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上海戏剧学院建校75周年。5月,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上海市高校人才工作联盟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承办的2020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戏剧影视专场在沪举行。
上海戏剧学院在华山路校区的新空间剧场设立主会场,通过云端连线的方式邀请全球100多位戏剧影视领域的著名专家及青年学者展开交流对话,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戏剧影视教育”。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致开幕辞并发表主题演讲;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致闭幕辞;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表演系主任何雁分别主持了论坛各环节。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挡不住人们对于“面向未来的戏剧影视教育”的思考。未来总是同过去和现实相连接的。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指出,建立和创造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世界影响的中国表导演理论和方法,是100多年来几代中国话剧人的梦想。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融会贯通,更好地弘扬中国戏剧艺术。这一历史进程是艰难的,其意义也将是极为重大的。
会议现场
托比亚斯·比安科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
我在文化创意行业已经工作了大半辈子,我多次看到文化和艺术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和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在此想更多地谈及创新。我们如何发展创新?这个答案就是发展艺术教育。国际剧协及其合作伙伴都认为艺术教育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你想打造一座安居乐业的现代生态城市,那就必须给所有的人提供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所包含的力量是不断显现的,如果我们的儿童、青年等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接触到艺术教育,那便是在开启他们的创新潜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每个人的创新才能。艺术教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源;艺术教育可以让我们有远见,能够让我们开阔视野;艺术教育能够让我们欣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艺术教育可以使每个人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充满乐趣;艺术教育能够让人具有包容性和参与性;艺术教育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适合所有人的终身学习;艺术教育能够让个人与社会相连接。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年长的老人,任何年龄阶层的人都应该接受艺术教育。
杨绍林(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
戏剧影视艺术的生命力,从来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今天的我们无法回避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当下世界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类生命与健康受到了侵犯与威胁。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命运共同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社交距离、友爱与冷漠、诚实与欺诈、相信与怀疑,这些关键词正在成为戏剧影视艺术无法回避的关注点。戏剧的本质虽然就审美意义而言在于对人性的揭示,但是上述话题,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命进程中,让我们必须以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面对。
马尔科·斯托亚诺维奇(世界哑剧协会主席):
我们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在未来10年剧院将进入新的虚拟的舞台,我们已经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正以一些初步的技术方式去探索这种转变。剧院还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但确实在以数字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剧院以及表演艺术的未来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尤其是新科技真正深入的融合过程,将是不可避免的。21世纪给我们带来如此飞速的技术发展,以至于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很难追随这种发展。我相信作为艺术家尤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比之前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我们不能一味消极等待事情的发生,而应主动推动戏剧和戏剧教育的发展。21世纪其实是新文艺复兴表演者的时期,演员必须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还要知道怎样编写剧本、怎样使用相机、怎样捕获动作、怎样编辑视频、怎样使用社交媒体,他们必须了解基本的公共关系、市场、营销、资金筹集、公司管理等,学校以及教师都有责任为我们的演员提供这样的教育,并且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准备,帮助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市场以及线上的市场。
阿德里亚诺·德·桑蒂斯(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国家电影学院总院长):
