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提出演员按职称拿片酬,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真的有效吗?

发布时间:2024-12-20 20:45

对国内演艺圈来说,“天价片酬”已经是老生常谈。从五六年前到现在,这个问题隔三差五上热搜,广电总局发文打击,行业协会和视频平台联手规范,收效却始终不明显。

很多演技不佳的明星照旧凭借几千万甚至近亿的片酬轻松拿走拍摄预算的大半,而片酬降低的条件往往是拍摄时间的缩短,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剧集充满因为配角不断加戏导致头重脚轻的剧情、滥用替身、抠图和五毛特效;与此同时,不少德艺双馨的老戏骨在剧组兢兢业业演戏,片酬反而相当微薄。

直到2018年底开始的影视行业下行和此前更加严格的“限薪令”政策落地,天价片酬带来的行业积弊才有所改观,但是很多情况下,头部明星往往会暗中利用“挂名”、“索要额外酬劳”等手段补回表面减少的片酬,实际情况并没有真正好转。

为了撬动片酬“屡限不降”的问题,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冯远征提出提案,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将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审纳入到现有职称评审体系中来,并且依据演员职称规定其片酬的上限和下限。

此消息一出,网上的赞同者和反对者各执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表面来看,像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职业一样,用“职称”作为演员能力、名望和片酬的通行标准有可取之处,然而在实践当中,这样的提案真的靠谱吗?

所有演员评职称?问题重重

根据冯远征的建议,国家可以依据演员的职称,规定其片酬的范围。“比如,你是一名四级演员,你的片酬就有一个上限与下限,上限保障了演员自身的权利,下限则能让拍摄成本可控化;同样的,一名好演员,哪怕只是演一个配角,片方也必须以一级演员的待遇支付其片酬,这样的话就规范化了。”

这套将演员分为一至四级的职称评定体系,其实是按照文艺界的专业技术职称照搬过来的,根据现行规定,演员评定职称的通行前提是有编制,冯远征所说的保障上升通道和抑制乱压价、乱涨价也都是在体制内能够享受的规范和保护,一旦面向资本市场往往就不灵了。

而此提案如果进入实际操作层面,真的要用事业单位内部的职称评定体系去规范体制外的演员,面对的实际问题则更加复杂。

比如,体制外演员评定职称的基本门槛是什么?职称由谁评定,广电总局、演出行业协会还是观众?评定的标准是什么,作品数量、质量、票房还是口碑?职称从低到高晋升的渠道是什么?当职称高低和片酬等级直接挂钩的时候,如何保证职称评定公平公正,避免出现大量权力寻租的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跳开这些问题,直接考量这套职称评定体系的结果能否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毕竟按照职称高低规定片酬范围的初衷就是解决“天价片酬”的乱象,如果搞成“一刀切”,可能会陷入明星片酬并没有降下来,但是被评为高级职称的老演员因为片酬不得不大幅提高最后无戏可接的怪圈。

演员靠演技,明星靠品牌效应

一直以来,明星巨额片酬给影视行业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种种负面影响确实客观存在,但这个问题能够长期延续并且屡次调控仍然收效甚微,让人不得不承认市场选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演员来说,明星在一部影视作品当中的重要价值往往不仅是表演,还有凭借自己的品牌效应提升剧集的粉丝流量、观众讨论度和随之而来的商业价值。

很多观众会由于对某个演员的兴趣和信赖去追一部新剧,就像任嘉伦之于《秋蝉》、王凯之于《清平乐》和罗云熙之于《月上重火》。

因此,真正决定明星片酬的,其实既不是制片方也不是明星本身,而是市场供需关系。当行业整体制作水准经常不够高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为了保证收益,电视台和视频平台只能简单粗暴地将评判标准建立在主演阵容之上,这就造成了有流量的明星人人想用,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天价片酬”自然应运而生。

面对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问题,演员片酬降不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哪怕广电总局在今年初再次颁布新规定,要求在电视剧、网络剧完成片审查阶段,制作机构须将制作成本决算配置比例情况报告、演员片酬合同复印件,提交至有关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备案,也并不能阻挡制片方通过高片酬吸引明星来保证剧集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制片方经常会配合明星用各种方式规避“限薪令”。不管是做假账、用片酬入股、挂名各种职务还是空壳公司收购,如果抛开现象看本质,体现的其实都是市场刺激和资本运作的结果。说白了,明星高片酬的根本原因是投资方对市场进行考察之后,觉得明星值这么多钱,很难通过单方面的调控去影响。

依靠行政力量干预市场不现实

随着近些年影视行业投资回归理性,流量经济也在慢慢退潮,相对于大IP和流量明星的组合,越来越多观众更希望看到良心制作下产出的精品剧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真正有实力的制片方开始具备拒绝明星天价片酬的底气,有底气挑选最“合适”的主演而不是最“红”的主演。

这种良性发展趋势,其实也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产生的。通过给演员评职称的方式限制片酬,表面上看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天价片酬的问题,实际却是治标不治本。

当制片方对于主演有超出表演能力之外的需求,金钱是他们面对明星最有效的争取手段。而对于普通演员来说,“一刀切”的评定职称并不能保护他们的权益,还有可能使他们落入“唯资历论”的怪圈中,甚至影响他们正常展开市场竞争。

既然天价片酬的现象是在市场中产生,就应该在政策引导和产业升级的引导下,回到市场中解决。行业整体制作能力越强,观众的欣赏品味越高,“流量”的生命周期就会越短暂,当明星不再能带来不符合商业规律的巨大利益,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冯远征提出演员按职称拿片酬,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真的有效吗? http://c.mxgxt.com/news/view/374349

相关内容

如何限制演员高片酬?冯远征:建议出台职称评审制
国家一级演员冯远征两会提案:演员应分级,根据级别限定高低片酬
天价片酬或成历史?冯远征两会提案,演员需分级,根据级别定片酬
职称=演员片酬,难挂钩!?
口述中国|演员④冯远征:演员在名利场中,没有心态平和的
【薪酬管理】明星们的片酬,为什么不能按市场收益付费?
演员片酬从1.5亿降至5000万,限薪令效果显著?
冯远征谈天价片酬明星补税:好事,希望相关部门和行业内的人聊聊
聂帅钧:我国影视行业演员薪酬的政府规制研究
明星片酬缴纳多少税(演员个人拿到片酬如何缴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