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解密苏炳添(中):“中国速度”是这样“练”就的

发布时间:2024-12-20 06:02

图片

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右)以9秒83获得小组第一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 图/视觉中国

图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本剑 柴智 王沫依

百年奥运史上,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一向是欧美白人和黑人的天下,黄种人要想跻身奥运百米大战最后的决赛,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做到了,他成为电子计时器时代首位晋级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甚至在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新亚洲纪录,这一历史性飞跃的成绩足以在决赛中夺得银牌。苏炳添的“中国速度”是如何练就的?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苏炳添道出了心声:个体努力、技术改进、外教助力以及科学手段的介入,都是成绩飞跃不可或缺的因素。

执着百米梦想,打磨技术主动求变

从日本短跑名宿伊东浩司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百米决赛中跑出10秒纪录以来,黄种人花费了17年,才由苏炳添跨过这道速度的门槛——2015年5月31日,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百米第三名,成为第一位打开10秒大关的黄种人。而从2011年以10秒16的成绩打破全国百米纪录,到今年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以9秒83的成绩创造亚洲纪录,苏炳添用了10年,将成绩提升了0.33秒。毫厘之间的提升,付出的却是千百倍的努力。

百米短跑被誉为“运动之母”,充分展现人类的爆发力和速度极限。短短的10秒左右时间,将力量逐次分配给身体,完成起跑、加速、途中跑和冲刺的阶段转换。由于人种和基因不同,黑人运动员在力量、速度、弹跳、爆发力等多个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而黄种人的平均肌肉爆发力只有黑人的一半左右。因此,黄种人能够将百米成绩破10秒,本身就已经是奇迹,而苏炳添却已10次完成这一壮举。

苏炳添表示,百米成绩每提高0.01秒,都意味着一次胜利,也意味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苏炳添的世界里,有着对百米梦想的执念。科比在“苏神”打破亚洲百米纪录时,曾评价道“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一个0.01秒的人”。苏炳添虽然天赋异禀,且在百米跑道上不断苦练,但这些并不是实现成绩突破背后的所有因素。

在苏炳添看来,2014年是其个人成长非常好的契机,“2014年国家田径管理中心颁布了一个利好政策,让优秀运动员走出去以赛代练,同时将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当时我的百米成绩在10秒20左右,整体的水平并不高,而且身体力量也相对较弱。”

去到外面的世界,苏炳添才知道百米短跑原来可以这么练、这么跑。“我发现欧美运动员的训练并不是纯粹的跑步,他们在跑步过程中会分很多个段落,而且热身活动的方式也与国内完全不同”。正是眼界的拓宽,让苏炳添有了聘请外教的打算。

在此期间,苏炳添已开始对技术调整作出尝试。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以减少原来第三步的停顿迟缓,并不断磨合起跑到途中跑的自然过渡。同时将百米跑的步数由原来的47步增加至48步。此外在细节处理上,苏炳添也在逐渐刻意改变自己的摆臂动作,这样的尝试让他在百米跑时的脚掌落地发力感更强。

中国田径接力主教练袁国强从2007年开始便在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带苏炳添,看着他一路成长为“亚洲之光”。对于苏炳添的技术调整,袁国强教练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苏炳添在起跑脚由右脚改为左脚后,百米跑的连贯性更强了。”

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是,苏炳添在2015年改变起跑技术之前,已经是中国飞人,在改变摆臂技术之前,曾两次突破百米10秒大关,也拥有跑进世锦赛百米决战的履历,称得上是亚洲第一飞人。但他非但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反而不断打磨、改进自己的技术。

师从外教后,大腿后群肌肉好似弹簧

让苏炳添再度实现成绩飞跃的是外教兰迪的到来。

从2017年冬训开始,苏炳添的训练工作改由美国外教兰迪主管。兰迪对苏炳添的训练安排、手段选择、技术改进和具体要求,都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这被苏炳添认为是自己运动生涯的又一转折点。但对这名外教,苏炳添也经历了从怀疑到信任的过程。

“当时选择兰迪也是有些机缘巧合吧,2017年全运会结束后,当时我刚刚结完婚,队里原本计划去美国训练,但我个人还是倾向在广东自己练,这样可以多陪陪家人。”苏炳添很坦白地表示,其实当时已萌生退意,“确实有慢慢退下一线的想法,想在广东训练,过渡一下就好,但田管中心的领导为确保我的成绩不受影响,还是希望我在北京练,更主要的原因是外教兰迪一直在北京。”

但与兰迪的合作一开始并不顺畅,“因为兰迪此前一直是跳远教练,从来没有带过短跑运动员,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我想着有教练带着练,总比自己练要好,于是就跟着他先练了两个月”。这两个月,苏炳添听从兰迪的建议,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改变:首先是起跑前后脚的距离,其次是接触地面时腿的练习。技术改变后的首场比赛,苏炳添就尝到了甜头。“当时是参加欧洲的一项室内60米赛,我以6秒55的成绩获得冠军,距离当时个人最好成绩的6秒50只差了0.05秒,这让我觉得自己非常适应兰迪的训练方式”。

