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位的改变,是家庭权力关系转换的开始”
访谈作者 / 影子 小汤圆
编辑 / KY主创们
前几天我们推送了一篇春节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处的方式?,文中我们说到,每个人头脑中的记忆和家庭,都是由不完整的信息建构而成的,也因此可能会产生断章取义的结论和判断。
你并不真正了解父母是如何长大的,也并不了解父母之间的关系。你可能一直都陷在自己认为的那个家庭故事的版本中,因而和父母陷入僵局。但是成年后的你,值得去了解更真实、更完整的故事。
今天就给大家讲4个故事,他们在成年后都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尝试,重新定义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以下是今天的故事:
1.
“经济地位的改变,是家庭权力关系转换的开始”
OO,女,27岁
我妈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让她从小到大都特别好强,年轻时就做到了管理层。我从来没见过她服软的时候,跟我爸离婚都从来没哭过闹过;生活里也一定要是体面的人,会嫌弃我穿的太随意。
所以,在18岁以前,她都是占据绝对话语权的。她和我爸爸很早就离婚,一直以一己之力供养我,但是她坚持要富养女儿,吃穿用度都尽力给我最好的。她对我的要求也是全面又严格,一直在指挥与“嫌弃”我的人生。我们很少有真正的交流,更多的是她提出要求,我满足要求。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京工作,变得越来越忙;而她则渐渐地到了快退休的年纪,越来越清闲。当她来到北京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时,有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要依赖我。但她却仍然想安排我的人生,催促我结婚生子。每次说到这个,我们就会不欢而散。
根本的改变是怎么发生的呢?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和我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开始理解我所说的“忙得没空谈恋爱”到底是有多忙;也许是身边诸多婚姻失败的案例,让她想通了婚姻也不是幸福的必需品,但可能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我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
我给她花的钱越来越多,她在生活上开始更多地依赖我,我会带她逛街,给她买衣服,帮她清空购物车,还承包了她的护肤品(并且贴上手写的中文标签),压岁钱红包也变成了我发给她。
我也在帮助她适应步入老年的生活。在刚刚退休的那段时间里,一贯强势的她曾经有过一段很难熬的时期,我鼓励她要转变思路,不在工作岗位也可以充实和精彩。随后,她发展出了好几项兴趣爱好,画画、爬山,甚至还学起了大提琴,平时也积极参加社区里的广场舞,到各处演出,建立起新的社交圈。更可喜的是,她在拓宽社交圈以后再婚了,不再把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我身上。
是在她重新独立之后,她开始真正接受我也可以独立这件事。也是在更多地了解我以后,她开始信任我,相信我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决定。她也意识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去“管”我的事业与婚姻。
有时,她和我继父闹矛盾都会打电话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也觉得很开心,小时候只能看着她和我爸吵架离婚,现在却可以帮助调节新的家庭关系。有时,我在家里哀叹没有男朋友,她竟然会主动安慰我:“人不可能什么都要,打拼事业到30来岁再结婚也可以。现在科技发达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冻卵呢。”
我现在觉得,在一个家庭里,或者是任何人与人关系中,都一定是存在权力关系的,往往谁是经济支柱,谁就是掌握话语权的那个人。但是无论是谁,掌握权力的人都不能滥用这份权力,对另一个人多加干涉,保持双方独立的状态,这可能才是维持关系的前提。
2.
