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诗人纪伯伦哪国人 诗人纪伯伦的生平简介
众所周知,纪伯伦是世界著名的诗人、作家,那么纪伯伦哪国人。通过记载纪伯伦生平的书籍资料,便可得知纪伯伦哪国人。在介绍纪伯伦时,都会提到纪伯伦被誉为“黎巴嫩文坛骄子”这一点,那么以此来看纪伯伦应该是黎巴嫩人。
纪伯伦
但是,由于纪伯伦后来前往美国生活,并且获得了美国居住证,那么纪伯伦应该是美籍黎巴嫩人。纪伯伦的母亲名叫卡米拉,后来嫁给纪伯伦的父亲哈利勒之后,生下了纪伯伦和他的两个妹妹。纪伯伦自幼在黎巴嫩北部的贝什里村长大,父亲哈利勒是一个老实而本分的百姓。
哈利勒忠于自己的工作,并且待人友好热情。但是,哈利勒喜欢以酗酒的方式来逃避责任,所以全家人都过着衣食紧缩的生活。在纪伯伦眼中,父亲常常在外酗酒,等到酩酊大醉时才回家。
并且,父亲哈利勒借着酒劲经常打骂家人,这给纪伯伦幼小心理留下很深地印象,慢慢地,纪伯伦越发讨厌父亲。所以,俩人的关系也异常紧张。1891年,纪伯伦年仅8岁,父亲哈利勒因被人诬陷而锒铛入狱。
随后,纪伯伦家的房子、财产统统被政府没收。在这种情况之下,纪伯伦的母亲决定带着纪伯伦跟随他的舅舅前往美国生活。三年后,纪伯伦的父亲无罪释放,但是纪伯伦的母亲依然决定前往美国。
于是,13岁的纪伯伦跟随母亲前往美国波士顿,后来纪伯伦一直在波士顿生活、写作,直到他去世。
诗人纪伯伦的生平简介
纪伯伦是世界上著名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至今深受各地读者的喜爱。关于纪伯伦简介,很多书籍中都有提及,而通过纪伯伦简介得知,纪伯伦生于1883年,卒于1931年,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纪伯伦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因此素有“黎巴嫩文坛骄子”和“艺术天才”的美誉。
纪伯伦
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在黎巴嫩北部的乡卜舍里出生,等到纪伯伦12岁时,他跟随母亲前往波士顿,时隔两年之后,纪伯伦回到黎巴嫩。随后,纪伯伦在贝鲁特希克玛学校学习法文和美术。纪伯伦在学校一面学习文化教育课程,一面利用课余时间主办《真理》杂志。
纪伯伦因受西方文化教育的熏陶,所以当他回到国内之后,纪伯伦看到社会现状,便有了激进的态度。1908年,纪伯伦时年25岁,他因发表《叛逆的灵魂》一文,而惹怒了政府当局。
第二年,纪伯伦迁往纽约,随后纪伯伦在纽约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此后,纪伯伦一直在纽约生活,直到他1931年离世。早年间,纪伯伦的创作主要是小说领域,从1920年起,纪伯伦创作重心主要由小说创作转向了诗歌和散文创作。
1920年,纪伯伦发表了《先驱者》、随后在1923年,发表了《先知》,随后又陆续发表了《沙与沫》、《人之子耶稣》、《流浪者》等多部作品。纪伯伦在文学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因此他和泰戈尔、鲁迅等文学家一样,都是引领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锋者。
在纪伯伦众多作品中,《先知》是他的代表作,纪伯伦以赠言的方式,用充满比喻和哲理的言语,道出了智慧之语,因此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纪伯伦除了在诗歌方面颇有建树之外,那么纪伯伦长篇小说有哪些。
折断的翅膀
通过总结纪伯伦全部作品,便可得知纪伯伦长篇小说有哪些。
通过资料记载可知,《折断的翅膀》是纪伯伦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折断的翅膀》是纪伯伦在二十世纪初期创作的,此时的黎巴嫩正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纵观整个国家的人民,他们都过着愚昧而无知的生活。黎巴嫩在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下,国家开始从封建主义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的国家。当时,在黎巴嫩最大权力机关便是宗教,宗教领袖们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统治,甚至还拿捏着人民生死大权。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黎巴嫩人民不仅要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压迫,还要受到宗教的剥削。而且,最可怜的还是本国的妇女们,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几乎让她们喘不过气来。而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黎巴嫩人民开始和封建神权主义展开了斗争。
在这股思想浪潮中,纪伯伦就是其中一位先驱人物。而纪伯伦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在这种背景下便应运而生。他以故事折射出黎巴嫩妇女悲惨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阿拉伯妇女悲惨的命运。除此之外,纪伯伦借妇女的悲惨生活来展现宗教势力的残酷凶恶。
纪伯伦的爱情是怎么样的
纪伯伦的爱情十分凄美而动人。众所周知,纪伯伦一生并没有娶妻生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纪伯伦没有感情经历。相反,纪伯伦的爱情如同柏拉图式的爱情,他和玛丽、梅娅的爱情美好而动人。纪伯伦爱上的第一个女子名叫玛丽,比纪伯伦大十岁。
玛丽画像
