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原生家庭”时,如何正确看待它带给我们的影响
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原生家庭"再次走红网络。
重男轻女宠溺儿子苛待女儿的母亲、虚伪愚孝死要面子的大儿子、啃老无能有暴力倾向的二儿子,受尽不公看似冷漠实则掏钱帮忙的三女儿,懦弱温和却自私自利的父亲……剧中各有性格缺陷的奇葩人物,犀利戳中鲜血淋漓、一地鸡毛的中国式家庭痛点。
一时间,"原生家庭决定论"成了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热搜,让很多人都产生了共鸣,引发了大家对原生家庭的讨论。
核心的论调就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就像遗传基因一般,一代传一代,难以脱离。所有无法理解的,或者即使理解也化解不了的矛盾终将归因于一个我们所熟知的名词里——"原生家庭"。
3月24日,#原生家庭能决定一生吗#登上微博热搜头条,截至3月25日,该话题阅读量达1.6亿次,讨论量达1.4万次。
当原生家庭热度逐渐退去,再冷静客观聊聊以下话题
1.想想成年后的不顺,难道真的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嘛?
2.那些总是将自己的种种不足归因于原生家庭绝对论的人,究竟是什么心态?
3.我们应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壹
首先,重新认识一下"原生家庭"究竟是什么概念?
"原生家庭"实则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包括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
第一次听到原生家庭这个词,是在看美剧《犯罪心理》的时候。剧中,顶级犯罪心理学大师们在描述凶手的时候,都会提及他们的童年,提到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后来,也就知道了"原生家庭论"这个心理学理论。
这几年,原生家庭这个小众概念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中国发酵,"人格缺陷是原生家庭造成的""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3岁看到老"等言论走红网络。
不可否认,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逃不掉也躲不开。不论一个人做了什么,只要按图索骥地到原生家庭中寻找原因,总能找到这样那样的"答案"。原生家庭对人性格、处事方式等方面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想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自己内心都已经做过不少评论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但我想说的是,当社会以一种"必然"的眼光将原生家庭与一个人的人格、成就联系了起来,似乎就有些过于片面了。
"原生家庭论"其实是伪心理学。它根本就不是正统心理学概念,因为在主流心理学教科书上几乎没有提及。
贰
成年后的不顺,难道真的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嘛?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人的性格特征有40%受父母基因的影响,而剩下的60%则受到子女所处的个性化环境的影响,包括同学、朋友、同事等。也就是说,你的父母对你最大的影响,其实是遗传给你的基因,而父母如何对待你,对你人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也就意味着,从理论上来看,原生家庭并非完全不可被超越。
每个人都带着从原生家庭学到的技能进入社会。学着懂事,学着去满足大家的期待,也学着去遵守各样的规则,学着不再任性。
多少次尝试着沟通,被一句"你还小,不懂"顶了回去。沟通上的缺乏,导致了自卑、胆怯、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沟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然后,很多人,自然地就会将个人的缺点简单归咎于父母的心态。将"原生家庭决定论"作为挡箭牌,让自己的种种不足由家庭背锅,然后心安理得地缩在龟壳里。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教务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嘉仪称,这种"将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失败,简单粗暴地归咎于原生家庭的问题"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自利偏误"。
中国古代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时仰天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的大意是说,他有盖世之才、撼山之勇,然而时运不济,天不助他,只能徒唤奈何。事实上,项羽由强转弱终致失败,主要是由于他的战略思想有问题,指挥失误,且又刚愎自用造成的,这已为历史所公认。可他本人却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命运不济。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的归因心理。
这是为自己不负责任而找的借口,是自我为中心者极端自私的表现,甚至有些人陷入被害者思维。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背景、社会阶层、经济条件和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与子女日后的成长之间有相关性,但不是决定性的因果关系。
比如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可能没有给女儿提供资源支持,但是不妨碍她在学校里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以及走向社会后通过社交人脉来获取更大的上升空间。
个体实际上是可以跳出原生家庭,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
叁
原生家庭无法选择,那么,当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困扰甚至伤害的时候,应该怎样面对呢?
答案是,得靠你自己。
固然父母带给你无尽苦恼,但那又怎样,你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个人已经实现了跨层级发展,至少在眼界、思想上都会较原生家庭有质的飞跃。这时再回头审视童年的伤痛,必然是一种更冷静客观的态度,甚至会感谢某处伤痕在岁月洗礼中已发展成个人的独特品质,成为人格归宿。
原生家庭完全可超越,但超越的起点首先是对所处的初级群体的批判性反思。当我们突然对从小就习惯本能地选择接受的原生家庭所灌输的观念产生质疑时,就说明在我们这一代已经和父母一代在思想、眼界上产生了势差。这种怀疑是促使个体突破原生家庭束缚的原始动力。
但仅停留在不满和厌弃上不仅很难实现突破,甚至还很容易走向消极厌世的极端——发现仅凭原生家庭给予的资源很难得到想要的生活所带来的挫败感。
这时,剩下的60%的环境因素就应该被有意识地培养和利用。譬如结交能促进个人发展的朋友,编织个体的社会资源网络,为自己人为塑造一个在思想、意识、资源上相较原生家庭都更为优质的次级群体,然后在这样的个性化环境中实现个人蝶变。
回溯原生家庭的创伤,是一种觉醒式的自我疗愈。但不是把所有的问题推给原生家庭,而是唤醒我们改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追寻更高生命品质的初衷。
相比"原生家庭论",我更支持"原生家庭技能论"。
将原生家庭当作一面镜子,映照出优劣,作为一种一种自我警示。
原生家庭让我们缺失了什么技能,那我们就去刻意强化弥补。技能的提高只有两点:刻意的练习+正确的方式。一万小时定律,就是说技能提高就是靠练,但前提一定是"刻意的+正确的"。
比如一位朋友跟我说起她的原生家庭,从小被教育要谦让照顾弟弟,然后发现忽略自我可以得到父母莫大的肯定,于是开始习惯性忽略自我,即便成年以后也不知道何时该争取何时该放弃,与朋友产生矛盾,无法释怀,不敢理论,没有有坚定的立场。
很明显,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我这位朋友遇到冲突只会逃避退让,不知道如何争取。
从原生家庭技能论的角度出发,他在原生家庭中只学到了如何退让,而没有学过如何争取,所以导致现在与朋友相处也不知道何时该争取。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提高"争取"技能了。
在提高技能的过程中,要确保练习的方向和方式是对的,具体的办法就是对每一次技能使用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随时校正方法。
每个人都带着从原生家庭学到的技能进入社会,但那只是一个人的初始状态,并不决定谁的未来,从技能论的角度看待原生家庭影响才更有意义。
比如自己觉得性格太孤僻,想改变,那就有意识去参加社群与人交往,不要再自怨自艾了。好比人到中年,一身油腻,你要真不想油腻,那就主动少吃多运动,不出半年,身材自然苗条。
我们无法选择家庭出身,但是后天的环境我们还是可以适应和改变的,只要内心阳光,认真修行,我想总会有好的结局。
关于生活的感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网址:当谈“原生家庭”时,如何正确看待它带给我们的影响 http://c.mxgxt.com/news/view/458352
相关内容
谈谈如何对待原生家庭的影响拜托,跟父母“决裂”并非正确的原生家庭观
如何正确看待流量明星作文
是原生家庭影响了你,还是你误解了原生家庭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恋爱
如何正确看待“早恋”?对话青少年性教育专家
成家以后,你如何看待父母间的关系状态?他们还会影响你吗?
如何正确看待明星出轨
原生家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对女生的情感恋爱的影响