“我们总是把他们当做父母来要求,却忘了他们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阿东,男,29岁
我曾经觉得,逃离家庭中我不喜欢的部分、与父母取得表面的和平,对我来说已经完全足够。后来我才发现,去理解父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除去“父母”这个身份之外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过程中回避不了的命题。
从小我与父母的关系就很疏离,我出身在农村,从记事开始父亲就常年在外做长途司机,母亲要照顾家里的农活,回忆起来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都与父母疏离到几乎没有矛盾,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大多数精力都花在与彼此的争吵上。他们在我学业上帮不上什么忙,我也是一个比较安静省事的孩子。
小时候我在爷爷家长大,初一时爷爷去世后,我就独自住在爷爷家,白天回自己家吃饭,每晚自己回爷爷家睡觉,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之前。现在想想,我一直以“学习环境更好”为理由独自住在爷爷家,其实也是在逃离那个争吵不断的家庭环境。
那个时候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总是无休止的吵架,与他们也没有任何实质的交流,只是感到一靠近吵架的氛围就浑身难受。虽然和自己家只隔了不到100米的距离,爷爷家却能让我感受到最喜欢的“清静”。
我一直与他们站在彼此疏离的两边,直到我读研究生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那段时间父母的矛盾十分激烈,母亲已经难以承受,只好尝试打电话来向我哭诉,在她的描述中,我知道了父亲那两年手头开始富裕,酗酒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母亲不断地找我诉苦,我也开始感到无力,于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想到,需要和父亲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我克服了很久的心理障碍,给父亲打去电话。在中国传统大家长制的家庭中,我们从来没有像两个成年男人一样进行过平等的交流,我至今记得那场对话的氛围十分微妙,父亲与我都感受到了我以一个青壮年的身份在参与家庭事务,并且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年龄与成熟程度都使得我更关注家庭。我开始真正思考,他们到底为什么吵架,他们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各自的性格与经历,在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中产生了何种影响。
我也开始隐约明白,即便我真正参与到家庭沟通中来,他们的争吵也不会有根本上的改善。不断争吵、和好、再次争吵的循环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构成了一个自己的“生态”,作为子女只能理解与沟通,其实无力改变,也没有权力去改变他们。
也是后来我发现,成年后的我们总想要去改变他们,但这种“改变”总是基于他们该是怎样的父母,而非他们本身该是怎样的人。
去年夏天,我的父母再次爆发矛盾,父亲想要拿着积蓄独自去外地做生意,母亲不同意,列举的理由看起来十分充足。没想到父亲态度十分坚决,母亲慌了,喊我回家劝说父亲。父亲觉得我们联合起来边缘化他,直到我离开家的那一天依旧与我赌气。
于是,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的时候,我试图缓和赌气的氛围,不断地解释风险,强调我们家现在也不需要赚这笔钱……父亲沉默了良久突然说道:“我不是为了家里,我是为了我自己。”在那一刻我仿佛才真正明白,这个19岁就做了父亲,到了40多岁一直羡慕儿子在外四处游历的男人,究竟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对生活又有怎样的期许。
而我未曾理解他的心愿,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做的一切都该是为了家庭,理直气壮的用家庭需求去约束他的个人自由。那一刻,他只是一个想要实现自己愿望的一个普通男人而已。
我们总是呼吁父母对年轻人“放手”,不要以自己或家庭的意愿来束缚孩子,要理解孩子的人生选择。可是反过来,父母是谁,他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却往往被我们轻易忽略了。
3.
“我们没有花一辈子的时间,就做到了感谢和道歉”
李泽言夫人,女,29岁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妈就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要把自己的思想和喜好强加在我身上,让我用她的思想去活。她自作主张做过一些在当时的我看来特别过分的事情,比如好几次强制干预我早恋,还和我男朋友的妈妈互相指责我和男友干扰对方学习;背着我去找我的朋友,让他们不要再和我玩,不要影响我学习,等等。
这让我失去了当时所有的朋友,中学几年都过得特别孤独,每天都觉得生活是灰暗的,就好像处在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洞里走不出去。有一整年时间,每天除了上学就是把自己关进房门,不和任何人说话,还会产生幻听,会自残。我认为是妈妈造成了这一切,为了对抗她,我故意放弃了学习,上课睡觉、看小说,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想要去读一个职业学校,以此来伤害一直希望我上清华北大的妈妈。
高三时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算是我们关系转变的开始,就是我一个发小的自杀。他因为从小学习很差而经常被妈妈打骂,但其实他妈妈很爱他,打他也是希望他好,但是这种打骂的方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他的死,对我和妈妈都产生了很大触动。她看到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对子女造成多大的影响;我则从发小死后他父母的身上看到了失独父母有多可怜,也看到了他妈妈其实很爱他、很后悔,只是表达方式不对。所以我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也不敢自杀,就为了不让父母难过。
