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于谦能当兵部尚书,海瑞只能干小事?张居正:于谦能干实事

发布时间:2024-12-19 03:42

为什么于谦能当兵部尚书,海瑞只能干小事?张居正:于谦能干实事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一、历史上,于谦和海瑞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历史不是简单的事实堆砌,而是需要我们用理性、开放和包容的视角来解读的。于谦和海瑞都是明代的著名人士,两人在官场上经历了迥异的人生,其命运和后人的评价也南辕北辙。于谦清正廉洁,深得百姓爱戴,终官至兵部尚书,被视为明代模范官员。而海瑞则坚持正义,数次上书力争,却终因得罪权贵而难逃贬谪的命运。两位典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究竟源于何处?我们需要跳出历史的框框,用开明、理性和包容的视角来审视于谦和海瑞,甄别其历史价值所在,而非简单地评判高下。

二、于谦聪明过人,有救世宰相之表

于谦天资聪慧,有“救世宰相”之表。据记载,7岁的时候,就有高僧见了于谦的相貌后,预言他日后必将成为救世的宰相。15岁那年,于谦如预言那样考中了秀才,彰显了过人的聪明才智,似乎验证了高僧的预言。考中秀才后不久,于谦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政治难题,一位御史来到学校视察,故意找于谦的茬子,想让他当着众人的面出糗。但是,年仅15岁的于谦并没有慌张,而是不卑不亢、临危不惧,用智慧巧妙化解了这个险境,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深感佩服。这预示着,于谦日后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也能运用超凡的智慧驾驭场面,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三、“西子湖畔立志图强”:于谦有远大抱负

17岁那一年,于谦来到了风景秀美的西子湖三茅观读书。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终于让还年轻的于谦过上了无拘无束的求学生活。每到清晨,于谦都会起早去湖边观看薄雾弥漫的湖面,聆听第一声鸟鸣;傍晚夕阳西下时,他又会独自登上小楼远眺,看着漫山遍野都染上绯红。这种闲适安逸的日子,对于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他整日可以投入读书和写作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偶尔,于谦也会找来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饮酒赋诗、畅谈人生,尽情享受青春的无限可能。

正是在这段西子湖畔的黄金时光里,于谦写下了一首《石灰吟》,表达了自己不畏艰辛、永葆正气的人生抱负。他还十分钦佩当时一些报效天下的仁人志士,如岳飞、文天祥等,立志要追随他们的步伐,将来也要成为一个尽忠职守、甘于奉献的臣子。这段充满诗意和壮志的西子湖生活,使还年轻的于谦树立起了远大的人生理想。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四、面对腐败游戏人生:于谦正气在官场磨砺

考中进士后,于谦终于如愿以偿地踏上了仕途。按理说,像于谦这样出身名门望族、学识渊博的高材生,应该会很快获得提拔重用。但令于谦没有想到的是,刚入仕途时,他就深切地发现,眼前的官场已经充斥着太多的弊病,一个想要保持正直品格的官员要在这种环境中谋得上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性情耿直的于谦对朝堂上的种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看不惯一些权贵通过变通现实、投机取巧来获取利益,这与他入仕报国的初衷相去甚远。

起初,于谦还算一帆风顺,接连获得几个闲职,得以专心读书。但很快,形势逼迫他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轻易妥协原则,依附权势;要么就只能咬牙忍耐,在这个残酷的政治环境中摸爬滚打。于谦毅然选择了后者。在宣德初年,于谦谨言慎行,小心行事,终于得到皇帝赏识,官运亨通。这段在腐朽官场中磨砺正气的历练,成就了于谦过人的政治智慧和韧性。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五、“抗旱救民扶贫济困”:于谦擅长基层工作,深得民心

于谦上任巡抚后,马上就身先士卒、披荆斩棘,深入郡县考察,亲自了解百姓的疾苦。他背负简单的行囊,骑快马日夜兼程,驰骋在山川之间,为了深入了解民情,他经常进城落脚旅店,与当地父老面谈。有时深夜里,他甚至会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混入集市与贩夫走卒们交谈,倾听民间真实的呼声。这段基层经历,使于谦得到了宝贵的一线经验。

任内,河南山西频繁出现水旱灾害,于谦第一时间呈报朝廷,并亲自组织指挥救灾,开仓赈济灾民,因而获得百姓的衷心拥戴。他还致力开展水利工程,减轻农民负担,使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于谦与民同甘共苦的形象深入人心,百姓对“活阎罗”的于谦爱戴有加。正是他这段扎根基层的亲民经历,奠定了日后于谦的政绩与声望。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六、“修水利开垦戍边”:于谦政绩卓著,促进经济发展

于谦不仅关心民生,也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建设者。他大力开凿水利、发展农业农田、推广织布业、开辟戍边屯田等等,使两省的经济情况出现了百年难遇的繁荣景象。于谦开拓边塞、屯田垦荒,巩固了北方边防,让人烟重新稠密。所有这些卓著的政绩,使于谦的威名远播,声誉鹊起。可以说,于谦不仅深得民心,也成就了明代最杰出的区域经济。

七、“大水考验民生守护者”:于谦舍生忘死,心系百姓

任内,于谦曾多次率领百姓抗洪抢险。最大的一次洪水中,于谦与汹涌的洪水抗争了七天七夜,终于抢救出数万百姓。虽然后来病倒在床,但他没有退缩,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继续工作。这种大公无私、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老百姓的心。民间甚至传唱歌谣,称赞于谦是活生生的菩萨。可以说,于谦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民生于心,君命于背”。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八、于谦海瑞皆可敬,其精神共激励后人

综上所述,于谦之所以能成为兵部尚书,在于他品行坚实,办事果断,尤其擅长基层实事和民生建设,这为他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与皇帝的信任。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海瑞,他屡遭打击,却始终坚持正义,这同样可敬可佩。两位正人君子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都定义了什么才是大丈夫的精神,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这启迪并将继续鼓舞后人。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九、当下社会仍需正气,吏治与民生值得关注

放眼当今,社会上的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陋习仍然存在,需要更多像于谦那样品行端正、清正奉公的干部来继续捍卫正义;我们也需要像海瑞那样,有正气挺进的人来制约权力。如何选拔使用好干部,使其勤政为民,而不是贪赃枉法;如何继续减贫济困、提升民生,使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等,仍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于谦勤政爱民、惠民裕国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他那种务实高效的作为,也许可以为当前国家治理提供一些启发。

于谦和海瑞的历史价值在于,他们都秉持着正气,但又有不同的风骨。我们需要打破历史的框架,用理性和包容的视角看待于谦和海瑞,吸取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实质。于谦海瑞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继续鼓舞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

网址:为什么于谦能当兵部尚书,海瑞只能干小事?张居正:于谦能干实事 http://c.mxgxt.com/news/view/312123

相关内容

明星当起领导韩红最务实 濮存昕自谦干得不好
是什么导致于谦被杀,又为何说他的死决定了明朝气数将尽
为什么郭德纲从来不敢跟于谦闹矛盾?
《大明风华》汉王为什么选择于谦做女婿?历史上于谦真的娶了汉王之女吗?
郭德纲于谦私下关系怎么样不来往吗?郭德纲为什么不给于谦股份?
明朝的于谦是怎么死的?
于谦和曹云金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未听到于谦公开说这件事
于谦
明英宗眼中的于谦是怎样的?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呢?
郭德纲于谦关系不好吗 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二人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