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唐朝的中兴名将,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呢?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中兴的功臣,可以说唐朝要是没有他们两人,可能安史之乱就真的将其终结了,好在有两人的存在,唐朝才能够延续下去,两人的军事天赋以及战略眼光,就算放眼整个唐朝历史,也名列前茅。
可就是这么优秀的两位中兴名将,最终结局却截然不同,李光弼在安史之乱结束后一年多就抑郁而终,郭子仪却一直活到84岁得以善终,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呢?
相似的早年经历
郭子仪比李光弼年长11岁,不过两人却拥有比较类似的早年经历,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大好时代,虽然唐朝内部已经出现诸多隐患,不过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感觉不到危险的来临。
郭子仪和李光弼,最开始阶段都是追随王忠嗣的,王忠嗣是李隆基的干儿子,身兼四镇节度使,算是整个唐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节度使,就连后期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权力也远远不及王忠嗣。
王忠嗣军事天赋很不错,帮助李隆基取得诸多胜利,可是当时的李隆基,已经十分昏庸,最终听信了奸臣谗言,将王忠嗣直接逼死,结束了唐朝的辉煌。其实在王忠嗣在位期间,就对郭子仪以及李光弼比较欣赏了,甚至还说李光弼有代替自己的实力,足以见得王忠嗣对李光弼的欣赏。
在王忠嗣去世之后,安思顺成为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与李光弼再次成为安思顺的手下,两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糟糕,经常相互看不惯对方,甚至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都要互相瞪眼,当时两人的关系,恰似敌人一样,要是按照这样的关系发展下去,可能两人会老死不相往来。
当时安思顺十分欣赏李光弼,甚至提出把女儿嫁给李光弼,好在李光弼早就看清了形势,他担心安禄山造反会影响到自己,毕竟安思顺可是安禄山的堂弟,安禄山造反一事,在当时的明眼人看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已,只有唐玄宗还依旧蒙在鼓里。
果不其然,在李光弼拒绝了安思顺的好意不到一年之际,安禄山就起兵造反,而安思顺也被哥舒翰等人误会而构陷被杀,要是当年李光弼成了安思顺的女婿,恐怕也难逃这次浩劫。
安思顺被杀之后,郭子仪就代替了安思顺的职位,后来更是被唐玄宗任命平定安史之乱,就在郭子仪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将时,他向唐玄宗推荐了李光弼,唐玄宗终于任命李光弼为郭子仪的副将。
当李光弼听说这个任命之后,害怕不已,他觉得这肯定是郭子仪想要公报私仇,所以李光弼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去到郭子仪那里之后,就对郭子仪说要杀要剐随你,只要留下自己家人生路即可。
郭子仪听到李光弼的话后,连忙过去扶起李光弼,并且说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要是没有李光弼的帮助,自己怎么可能取得胜利呢,大敌当前,自己岂会因为个人恩怨而针对李光弼呢?
郭子仪的一番话,加上后期的实际行动,终于让李光弼相信他了。单纯从郭子仪和李光弼面对私人恩怨的态度来看,其实我们就足以看出两人的差别,郭子仪是一个胸襟宽阔,以国家大局为重之人,而李光弼则在这些事情当中夹杂太多私人感情,这一个不同点,就是决定两人命运的最重要原因。
李光弼立下不朽功劳
唐军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带领下,很快就取得诸多胜利,打得安禄山以及史思明措手不及,要是继续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下去,估计安史之乱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平定,奈何就在郭子仪等人捷报连连之际,唐玄宗变得更加昏庸了,在鱼朝恩以及程元振等宦官的怂恿下,唐玄宗开始猜忌怀疑郭子仪,最终郭子仪就成为背锅侠被贬官了。
郭子仪被贬之后,李光弼继续带领大军平定安史之乱,不过深受郭子仪被贬事件的影响,李光弼逐渐不敢信任朝中人员,生怕会遭到鱼朝恩等人的陷害,在宦官当道的年代,不得不说李光弼的处境确实很难。