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利用很多视听产品,拥有网络和视频设备,这些技术发展带来了发行方面的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制作的时候,或者在进行摄影的时候,我们的语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一流的电影和戏剧学院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这些变化?他们是否有能力想象未来的情景?我认为如果这些学校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年轻人的声音,他们是无须担心面临改变和接受新的想法的。
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永远是更加重要的。电影其实是一个生命,它在不断发展,传播的变革会阻碍电影对于传统的既定结构的看法,并且它也会影响电影产品的开发和消费方式,这种重大的变化就要求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升级,并且要做好准备,这样的话才能够满足不断演变的人力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把这些新需求转化为一种培训的方法,必须提供最先进的项目、最完整的培训,去给他们提供创新、实验和研究。这些变化也在影响我们的剧院,我们的剧院是相对保守的,在戏剧制作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也会影响到演员的语言,因此我们也必须进行重要的改进。其实表演就是沟通,所以我们必须从交流的角度、沟通的角度去了解新一代人的想法是什么。跟我们相比,新一代演员与图像的关系与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学习这一历史时刻正在发生什么,我们正在经历的这种革命是可以同过去的革命相比拟的,比如从无声电影转变到有声电影等。甚至表演艺术本身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可能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要使用一些新的演员训练的方法,当然也要借鉴过去的经典的方式。演员的选拔一直是成功的一半所在,寻找人才是复杂的,更复杂的是一旦新的演员完成了他们的学业,他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还是在继续进化,新的技术、新的动态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演员们的成功来得很快,但是离开舞台的速度也很快。我们正在见证生活方式的加速改变,学生急于成名,有时候他们甚至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事实,也就是在学校里学习的机会也许永远不会再来了。因此,一方面必须正确地选拔年轻演员,找出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真正希望投身艺术的人,让他们找到好的学习路径去成长;另一方面要建立新的表演学派,让他们越来越多地去做实验性的工作。
安德烈·马拉维-巴贝尔(世界著名“杰米多夫方法”专家):
应该说今年3月或者更早时候以来,全世界的表演教学老师就因一个问题而想到了一起。那就是:怎样才能在Zoom和类似的网络平台上去教表演。而表演是建立在直接的搭档关系,或者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交流”的基础上的,它依赖于共同物理空间中的即时互动。如今,我在世界各地的课程都搬到了线上。这些课程都根植于尼古拉·杰米多夫表演教学流派,依靠基于搭档关系和片段练习类型的训练而建立起来的。由于其能够转换物理空间、身体和时间,具有让演员凝聚在共同的情感空间内的独特能量,“杰米多夫方法”出人意外地很适应在线培训。我们接下来就要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多个在物理上分离的表演空间可以融合成一个共同的情感空间?这需要进入角色的搭档由于共同关系和“规定情境”而开始彼此作出情感上的反应的时候才会发生。这个时候搭档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这样的转变中,我们要打交道的是强大的能量或波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不管相距多远,如果他们被强有力的共同情境和关系联系在一起,他们就会发现他们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聊天而完全地处在了同一个空间里。如果演员能够完全转变成角色,并且通过和现实一样强大的想象的情境和关系彼此连接在一起,那么他们会发现自己即使在物理概念上是分开的,也能存在于同一的情感空间,也相信在扁平的电脑屏幕上的对方是真实且在场于他们的共有空间之中,反之亦然。
然而,只有当想象的现实或情境变得极度现实,从而比视频会议或者剧院空间、电影片场变得更加厚重的时候,这种身体、时间和空间的转变才会发生。根据我过去两个半月的经验,经过“杰米多夫方法”训练的演员可以通过Zoom或者其他类似平台成功地进行以片段练习为教学形式的学习,从而克服彼此物理层面的阻隔。这些演员必须要学会(或者正在学习)如何在以一种潜意识和自发性的方式相互反应的时候实现真正的转变,在想象的情境中自如地活在舞台上。如果我们依照“杰米多夫方法”内化或者通过潜意识感知,镜头就成了另一种规定情境。这也包括Zoom的镜头——它是如何构建其内部的空间,它的宽度和深度,变化的镜头尺寸,镜头里的灯光和声音程度,都受到演员与摄像头以及麦克风之间的距离的影响。所有这些“规定情境”都变成了演员的创作要素。演员可以游刃其中,从潜意识里把它们当作“叙事”的创造性手段之一来使用。
克里斯托弗·肖(美国南加州戏剧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在目前国际疫情的影响下,我们当中许多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进入了一个公平的环境,都必须迅速调整和适应线上教学。我们都遇到了同样的挑战:怎么样在这种远距离的教学形式当中,继续保持实体教学中的参与性,以及建立技术和实践的参与。纽约HB工作室的卡罗尔·罗森菲尔德目前正在线上实验“场景研究”以及乌塔·哈根方法的“目标训练”,我在与他的交谈中,分享了从“初学者思维”的角度开始工作的有效性,从实体工作室搬到在线平台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都真诚地向学生将它描述为“一次实验、探索”和“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难题吧”。通过消除镜头两端的压力和期望,不必让“必须知道怎么做”的人“知道怎么做”,我们被激发出了一些了不起的成长。一开始,学生们似乎倾向于坐着,被“框起来”,在一个一维的视频盒里交换一系列看起来毫无意义、没有生气的场景台词。没有物质生命,支撑意图和目标的物质性是不存在的,源于潜台词的行为消失了,演员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戏剧规定情境给出的相似且共享的物理空间”。刚开始学生经常会觉得这个演出场景或者学习场景是被设置好的,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确实正在这样做,一边有一个镜头,另一边有视频的盒子,我们让他们交换某种意义上被动的剧本或者剧目,他们需要主动积极地融入场景,也需要能调动积极互动的方法。在Zoom视频平台上,学生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教师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我必须提醒学生你是在演戏,你是在表演,这与在真实的物理空间当中,当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并不知道我的期待何在,也不知道他们的潜力何在,因为这个场景对他们来说非常熟悉,你必须要让他们在这个视频当中真正意识到你在上课,比如你在佛罗里达,他在弗吉尼亚,我们在不同的各个州,但都要移动到这个课堂设置的虚拟空间当中来。作为成果,我看见了一个似乎发生于同一辆车里的场景,而实际上演员在两个不同州、不同时区的两辆不同的车里,他们却看似在一起;我还看到《海鸥》中的尼娜穿过玻璃门站在花园中,她好像正在重温索林的庄园,但实际上她是一个身在澳大利亚的学生,正用网络远程参加我在洛杉矶的课程。