经此一役,苏炳添意识到“这个教练的训练方式更适合我,这就好比一位老师教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好差之分”。双方在度过磨合期后,苏炳添在兰迪的全新训练体系下开始迸发出巨大潜能。

“兰迪是一名论述型教练,他不会像其他教练那样完全看实战。在训练中,他会将科学、科技和大数据相结合。”苏炳添表示,在训练之初,外教传授的很多训练技术动作都很难完成,“即使吃力完成后,大腿后群肌肉会非常痛,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而当你有足够的能力时,做这些动作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外教会将你的大腿后群肌肉逐渐练成像一根弹簧一样,让你在奔跑的过程中拥有越跑越轻松、越跑越快的感觉。事实证明,我们黄种人也是完全可以适应欧美的这套训练体系的。”

兰迪通过以往的运动数据研究,曾不断地给苏炳添灌输自己的理论判断,“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我具备百米跑9秒78的水平,兰迪鼓励我说,以我的能力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奇迹。”苏炳添一边对记者说一边笑着摇摇头,似乎至今都不太相信兰迪的“天方夜谭”。“我当时对兰迪的言论肯定是不信的,因为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极限,即使你再有能力,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很多比赛你发挥出九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百米短跑想要呈现出完美成绩,必须要有天时地利,比赛当天的天气、湿度和风速等缺一不可”。

科学手段助推,力量媲美欧美运动员

兰迪对自己的技术改变,苏炳添认为是全方位的。他表示,外教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的训练方法。“与以往训练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了科学元素,比如一些专项化的器材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又比如跳跃式的测试方式,我们称之为数字跑道,根据你每次的训练,在接触地面的同时会即时显示你的跑动数据,让你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状态”。

苏炳添认为个人力量的提升是一点点累积的,“我刚开始接触那些国外体能器材,最初只能做到900次,但现在可以轻松做到3000次,这对腿部力量提升的贡献是巨大的。”

苏炳添的起跑技术被公认是世界一流,这得益于他不同于常人的腿部和腿部肌肉力量。

跟随兰迪训练后,苏炳添认为,2018年是其运动生涯的分水岭。“在2018年前,我百米跑的最大优势就是起跑和前半程,这两块一直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同时我也认识到后程降速的问题,这就导致我不足以再进一步突破10秒大关”。

这也是苏炳添在60米跑大赛屡屡夺冠、却在百米跑无法实现再突破的主因。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授熊西北表示,苏炳添的爆发是因为中国现阶段短跑训练理论的改变,“以前大家都重视百米跑的前半程,现在更强调40米到100米之间的加速。”

一项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由10秒90提高到10秒,诸多因素中,爆发力的提高占20.57%,力量的加大占12.34%,而放松能力的改善占到21.57%。

正是兰迪的到来解决了苏炳添后程冲刺力差的弱点。“归根结底还是肌肉能力和力量的不足,这几年跟着兰迪练,很多人都说我的身体机能和肌肉外观越来越有欧美运动员的范儿,我个人也有同感,自己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记者问如果提前开启外教的训练模式,苏炳添的神奇之旅会不会提前上演?对此,苏炳添深思了片刻,肯定地回答道:“我觉得起码可以提前三四年,毕竟刚出道的时候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相对薄弱的。”

对于外教给苏炳添带来的变化,袁国强表示,“这个外教团队非常有系统性,体能师负责体能,康复师负责康复,分工明确。兰迪不同于我们这些运动员出身的教练,他本身是学术派,非常擅于利用科学手段,注重大数据与理论的相结合,他会利用一些仪器等技术手段,监测苏炳添的身体状况,通过长时间跟踪其起跑、冲刺、摆臂等技术动作,用大数据的方式提出合理有效且针对性极强的调整建议,这对苏炳添身体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片

刘翔和苏炳添 图/视觉中国

接棒刘翔,他从“追光者”变成“引路人”

苏炳添在奥运会上创造历史后,刘翔曾高呼“封神”!苏炳添认为,刘翔是中国甚至是整个亚洲短跑项目的“引路人”。“翔哥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其实我们黄种人是可以站上奥运会短跑决赛跑道的,我们是有能力拿冠军的!”

苏炳添一直很崇拜刘翔,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夺冠后,曾于2005年前往中山市体校,那是苏炳添第一次见到刘翔本尊。“当时我只有16岁,在学校的三楼远远望着操场上被粉丝前呼后拥的刘翔。”苏炳添回忆道,“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时,我在睡觉,第二天起来听说他拿冠军了。那时候太小,对奥运会没有什么概念,但后来从事百米跑后,才逐渐了解刘翔,才明白他对于整个中国田径短跑运动的意义。”

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苏炳添,被安排与刘翔住在同一个房间。“那时我跟他说起2005年在中山第一次见到他,翔哥说怎么当时不找他玩,我开玩笑地说,当年彼此的身份太过悬殊”。此后,刘翔在伦敦奥运会第二次因伤退赛,再度深陷舆论漩涡,不久饮恨退役。英雄相惜,苏炳添表示,若没有舆论压力,刘翔甚至可能出战东京奥运会,“我觉得大家欠刘翔一个道歉”。

