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深度观察】年轻人过年不走亲戚,就是“断亲”吗?

发布时间:2024-12-21 19:18

每年春节前后,关于走亲戚的话题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媒体观察发现,现在,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了老家,不走亲戚,也很少与亲戚互动往来,流行所谓“断亲”。甚至有些年轻人为了避开走亲戚,干脆选择过年不回家。那么年轻人过年不走亲戚,就是“断亲”吗?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今天恰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起来聊聊过年“走亲戚”的那些事儿。

95后的小莲研究生毕业后,在省会城市某高校工作,今年她和租房室友一起就地过年,大年三十轮番下厨,拼凑一桌“南北盛宴”,元宵节也为汤圆吃啥馅喋喋不休。小莲老家在河南农村,她说自己和家里没有任何矛盾,只是长大后天南海北,和家族成员相聚时总是很陌生,彼此聊不到一块,无形的压力和怅然若失的空虚感驱使她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回去之后发现小时候经常在一块玩的姐姐她已经结婚了,但是这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就感觉一直在上学,也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然后身边的平常儿时好友他们就已经长大成人了,然后家里亲戚也会问一些什么时候结婚,然后有没有谈恋爱这样的话题,但是感觉自己还是个小孩的样子。”

小莲回忆,小时候进城要走一段土路,再坐很久的大巴,现在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平时周末往返老家也很便利,老家也有父母打理着亲戚的关系往来。小莲觉得亲戚间交往变淡是正常的,现在年轻人的世界更加广阔,精神居所更自由:“像老一辈人比如说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几十年都生活在那个环境,然后他们身边唯一的联系就是那些兄弟姐妹或者街坊好友。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走出了家乡,然后到了大城市,平常接触的可能是身边的朋友什么的,反而跟之前的亲戚关系会有一些淡。”

那么今年过年,你走亲戚了吗?又如何看待年轻人过年不走亲戚的现象呢?

00后小周自述今年回徐州老家,懒得走亲戚拜年:“表达亲情的方式会有多样的,不一定是非要按照传统的那种逢年过节去串门,比方说过年的时候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或者是过节日的时候寄一个快递去送一份礼物,我觉得这都是这个时代我们不同于以往的一种表达亲情的方式。”

南京市民王阿姨表示,理解年轻人想法不一样了,但是传统礼仪不能随意摒弃,“当然希望年轻人也像我们这样,对长辈尊重,逢年过节、探亲访友,还有年轻人现在更多的都在网上交流,线下就是真实生活当中联络就少了。就像现在好多年轻人,跟长辈在一起吃饭,都低头玩手机,慢慢以后社会不是人情冷漠嘛。”

图片

为什么年轻人过年不爱走亲戚了,这是“断亲”吗?在大蓝鲸互动平台上,持各种观点的网友都有。


网友“换个角度看世界”觉得,虽然互联网时代了,但传统的拜年方式不能被遗忘,亲戚聚在一起,多了不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营造出欢声笑语的年味气氛,特别是老人家,看到子孙满堂,会有满满的幸福感。


网友“李士海”分析了现在走亲戚少的原因,包括
1、居住地都比较远,亲戚们都生活在不同城市。
2、时间都比较有限,每个人都以工作为主。
3、相互之间聊的话题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共同语言沟通。
4、平时沟通就很少,相聚时间也不多,感情和亲情就会慢慢变淡了!


网友“蛰伏”跟进表示,自己就很少走亲戚,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感觉亲戚聚会除了吃饭没意思,没话题,比较尴尬
。网友“阿顶”也感慨,平时见不了几面,一年一次寒暄。

图片

【左右观察】

那么年轻人不走亲戚,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的脚步呢?梳理这些当代年轻人过年的模式样本,不难发现,这里所指的年轻人“断亲”,并非正式声明断绝亲戚关系,而是懒于、疏于同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变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剖析,传统的拜年走亲戚习俗往往强调长辈的期望、传统观念及社会角色的压力,这与青年人追求自由独立的心理需求产生了冲突。当走亲戚变成一种“受罪”,他们当然更倾向于选择一种更加自在轻松的过年方式。韩宁表示,伴随走亲戚的还有“催婚催生”和无边界感的隐私打探,无形中代表着社会压力与隐形焦虑,也是触发年轻人“拒绝三连”的雷点:“春节期间走亲戚往往伴随着对职业、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关注和讨论,这些话题可能会触及青年人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了不自在和压抑。为了避免这种压力,青年人选择不走亲戚,以减少社会期望带来的负面负担。”