泰丝·迪格南:(英国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声音教师):
我们已经站在交汇点。与我合作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是社区的一部分,我们在这个社区中不断教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地去讲述我们最重要的故事。我虽然在环球剧院,但我在伦敦体验到了全世界的经验,我知道在线上教学时我必须变得很勇敢,我当然很怀念跟学生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能够和学生在共同的呼吸中汲取灵感,而现在要想的就是之前共享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对于我来说,线上教学是非常奇妙的任务,我们在线上有一个全球的联盟,我们看到全球很多的剧院在面临如此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看到我们的希望已经回来了。在2020年,我们有了一个愿望,就是创造一个新的未来,包括实践人员、教师、学生,我们教授知识的方法也因此有了新的希望。
李玉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在读博士生):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演课程被迫转为线上授课。理论课的讲授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但是表演元素训练、片段教学、剧目排练等实践课程又该怎样有效展开?实践课上得很“痛苦”,在隔着屏幕一对一情况下大家找不到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线上的有机交流,有些同学为了回课甚至把家里的客厅腾空,全家老少齐上阵,给自己的爷爷奶奶都分配了角色,结果学生课上得很尴尬,家长们却演得很开心,学生的表演专业课变成了家长的戏剧体验课。疫情期间我们努力尝试在线上表演授课中尝试更多的方法与可行,虽然目前还是被迫之举,但这样的尝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转化为各高校之间打通专业教学资源、实现优势共享的有效途径,把线上的表演教学作为线下的专业实践课的补充,国内外教学名师与有丰富经验的表演艺术家都可以更加便捷地加入线上教学中,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更加专业的表演教育,尤其是实践教育。此外,现在不少剧组已经在进行互联网上的“云排练”,比如上海戏剧学院伊天夫老师导演的《护士日记》,北京人艺云剧场由冯远征老师带领的《天之骄子》《八美图》进行了全网直播的剧本朗读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前不久推出了原创话剧《热干面之味》的线上直播,该剧目的题材就是我们正在亲历的疫情生活,这也是中国戏剧与艺术当代传播的一次重要的尝试。同时上述几部作品在线上的播出很好地展示了剧目创作排练中的节点,使没有接触职业剧组排练的非专业艺术院校的表演学生也能够得到线上剧目教学的示范。新冠肺炎疫情的举家隔离给我们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我相信表演艺术教育在新媒体艺术与互联网5G支持下将不断探索线上表演教学的实践模式,与世界各国艺术家联手打破时空的阻隔,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艺术人才的前景指日可待。
徐峥(著名电影演员、导演、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90级毕业生):
戏剧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我们来思考我们的生命,思考我们跟社会的关系,思考我们跟文化的关系,思考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我不认为学习戏剧影视表演仅仅是为了成为娱乐明星,戏剧教育可以真正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让我们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当中去,因为文化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太重要了。艺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可以让人和人之间保持同情心和同理心,可以消除隔阂,它可以使每个人都意识到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通过文化彼此连接起来,这就是在未来的时代我们会更加需要艺术的原因。当年轻人可以以一颗艺术的心及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时,我相信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2020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戏剧影视专场,是1945年建校的上海戏剧学院为校庆75周年举办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如何守正创新、融通中西,实现传承和发展,是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艺术院校的上海戏剧学院,在新的起点上探索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认为,上戏表演艺术教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创新探索,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我们需要回望过去,总结经验;需要审视当下,弥补短板;需要展望未来,行稳致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上戏特点、世界影响的表演艺术教育体系和模式。
守正创新、融通中西,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教学任重道远!
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