之后,我妈妈就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是也有些矫枉过正,就是突然什么都不管我了,我怎么样都行,只要活着就行。所以最后我的人生没有走入歧途,高考也考上了不错的一本学校。
不过我们之间关系的根本转变,还是发生在我上大学后。大一时,我看了一篇讲中西方差异的文章,文章里说,中国人有事情都喜欢憋在心里,而西方人往往是直接讲出来,但是有事就说出来会有更好的效果,突然觉得说的很对。
那也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离开家,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所以那年春节回家的时候,我鼓起勇气要求谈话。那是我们第一次开诚布公地聊天,作为一个从来没和父母沟通过的孩子,我激动得一边说一边哭。
妈妈也第一次对我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她是家里唯一一个女儿,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吃饭也要把好的给儿子,虽然妈妈学习特别好,但外公外婆还是没让她去考大学。所以她内心特别不希望我和她小时候一样,希望要把她认为好的东西都给我,希望我获得好的生活。这可能也是很多很多中国父母的典型心态吧。
但是在那个时候,她以为她给我的就是我需要的,我则认为她是为了满足自己,两个人长期处于直接的对质状态,彼此不能理解,又相互伤害。
第一次沟通后,我们都明白了对方的内心是爱自己的,这成为进一步沟通的前提。我的离家也很重要,当我们真的分开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困在对质中时,就容易钻牛角尖。而且,我的心智也慢慢成长了,少了很多年少时的冲动,愿意开放地了解对方的想法。
其实现在有时候她还是忍不住自作主张替我做事,但是过去我只会说“我不要”,现在我会更耐心,告诉她我是怎么想的,我希望是怎样的。我们逐渐告别了那种极端的相处模式,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确认了彼此的爱,并愿意互相理解。
母亲的道歉虽然已经不能改变过去的伤害对我人生造成的影响,但我们已经达成了和解。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是“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他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谢谢,而我们都得不到想要的。”但是我和我母亲却真的做到了感谢和道歉,我觉得这真的很棒。
4.
“他们既不是超人,也不是老古董,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妙蛙,女,25岁
我小时候很怕我父亲。他是个严厉的人,且不善于表达情感,所以几乎从没抱过我,时不时还会有打骂。我妈妈回忆说,看到自己爸爸,别的小孩都会扑上去,但是我会躲到妈妈身后。有时候我会怀疑,他只是因为成绩好才会对我好。疏离的关系就这样持续了很多年。
然而在研究生毕业前夕,爸爸却给了我一个超过我想象的惊喜。当时我找工作,妈妈对我有很多担心,我自己也有点焦虑。一向严厉的爸爸却帮我劝说我妈。他还来劝我说,你不要急,毕业后的前五年都不要想“我一定要赚多少钱”,你可以把这五年都用来探索。即便你暂时缺钱,爸爸也还可以养你五年。
当时真的很感动。更重要的是爸爸的表态改变了我对他“不是真的爱我”的印象。从改变了对父亲的印象起,我经常主动发起和他之间的情感的交流。现在我们的关系已经截然不同,我爸会骄傲地和别人说,我和女儿是好朋友。
我觉得,信任父母不知道为什么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难。甚至信任陌生人都比信任父母容易。我们总觉得自己的一切不会得到父母的理解,也怀疑他们不是真的关心我们的幸福。但其实父母都是普通人。他没有那么开放,也没有那么顽固不化;他们说的话有很多只是老生常谈,但他们也有很多生活的智慧。
我很高兴我对爸爸放下了过去的偏见,给了我们机会彼此平和的交流。我非常珍惜我们现在的关系。
今天的故事有没有让你想起你自己的父母?他们是不是也是“平凡但又有很多生活智慧”的人?春节将近,我们想发起一次这样的互动:
你的父母给过你的最好的忠告是什么?
在评论区说出来,分享给KY的小伙伴们吧!我们还会把精彩的回答整理出来,推送给大家看哦~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KY心理课:https://m.genshuixue.com/i/knowyourself?from=singlemessage
关注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心理咨询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那些选择丁克的人在想什么?| KY粉丝留言精选:人们是为什么要或不要孩子
男人也会遭到家暴么?| KY特别报道:特殊受害者
研究说:猫其实能听懂你的每一句话,但它是真不在意
点击查看相关微信文章:
春节回家指南|如何找到和家人相处的方式?
网址:“经济地位的改变,是家庭权力关系转换的开始” http://c.mxgxt.com/news/view/437332
相关内容
小花的成名背后:网红经济如何改变家庭关系?家庭动力视角下:如何经营家庭关系?
清华大学朱民:2021年起我国进入新的经济结构转换期
澳门和内地的经济关系
【家庭档案中的改革开放40年】三张“全家福”,记录摄影世家40年生活变迁
经济转型期的三个经济增长点
察股观经/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关键节点\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男色经济,正在改变这些行业
向太家庭关系:从和谐家庭到娱乐帝国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