另一方面,文化差异和代际沟通也是导致青年人不走亲戚的一个重要原因,用网络语言形容“三观不同、不必强融”,社会加速发展导致代际差异加大,这种沟通障碍又多少影响了感情交流。

那么不走亲戚就是断亲吗?《左右》特约评论员,江苏新闻广播官微《南说》专栏作者泊南直言不讳,这个帽子不要乱扣。父母常说,“到了什么年纪,就要干什么事情”,无论是走亲戚拜年,还是婚姻嫁娶,都必须按部就班,一步走错走晚,就被认为是不懂事,是无法融入社会的表现,遭受亲族指责,让父母丢脸。

这显然是错的,如果所谓的“断亲”,就是不懂事无法融入社会,那年轻人凭什么在外地孤身打拼,凭什么安家立命?难道说公司老板比亲族长辈还要更好说话,更懂得体谅照顾年轻人吗?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5.22%,而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6.22%。这意味着,22年间超3亿人从农村搬进了城镇,大量人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农村开始各奔东西,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被打散,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生活在同一村落或社区。如今的年轻人,社会圈子与同龄人、朋友、同事更加息息相关。同时互联网时代,新型社交方式跨越时空限制,使得年轻人沟通情感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拜年走亲戚。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人选择的体现。年轻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崇尚和而不同,追求不设限的人生,改变交流方式,并不意味着人心冷漠和知觉麻木,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利,如果笼统武断下结论为“亲情关系的割裂”“对传统的忤逆”,反而容易挑起代际冲突和社会躁动情绪。

《左右》特约评论员,江苏新闻广播官微《南说》专栏作者泊南说:“如果说年轻人明确表态,和家族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那时候再说这是冷漠无情,再说是‘断亲’不迟。很多年轻人真当家族里需要出钱出力的时候,依然乐于勇挑大梁,承担责任。说白了,年轻一代的社交方式已经变了,他们追求的是高效实际,而并非是六亲不认。”

那么年轻人真的淡漠了亲缘关系吗?我们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真正的亲情,是包容、体谅、温柔以待,和谐的亲属关系,是相亲相爱、向上向善,而这样的亲缘关系和家族凝聚力,毫无疑问可以成为年轻人释放压力的居所、受伤后的港湾。

今天是元宵节,此刻或许正有不少大家庭其乐融融欢聚一堂,我们建议,亲戚们坐在一起,能不能少一些“单刀直入”的关心、“居高临下”的评价,让所谓“过来人”的教训和建议,走得慢一些、温和一点。而对于年轻人们来说,如果我们将一段亲缘关系,放置于漫漫生命长河中来看,又是何其珍贵。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你又是否会在某个瞬间,想起模糊的乡间小路、遥远的亲人,然后湿了眼眶,这才发现,原来血脉的归属感早已铭记心头,未曾远离。如果你也有过这个闪念,今天元宵节,建议大家,珍惜和亲人们沟通交流的机会,或者此刻,不妨就打个电话发个微信,问候一下远方的家人。

我们相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亲情永不消逝,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而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追求。

(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编辑/汪泽)

网址:【左右·深度观察】年轻人过年不走亲戚,就是“断亲”吗? http://c.mxgxt.com/news/view/399523

相关内容

【左右·深度观察】年轻人过年不走亲戚,就是“断亲”吗?
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过年走亲戚?(深度)
年轻人过年不走亲戚是“断亲”吗?成年人当经营好自己的同心圆系统
年轻人为何不爱走亲戚了
过年走亲戚, 你叫对称呼了吗?
年轻人不愿“走亲戚”原因是缺少理解与包容
六月走亲戚的由来,古人过年怎么走亲戚 – 百场汇
过年走亲戚,e人变i人?走进四个年轻人的春节
古人过年怎么走亲戚
过年走亲戚顺序 过年走亲戚的礼物有讲究【接亲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