相比当年的刘翔,如今苏炳添的光环有过之而无不及,已成为中国体育界新的旗帜。当年的16岁少年,已从“追光者”变为“引路人”。“私底下,翔哥会经常鼓励、激励我,他是我的榜样,我也希望能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将这种榜样的力量一路传承下去。”谈到年轻运动员的成长,苏炳添认为,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历的波折与困苦都是必须承受的。“有天赋的运动员太多了,但我们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成长过程,只需要把最好的资源给他,多鼓励他,只有克服一切磨难,才能迎来丰收季节,我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本剑 柴智 王沫依

图片

苏炳添全运会圆梦,教练袁国强(右)和他一起上台领奖 图/视觉中国

恩师袁国强:成功绝无侥幸,他的专注无人可比

陕西全运会百米决赛夺冠后,苏炳添和他的广东省队教练袁国强一起登上了领奖台。苏炳添把金牌献给袁国强。“我跟教练许下过愿望,这个冠军要送给袁导,他为中国短跑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没去东京奥运会,但一直在幕后指挥我们、支持我们。这块金牌也属于袁导,谢谢袁导!”作为苏炳添的伯乐和恩师,袁国强对苏炳添的了解几乎无人可及。

袁国强对苏炳添的第一印象是“跑起来很协调,像一个球”,而他的任务就是帮苏炳添“把小球变成大球”。

袁国强与苏炳添是同类型的运动员,身高都在1.70米左右,却创造了中国男子百米电子计时的第一个全国纪录。“百米短跑没有障碍物,运动员只需要不停地摆动双腿向前跑,对身材的限制是最小的。”袁国强钻研的是如何将步频、步幅与身体条件完美结合的理论。

对于苏炳添的蜕变且32岁依然维持在超高的竞技状态,袁国强表示,这是综合各方有利因素才造就了如今的成功。“首先是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按摩和水疗等技术手段更为先进,让运动员逐渐远离伤病的困扰。其次是先进的科学仪器也让运动员能够迅速从伤病中恢复,以最快速度投入到训练中。毕竟这种短跑项目,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打磨”。

当然,袁国强觉得苏炳添的腾飞,核心因素还是其职业态度的端正和对田径事业的专注。“训练上的自觉性是苏炳添的一大优点,他只要锁定目标,就会认真去做,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他想着百米破10秒,那他的训练就会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展开。即使是比较枯燥的力量训练,他每次都做得很足、很认真;而且对每日的训练计划一丝不苟,该练起跑就练起跑,该练冲刺就练冲刺,平常不会像有些队员那样一边训练一边聊天、或者看手机,他属于那种投入、敬业的运动员,完全沉浸在百米的跑道上”。

在袁国强看来,苏炳添的成功没有一丝侥幸,完全是14年如一日的专注和态度始终如一,一切才能水到渠成。“很少有运动员能像阿添有这样的职业态度和品德,我们在训练前只是简单的沟通,他平常会记录自己的训练,非常清楚应该怎么练,应该注意些什么。”同时,袁国强教练也觉得苏炳添是善于动脑筋的运动员,“他经常会总结自己的技术特点,也会思考摸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会问‘为什么我不能完成这个动作’?比如2015年改变‘扒地’的技术动作时,他都会半夜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并与当时一同训练的谢震业反复推敲,这就是其职业态度的最好体现。”

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苏炳添带领广东小将捍卫了“中国速度”的荣耀,广东短跑也涌现出严海滨、陈冠锋等新人。对于广东短跑的长盛不衰,袁国强教练觉得还是因为历史底蕴深厚,“短跑向来是我们广东的传统优势项目,从教练员到运动员,我们的技术动作一直处于国内顶尖水平,这更多的是广东短跑的一种传承。当然,这也与天气有一定的关系,短跑项目是必须要始终保持训练强度的,南方人耐热,夏天训练更容易适应,而且冬天气温也不低,冬训能保持适合的强度。”

中国能否出现第二个苏炳添?袁国强教练认为,这会是一条漫长的路。“严海滨和陈冠锋在这次全运会上的表现有很大的突破,但两人目前均处于成长期,比如陈冠锋与高手对决时如何过心理关、严海滨如何不断提升比赛能力,这些都是要靠一朝一夕的苦练才能逐渐达成的。这些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一定不会比苏炳添走得轻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本剑 柴智 王沫依

网址:独家专访|解密苏炳添(中):“中国速度”是这样“练”就的 http://c.mxgxt.com/news/view/351765

相关内容

苏炳添:我是怎样训练的
榜样的力量|时代的楷模 中国飞人苏炳添:超越伤痛,更超越自己
苏炳添(中国男子田径队短跑运动员)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作文素材(通用15篇)
苏炳添:为了0.01秒的提升,付出100%的努力
苏炳添是不是苏轼后人?苏轼江苏后人的故事也该了解一下
苏炳添:一个不相信极限的“追风人”
苏炳添:他是田径场上的“神”,更是个有故事的人
苏炳添上综艺三句不离娇妻,结婚5年似初恋,他们夫妻是如何相处的?苏炳添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
苏炳添的励志故事与头像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