纯净、安详和欢乐。那种在天国光芒照耀下的感觉,很难想象这是莫扎特穷极潦倒,走到人生尽头时留下的遗作。你可以说,这是卡拉扬对美好人生格外迷恋,享受生活的欲望过于强烈,因此,他的演绎比较强调对乐队的控制,忽视了对精神内涵的表现。但,他制造的绝美音效,实实在在的可以让听者感受到来自天国的祥和光辉,这不正是梅纽因对莫扎特音乐的美好比喻吗?“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
所以,有人第一次要听莫扎特的“安魂曲”,我肯定首先推荐他卡拉扬的这个版本,而且一定是非这张环绕声的SACD版不买。
3、片名:马勒:大地之歌
编号:DG 471 635-2
DG另一张值得推荐的环绕声SACD古典唱片,是皮埃尔·布里兹/维也纳爱乐在去年最新录制的马勒的“大地之歌”。
曾经获得过18项格莱美音乐奖的皮埃尔·布里兹,在古典音乐界是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同时也是一个先锋派思想的倡导者。他身兼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思想家多重身份,使自己始终被争论困扰。他出生于1925年的法国,从洛杉矶到柏林,从阿姆斯特丹到纽约,他一生指挥遍了世界上的知名交响乐团。每次音乐会,他总能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激情赋予各种复杂的当代作品以精彩的亮点。
布里兹的指挥风格清晰、冷静,同时热衷于试验不同的乐队音响组合,他擅长对结构进行整体的把握,利用清晰而简单的旋律、和声,细致地表现出变幻不定的色彩和光影,这使他手下的马勒作品,拥有比其他诠释更为鲜丽华美的音响效果。事实上,布里兹很少指挥舒伯特和莫扎特,他经常选择德彪西、拉威尔、马勒、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韦伯恩以及梅西安:他是他们最出色的诠释者之一。正是通过对他们的理解,布里兹能够明确现代音乐意义所在,正是通过对他们的解释,布里兹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不同凡响的世界。他在扬弃传统的同时,把作品中的现代意识因素提纯了,他建立了新的感官王国。
“大地之歌”是马勒用优美的音乐对现世的告别,被认为是一首悲观主义者对现世的厌倦,对彼岸的憧憬,和赞美大地的最后的颂歌,其中既充满虚幻、鬼魅、神秘而又华丽的乐器音色,也有宏大的几乎粗暴的动态对比。布里兹用他独到,精确的诠释,将马勒的音乐之美和SACD的优越音响特性表现无遗。
4、片名:意大利歌集
编号:DECCA 470 611-2
5、片名:音乐的瞬间
编号:PHILIPS 470 603-2
同属环球旗下的DECCA和PHILIPS也有大批环绕声SACD古典录音面世,其中较值得推荐的是前年拿了留声机最佳唱片大奖的意大利花腔女高音巴托丽的《意大利歌集》和日本女钢琴家内田光子的舒伯特的“音乐的瞬间”。
DECCA的巴托丽《意大利歌集》,原来的录音母带就相当好,当时听CD,感觉人声通透得不得了,歌唱家音准一流,音域更是惊人,用高级Hi-Fi播出时,喉底的肉感充沛,能量感和空间感都无出其右。现在,拜SACD更宽阔的频响所赐,更能领受巴托丽歌声惊人,她似乎既有女高音那种细润的音质,又兼有近似女低音饱满的音色,她那又浓又实的胸声在SACD中更加鲜明,女中音中一连串的花腔技巧和悠长的抒情走句,在她唱来极为灵便,毫不费力,带有一种可贵的雄健力量。她的声音的可塑性极好,不论声音的表现力,情感的表达都非常丰富,她能唱出女声中所有的声部,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无所不能。21世纪出现这么一位全能的花腔女中音,真是可喜可贺。
PHILIPS的这张内田光子演奏的舒伯特钢琴作品,除了一首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还收录有最惹人喜爱的钢琴名作“音乐的瞬间”。其中6首短曲美轮美奂,尤其是第一首“中板”,钢琴的沉吟带给我们真正的沉醉,SACD中,内田手下的琴音既真又美,钢琴的木头味道和泛音多得装不下,可以直让发烧友听得摇头晃脑。
6、片名:环球SACD天碟系列-谭咏麟极品之选之一
7、片名:环球SACD天碟系列-谭咏麟极品之选之二
8、片名:环球SACD天碟系列-邓丽君极品之选
除了DG、DECCA、PHILIPS推出不少古典SACD,环球远东分公司也顺应时势,利用在香港新设立的SACD混音中心,在去年推出了包括谭咏麟、邓丽君、陈慧娴等一代流行巨星的数张SACD精选集。
其中,谭咏麟的一套两张SACD精选集上市后,竟然一波三折,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来,由于当年原版母带规格不符合SACD制版要求,唱片公司为求得最佳的音效,曾专门将母带拿到荷兰做重新处理,不料由于荷兰的工程师不熟悉“谭校长”的歌声和中文歌曲的意境,只是改善了伴奏部分的效果,人声则适得其反。结果首批SACD面世后,遭到了许多非议。唱片公司闻讯后,力马召回已经上市的首批成品,并决定返工,给发烧友一个满意的答复。“环球”遂邀请香港本地发烧录音师冯为国先生再度操刀,并在混音过程中召集资深谭咏麟歌迷、发烧友和音乐和音响界行家一起会诊,边听边摩,听一段制作一段,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打造出脱胎换骨的音效。
“环球”就改的认真精神让坏事变好事,结果,第二次上市的谭咏麟SACD,连同后来推出的几张中文流行SACD,均获得了音响评论界的一致叫好,认为其音效是迄今为止中文流行唱片之最,无论听歌怀旧还是发烧试音都是当之无愧的极品之选。(朱纬)
网址:脱胎换骨 环球SACD大规模上市(附图) http://c.mxgxt.com/news/view/299786
相关内容
你敢信这是虞书欣生图?完全不用P,摆脱了网红妆一整个脱胎换骨全球选秀歌手集体进攻 脱胎换骨成乐坛主力军
明星出道前后的照片对比,感觉像脱胎换骨一样
“这是我们中国人脱胎换骨,走向新生的一年!”
黄庭坚的夺胎换骨与洗稿
多人参与大规模换人交易引发转会市场热潮
河南大厦开启豫剧驻场演出,名家李树建希望推动“豫剧脱胎换骨”
三个月让新人脱胎换骨,《演员的品格》将成娱乐圈的黄埔军校
演员的转变之路——杜淳!脱胎换骨,只为更好的自己
市场监管总局:要着力优化消费环境 以标准提升牵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