郭子仪被贬官之后,安禄山趁机攻入长安,唐玄宗没有办法只能连夜逃跑,在马嵬坡上,士兵发动了马嵬坡之变,政变之中,杨国忠以及杨贵妃被杀,政变结束后,太子李亨带领一小股军队前往灵武,不久后在灵武登基称帝,为平定安史之乱带来希望。
李亨登基初期,还是比较贤明的,对李光弼继续重用,让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立下更多战功,可以说要是单纯从平定安史之乱的情况来看,李光弼的战功绝对多于郭子仪,可惜的是,李光弼兴于平定安史之乱,死于平定安史之乱。
随着安禄山被自己儿子杀掉,史思明与安庆绪内讧,最终将安庆绪杀掉,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掉之后,安史之乱已经接近尾声,在李光弼的继续努力下,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唐朝得以延续。
两人结局不同
与此同时,吐蕃趁着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好时机挑衅唐朝,鱼朝恩等人知情不报,以至于唐代宗错过收拾吐蕃的最佳机会,等到唐代宗反应过来之际,吐蕃已经攻入唐朝境内,唐代宗没有办法,只能跑到陕州暂时躲避战乱。
去到陕州之后,唐代宗就下令叫李光弼带领大军前往陕州护驾,奈何当时李光弼比较爱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身份以及地位,担心只要自己去到陕州,就会遭到鱼朝恩等人的毒手,综合考虑之后,李光弼做出一个饱受后人诟病的决定,那就是拥兵自重,不听唐代宗的指挥安排。
当时唐代宗已经无人可用,他知道李光弼可能是因为害怕,所以才没有到陕州护驾,因此就没有追究李光弼的责任,而是启用了已经被贬多年的郭子仪,郭子仪收到唐代宗的任命后,立即赴任,并且努力赶走了吐蕃,保护住大唐江山。
吐蕃被赶走之后,唐代宗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负责镇守东都,防止再次被吐蕃侵袭,奈何李光弼再次选择按兵不动,因此惹怒了很多追随李光弼的将领,很多人都纷纷离他而去,李光弼变得越来越郁闷悲伤。
764年,李光弼在抑郁以及各种担忧中生病去世,终年56岁,此时距离他平定安史之乱,不过一年半而已,不得不说李光弼的结局还是显得过于凄凉了,反观郭子仪,情况就要好很多。
在赶走吐蕃之后,郭子仪再次得到皇帝重用,再加上在军中的呼声,郭子仪已经成为神一样的人物,就算是想要造反篡位,其实都已经十分简单了,可即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鱼朝恩等人公然带人去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就连唐代宗都看不下去,和他说了这件事情(其实唐代宗也是试探郭子仪),谁曾想郭子仪居然没有生气。
要是按照李光弼的性格,必然会带兵去杀了鱼朝恩,可郭子仪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不仅没有杀鱼朝恩,还向唐代宗请罪,说是怪自己平时没有管好手下,以至于下属挖了别人的祖坟,现在别人生气挖自己父亲的坟墓,也只是上天惩罚自己而已。
你看,郭子仪的觉悟以及政治意识,和李光弼比起来,实在是高出太多太多,所以就算奸臣当道,郭子仪依旧能够活到84岁,得以善终,这种心态以及胸襟,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恐怕都没有几人能及。
结语
李光弼之所以会落得凄凉结局,其实主要就是因为自己的胸襟以及格局不及郭子仪,李光弼把自己的前途和权力看得太重要了,为了这些东西,宁愿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就直接导致下属离开他,也就是因为对前途和自身的担忧,李光弼才会抑郁而终,反观郭子仪,将这一切看得很淡,国家需要自己,自己就出现,国家不需要自己,就回家养老,不为世俗之事牵绊,一心只为国家考虑,这样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网址: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唐朝的中兴名将,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呢? http://c.mxgxt.com/news/view/442214
相关内容
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人生结局为何完全不同?郭子仪与李光弼:名将命运对比
郭子仪孙女是5朝太后?他的处事方式很特别,难怪比李光弼名气大
无畏战将:唐朝传奇郭子仪的征战人生
拳打郭子仪,脚踢李光弼,叛军第一悍将安守忠实力如何
李光弼
中兴名将郭子仪:五福老人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唐代军事家——郭子仪
郭子仪晚年得唐代宗封赏,郭子仪:不要官职,只要6个美女
郭子仪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