当纪伯伦落魄时,玛丽慷慨解囊地帮助了纪伯伦,为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玛丽的帮助下,纪伯伦还前往巴黎学画画。等到纪伯伦从巴黎回到波士顿后,立马就向玛丽求了婚。
但是,玛丽拒绝了纪伯伦,她认为纪伯伦是一位自由艺术者,他不该被婚姻和家庭所束缚。虽然俩人没有在一起,但是玛丽和纪伯伦依然保持着书信联系。根据资料记载,在保留至今的书信中,纪伯伦共给玛丽写了325封信,而玛丽给纪伯伦写了290封。
除此之外,纪伯伦的爱情还与一名叫梅娅的女子有关。1911年,纪伯伦出版了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不久之后,纪伯伦收到了一封来自阿拉伯的信件。这封信是梅娅写的,她在信中表达出自己对纪伯伦的崇拜之情,并写出自己对婚姻的看法。
于是,纪伯伦便和梅娅认识了。值得一提的是,梅娅是黎巴嫩著名的女作家,并且精通多门语言,是一位才华洋溢的女子。后来,纪伯伦和梅娅以书信的方式展开了联系,在渐渐交流过程中,纪伯伦爱上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纪伯伦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通过有关纪伯伦的资料记载得知,纪伯伦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而说起纪伯伦的宗教信仰,不得不提的就是纪伯伦的生平经历。纪伯伦在黎巴嫩出生,当时的黎巴嫩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随着奥斯曼帝国对黎巴嫩文化、政治、经济上的统治,渐渐地西方思想流入到黎巴嫩。
纪伯伦作品
与此同时,黎巴嫩成为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黎巴嫩不仅有犹太教,还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纪伯伦的父母信仰马龙派,所以纪伯伦的宗教信仰自幼深受家庭的影响。马龙派作为基督教的分支,深受黎巴嫩北部山区人民的崇拜。
马龙派身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它和其它宗教派别具有不同之处。马龙派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所以教派规定,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所以,纪伯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成长,命中注定纪伯伦的宗教信仰会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
随着纪伯伦的成长,他渐渐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怀疑。当时,黎巴嫩深受奥斯曼帝国的压迫,与此同时,黎巴嫩教会借此机会大力压榨普通劳动人民。从某一方面来说,黎巴嫩教会在当时掌握着国家最大权力,并且拿捏着人民的生死大权。
在现实情况之下,纪伯伦的宗教信仰渐渐变得淡薄了。加上,纪伯伦生活在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双重背景的人群中间,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纪伯伦的宗教意识相比单一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他的宗教意识更加深刻。
纪伯伦鄙视自己是什么东西
纪伯伦鄙视自己出自于《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一文。纪伯伦鄙视自己是纪伯伦以“自己的灵魂”为名义,向世人揭示人性弱点的一首诗歌作品。《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被收录于《沙与沫》中,纪伯伦旨在借人性七个方面的弱点,号召人们洗涤自己的灵魂,以追求高尚、高洁的品质。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纪伯伦《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被译为多个版本,其中冰心、钱满素等学者,都翻译过这篇诗歌。《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非常简短,全诗文只有七句。“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在这前四句中,作者诉说了人性的弱点,分别是懒惰、追求爱欲、避重就轻和逃避责任。看似纪伯伦以“我”的口吻,说出了自己的弱点,其实作者指出的是世人全部的弱点。就拿现在来说,这首诗歌内容依然适合大众心理。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付诸实践的却没有多少人。年轻的人们本该在奋斗的年纪力争上游,却因为得过且过的心态虚度光阴。即使在工作中出了差错,也只会推卸责任宽慰自己,根本不知道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纪伯伦鄙视自己,其实是在鄙视“我们”
网址:揭秘诗人纪伯伦哪国人 诗人纪伯伦的生平简介 http://c.mxgxt.com/news/view/308918
相关内容
纪伯伦组图:著名诗人纪伯伦的绘画作品 曾师从罗丹
纪伯伦《先知》:这是我思考1000年的书,爱、美与生命是我的主题
纪伯伦和玛丽:一场不谈婚论嫁的爱情
在纪伯伦的故乡,探访黎巴嫩的神秘山谷
纪伯伦的故乡什么样?探访黎巴嫩的神秘山谷
纪·哈·纪伯伦经典语录
纪伯伦告诉你: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NBA球星传之张伯伦,他是NBA纪录机器,一生性伴侣多达两万人
诗画双绝:探索唐伯虎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