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手上有攒的三四千块钱,最近全给打投什么的了,现在手上就200多块钱,我应该怎么回妈妈?”
近日,一篇求助帖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这篇求助帖之所以会引发激烈的讨论,主要是因为求助人的家庭情况——
一个家里只有2万多存款的孩子却拿了三四千块去参加饭圈打投。“买点种子”“中途拿出来利息就没有了”这样的字眼更是透露了求助人的家庭背景:一个并不算富裕的农民家庭。
截至发稿前,相关微博已有4.2万次转发,2.3万评论,网友纷纷指责求助人践踏了父母的辛勤劳动,不少人更是把矛头对准了“饭圈集资”这一现象。
饭圈集资,近几年已成为娱乐圈的一种乱象。
选秀节目的投票机制,以及从日韩引入的“应援”风气,还有盲目支持偶像的作品、代言,“爱TA就为TA做数据”等追星歪风,都成为了饭圈集资的理由。
就选秀节目投票这一项来看,随着偶像产业竞争态势逐渐白热化,饭圈集资规模也越来越大。
2018年《创造101》播出期间,为了争得C位,光是孟美岐和吴宣仪两家的集资打投就超过2000万。
今年的选秀节目《创造营2021》和《青春有你3》,播出才刚过一半,便有不少选手的粉丝集资总额已经突破了500万,甚至上千万。
3月14日,《创造营2021》选手刘宇、张嘉元、甘望星以及《青春有你3》选手余景天的PK限时开启,用于集资的桃叭APP由于操作人数过多甚至导致了系统崩溃,当晚排名第一刘宇的粉丝集资额达到了343.28万。
饭圈集资虽然被诟病已久,但一直以来仍有不少粉丝趋之若鹜。
一般粉丝后援会呼吁粉丝集资用以购买大屏广告宣传自家偶像提高知名度;集资购买专辑来向市场证明偶像的商业价值;集资做公益项目塑造偶像的正面形象等等。
而在选秀节目中,后援会集资买账号、买赞助饮料为偶像打投增加票数,帮助其出道,这些已经是饭圈司空见惯的操作。
动辄成百上千万的集资数额,都抵得上一个企业的注册资金了,这些为了偶像“奋力”打投的追星族,莫非真的个个都年薪百万腰缠万贯,或是家里有矿衣食无忧?
现实恰好相反,为偶像打投的群体大多是由心智还未成熟、经济未独立的未成年人或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组成,往往还在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或者仅有较低的收入,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在诸如“不过就是一支口红一杯奶茶的钱”“没钱就去开花呗开白条”“花这么点钱还配喜欢他吗”的PUA话术鼓动下,粉丝往往可以为偶像投入从几块到几十万。
即使一开始打投力度不大,也极易迷失在不同偶像的集资竞争中,积少成多,从而出现如前面提到的,为了给偶像打投而导致家里都没有余钱的现象。
有粉丝直言:“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这种逻辑乍听是合理的,细思便能发现漏洞。
首先,为追星花多少钱确实取决于个人,但如果没有“大粉”下场催票催销量催数据,用“哥哥/姐姐只有我们了,你不花钱就是不爱TA”的欠债式追星逻辑来裹挟这些容易动摇的小粉丝,又会有多少人自愿把钱丢进这些虚无缥缈的黑洞里呢?
其次,自己都还需父母供养时,却拿着父母的钱去“供养”一个与你在现实生活中毫不相关的人,且不说你投的这些钱能对他的事业产生多大助益,父母的血汗钱、给予的关怀难道不比哥哥姐姐的一滴眼泪、一个笑容更值得珍惜吗?
第三,如果一个艺人无法以“艺”字安身立命,需要靠粉丝集资来登上事业高峰,这样的人真的能称为“艺人”吗?偶像作为一个有工作能力的成年人,任何资源都要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去争取和证明,仅靠“粉丝供养”这一形式,是走不远的。
与此同时,还处于灰色地带的集资行为往往伴随着极大的不安全性,并没有得到法律的监管,从而导致乱象频出。所谓的“大粉”“站姐”卷款跑路喜提“海景房”的现象屡见不鲜。
例如在之前《疯狂的饭圈》特稿中,在某明星后援会担任策划的小C曾向记者回忆了她最惨痛的一次集资经历:“有一次我们为庆生集资了20万元,负责保管资金的人一夜失联了,当我们千辛万苦拿回集资APP账户后,发现钱没有了。我们也曾报过警但至今没有结果,把这件事告诉艺人公司,对方也没有回应。”
依靠各个后援会和“粉头”在集资时的良心显然不是一个靠谱的办法,除了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制度进行监管,我们也必须从根源入手,将饭圈中“集资多=爱偶像更多,集资数额大=偶像实力强”的扭曲观念及时纠正过来。
“饭圈集资量力而行”,可能还有人觉得这句话是“正能量”口号。但回想一下,难道不是更应该讨论为什么追星就要和集资、花钱等行为划上必然等号?偶像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而不是单纯靠粉丝的喜欢和打投更上一层楼。他们的事业和生活不需要你来买单,你要做的是先把自己的人生过好。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刘嘉文
校对:邬嘉宏
审核:郑健龙
签发:区健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